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古镇古城散文随笔

古镇古城散文随笔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古镇古城散文随笔

  古城镇给人的感觉都是是慢节奏的,就连风都是温柔的,柔得连空气都不能漾起一点点的涟漪!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镇古城散文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古镇古城散文随笔1

  我们来到崇武,是为寻找惠安女,想看看她们奇异的服饰、婚俗及生存方式。古城内惠安女很少遇见,无意中却让我走进了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

  祟武古镇古名“小兜”。公元 981年(宋太平兴国六年)惠安置县时 ,设崇武乡守节里,续置小兜巡检寨,“崇武”乃“崇尚武备”之意。

  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1370年(明洪武三年),活动在朝鲜和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崇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

  《崇武所城志》载:城“四方设门,各置楼于上”,“东、西、北三面月城,南无月城,门外照墙为屏蔽”,“东城厚设敌台一座,防贼舟随潮内讧,便于观察”, 1574年(明万历三年)又在“南、北、西三面卜建四座,名曰虚台,其制上下四旁俱有大小穴孔,可以安铳,台内可容数十人”,环城还有窝铺26座,供守城士兵休息用。

  崇武城历代几经增筑维修,后因失去军事上的作用,而长期废弃,部分城墙失修坍塌。

  解放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古城的保护和管理。1980年至1987年9月间大规模的维修全部竣工。断者续,颓者葺,使古城恢复了昔日海上雄关胜概,被世人称之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它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较为完整的史迹,供中国军事建筑学研究的一份珍贵资料。

  古镇古城散文随笔2

  几场大暴雨过后,天气确乎凉了下来,炎炎夏日,难得有这样的好气候,久宅家里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受,最好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于是便有了出去走一走的欲望。

  要在灼热的夏天寻一处清悠所在,不易,而阆中古城,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去处。

  从南充出发上高速,大约一个小时车程,阆中古城就到了。

  盛夏,恐怕最难受的还是衣服黏糊糊地贴在背上了,在南充街头,这种感觉尤其明显。为何在如此盛夏时节,阆中仍然保持这样的清悠,大概还是得益于这是一座具有明清时期典型建筑风格的古城,阆中古城三面环水,习习的江风将整个阆中古城包围着,置身其中,我们就仿佛是一尾会呼吸的鱼儿,可以自由地尽情呼吸着阆水散发出来的清新空气。

  很庆幸,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日子,尽管避开了夏日的最毒日头,但是天色却并不昏暗,明明净净的,伴随着阵阵江风,我想,心旷神怡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古城阆中因此在我心中更加的亲近了。

  古城大街非常干净,就是偶尔掉下的片片落叶,间或地铺在青石板地上,有的平静地躺着,与泥黄色的青石大街相映成趣,有的卷成青黄色相间的筒状,就如平静的沙滩上零星地散落着一只只的海螺,等待微风来吹响。相机扫过,留在相机磁盘上的影像就仿若一幅淡墨写意图,宁静、典雅和纯洁。有微风吹来,地上的枯叶有的纹丝不动,有的却上下翻飞,挪移了原来的位置,这幅图画也随之变化,此时漫步阆中古城,你就会感觉进入到一幅画中了。

  几乎家家门前都悬挂有一面红黄色的旗幡,以及红色的灯笼,有的上书“木艺馆”、有的上书“阆醋足疗”、有的上书“张飞牛肉”、有的上书“杜家客栈”、还有的上书“纯手工布鞋”等,这与现代都市里那些精致的广告牌相比,虽异曲同工,但情趣却有着天壤之别,走在这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青石板街道上,如果不是街上人们的穿着打扮提醒了你,你一定会以为穿越到了明清时代哟。

  古城的大街弯弯曲曲,纵横勾连,肥瘦不一,长短各异,就如一行行错落有致的现代诗词,丰满、留白,细腻,婉约。古街,古院,古屋,古树,繁复中见别致,玲珑中显精巧,一样的木门,不一样的式样,一样的木窗,不一样的风情,一样的红砖黑瓦,不一样的格调情致,一步一景,古城,就在不知不觉中震撼了我们。

  古城是慢节奏的,就连风都是温柔的,柔得连空气都不能漾起一点点的涟漪,以华光楼为中心,古城的街道四通八达,越往下走,街道越是弯曲,就如一个个河湾的拐角处,冲击成的沙滩,在沙滩的弧形处,两株硕大的黄葛树在街边伸出一片巨大的绿荫,也许正是这片绿荫,树下的青石板上,围墙的砖缝中,长满了青苔,微风吹过,凉意就如蚂蚁,瞬间爬满你的全身。树下摆有两把竹椅,两位老人躺在椅上,手摇蒲扇,叶缝间漏下点点光斑,照在老人沧桑的脸上,老人眯缝着眼睛,很享受,很悠闲,光线一寸一寸挪移,我就此明白了时光的游走和停滞。

