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感悟随笔:情怀与良知—我的教育故事
学习啦:教育无小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一腔情怀,更源于内心的良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情怀与良知—我的教育故事 》这篇文章吧!
时光如梭,转眼间已是初冬。105国道两旁的花带犹如两条绿丝带飘向远方,一辆辆急驰而逝的车辆像游鱼一样奔窜着,令人目不暇接。茫茫人海中,你是哪一朵?
冒着颇有凉意的冬风,我踏着朝露向学校骑行,穿过电动门,沿着中心路,疾走如风般向教室走去,总想在每一位学生之前赶到教室。路经学校操场时,我发现塑胶跑道上有十多名学生在锻炼身体,远处居民楼亮着几处灯光犹如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影影绰绰。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带着期盼,带着对留守学生那份挚爱的情怀!
学生张龙(化名)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吉林开超市,他和一个上高中的哥哥一起在学校附近租房上学,而父母只是通过手机遥控来监督孩子,家长为孩子配了一部智能手机,恰好给张龙又创造了一个可以上网玩游戏的最好条件。所以,张龙是班里经常迟到、请假,甚至缺课频率最高的学生。
有一次,我正在办公室批阅作业,音乐教师宫老师打电话告诉我说:“张老师,你班学生张龙发热了,在座位上趴着呢,你赶快来看看吧!”当我匆匆地把张龙从座位上拉起后扶到办公室时,他本来就细小的眼睛简直眯瞪成了一条线,我用手抚摸了他的额头,感觉很烫,最少发热烧的有38度,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家长远在千里很爱莫能助。在家长的请求下,我只有放下手中的作业骑着电瓶车带他去附近的诊所去看医生,等看好病把他送到租房处拐回来上最后一节课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当我拿起教案往教室赶时,已经是迟到了近三分钟时间。
像张龙这样双亲留守的学生还有很多,而他们的教育问题则成了当今教育的一个无法回避且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一些家长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推给学校和社会是不应该的,他们应该留下来一位家长在家监督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将来踏入社会出现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教师的教育能量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学校时,老师是监护人,而出了校门又有谁来监督他们的言行呢?
每当我匆匆地踏进教室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我的教育悲悯情怀就会油然而生,特别是那些留守孩子那脏兮兮的衣服和略有呆滞的目光时,我们做教师的只有像家长一样去呵护那一颗颗幼小而无助的心灵,特别是像张龙这样的双亲留守儿童。
教育无小事,事关千万家。教师的责任在校园,在课堂,更在于对教育的良知和大爱。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一腔情怀,更源于内心的良知!
两千年前的孔子主张“仁爱”的同时,更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古人尚且如此,吾辈岂敢怠慢矣!教育事业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在规范学生言行等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的同时,更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把安全、纪律、卫生和学习天天讲,常常讲,因为安全是学校的保障线,质量是学校的生存线,制度是学校的发展线!
作者:张奇
公众号:涡水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