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800字语文教学随笔

800字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800字语文教学随笔

  如何选教育心得重点,用800字表达出来呢?那么,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800字语文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800字语文教学随笔篇一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仅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处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 、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赶海>这一课,在朗读第一段及最后一段的歌词部分时,让学生改读为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雪儿>这一课的最后两段的时候,有意识的把"我"对雪儿的呵护,雪儿终于可以展翅飞翔时的样子等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课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很好看的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

  800字语文教学随笔篇二

  “文本细读”这四个字眼最早是在《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3月刊看到的。

  本月话题”即围绕文本细读,刊登了四篇文章:《慢慢走,欣赏啊!——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谈文本细读》、《文本细读方法散论》、《我是怎样细读文本的》、《从文本细读中走向高处》。

  沈大安说:“好的课来源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细读。”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矛盾说:“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于永正说:“我的窍门就是读啊思啊,思啊读啊,一遍又一遍,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豁然贯通,有了新的发现!”

  今天,我又有幸倾听了王老师《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的讲座,“文本细读”的概念和作用逐渐清晰起来。“文本细读”就是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文本细读”就是打开自己的生命,,对文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将文本里里外外爬梳个透,殚精竭虑,敲骨吸髓,读出课文背后的深意,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言语感悟、言语智慧乃至言语人格去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

  讲座中王老师以具体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文本细读的魅力在于突破窠臼,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激活文本的生命,去点燃文本的灵性。是的,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产物,它折射的是作者的文心和智慧。一节优秀的语文课,我以为要让走出课堂的学生会说两个字:“啊”和“哦”。“啊”指的是情感的共鸣与呼应。但要防止“用情”的一个极端:“滥情”——不管学生是否真的共鸣,在朗读或表达中要一定做出一种姿态:好感动啊!好伟大啊!“哦”是指课堂上能带领学生带着问题经历思维的冲浪,从而发出感叹:“哦,原来是这样!”只有在积极的思维中,学生才能有所“悟”,从左看,是思考着的我,即理解;从右看,是“我”的思考,即发现。

  听着听着,我不由地联想到一些教学的精彩片段。《海伦.凯乐》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使我的小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扣着重点词语“夜以继日”“反复”“高声”“几个小时”“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来谈体会。学生谈的,无非是顽强的毅力和刻苦好学的精神。当这种标签式的体验成为“隔”着人心的口号时,文本还是沉睡着的。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请学生将耳朵塞起来,他说一个短语,请学生观察唇形来判别我所说的词语。老师重复三遍,学生还是不知道在说什么。看着老师的唇形听发音都这么困难,更何况海伦没有视觉,完全靠触觉判断老师的舌头和嘴唇的颤动情况来学习发音。有了这样的体验,“夜以继日”等词语都“醒”过来了。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能学会说话,简直就是个奇迹,怪不得她回到家里要大声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角色认同,移情体验,是让文本醒来的一条重要途径。

  又如《女娲补天》“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这是女娲找五彩石时碰到的种种困难。学生能从“零零星星”“忙了几天几夜”等词语理解石头的少,时间的长。但是如何来深入感悟女娲寻石的艰难、伟力的神奇和奉献的精神呢?得引导孩子们进行情境还原: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女娲找石头的情景吗?出示提示:天刚亮,女娲来到悬崖边……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女娲……天黑了,女娲……

  孩子们有的说:“天刚亮,女娲来到悬崖边找啊找,上上下下,飞了一趟又一趟,却空手而归。”有的说:“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得大地冒烟,女娲来到山冈上。这里乱石成堆,她一块块地找啊找啊,只找到了一点点。”有的说:“天黑了,女娲依然飞过一个个山头,一条条溪流,寻找着一块块五彩石……”

  是的,女娲就是这样为了早些找齐五彩石,为了早些让人们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 “忙了几天几夜”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

  接着出示文本: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找出动作词,导语:一个动作耗费的是一份心力,一个动作包孕的是一份爱心,一个动作托起是一份希望,读一读再读一读,看哪个词语震荡在你的心坎上?五天午夜?为什么?

  女娲已经几天几夜不曾歇息了,腰酸了,腿痛了,但是想起依然在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她接着炼了五天五夜啊。女娲累了,可是(顾不得休息,她在……)女娲渴了,可是(顾不得喝一水,她在……)女娲困了,可是(不得睡觉,她在……)

  时间就是生命啊,人类正在期盼啊,女娲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再坚持……

  这两个事例让我进一步体会了文本细读乃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新视野”,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一个充满挑战和创造的过程。”当然,这其中还要包括阅读大量与文本相关的资料。王崧舟老师为了教好《长相思》,阅读了整本《纳兰词》和一万多字的鉴赏文字,认真研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诗论》和朱自清先生的《说诗》,然后写下了1500字的文本细读感受。他说:“细读,魔术般地将短短36个字的《长相思》化成了繁华如东流水的课程资源。”再如, 王老师在细读《一夜的工作》这个文本时,联想到尼克松访华,的两个细节;联想到出差时始终不离手的那只小箱子;寻找了工作量的资料记载,研读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以及与世长辞后联合国为他降半旗的前因后果,可见,文本细读是演绎精彩教学实现理想课堂的基石。

  文本细读本就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是修炼自己内功、修炼自己精神生命能量的法门。“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难怪乎,沈大安要借用朱光潜的话语告诉我们文本细读要“慢慢走,欣赏啊!””

  800字语文教学随笔篇三

  小学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点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说话,独立说话。

  谈话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会不会听别人发言,善不善于在听中发现对方的情绪意图,善不善于捕捉对方谈话传递的信息。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有一半时间是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声音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听”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就容易变得怯生生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最好,记得最快。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他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是形成说话能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点说话习惯。

  1、 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

  2、 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3、 对别人讲的话,若有疑问,会提出质问。

  4、 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

  5、 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

  6、 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

  7、 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

  8、 说话得体,词语适当。

  9、 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等。

  以上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结合教材,结合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是说话训练的依据;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对于小学来说,首先是以教材教学为本来进行,具体做法有:

  1、利用听话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利用听话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一个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听得清楚、细致、准确,才能说得全面、周到、深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低段,有许多插图。教学这些图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说话。

  3、在识字、学词、学句中训练说话

  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训练中抓住说的训练。如教“红”字时,先让学生说音节中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其次说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部首是什么。第三把这个“红”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认字能力,造句能力,说话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结合课文训练说话。

  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通过朗读课文内容,知道要认识的字出现在那里,是什么意思,然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从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话,以及怎样才能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四、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说话。

  组织讲故事、续编故事说话,通过游戏训练说话。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训练说话,进行随机的说话训练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重视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在说话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语言,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坚持说普通话时,表情动作自然大方,表达意思完整清楚,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言抑扬顿挫等方面都应起示范作用。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几点是我在训练小学低段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800字语文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800字语文教学随笔3篇

2.八年级语文教学随笔3篇

3.在路上语文随笔800字

4.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随笔

5.学习语文的随笔

6.高三语文教学随笔

7.中考语文教学随笔

8.高中语文随笔

9.自我研修语文随笔

10.阳光课堂教学随笔

127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