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淄博行散文随笔记事
临沂淄博行散文随笔记事
原标题:淄博行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应《东方散文》憨仲先生之邀,10月27日至29日,我欣然赴山东淄博出席“海河杯”全国文学大奖赛颁奖典礼暨鲁中笔会。
自收到邀请的那一刻起,我的心绪就开始波澜起伏了。一是对山东这片神秘的土地我神游已久。姜子牙、孔子、齐桓公、管仲、韩信、范仲淹、蒲松龄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泰山、孔庙、水泊梁山、蓬莱阁这些蜚声中外的名胜古迹也令我向往。我的脑海中不时切换着这样的画面:“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黄土官道上,尘土飞扬,一辆牛车缓缓驶过。峨冠博带的孔老夫子正襟危坐,正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宣扬他的“仁义礼智信”;长戈如林,旌旗猎猎,战马嘶鸣。经过东征西讨,齐桓公登上会盟台终成春秋五霸之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脚下,金瓜斧钺,伞盖云集。历代帝王争相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拜上苍…………二是经常阅读文友们的文章,触摸着他们或华丽或质朴的文字,总想着他们长成啥模样,总想着和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特别是前两天刚在笔会群里结识的旮旯山人(王明贵)——那位才思敏捷出口成诗的老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终于,十月二十六日晚上,我登上淮安至淄博的列车。虽然是卧铺,但那一夜我基本上没有睡——大脑一直亢奋着,睡意全无。窗外倏而闪过的灯火,提醒着我那片神秘的土地越来越近,那些神交已久的文友也越来越近。
二十七日早晨五点五十,火车稳稳地停靠在淄博火车站。天刚蒙蒙亮,路上的行人稀少,我独自行走在略显冷清的街道上。一阵秋风掠过,树叶簌簌飘落。我不禁打个寒战,一丝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孤独感悄然爬上心头。走进下塌的酒店大堂,看到几个人正在忙碌着。不知怎的,我一眼就认出了憨仲老师。“欢迎欢迎啊!”憨仲老师忙不迭地过来和我握手。那双温暖有力的大手,瞬时就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我仿佛又回到温馨的家。
刚安顿下来,几位文友就按捺不住巨大的好奇心,心急火燎地想感受一下那厚重的齐风古韵,我们相约来到酒店附近的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据史料记载,齐国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国力久盛不衰。究其原因是因为齐立国伊始,姜子牙“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实行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方针,在最短的时间里,使齐国变成东方大国。后继的管仲、晏婴这些贤臣名相继续推行这种治国方略。齐国的制陶、冶炼、纺织、制车等手工业非常发达,呈现“货物通达四海,冠带衣履天下”的繁荣景象。制陶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悠久的历史精美的陶器让我们一行人啧啧赞叹流连忘返,甚至忘记了饭点。
也许是肚子饿了,也许是为了赶时间,我们这些自认为有点素养的文化人竟然不走斑马线横穿起马路来,而淄博的驾驶员无一例外地停车礼让。让我这个职业驾驶员切身体会了一把淄博的城市文明,同时也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感到脸红。
下午颁奖典礼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友进行了文艺交流。一位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 文友率先发言。虽然我没完全听懂他的山东话,但我却能感受到那发自肺腑的热情。最后他以一首藏头诗收尾:
山近山远川相连,
东方日出霞满天。
欢声笑语在淄博,
迎客送友煎饼香。
你我朋友心相连
——山东欢迎你!
