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散文随笔
生活包含着太多哲理了,那关于哲理的文章也肯定很多的吧。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哲理散文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哲理散文随笔篇一:两棵树
这里有两棵树,一棵在山顶,一棵在山谷里。
这是贫瘠的山区,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一片荒草连天,几乎看不见高大的植物。在山的断崖处,生长着一棵小树。虽然很小,在这个荒凉的地方,也算是一番不错的风景了。
山谷很深,谷底是裸露的石头和各种各样的河卵石。没有潺潺的流水,很少见杂草,只有靠近山顶两侧的土壤中,生长着一些纤细,枯黄的花草。看得出,这里的贫瘠是由于干旱。然而,就在谷底石头的缝隙中间,竟然生长着一棵树,笔直、高大。
这条幽深的山谷,是山里人出山的通道,顺着山谷可以走出大山,到达镇上,到更加遥远的地方。因而,偶会见行人过往,但无法通车。我顺着山路到达过谷底,到过谷底那棵树的跟前。那树之所以能够在这里生长,是因为树的边上就有一个很小、很浅的水坑或者是水泉。不见有水流出,也不见干涸。就那样浅浅地清澈着,静静地明媚着。你可以掬水解渴,也可以濯足洗尘,但无法让它外流。不外溢,不干涸,经年累月,不多不少地守在那里。那树就在它的身边生长着,茁壮着。像是一个约定,像是一个誓言。让这谷底的风景渗透出一丝丝的禅意或哲理。
谷底的树笔直高大,显得很年轻,枝繁叶茂,苍翠挺拔。在这样的地区能有一棵树这样生长,我知道,完全是那一汪清澈的水所赐。如果在一汪水,一棵树的边上恰当地修一个玲珑的亭,那就是世外乐园。在这个荒凉的地方,在这个幽深的山谷,有一汪水,有一棵树,对过往的山里人而言,足矣。还能要求什么呢?走得累了、热了,在此纳凉解渴,消暑却疲,不也是上苍的恩赐吗?
抬头望那山顶断崖上的小树,崎岖盘旋,迎着不息的山风,扇动着曲条虬枝,发出阵阵啸声。走近这棵树,你会发现这棵树其实并不小,从树的形状,树的枝叶上看出这棵树是多么的苍老,生存的是多么的艰难。是极其艰难的生存环境使它过早苍老了,成了一棵“小老树”。这是一棵榆树,树干上生着嶙峋的骨节,在粗糙的树干上突出着,像是一个终年劳作的手那突出的骨节,既分外醒目,又觉得狰狞。树干不粗,由于山风的缘故,树干呈弯曲状,像一支拉圆的弓。树干的皮龟裂着,满身伤痕。几条树枝张扬着,迎是山风,不断抖动。树枝上的叶片很少,有的因为干旱而难以生出,有的则被强劲的山风摘去。站在它的跟前,可以听见山风掠过树枝发出尖锐的啸声,像是一种宣言或者呐喊。远远观看,那树的形状简直像极了凌空欲飞的苍龙。只是,这贫瘠的土地让它难以展翅飞翔。
面对山顶,谷底的两棵树,不由浮想联翩。是一只粗心的鸟儿,将本该衔到别处的种子撒落在这里。或者是一缕多情的风,因为这里过于荒凉,将两粒树的种子送来,让这里因两棵树的存在而别具特色。无论怎样,在很久以前,有两粒种子落在这里,生根、成长。它们似乎别无选择,一个落在山顶,一个落在谷底。经历了它们应该经历的,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
两棵树,同居一方水土,但生存的环境大不相同。可是,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生存下来,成就了独特的风景。而这样的风景令人印象深刻。
后来,面对我的学生,我曾多次提起过那两棵树,谈起过我面对两棵树的感慨。在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都是一样的道理,既残酷又公平。适者生存,这只是生存的基础。你适应了生存的条件,就得以生存,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却是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来实现的。这才是生存的最高境界。人类又不等同于自然界,人应该有崇高的追求。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些生活无忧的学生们是否能够明白我最初见到那两棵树时的感受。
哲理散文随笔篇二:快乐的时候最孤独
在一个基督教禁止娱乐的日子,有一个青年教徒不甘寂寞去玩高尔夫球。另外一个虔诚的教徒心理很不平衡,他跑去问上帝为什么不惩罚那个违禁者呢?上帝很平静地说,我会惩罚他的。
然而,那个玩球的青年却越玩越高兴,连连进球。这时,另外那个教徒开始着急了,他又问上帝,你为什么还不惩罚他呢?上帝仍然很平静地回答,我会惩罚他的。最后当玩球的教徒一杆能打进洞十八个球时,仍然不见上帝有什么动静。另外那个教徒已经忍无可忍了,他质问上帝,他玩得如此顺心快乐,你怎么就不惩罚他呢?这回上帝才说,我已经给他惩罚了。你看他那么为自己的成功而快乐着,有谁与他分享呢?
原来,我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上帝给予的孤独的惩罚啊!是上帝就该如此公平呢?还是人情原本这样冷漠?想想我们自己,在成功与快乐的时候,除了我们的至亲还有几人能与我们共同分享那份快乐呢?
