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读后随笔3篇
《废都》读后随笔3篇
《废都》读后随笔1
打开了《废都》删节版,刚看的时候,觉得写的一些内容和网络上的没什么差别,甚至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小说里总以牺牲女人来吸引读者眼球儿?很是气愤,可反过来一想,既然此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响,肯定会有它的价值。于是自己又一次说服了自己,继续看了下去。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阅读终于看完了。在和我看过的《山楂树之恋》、《白鹿原》相比这本书虽说写了一些色情文字,可那两本书和这本相比涉及的文学面要窄好多,囊括量也是那两本书没法比。
比如一些玄学,一些命理,一些商业领域的互相算计和一些人性的丑恶嘴脸更加生动。还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虽说是借助了牛的思想,可那又何尝不是人心里的疑问呢?开始我对庄之蝶这个人物很是排斥,不明白作者为何要把这样一个伪君子作为主要人物来刻画。也不知道他在此书中用了那么多的笔墨来渲染色情为的是哪般,是在宣传性解放?还是在讽刺人性的贪婪?
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我终于想通了,也许就如人们所说“没有高山不显平原”吧!也许作者就是以一个强烈的心理冲击来反映人性的最美好的一面吧,借助如此人物的所作所为,体现人物心理对理解的渴望,对真实的向往吧。它的结局是让人同情的,也许正如人们看到的成功者的外表一样,看着鲜艳夺目,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吧。
在遭遇了几次对号入座的事件以后,自己也曾想过是否再继续。看了这些作品以后,觉得自己的含量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而已。至于写的更不用说了,有什么理由放弃呢?于是还是决定继续前进,此时,已没有了成为琼瑶第二的虚荣的想法了。此时才觉得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无论结果如何。这就是我看完此书的一点感想,虽说很不成熟,可却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废都》读后随笔2
不知何时起,喜欢拆字见意,比如:小、大为尖;上下之间是卡;手遮目上是看···尽管有时候也是曲意谬言,倒也能从中领悟些许古人造字的乐趣。近日读古都才子——贾平凹先生之《废都》,费了不少时日与情绪,也着实幻享了一下读书人的潇洒与放荡,待到故事尽了;仍咀嚼不透废都的味道;这废都之‘废’字,拆将开来便是‘广’、‘发’;自己寻思:一味的扩张广大,一味的拓升发展,临了却是一个‘废’字。
废是文章的一种基调,是一种忧伤的脉搏。在《废都》的通篇中俱是古城—西京里的兴衰之事,可一切的繁华与热闹,最终似乎都在为杂乱无序、贪婪倍加后的矛盾的升级做铺垫的,入夜之后古城墙上传出的那悲悲凉凉、含含糊糊的磒声,似在诉说着冤屈无尽的人世愁苦,悲叹着古都里几千年的世事沧桑;那终南山下转来的老牛在古城里的蹒跚步履和最后牛皮制成的大鼓的雷鸣般的颤音;那疯疯癫癫、栖栖遑遑的老者就似大观园里癫狂的刘姥姥一般,串联的一出出丑陋与精彩···没有长久的快乐,只有快乐点缀着的永恒的忧伤!