  这也难怪盛唐时期的李淳风和袁天罡为啥会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抛开官场的争斗,进入仙境,游历名山大川,而最终寻觅到阆中这样一处避世之所,清静之所,就不再离开了,阆中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仙境,阆中四周有九条明显的起伏山脉,酷似九条蛟龙,从九个不同方向汇集于阆中,他们认定,阆中是个有着九龙捧圣的风水绝佳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是最适合他们潜心研究他们的天文数学,风水哲学的地方了,阆苑因此成为他们人生最后的归宿。

  漫步阆中古城,就如一列急驶着的火车,在临近隧道前,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享受着天上一日,地上千年的悠闲日子了。

  继续下行,嘉陵江就在眼前了。今年夏天的天气似乎有些奇怪,热的时候奇热,凉的时候气温有时候可以直降十摄氏度以上,而且暴雨特多,嘉陵江水在阆中段是舒缓的,静静地流淌着,时间仿佛凝固了一样,阆水是昏黄的,绕城而过的阆水似一根金黄的飘带,系在古城柔柔的细腰上,而阆中古城就是一位跳秧歌的女子,风姿绰约地妩媚着,莞尔一笑,我们就倾倒在她的云淡风轻之中了。

  时值正午,有细细的阳光慵懒地散下来,气温有些回升,连日来经过暴雨冲刷的空气也略略地有了些湿度。散漫的阆中古城,因而显得更加的恬淡了,店铺的门敞开着,可是主人家却如一只懒猫,有气无力地蜷缩在竹椅上,拉着游人的马拉车在青石板上留下了得得的蹄声,这种声音在午后传得很远,似乎古城除了这种声音,就没有其它声音了,寂静的古城在马拉车辙中睡着了。

  曾经看到过一幅照片,是一摄影爱好者通过一个圆洞观看古城院落,镜头中的古城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由青瓦组成的巨幅淡雅画面,院落天井一个接一个,一个套一个,池台花木,回廊亭榭,尽收眼底。登上了华光楼,我们就如长上了翅膀,飞翔在这幅图画之中了。

  黑青瓦的魅力还不在于它的古老,而在于从黑青瓦下面所飘逸出来的那股浓浓的味道,其实这种味道从我们一到古城时就已经领略了,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罢了,这是一股家庭的味道,面香的味道,这种味道无处不在,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之中了,站在华光楼上,有一缕缕清风徐来,清风之中这种味道特别地浓郁起来,哦,我们一直都浸在那种淡淡的醋味之中。

  阆中的古院落,大多都有照壁,也就是当你走在街上,要一眼看到主人家的陈设,是不可能的。我们沿着那股味道而去,在一间“醋足疗”的店里坐了下来,当我们的脚伸进大木桶中,那股酸酸的醋香就如针剂一样缓缓地注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了,醋在这里不仅是调味品,更是一种保健品,那股浓浓的味道早已将爬中天楼,逛张家院,体验状元及第等的疲劳冲得淡淡而去。

  我一直在想,如果阆中古城离开了青瓦与醋,离开了院落与风水,离开了色彩与散漫,那么,古城将立即变得平庸起来。

  古城古镇散文随笔3:一颗心,走进凤凰古城

  我心中美丽的凤凰古城源于作家沈从文对她的描写,对凤凰古城的向往也源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于是我深深记住了凤凰古城里有一条美丽的沱江和江边的吊脚楼。

  于是终于在这个夏天,我们几个好友坐上火车然后又乘上大巴,颠簸了十几个小时后,终于 在六月中旬的一个清晨,我踏上了这座梦里出现过很多次的小城。天刚蒙蒙亮,寂静的凤凰城里,仿佛只听到了我拉杆箱的轮子滑过石板路上“咕噜咕噜”的声音,还有远处早起的人走动的声音,我把行李在客栈放好后,在晨雾里走向了沱江边。

  我踩在寂静了几百年的石板街上,望着这独一无二的精工细雕的吊脚楼那样雅致的伫立在沱江的两岸,清晨的江面上偶有两只小船在水中游动,远处的青山在晨曦中巍峨雄壮,应和着吊脚楼倒影在沱江里变得那样的神秘和温柔。一位捧着花环的苗族阿婆走到我面前向我兜售花环,阿婆说这些花都是从对面的山上摘下来的,在花朵还带着露珠儿的时候把它们编成花环,我看着这些红的、紫的、白的、黄的花环爱不释手,终于花了三块钱买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在接下来的游玩中,才发现,这些花环随处可见——小女孩的头上、美丽姑娘的头上、阿公阿婆的头上都戴有颜色各异的花环,这些花环让这座古朴幽静的凤凰城注入了一道欣欣向荣生命力,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太阳缓缓升起的时候,沱江两岸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忽然看到沱江边很多妇女在江边洗衣服,抡起的棒子一上一下地捶打着,一位背着孩子的苗家女孩唱起了歌:

