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范文
教师随笔范文
阅读一些教师随笔,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师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随笔篇1:钟爱语文
河北邢台二中 方 毅
语文是什么?从没有人真真切切地告诉我语文是什么。
语文像那沙漠中的暗泉,迷路者为之重新获得对生的渴望;语文像浓雾中的一座灯塔,迷失航向的船只因她重新扬起风帆;语文像那情人手中的红玫瑰,女孩对她迷恋深久。
有时候,她是一种自信。苏轼被贬,仍不乏“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激昂自信。陆游忧国忧民的忠心下有着“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的朴素自信。
有时候,她是一种悠闲。陶渊明归隐后,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生活。刘禹锡陋室不陋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更多的时候,她是一种哀愁。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下却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苦闷。柳永痛呤“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闭上眼,我感受到了她,那么清新,那么自然,如丝如缕地从指缝、脸颊上滑过,回味无穷……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
语文是海洋,只要有语文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语文是土壤,孕育着不屈的灵魂,播撒着真善美的种子。
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
真正的语文需要到生活中去寻找。
天边流过一丝云,你觉得这云真好,淡淡的,轻轻的,任意东西,自由自在。这时你就是在学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它生机勃发;如血的残阳映红西天,使人无限留恋。这时你也在学语文。到自然中去寻找语文吧!语文是那巍巍的昆仑,那奔腾的长江;是名城故都里国色天香的牡丹;是荒郊野外随风飘散的蒲公英;是无声的冷月,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暴风雨中高傲飞翔的海燕;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语文给了我们聆听美的耳朵,发现美的眼睛,领悟美的头脑;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的口中娓娓道来,伴着腾腾的杀气被当阳桥的张飞一声吼出;她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淌,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她带我们到景阳岗的青石上感受惊险,送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她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志豪情。
与语文同行 ,她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独行的灵魂;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的是缤纷的世态;是一位纯洁的天使,闪闪的光芒招引着我们与她同行。
与语文同行,我们便开始了上下求索。诗无达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她的神秘,她的魅力,她的圣洁,更激发了我们“欲穷千里目”的豪情。于是,我们这一群追赶太阳的人簇拥而至,无论是鲜花盛开、蝶飞凤舞,还是大雨滂沱、道路泥泞,我们一样沉勇而执着。
与语文同行,便是与快乐相拥。我们每天都徜徉在美丽富饶的文字之中,与纯真的心灵沟通,与古圣先贤对话,与清风明月相伴,与天光云影交流。今天,你可能是唐朝的一株柳树,矗立在古风河畔;明天,你可能走近巴尔扎克,涵咏他沉郁而睿智的思想。今天,你可能心无旁骛于秀美的庐山,体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神韵;明天,你可能停留在维纳斯雕像前,思考她的断臂给人类带来的美的遐想。
与语文同行,我们的生活便有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与古今文明同在,我们与中外风流同在,我们与真理哲思同在。古道西风、小桥流水是语文;婉约缠绵、犹抱琵琶是语文;关东大汉、豪迈洒脱是语文;千里莺啼、万种风情是语文……于是,我们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与语文同行,我们加深了对生命的体验。语文是母语,是孕育学科的学科,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学科中的美丽仙子。同时,在大江东去的波涛中,在怒发冲冠的凭栏处,在金戈铁马的遥想中,他又是学科中的伟丈夫。语文是鲜活的,这鲜活的生命中蕴涵着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和希冀。
语文是个性,语文是风骨,语文是真诚,语文是善良,语文是美好。与语文同行,我们展示个性,我们突显风骨,我们拥抱真善美。
我们钟爱语文,我们与语文同行。
教师随笔篇2:趣“士”杂谈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卜庆振
从“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到“士为知己者死”,从“士大夫”到“贫士”,“士”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士”的精神和“士”的称谓,今天仍然在流传。“士”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它在历史长河中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衍生出丰富的内涵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士”。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我国古代往往称男子为士,故《诗经》常以士女对称。但是,在更多场合,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所指的士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担当一定职务的特定阶层,是我国奴隶社会直到封建社会初期阶级结构中的等级之一。