废是文化之废退;是气节之凋亡!林语堂先生曾在《孤崖一枝花》中提到:古人著书立说,皆率性之作。经济文章,无补于世,也会不甘寂寞,去著小说。虽然古时著成小说,一则无名,二则无利,甚至有杀生之祸可以临头,然自有不说不快之势。屈原的自投汨罗江上,司马迁宫刑而不改其志···所以说,古时的统治者对于有才华有骨气的读书人往往是又爱又怕的,又爱又怕的正是那不求名利、直言不讳的生花之笔。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相比之下,当代文化的颓废不在于写作形式上的更改,而在于写作内容上的畸变;在于写作动机上的堕落。周敏、李洪文之流的写作便完全是一种追名逐利,便是一种哗众邀宠···甚者就连庄之蝶这样的知名作家也俱是如此;为政界撰文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商家造词愚弄视听,瞒天过海···文化人的心胸里没有了匡扶大义的责任,眼球里盯着的都只是自家的利益祸福,个人的尊严得失!这样的患得患失,又怎能会生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呢?即或是有,放不下个人的荣辱得失,只会是平添了更多的苦闷与矛盾···庄之蝶的苦闷之一在我看来便是源自于此;不想做别人的口舌与枪棒,又割舍不了自己的爱恨情仇;不想违心的迎合与讨好,又丢不开自己虚假的功名利禄。正与邪,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都在内心里纠结,灵魂深处斗争着。生活在尘世的网中,被每一个联系着的因素或个体牵制着,稍不留神就滑向了另一面!那是一种随波逐流,但同时也是身不由己···最后选择从废都上的离开是一种新的开始,但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读书人的懦弱!甚或有些文人,不但没有勇气去直面人性和社会的堕落与消沉;而且还衷心的维护着这一切;他们视针砭时弊的杂文作家为没有啃到骨头的狗在乱旺旺···这岂不更是读书人的悲哀!姑且视其为具有奴性的狗好了,试想当一只狗连起码的旺旺的能力与责任都丧失了,那就只有留着供那些富人家的阔太太们作为宠物来把玩了,好像再没有其他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了!
废是人心的不古,废是人性的颓废!没有哪个少男不做梦,没有哪个少女不怀春;可是人两脚着地立在苍茫天地间,并不只是具有着性欲自然的属性,人还应是社会的人;也莫要用冠冕堂皇的‘灵与肉’的说辞来自欺欺人或者遮掩人性中的丑陋!人们的每一个行为不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执行;既就是有需要也未必一定要得到满足;很多时候还必须要符合人类心灵、思想、尊严与情感的准则···把一味的追求性欲的酣畅淋漓的满足视为‘灵与肉’的最高境界这不是人类的开化,反映在当下——-笑贫不笑娼的当下,色情与性产业猖獗,这倒是人类返古的兽化!是人性的褪变与堕落!试问庄大作家与发妻牛月清之外的三个女人之间的不清不楚应该算是苟且之事呢,还是应该算作传说中的灵与肉的交融;我不否认看到删去若干字而产生的遗憾以及想象;以及生理上或强烈或微软的反应,但同时也会问自己,面对生理的这份本能,我们应该将人的属性中更为高级的尊严与羞耻感置于何处呢?
废是思想的荒芜;废是道德的沦丧!在纸醉金迷、唯利是图的拜金时代,价值紊乱、道德滑坡、信仰迷失!人人自危,彼此提防;母女之情;父子之情;姊妹之情;手足之情;亲情淡漠了,隔阂增大了···!夫妻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男女之情,情感虚假了···在物欲横流之时代,面对充满铜臭的名利场,孝、悌、忠、义、信为旗帜的传统儒学早已倒掉了,很少有人还会恪守这些基本的道德要求;尽管那些千古流传的名言警句依然随处可见,可惜的是人们早已不再相信其中的道理,更不会去坚持!既就是偶尔提起说到,通常只是拿来包装自己,或者忽悠别人···大家都在逆境中渴求,渴求得到的却是顺境中极度不屑的东西!
废是辨证的,废是一种基本的哲学!不废不立!人们情感的建立与破裂;道德体系的构建与瓦解;人类信仰的建立与毁灭,城市改造与发展···尤其是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好像一时间大家都在追求着所谓的深圳速度和真真正正的体现日星月移!可惜,兴衰之事原来也只是障眼法一般,貌似兴盛的玩意,往往早已经过了头,看似决绝的事物中依然有很多生机变数;有立便有废,此一时的兴盛也便意味着下一刻的废退;兴衰犹如镜子的正反两面,相生相克的就如阴阳、昼夜一样的自然。
尘世是网,每个人都是被丝丝缕缕的牵连其中的,没有哪个是能够完完全全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风紧浪急处站得稳,乃是本事;繁华浮沉中忍得定,方显修为!风雨过后有彩虹,繁华尽处是颓废;一切兴衰俱是因果,万般道理重在躬行!言不尽其中好处,道不清个中缘由!罢、罢、罢!怎一个废字如此了得!