  想哥一天又一天

  想哥一年又一年

  三天不见哥的脸

  就像炒菜没放盐

  哟喂——

  歌声嘹亮而清脆,包含着深情,据我所知,很多苗族女孩都不上过几天学,很早就结婚了,她们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歌词张口寻来 。我想这位年轻的苗族妈妈是否想起在远方谋生的丈夫,还是在寻找一份真正的爱情?随之又听到另一个女孩唱:

  唱得好

  唱得乖

  唱得桃花朵朵开

  桃花十朵开九朵

  还有一朵等你来采

  哟喂——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座古城不仅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更蕴涵了太多的民族风情,她们的歌声在沱江两岸久久回荡着,笑声一片…… 我脑海里瞬间闪过了沈从文先生《边城》里的翠翠以及那条流淌的河……这就是清晨美丽的凤凰城,我就这样静静的望着对岸的风景,望着从沱江中间的石墩桥和木板桥小心翼翼走过沱江两岸的人影,没有人愿意去打破这些宁静啊。

  中午的时候,天气炎热了起来,古城也跟着热闹了起来,正午的阳光并没有阻挡人们踩着灼热的石板路在古镇游走的心情,古镇的小巷深处好像仍停留在三十年代,仍停留在沈先生的记忆里,各种叫卖声混合着游客讨价还价的声音,以及店铺门口飘着的各种苗族的手工织锦,把凤凰的灼热推向了高潮。

  我沿着中心街,走过长长的街道,再左拐来到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我想来凤凰的人有很多是为沈先生而来的,沈先生的故居是明清的一座四合院建筑格式,小巧别致的院落,有着浓郁的湘西特色,望着故居里摆着的一张张精致照片,读到了沈先生的生平,对沈先生的敬仰又多了几分。在故居里跟工作人员闲聊中,得知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就在城外,于是我沿着沱江边的小巷往城外走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来到沈先生的墓地,墓地位于沱江畔的听涛山上,墓地四周树木环绕,清幽静谧,墓地上没有坟冢,只树有一块大大的五彩石,上面有先生的手笔“照我思索,能理解我……”怀着对先生的敬意,我在先生的坟前献上一束黄菊,然后深深鞠了一躬。

  沈先生的一生淡名如水,爱着祖国,恋着故乡……转身下山,心中升起一种别样的情结,正如沈先生的侄子黄永玉(画家)在山脚处为他立的那一块石碑:“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下山时不由自主的在墓地管理处的书屋翻阅了沈先生的几本书,最后在太阳西斜的时候,买了沈先生的一本文集,沿着来时的路走回去,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而凤凰城的夜就在日落的时候迷离了起来,古城的景观灯打开了,两岸吊脚楼上的灯光显得分外美丽,它们应和着酒吧上面闪烁的霓虹灯倒映在沱江江面上,五彩斑斓,跟随着酒吧响起的摇滚音乐摇摆着,我趴在吊脚楼的栏杆上,就这样静静地欣赏这座古城的夜,我很喜欢夜色下的风景,它们可以随时隐藏一些东西,尽情展示一种美丽,其实你用不一样的心情,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很庆幸来到凤凰,让我在白天看到她如苗族少女一样的古朴与美丽,也让我在夜晚看到了如苗族少女一样热情奔放的凤凰。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又继续感慨万千地穿过凤凰的北城门,站在虹桥中间,望着这座在清晨中异样宁静的古城,我想,就是这条静静流淌的沱江水,还有那一排排镶在岸边的吊脚楼,以及这里古朴的民俗,才造就了湘西这座边城的美丽,我想将来很久以后,我很难忘记这座古城的某个清晨,以及她娴静的某个下午,还有如梦幻般的某个夜晚……

  古城古镇散文随笔4:情满丽江古城

  丽江一个美到让人来了一次就舍不得离开的地方,舍不得离开这里,因为这里的石板路,因为这里的小桥流水,更因为这里的这个人。

  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珍惜每一次遇到的纯真情感,这种纯真真的很少很难得。

  杰是一个对感情很木讷的男人,他很大男子主义,却会在每次上街的时候挎着自己很女孩子气的提包;不会说甜言蜜语,却会在每次自己肚子痛的时候买吃不完的糖果;不会迁就别人,却会在每次自己发脾气的时候任由自己打闹…

  他不帅气,也不太有钱,没有比身边追求自己的男性更好在哪,甚至都没有他们会讨人欢心,却在不知不觉间让自己觉得暖暖的,心里塞满了这个男人,一无反顾为了这个男人留在了丽江这个城市。

  一直喜欢细致的音乐,细致的人,我想我找到了,却也为这男人的木讷懊恼不已,没有一个女人不愿意听情话,可他似乎就没这方面的天分,除了说我要娶你在不会在有其他,朋友说那些虚无的浪漫没有用,可每一个女人都喜欢浪漫~~~

  “没有到过古城就不算到过丽江,没有买过木老爷酒也不算你来过丽江”,

  以前就是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自己执拗的在古城里找寻半日,在迷路之时遇到了杰,得到他帮助,成就了今日的爱情

37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