士,早期金文像是有手柄的宽刃战斧。造字本义大概是: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晚期金文淡化斧刃、突出斧柄。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
在我国奴隶制后期,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当时把人划为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呈宝塔状。士界于宝塔的中层,是下级奴隶主。士上面有天子、诸侯、大夫是大中奴隶主。士以下有庶人(平民)、工商,再往下就是服各种杂役的家内奴隶(皂、舆、隶、僚、仆、台)。士居于“国”中,是“国人”中的主要成员。
在春秋时代,金字塔形的统治阶级,王、诸侯、大夫以下的阶层就是士。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里的“士”是指“狱官”。在战国时代,各国并立,士的生活由他的主人──诸侯或大夫所赐的田土维持;由于这种经济关系,士只能效忠于主人。这一时代,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两类士,一类用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周旋于诸侯王之中,他们或连横,或合纵;或成事,或搅局;或不战而屈人之兵,或挽狂澜于既倒。他们有着游侠般的勇气,有着军事家般的胆略,有着政治家的智慧,在那个战火纷飞、充满血雨腥风的年代,书写着另类传奇。这帮人我们称为辩士。如:唐雎、晏婴、苏秦、邹忌等人。另一类是效忠于自己的“主公”,这个主公可以是士大夫、也可以是割据的诸侯,他们的信仰或者精神支柱其实就是一种知遇之情和感恩之情。举个例子,春秋战国的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都算一种“死士”。但到了秦汉统一的大帝国成立以后,诸侯大夫这一阶层完全被消灭,士便直属于君主、国家,忠的对象自然也转移到对君主、对国家了。
士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世族又称门阀土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隋唐时期士族制度走向消亡。其原因是隋唐科举制的实施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摧垮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九品中正制”。从此,存续了六七百年的士族制度最终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从此“士”不再是代表一个阶层,但士所为一种称谓保留了下来。从一些和“士”有关的词语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一斑。
如:
恪守大义的人叫义士。儒生贫困的人叫贫士。
冠于全国的人叫国士。设谋献计的人叫谋士。
名望极高的人叫名士。力气极大的人叫力士。
行侠仗义的人叫侠士。敢于斗争的人叫斗士。
隐居不仕的人叫隐士。志行高洁的人叫贤士。
知书能文的人叫文士。献身正义的人叫烈士。
志向远大的人叫志士。胸襟开阔的人叫旷士。
视死如归的人叫死士。慈善有德的人叫善士。
贤明智慧的人叫哲士。诚实可信的人叫信士。
从今天人们对士的沿用来看,士是对人的一种美称,士是对某些职业的称谓,士是军人,士是有学问的人,士更是有思想的人。士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作为一种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传递,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力量!
教师随笔篇3:捕捉教育的契机
四川省西昌市宁南县宁南高级中学 杨云桥
小雨同学最近的表现不如人意,我决定找他谈一次话。
从谈话中我发现他对高中的学习基本没有入门,却不以为然。原来他中考成绩还不错,至今仍然陶醉于中考的“成功”的“阴影”之中。既然如此,我便叫他做一个自我评估,假如仍以成绩排名,自己目前应该处在什么位置,他“狂妄”而又自我感觉“谦虚”的作了个自我估计。我心中默想,这孩子现在可能无法开启他的心智,因为它已经“迷失了自我”,他对自己的评估和我对他的评估差距实在太大。刚好,马上就要半期考试了,我对他的工作放在考试过后可能效果会好些。
半期考试结果很快统计出来了,小雨从半天云中结结实实的摔在了地面上,按名次计算,他自我的评价和实际统计竟相差一百多个位次,他一下子懵了。这时我又找他谈话,他这次老实了,老实得有些“颓唐”,但经过这重重的一击,他清醒了许多。我这才从头到尾引导他分析原因,指出他这之前的“狂妄”和听不进意见和建议的错误。这次他服气了,明白了过去的幼稚。我告诉他一定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并永远引以为鉴;另外也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一次的失利就丧失信心,萎靡不振,而是要记住摔跤的疼痛而让自己以后不至于再次因同样的错误而跌倒。从教育效果上看,这次好多了。
教育是要讲究契机的,如果时机不成熟,往往起不到什么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但教育的契机转瞬即逝,一旦错过了,也是一种遗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的分析形势和做出正确的判断。时机不成熟不要急躁,机会一旦来临,决不优柔寡断。一定要像军事家一样善于捕捉战机,善于利用战机,因势利导。
有经验的渔民出海是讲究时机的,他知道什么时候“放鱼”(鱼出来觅食),而且知道每天“放鱼”的时间不一样(根据天上月亮的盈亏圆缺推算);有经验的猎手也知道出击的时机。教育不同于捕鱼和狩猎,教育的契机的出现除具有普遍性外,更具有其纷繁复杂的偶然性,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教育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看过“教师随笔”的人还看了:
1.爱的主题教育随笔
2.教师随笔
3.关爱差生教师随笔
5.班主任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