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亲情的经典随笔:陪伴—父母的第一次远行
学习啦:《陪伴—父母的第一次远行》是一篇亲情散文随笔,作者描写了第一次陪父母出去旅游的经历,表达了父母在,家就在的心情感悟。
面对父母的老去,我们无可奈何。我们能做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在父母健在的每一天,我们能多一些时间,多一些空间,给予父母力所能及的赡养,给予双亲力所能及心灵的陪伴。要知道,这个世界,父母在,家就在。
喜欢旅行,这些年也去过不少地方。看过很多美景,感受过很多异域风情。而辛苦一生的父母,却难得有机会出门旅游。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愿望:带父母去远行。
恰逢春节,父亲母亲都赋闲,家里除了吃吃喝喝,基本没其他事。和老公商量,决定带他们也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母自然开心不已。母亲说最近几日总失眠,睡不踏实。我调侃她说是兴奋的吧,她笑笑不说话。我明白她是真有点小兴奋的。她隔天就问,我们出门该带点啥,穿点啥,还准备点啥……我说,你啥都不用带,带上您和我爸的棉衣,保暖就好。
大年初二,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陕西省蓝田县。这里距离西安市区约四十公里,为了彰显西部关中地区的特色地域文化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占地四十万亩的大型影视城 白鹿原影视城。陈忠实编写的小说《白鹿原》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后,影视城也因此更走红。
第二日早起前往景区。适逢春节,游人如织。父亲腿不太好,因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最近几年他都喝止痛药来止痛。平日在家四五天喝一次止痛药,出门也总是随身带着小扎凳,方便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 这次出行,小扎凳自然也是必带用具。为了能坚持看完景点,父亲由平日里四五日喝一次药改成一日一次。影视城的白鹿村,剧院都在山顶上,虽然关中地势平坦,所谓山也不过是小山丘,但对于父亲却是极大的挑战。每走一段路,父亲就会坐在小扎凳上歇一会。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拍照、观景,歇息,尽可能的放慢脚步,使父亲不至于太辛苦。 我给父亲围上大红围巾,父亲推辞说,都这把年纪了,还整个大红的。我说,这不是过年嘛,显得更喜庆。他便笑笑,不再推脱。还别说,父亲搭上红围巾还真的很好看。
父亲和母亲被关中特色建筑所吸引,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与身体状况,置身于这偌大的影视城,边观赏边感叹着投资者与建设者的魄力。 终于到达山顶,看剧场旁有民俗表演,我和老公让父母去观看,我们趁机单独行动,去参观“田小娥窑洞”。因为之前看过陈忠实写的《白鹿原》原著,所以,对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的生活起居自然很感兴趣。这是个简陋的土窑洞。低矮,破旧。窑洞内光线昏暗,有一土炕,炕上有一小炕桌。土炕旁边有一个简易的土锅灶,墙上帖着两张陈旧的年画,挂着一盏照亮用的马灯。看着眼前的一切,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田小娥 那个年轻貌美,敢于冲破世俗,爱憎分明,却被白鹿村人视为妖孽,最终被象征封建道德的六棱塔镇住的悲剧女人的身影。不禁唏嘘人世之艰难。
和丈夫去剧场前找到父母时,他们正拿着手机兴味盎然地相互拍照。看到我们,父亲忙拿出手机让我们看他的“杰作”,说他还拍了视频。说关中的社火还真跟咱们的不一样。母亲喜滋滋的说,给民俗表演摄像的电视台工作人员看见父亲,还专门拉他过去对他进行了拍摄。说话间父亲神色颇为自豪。我笑着说,您这是要上电视了啊!一定是人家看您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还搭着大红围巾,很喜庆,有年的味道吧。父亲憨憨的笑。
