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年龄的无情,生活的现实
随笔:年龄的无情,生活的现实
总是喜欢偶尔写点什么。
一是因为自己从文字中获得过众多乐趣,通过文字结识到很多素未谋面的“朋友”,等以后的我跟现在的我不一样了,希望能通过这些文字再遇见“现在的自己”这个朋友,即使是觉得是傻逼的自己。谁知道呢,也许年老后的我会比现在的我少掉一些宝贵的东西呢。
二是因为生活的节奏这么快,我们相聚聊天的时间这么少,见面时又没有一根魔法棒挥一挥,让我最新的思想、想法、经历都挥到你脑袋里,而我却想尽可能与你深入交流,所以想让这样的文字做一个帮助。
三是当试着用文字描述最近的感受、经历和思考时,我会被迫更加认真地去体味那些模糊的感受,使得我的生活体验变得更加丰富、立体、真实。我觉得这是不错的事情。
出差结束回深圳时,雾霾,航班取消,改买高铁,以前坐四个小时的高铁都觉得很久有些煎熬,这次七八个小时的高铁却似乎一下子就过去了,翻了下书,做了下工作,思考整理下最近的工作生活,居然就到深圳北站了。在还可接受的压力和节奏之下,类似这样的感觉时常有一些“赚了”的感觉,若只能活同样的岁数,这样地过,毕竟比过度发呆、放空、睡觉的生活,等于多赚了很多真正生活的时间。
初中的某个假期,语文老师让全班看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买回来后老妈少有地一周就看完了厚厚的三本,因为里面写的是她那个年代的,改革开放背景下不同性格的人的故事和命运。里面勇于改变的人,从农民变成了成功的企业家,而守旧的人则脱离了时代的潮流错失了机会。在变革的世界里,即使是平凡的人也有机会享受到不平凡的成功。我常常回想起来,会觉得那样的规律并非属于那个时代背景的特殊规律。现在的我们的选择,跟几十年后的结局,在大概率下似乎也会重演类似的故事。
身处在自动化设备行业,虽然还是一个在这行业中远未合格的工作者,仍然常常感激行业的许多可贵。设备具有客观性,决定行业里工作的务实性。所有的浮躁、谎言、浮华、讨功、美化,都能最后被设备能否正常运行、性能达到,所评判,这种客观决定了很大程度的公平。
而在这个未来可以说是必然增长的行业,总是不断地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有很多需要愿意努力付出的人的工作机会,这些岗位、地方,极度缺乏愿意付出的人和愿意付出的精神,有心人可以起着非常显著实际的改变影响作用。而我也知道,并非各个行业跟各个公司,都能提供大量的这种机会,许多人在岗位怀疑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以前生活平淡时,时间很多,稍有一点新东西,便文字化那些新的想法、思考和收获,而最近八个月的生活,信息量过大,却在匆忙高压忙碌中,就让它们飘走了。于是才觉得能够用文字极好地描绘生活的人,往往其实生活并非最丰富精彩的,因为我看见那些将现实生活过得精彩纷呈、飞速进步的人,很多时候,他们面对生活本身的能力远高于文字的能力,文字很多时候并不总能很好地记录和表达这些生活。
我减少了对文字的单一崇拜。我也确定了一件事情,生活大于书本。
当我在原先的现实工作生活中并无过多收获时,我从书本中寻求进步。而这半年来,我又明白,书籍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毕竟大于书本,有太多我从书籍上难以学习收获的东西,它值得我为之真实投入到生活。
生活大于书本。即使学位证上写着管理学学士学位,而我却只在这半年里才不断对管理的产生新的困惑与好奇,同时,也增加了对管理知识和思想的急迫需要。《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这本书,说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不是去讨好人,不是去改变人,而是要激发他人的能力去工作。领导力不是魅力,也不是公共关系,更不是表演,它是业绩(它的客户即是企业),是始终如一的行为,是值得信赖。看似普通的话语,却在我经历过众多决策困惑和错误时,有非常触动的启发。
最近,我还有一个对年龄的感想。作为一个90后,这些年,听到太多70后80后的惊叹,啊,好小啊,真是年轻啊。然而不知觉也离30岁不远了。慢慢我发现,工作三四年的你,担任管理岗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不存在什么年轻有为之说法。慢慢我发现,也许也就是这几年,人们还愿意给你机会,愿意培养,拭目以待你的潜力。再过几年呢?比你接受更前沿的教育、更健康活力的、更年轻美貌的下一代人,将会拿走现在你所拥有的这些机遇。等我们不再年轻了,我们在美貌、健康上并无优势了,我们是否有智慧、思想、能力,来保持对社会的吸引力,即使不说工作,我们对于我们的孩子、父母、朋友,是否能有持续的魅力、重要非凡的存在意义。55岁的张学友在开了非凡的巡回演唱会后说,他只想对比自己有进步,他说在他这样的年龄,还能感觉到进步,是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感觉。
随着年龄增长,以及经历了一些磨砺困难挑战后的我,发现原先那个心智不成熟的自己,始终有非常重的作为女儿和学生心态。一直以来总是在证明表达自己被很多人爱,有爱自己的朋友、爱人、家人。而现在的我,有另一种心态增加了比重,那是想证明自己有爱别人、给我爱的人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