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遇故知生活随笔:乡音浓浓
编者按:他乡遇故知,一段乡音浓浓的谈话,能让你更有感触。一个人对故乡的情怀,无论地域还是时间,都是永远不能阻隔得了的。
三十年前去广州,回来时坐在火车上,邻座问我是哪里人,我据实相告:湖北宜昌。正巧前面有武汉人聊天,当时便感亲切——武汉话和宜昌话其实有很大区别,然而身在别处,省籍便是故乡。
武汉和宜昌虽然都是北方话体系,但汉腔特具韵味,宜昌话则平仄雷同,和四川相近。因口音没有汉腔,邻座便都不信。其时也怪,我张口就是普通话,尽管蹩脚、不正规,但家乡话就是说不出来。车声隆隆,时间飞驶,等过了广东、湖南,一进湖北,再张口就是家乡话了,如流水般汩汩而出,一泻千里、畅通无阻。现在来想,大约是心理因素,或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作祟?
贺知章暮年归隐,已是86岁高龄,此时距他离乡已有50余年,弹指一挥间,如白驹过隙,世事沧桑,心头感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回乡偶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应不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既是对乡情的追问,也是对人生的怅惘。但乡音不变,却是一个人对家乡感念的不老情怀。
我们对乡音的怀想,毋宁说是对家乡的憧憬,对归宿的认同。以前只恨眼界狭隘,不得翱翔九天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一俟成行,千里万里、春夏秋冬,满眼满心都是对家乡的眷念和渴望。苏轼诗云:“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李渔亦曰:“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这样的情怀向例叫游子愁思天涯。
怀念故乡,总和自己的过去密切相关,细腻的感情开始寄托的只是微小的事物,却能够和我们对故乡的巨大怀念相联系。王维《杂诗》有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最著花未?诸事不问,只拣冬去春来的一枝梅花来说,其情其味,其音其行,乡音浓浓,有美好的回忆,有伤感的缅怀,有对生活无限的感触。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人对故乡的情怀,无论地域还是时间,都是永远不能阻隔得了的,小到尺隅之地,一草一木,大到五湖四海,关山迢递,每个人都觉得乡音曼美,都会在乡音中融入许多水流般的记忆。
作者:敏大叔
公众号:敏大叔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