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以胡基为话题的随笔写作:“胡基”是岁月挤压的书

时间: 凤婷1158 分享

  学习啦:胡基是岁月挤压而成的一本厚重的书。不断地翻阅,品味它所凝结的苦涩,读出人生的真谛,感念有胡基陪伴的峥嵘岁月。

  一页一页的胡基,在我脑海中它就是一本书,是岁月挤压而成的一本厚重的书,这本书有棱有角,字里行间写满了酸甜苦辣;这本书承载着几千年来农民与天与地生生不息的厚重历程;这本书长宽比例是黄金分割法的最好彰显。它殷实的内涵教化出一代又一代老实本分实在的先民,胡基在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难以割舍。

  可是现在说起胡基,连农村九零后的孩子可能已不知其是何物有何用,更没见过怎样踏胡基。

  在我童年的六十年代未,目睹过这本书的序曲: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扛着踏胡基的石头锤子,另一个骨感却干练的中年人用铁锨桃着胡基模具,走乡串户以踏胡基为生,还逢人就自豪地说,我俩凭这手艺,吃一辈子轻松,惹得路人抿嘴生笑。

  胡基就是一本离不开手的工具书,在艰难的岁月中成为农家生计必需,农家人家家得有,户户必备,或修或补随时派上用场。用它磊墙盖房,冬保暖夏隔热,好实在;用它修圈搭舍,鸡猪牛羊长得顺溜不耍麻达;用它盘锅安灶,厨房简朴饭菜香;用它修炕,好烧耐热不漏烟。它不就像工具一样没有自备,着急时就得向他人下话求情去借。

  特殊的年代农村庄稼地常常缺肥,胡基又是一本教科书,广种的农民再辛苦也打不下粮食,薄收了肚子受亏,令农民发愁,因而把这本书翻腾来翻腾去,从中找答案。终于发现每隔三五年,被烟火熏得乌冬黑的墙土炕土能肥田,提高土地肥力。就开始拆东墙补西墙打旧炕盘新炕,如同勤劳的蚂蚁把黄土运来运去拉出拉进,像愚公整天挖山不止,用对土地的十分好来换取那怕是多一成的产出,也让农民深感欣慰,一辈子黄土搬家,捣鼓着这本能增收的书。

  在我上初中的七十年代,为这本书续写了一页,实践了一次踏胡基。那时生产队着手盖马房,请了几个人踏胡基。趁人家吃饭的空儿,我和小刚配合学着叔叔的样子,我主演他打下手。只见小刚打理好磨扇,支好模具,抓把灰向四周撒了撒,然后铲上两三锨土。我双脚在上面猛踩几下,特别是四个角的地方踏得格外迈力,然后用脚后跟把模具边缘的余土刮掉,提起石锤子在上面不停地镦,转着圈儿镦,在四个角处要多镦几下,一个胡基踏出来,已是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一连踏了几块,石锤子在我手里就开始撒娇不听招呼,是故意和我过不去还是在考验我的耐心与毅力。明明在叔叔的手里像驯服了的野兽,那么简单一看就会的活计到我这儿却难以驾驭。看来老师训斥我们“眼高手低”的通病已是例证,要不老师时常在教诲我们“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呢?从续写这一字一句的一页书中让我对事物对人生认知有了升华,不光要有心看热闹,还要细心看门道,亲身实践,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工匠中恐怕算铁匠木匠石匠皮匠和榨油坊的手工活最辛苦;在“手艺”人中我看就是踏胡基的活儿最为吃力最为苦调,干这活除了技巧就得要有耐力,手脚麻利,人不邋遢,两人配合不亚于乒乓球双打场上的竞技,巧打时间差互不影响互不碰撞干扰。打下手挖土要打碎,干湿均匀无杂质,放下镢头支模具,一把炕灰撒得开,两锨细土倒匀堆起来;踏的叔叔时而双脚猛踩时而单脚交替踏,好象在演绎节奏感极强的民族舞蹈,随着锤子提起又落下“嗵嗵、嗵嗵”的声响,拆模的咣当声,铲土的沙沙声有节奏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个极其繁忙的场景交响曲,锤子上下舞动随人体旋转一周,点睛之笔是高高提起又猛砸在胡基中央,一块胡基就算成型了,拆模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块薄厚均匀四棱上线,棱是棱完美,角是角完好。摞胡基更是有所讲究,要像列队的士兵间隔距离匀且向左或向右看齐,即斜向一个方向。第一层摞够一百后,从第二层开始向另一个方向斜,确保有三块支撑上面的一块胡基,这叫“一担三”,这样摞法受力均匀透气好风干快不易倒塌。两个人的机械动作快速循环,一个追一个,一个撵一个,像高速运转的机器,谁都没有松一口气的机会,一天五百块一摞子胡基的任务在压着他们,谁都不敢怠慢,谁都顾不上擦汗喝水,但叔叔手不停嘴也不停地说着笑话,那一页一页的胡基大书时而平铺直叙,时而高潮不断接宕起伏,看的人眼花缭乱,看了热闹读门道,因为那可是用汗水和心力合作完成的巨著。

  经过一冬的准备,在阳春三四月间是踏胡基的最理想时间,天不冷不热也少雨,因而年年都能见到农家赶趟扎堆儿踏胡基,只是年年人不同,但年年活相似。两个人像机器一样地运转,紧张却又得心应手地配合,正如劳动人民总结的“一个胡基两锨土,连点带镦二十五”,足以说明踏胡基的艰辛与不易,更何况一天踏五百页的量,摞胡基如同排版也来不得半点马虎与大意,有一点小失误可能会前功尽弃,劳而无功。我就见过踏胡基的人,准备去吃晚饭领工钱时,听到“轰”的一声响,胡基摞子倒了,气得两人拧屁股走人。

  风干的胡基如同水泥凝固一样结实坚硬,乡亲们则要把干胡基拉运到房前屋后存放,有了胡基摞在家里,就像有了储备粮一样心里踏实。农民时时刻刻离不开黄土,是乡愁把农民系在黄土地上繁衍生息,父辈们也没想过要走出山区,走出黄土地,离开祖辈生存的村子,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就知道光着脚踏着黄土地踏实,赶着牛耕耘春光瓷实,接地气心才不慌。

  时过境迁,尽管饱含泥土芳香的胡基已被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挤出了历史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使用胡基的时代也一去不返了,被新的机砖、再生砖、空心砖等环保建材取而代之。年轻人已没有机会去阅读这本厚重的大书,但半生与胡基相伴相生的我,对胡基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情愫,胡基一页一页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令我不断地翻阅,品味它所凝结的苦涩,读出人生的真谛,感念有胡基陪伴的峥嵘岁月。

  那种感觉正是:

  有空踏个胡基摞子,

  就像脱了个愁帽子,

  急用不去转圈子,

  过事搭个灶台子,

  修圈搭舍养鸡子,

  磊墙支梁盖房子,

  冬暖夏凉好屋子,

  围起院墙安宅子,

  盘炕安锅过日子,

  不离黄土一辈子

  作者:黎明

  公众号:文学微刊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