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时候农村的回忆随笔】小根菜,故乡香
在外求学,心里放不下的永远是远方家乡。
又到了周五,给家里人打电话的时候。
每次打电话总是会问家里最近发生了什么,每天都会有新鲜事,一周下来,积少成多,就会有很多发生事情。电话听筒的一端是家里人娓娓道来的故事,而另一端,则是沉浸于其中听得津津有味的我。就这样,点点滴滴编织在一起,脑海中也就有了家乡的画面。
有一天,给奶奶打电话,奶奶说:“今天我又去挖野菜去了。”我先是一愣,又是一惊,虽然出了三九天,但是家在东北,此时还很寒冷,又能有什么野菜呢?正疑惑着,奶奶在电话里笑了:“就是小时候你最喜欢的小根菜啊!”我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离家久了,对于很多东西的记忆也逐渐模糊了,甚至忘记了。但还好,奶奶这么一说,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也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
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苍赐予我们原野、山川、河流,我们在其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哺育着下一代。我是农民的儿子,同样也继承了父辈对自然、对土地的那份挚爱。所以小的时候我都会在课余时间来到田间地头,拿起锄头,挥汗如雨,这是我与这片土地最亲近的时候,当然这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初春时节挖野菜了。
初春,积雪刚刚融化完,田野里没有大树新抽出的枝条,也没有从南方飞回的候鸟,更多的只有来自大地的声音。虽然看上去还是一片荒原,但是黑色的泥土在静默地汲取力量,融化的雪水慢慢渗入地下,成为种子发芽的天然催化剂。大地不会甘于寂寞,他永远抢占先机。放眼望去,黑土上有了几丝泛红,记得奶奶曾对我说:“那叫小根菜,每年最先出来的野菜就是小根菜。在它旁边呢,有着锯齿状绿叶的,那个叫荠菜,初春里最先见到的一抹绿色就是它了。原来啊,这就是大自然变的戏法。
“奶奶我要去挖小根菜。”
“好,下周你再来的时候我带你去。”
我对奶奶的话仍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终于等到了下一周周末。小时候每个周末我都到奶奶家,奶奶总是准备好新花样等待着我,这周嘛,就是挖小根菜了。听奶奶的话,我换好了干活的行头,拿起小镐头,背上小背篓,和奶奶、妈妈一起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田地出发!
“今天天气好晴朗——”哼着歌,我们走在野地里,不得不说,农村的人们真是勤奋的,近点儿的地方已无小根菜的身影,所以只好走更远的路去挖。走着走着,不经意向远处一看,好像有红光泛起,对的,对的,就是那个!我指着远处,问奶奶:“奶奶!那里是不是有小根菜啊?”奶奶仔细一看,笑着对我说:“对啊!那里就有!”话音刚落,我就迈开大步,如离弦之箭,跑了过去。
看见那万里土地一点红,我就拿起小镐头向下刨,一镐头下去,满怀欣喜弯腰一看,却什么都没有。“孩儿啊,不是那么做啊。先看看这地上有没有这些红色的‘杂草’,然后用你手里的工具往下挖,不要挖得太深,挖到一半就好。”奶奶哭笑不得,却又慈爱地看着我说道。按图索骥,我学着做,果然,小根菜就这么破土而出了。
乍一看,这不就是葱吗,只不过是葱的缩小版:叶圆筒状,中空,向顶端渐狭,只是也就几厘米长;鳞茎外皮呈白色,根部稀淡红褐色,膜质至薄革质,不破裂,但在葱头略大。原来如此,终于见到真身了,那我就不客气了。沿着以前种地时留下的足迹,我在每一垄地之间来回穿梭,很快,小篮子里装满了我的战利品,妈妈和奶奶在远处,他们的篮子里也装满了小根菜,而且还有更多的荠菜。
转眼间已过晌午,满载着战利品的我和奶奶妈妈一道回家。天空晴朗无云,溪水叮叮咚咚地敲打着河床,一切是那么的和谐美好。回到家里给还带着泥土气的小根菜和荠菜写了个澡,同样我们也洗去了一身的疲倦,累但是值得!
像往常一样,我和妹妹在院子里玩,奶奶和妈妈在用我们的“战利品”——小根菜包饺子,用荠菜做汤,一直忙碌到晚上爷爷爸爸他们回来。
月色初上,一家人坐在桌前,吃着饭,话着家常。远山的那边,天上疏星点点……一天,就在满足与幸福中结束了。
每年初春,挖小根菜是我的必修课,一直到我长大到外求学,不能再和妈妈奶奶一起去挖小根菜了。如今,我离家几千里,不能像往常一样陪在他们身边。而奶奶年事已高,今年挖完就再挖不动了……
我仍然想伴着月色,一家人还像以前那样吃小根菜,话家常。但往事一去不复返,老去的爷爷奶奶,老去的爹娘,还有那个逐渐模糊的故乡。
故乡已作他乡,他乡却成了故乡。念此,不禁潸然泪下,泪雨滂沱……
(作者:张许)
【对小时候农村的回忆随笔】小根菜,故乡香
上一篇:【随笔】又到立秋时候
下一篇:游记随笔:莫言旧居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