《废都》读后随笔3
最近,拜读了贾平凹先生的早年著作《废都》,是被禁十七年后,由作家出版社发行的新版。当我翻开粉色封面,开始阅读第一段文字时,只是心存好奇,因为之前阅读过贾平凹先生的《秦腔》,意犹未尽,读《废都》纯粹是为了再多汲取一些贾先生淳朴、憨实的西北文学风格。就像曾品尝过的老酒,总觉得韵味仍在肺腑中挥之不去。
对于《废都》世人早有很多评价,对于这些评价我从未触及过,这也是本人读书的一个习惯,听上去颇有些傲气,只是想尽可能不做人云亦云的事罢了。对于文学,其实本身就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就像高考中的主观题,不会存在标准的唯一答案,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读废都,想从书中再领略些贾平凹先生的质朴笔风,好好享受一番,原因不过如此。敢称为‘享受’,是因为之前读过贾先生的作品,了解作家写作风格以后,就像了解人的性格一样,交往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一些。翻开前几页,有些之乎者也味道,读起来不那么顺畅,甚至有些饶舌。记得当翻开第三页时,我甚至产生了放弃的想法,心里便生了几分‘原来贾大作家也不过如此’的鄙视。倔强的性格,加上贾先生的名气,最终让我翻开了第四页,第五页……映入眼帘的内容,宛如一阵阵春风,把我皱起的眉头,逐层舒展开来,最后脸上竟露出了笑容。于是,我从心里接受了这部著作。这过程有些像接受生活中的怪味,开始闻时,嗅觉很不习惯,但你决不能断言它的味道坏,当它逐渐从鼻孔伸进喉咙、气管,直至心肺后,突然会发觉这味道原来不是‘怪’,而是吸引人的‘奇’味,我想这也是《废都》在被禁十七年后,终得重生的原由吧。毕竟,当今网络文学盛行,能让广大读者依旧怀念起十七年前的作品,恐怕不多吧?
书中以作家庄之蝶生活为线索,通过事业、家庭、情感、婚姻中的故事描写,把原本高不可攀的名人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让读者接近他,平视他,其实名人生活也不过如此。庄之蝶喝牛奶直接从奶牛上吸,头发凌乱且时常趿个拖鞋,晚上和老婆房事竟也会阳痿,偶遇靓女佳人也会奋不顾身地入侵……这些平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贾平凹先生用妙语都寄托在名人身上,让故事平淡中更加生动、有趣、引人。书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很多。比如,庄之蝶与情人时玩弄的描写,贾平凹先生用东方人特有的表达手法,语言描写恰到好处,既不露骨,也不失细腻,让原本裸露低俗的场景变得高雅、羞涩、美艳。那一刻,贾平凹先生用文字把读者带到了梦幻般的境界,飘欲沉浮,欲罢不能。朦胧中,让人连想到自己就是庄之蝶或者婉儿、柳月儿。庄之蝶喝奶喜欢直接吮奶牛的**,这让读者不仅认识了刘嫂,更记住了她手上牵的那头奶牛。奶牛,本是一头畜生而已,但贾平凹先生却把它看成是庄之蝶的伙伴、知己。书中奶牛用它特有的思维方式,质疑着纷争繁杂的世间,面对名利不屑一顾,甚至厌恶。牛有它有最简单的思维,这种简单其实恰好能和人们内心深处最朴实的追求相吻合,原本他们就应该是知己。可惜的是,物欲横流的社会,让牛与人之背道而驰,距离也越来越远。最终,名人庄之蝶事业落败了,牛的身体也垮塌了,直至被人宰割。人是为名利倒下的,众人指责唾弃;牛却用死后留下的肉身,依旧在证明着它的价值。书尾,贾平凹把一张象征面子的牛皮,挂在了落魄无助的庄之蝶面前。那刻,人与牛又该是怎样的一番对话呢?
如果说《废都》中的牛是个配角,其实书中还有一位不起眼的角色,他就是拉铁轱辘架子车收破烂的老头。在整部书中,老头几乎没有与主人公正面对话的机会,语言也全都用顺口溜的方式表达。这些‘顺口溜,看似随便、轻微,但内容确值得深思回味。当书中人物、读者面对眼前的一切,无法用言语去描绘心境时,老头的顺口溜就会出现了,而且一语道破。瞬间会让书中主人公、读者恍然大悟,无形中在动静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