其实,人们在痛苦的时候最喜欢独处,他不想让外界知道他的苦闷忧愁。而在快乐的时候,生命却会充满无限的张力,他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分享他的志得意满。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他的成功与快乐。这也许就是那种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吧?中国有句老话“富贵不还乡,等于衣锦夜行”,这句话已经道出了人们的普遍心态: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谁都喜欢张扬自己的优秀。在某种程度上说,人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的,他需要被社会认可,被周围人肯定、赞赏。需要自身的光环能与外部世界相互映照。
遗憾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快乐大多时也只属于我们自己,很少有谁愿意与你分享跟他毫不相干的快乐。所以,我们往往在最快乐的时候也会感到格外的孤独。我们会很可悲地发现,有些人能接受你的痛苦,能为你的痛苦表示极大的同情,却无法接受你成功时的快乐与幸福。
我想,如果有人问上帝:“我一直视朋友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我能为所有成功的人鼓掌叫好,我从不嫉妒他人的快乐。你会给我什么奖励呢?”
上帝一定会这样回答:“你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的那种境界,就是我给你的最高的奖励。”
是啊,当我们快乐着别人的快乐的时候,我们已经活在了一种境界中,那境界就是我们面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真诚与平和的心态。
哲理散文随笔篇三:热情从哪里来
题记:激情和热情的意思差不多。原文是“激情从哪里来”,因为发布时只能用“热情”,请各位老师和读者见谅!感谢大家阅读!还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求共同进步!
看到有人感言:没有激情,近于崩溃。我就想问一问:激情哪里去了?激情从哪里来?
小时候,没有责任压力,可以尽情地玩,即使父母大人骂几句、打几下,也没有关系,哭喊之后照样要玩耍,让自己玩的开心,玩的痛快。在玩耍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成人。
成年之后,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到处求学四海为家。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总要四处奔波,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然而,找到了安稳的工作,就没了激情,没了追求,几乎崩溃的心理使人压力重重:工作总是重复着,没有新意没有效果;想找一个好朋友,结婚成家的希望却没有把握;周围的环境热闹多多,就没有像模像样的事情可做……左右摇摆,何去何从,即将担当责任的你,想一想,议一议,好处多多。
神经系统离不开兴奋和抑制两种互为结果的调节方式。当你看到新鲜事物出现的时候,你就会好奇、兴奋,产生激情,使自己从这个新鲜事物中得到启发或锤炼;当劳动太久,精力不够的时候,机体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如觉得很困需要睡觉、需要营养,你就要适可而止,好好睡觉,补充能量,使机体转入下一个兴奋期……以此往复,不急不躁,顺应机体生理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调和个人内心平衡,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随时都有激情。
激情从现实生活中来。有人抱怨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痛苦的。无论怎样残酷和痛苦,人总是活的,总会想办法在残酷和痛苦中挣扎,在挣扎的过程中出现激情,看到生活中的曙光,直至改变自己的观念,获得生活的经验,在适应现实生活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处处生辉,光彩照人。
激情从工作事业中来。工作和事业是复杂多变的,人在寻找工作、专心工作和事业的时候,随时都可能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潜力,在取得工作成绩和事业成就的时候,荣誉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一个热爱工作和事业的人,是永远不会感到疲倦的,因为工作是无止境的,事业是没有极限的,无止境、没有极限的事情总是富有刺激和挑战性的,所以,热爱工作和事业的人,是满怀激情、不知疲倦的,是不会崩溃的。
激情从爱心责任中来。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总是把他人放在心上,不计较恩怨和个人得失。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积极的、兴奋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置之度外,以他人满意、高兴、幸福、快乐为目的。在为他人付出的时候,不求回报,始终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同时,对家庭、集体、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认为个人做的不好就会影响到家庭和睦、集体利益、社会进步。因此,在关爱他人和承担责任的大小事务中,就会发动脑筋思考、联想,就会让激情永驻心中,为自己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激情从追求理想中来。人离不开现实生活,也离不开理想志向。现实和理想虽然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完美结合。屈服现实,看不到希望,就没有激情,就会感到自己要崩溃一样。正确面对现实,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自己身处逆境不盲从大众,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让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知足常乐的观点也是有其两面性的:当物质上无法与人攀比的时候,我们应知足常乐,觉得有吃有穿有住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行了;如果在任何方面都知足常乐,如在精神方面毫无追求,只管享乐,那么我们的大脑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就会走上衰退,哪还有激情可言?只有在符合道德、法律、良心、责任等范畴之内,追求正当的理想,我们的激情才会得到正常发挥。
激情从感恩付出中来。一个人懂得感恩,就会为自己付出所有而高兴。感恩父母是子女应该具备的孝心;感恩社会是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感恩他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好方式;感恩一切,因为我们离不开这一切……懂得感恩,不吝惜付出的人,就会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家庭中,就会经受各种社会风浪的考验,让激情永远燃烧在岁月长河之中!
激情从哪里来?激情从生活中来,激情从心海中来。
哲理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哲理散文随笔
2.人生感悟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