我这才知道,眼前的这位虽年逾古稀却浑身洋溢着青春激情的老人正是旮旯山人(王明贵)!没想到,我们以这种方式见面了。
欢迎晚宴上,宾主频频举杯互致问候,欢声笑语不断。虽然大家来自天南地北,习俗迥异,语言沟通也不顺畅,但是文学这个红娘却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恰好和王明贵老师一桌,通过交谈了解到:王老师已年过七十,退休前是位老师,现在是中国诗词学会会员。这些年他潜心研究藏头诗,立志在有生之年把藏头诗这一诗界奇葩推向全世界。听着听着,我不禁对这位相貌平常甚至有些不修边幅的老人肃然起敬。
第二天,组委会组织大家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青州观光采风。大巴车上,王明贵老师自告奋地当起了导游。他那热情诙谐的讲解和张口就来的藏头诗、山东小快板,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文友们也纷纷上前施展才艺,或诗朗诵或放歌一曲或介绍起自己的家乡,笑声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车外秋风瑟瑟,车内春意浓浓。
在青州,我们游览了范公亭公园、三贤祠、李清照故居、龙兴寺公园遗址和青州博物馆。憨仲老师是研究齐文化的专家,给我们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我以前对范仲淹的了解仅止于中学课本中的《岳阳楼记》,现在对他那句千古名句“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公元1051年,范仲淹任青州太守。时值青州一带流行瘟疫“红眼病”,范仲淹体恤黎民疾苦,他虽抱病在身,仍亲取醴泉水和药制成“青州白丸”发放民间,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救治了青州一方百姓。在青州博物馆,从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像造型各异精美绝伦,令文友们叹为观止。苏立群老师触景生情信口吟诗赞曰:从时间的深处走来/不曾苍老/从繁华落尽处走来/没有幽怨/不曾发誓要爱谁/却在每时每刻拯救魂灵/吞咽下所有的苦/笑把一切接纳……
参观过程中,文友们或聆听憨仲老师讲解或驻足凝视或拍照留念或轻声交流。徜徉在厚重的历史氛围中,不知不觉间,大家增长了见识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二十九日,文友们又赴齐国故都临淄继续感受齐风古韵。我们先后参观了齐文化博物馆、齐故都遗址、桓公台、孔子闻韵处、晏婴墓等。铜绿斑驳的青铜器皿、精美的编钟、高耸的桓公台、锋利的青铜剑、巨大的封土堆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那个千乘大国的辉煌:齐桓公对内重用管仲,整饬兵甲,大力发展工商业;对外“尊王攘夷”,东征西讨,终成春秋五霸之首。一鸣惊人、挥汗如雨、管鲍之交、摩肩接踵、三月不知肉味、婴子使楚、履贱俑贵、二桃杀三士……这些以前在教科书里学的成语、典故逐一在我们眼前鲜活灵动起来。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路的尽头,一辆四乘马车正疾驰而来……
短暂的淄博行,让我感到收获满满。一是承蒙大赛组委会的厚爱,我得到一个叁等奖;二是感受了齐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结识很多朋友。像憨仲老师,他虽身有残疾,却创办了文学大刊《东方散文》。他每年组织两次笔会,推出了一大批作家,被媒体称为“东方散文现象”;像广东的李婷老师,她工作繁忙,却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不断充电,先后考取了律师证、会计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并独创一套教育管理模式。这次获得大赛一等奖,也是实至名归。像梁冬梅老师,她刚刚参加完《西南作家》笔会,又顾不上休息奔赴鲁中笔会。像蒋军虎老师,他是一个打工仔,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文学的酷爱,他的诗如潺潺山溪般清新隽永。像赵金雷老师,虽是一个养鸡的农民,但他依然对文学如痴如迷,写了很多讴歌家乡的优美篇章……
前些日子,我看了日本作家多田井夫的《蜕·变》一书。书中有一个观点是,现在中国的物价、房价都在上涨,唯独书价不涨。作者由此推断在中国读书的人少了,中国的文化传承正处于断崖的尴尬境地,因此中国成不了文化大国和世界大国。当时我还认为这个观点有点道理,而此次淄博行彻底颠覆了我此前的认同感。因为我从憨仲老师和王明贵老师的身上,从各位文友的身上,从淄博那些普通驾驶员的身上,看到了悠悠中华文明正在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国也必将成为文化大国和世界大国!
“你的目光/我不忍直视/只能目送你的背影/渐渐离去……”鲁中笔会就要结束了,文友们也将各奔东西,淡淡的的离愁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大家纷纷互加微信,相约常联系多交流,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淄博,再见!山东,再见!
文/王怀扬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