如何让孩子的阅读更有深度?(教师篇)
编者按:我们整天号召学生阅读,可拿起书本去读,很容易;从书中读出东西来,很难。语文老师如不身先士卒,恐怕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也只会流于形式。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篇如何让孩子的阅读更有深度?(教师篇)。
读书浮于表面,看后就忘,这是大部分孩子在阅读时的通病。”治病“还得挂老师这个"专家号"。
可现实是,不少语文老师担不起”专家“这个称号。名著读完之后,也只是停留在情节、人物等浅层次的问题,或者直接”拿来主义“,辅导书上怎么写就怎么说,教给学生的完全是条条框框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不仅阅读兴趣丧失,思考的能力也慢慢退化了。
因此,要让孩子的阅读走向深入,教师本人的阅读首先就该具有深度。
深度是建立在文本细读和阅读广度的基础上而言的。
首先说说文本细读。
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需要细读。今天回家想喝汤,于是查查菜谱,这需要哪门子细读?细读的文章一定是有其价值的、能够给人思考、且经得起时间洗涤的。我们语文老师需要阅读的教学专著以及文学作品,当属于此类。
细读没有捷径,需要一字一句地”啃“过去。
越是经典,越需要下这番苦功夫。
只有在”啃“的过程中,我们才有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
《水浒传》中108个好汉,果真个个都是英雄么?林冲为何在”火烧草料场“之后避无可避,逼上梁山?阮氏三兄弟性格方面有何不同?仗义疏财的那么多,为何宋江排位第一?今天,为何我们还要读《水浒》?……
读书只有慢下来,才能嚼出问题,思考才会有深度。
教师有了深度,才能更好地促使孩子思维品质的提升。
不过,细读无论下多大的功夫,都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思考。思想是需要交流的。和水平更高的人交流,所受的教益是巨大的。
前不久,我读汪曾祺的《受戒》。说实话,这篇小说在大学期间早已读过。第一次读并没有多大的感受。这次读却挪不开眼,尤其是看到小英子的那句”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时,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没想到世上竟还有这么唯美的爱情,这么可爱的姑娘。
然而这些感受都只是直观的阅读感受。也许是因为太着迷于故事本身,对文章写作的细节处理以及篇章结构都没有再去思考。幸好,这个时候阅读了毕飞宇的中《倾庙之恋》,弥补了这一方面的阅读缺憾。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整天号召学生阅读,可拿起书本去读,很容易;从书中读出东西来,很难。语文老师如不身先士卒,恐怕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也只会流于形式。”一个人的阅读史,也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愿老师和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共生共长。
公众号:罗老师用文字记录生活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