白鹿村。是影视城中最能体现关中特色的景点。白家和鹿家的宅院中,关中农民的生活起居,风土人情,在这里皆可感受。同属北方,所以,父亲母亲对于那些农具,生活用品自是熟悉,土炕、土锅灶,石磨、碾子之类的,大多都跟家乡农具差不多,唯有房屋建筑风格不同。这是清末民初典型的大户人家的宅院。进了正门,有一高大的照壁,古人称之为:"萧蔷",是为辟邪镇宅之用。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中间是堂屋,是东家长辈居住,见客的房间。两边是厨房,侧屋,供晚辈们居住。侧屋的后面,有其他房舍,用来堆放农具,或长工们居住。母亲说,看看现在的有钱人享受的生活,过去的大户人家还真是有点可怜。我说,时代不同,这还真不能比的。母亲笑笑说,那倒也是。
参观完白鹿两宅,我们去剧场观看影视城最值得一看的《二虎守长安》,现场感受影视剧拍摄的过程。《二虎守长安》为游客再现1926年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坚守长安的历史事件。亲临现场,事件的真实还原,演员的精彩表演,隆隆的炮火声,烽烟四起的战争场面,让观者身临其境。母亲说,现场观看和看电视还真不一样,看得我激动得要流泪了。父亲说,今天这一看,才明白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了,这场演出真值得一看。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们今天的旅行收获。朴实的语言,却是最真实的感受。
影视城面积太大,考虑到父亲的身体状况,我们没有再继续观看其他副景点。买票乘观光车下山。结束影视城旅行。驱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山西平遥古城 。
平遥古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我们到平遥古镇已是初四,因为是早上就到古镇的,相对比较安静悠闲。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小商品琳琅满目,各色小吃五花八门。光是看店铺外小吃的名字,都让人眼花缭乱。什么握溜面、瓠托儿、圪朵朵、切板板、握溜溜、油旋子等,恐怕正宗“老西儿”都叫不出名字来。此外,平遥还有碗秃、过油肉、山药、水煎包、平遥牛肉特色小吃。不禁感叹,这是怎样的一方水土,可以让平遥人有如此花样百出的饮食文化。我们漫步穿行在这古色古香的街道中,品尝着古城的特色小吃,感受到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还有当时县城繁荣的景象,晋商的兴起,当地居民富裕的生活,以及这里曾经的歌舞升平。
午后游客急剧增加,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真正是人山人海。感觉顷刻间古城不古,唯有拥挤,嘈杂,高举的拍照手机,摄像机。人流中传来吆喝声,喊叫声,此起彼伏。似这般人潮涌动,让我想起钱塘江大潮,倒也有几分势不可挡之声势。
唯恐人潮挤翻了腿脚不好的父亲,我紧紧搀着他,母亲紧跟在后面,我们随人流走出了明清老街。总算是有些许清净了。
相同的景物,在不同年代的人眼中定然是有不同的欣赏角度与感悟的。碛口古镇,陕北窑洞,冰沟藏兵洞,骆驼车……不同的遇见,不同的感受,旅行因这许许多多的遇见让父母心生愉悦,感受美好。
……
一路走来,虽然尽可能的选择相对步行路途短,又有看点的景区,然而,但凡要细细感受景色,还是或多或少要徒步前往的。所以,父亲便是我们重点照顾的对象。母亲平日在家,总嫌父亲醉酒责备,但路途中却是百般照顾。两个人言语间,举手投足间更多了些默契,愉悦。有一种幸福,是在年华老去时,还能携手同游。我无时不被他们的这种幸福感染着。庆幸自己有这样一点微不足道的爱的能力,能在父母身体康健时给他们一场旅行。让他们在旅途中看到更美的对方。
这趟远行,行程三千公里,途经甘肃、陕西,山西,宁夏。观关中风情,品古镇风韵,赏陕北民俗,走宁夏古道,悟先祖智慧。虽路途遥远,但在路上的自由,随性,遗忘尘世烦恼的那份淡远与内心的宁静,却是令人心生留恋的。
父母的第一次远行,想必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置身于外面世界的那份美好,更多的是对彼此更多的眷恋和更深的依赖。抛开了俗世纷扰的他们,在旅途中能更清晰的看到对方,感受对方真实温暖的存在,感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
于我,这场旅行则是一种陪伴的幸福。这个世界,父母在,家就在。在他们走向衰老的这段时光中,给予我能简单做到,他们却视若珍宝的陪伴。和父母的旅行,就是带他们出来走一走,看一看,拉拉家常,弥补曾经的无数个忽略......兰心
作者:兰心
公众号:前沿作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