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中西方艺术文化随笔(2)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拓展阅读二:关于中西文化艺术的对话

  崔自默:没有本质的区别。

  亚历山大:中西文化在思想上、评论上,有很多区别。

  崔自默: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比如中餐和西餐的区别,但一样都是吃饭。

  亚历山大:这是中方,这是西方,有共同的地方。

  崔自默:但是别忘了,在一个大的圈内是一样的,可是,大小还是相对的。在这个圈内它们有区别,在更大的圈内,它们也许就是一样的了。在小圈内发生的冲突,可以统一在一个更大的圈内,这是集合论的基本原理了。这两个集合有区分,但是可以融合为更大的集合。

  亚历山大:作为个人的想法,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的思维应该是不同的,这种原因导致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不同。西方有宗教和政治导致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而中国也有自己的传统,哲学上的东西,以及传统的信仰,等等。但两者互相影响,比如这张画。

  崔自默:是的,这是一张中国山水画,但是它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时候的西画东渐现象,中西绘画开始融合、统一。

  亚历山大:这是一个中国画家到英国画的乡间风景,但是对我来讲,这个看起来根本不像英国的乡间,对我来说还是运用山、树的方式,是中国画。这是观察事物方式的不同。

  崔自默:也是欣赏习惯的差异,如果我们让一个外国人从小长在中国,画出来的一定是中国画,你能说他不是外国人吗?

  亚历山大:再举一个例子,让中国画家和西洋画家都去画天坛的画,然后你来比较这两个作品。

  崔自默:肯定有差异,就算两个中国画家都会有差异,更何况和中西方的画家呢?所以,差异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而我们在谈中西绘画和中西文化的形成时,差异是肯定的,但是一定要研究其共性。研究个性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要研究共性,以便于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以便于社会的有效有序的运行。经济和政治的社会问题如此,文化和艺术问题也是一样。

  亚历山大:如果一个西方人欣赏中国画,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哲学、中国的思想。不管怎么样,艺术家都是社会的产物。

  崔自默:我完全同意,但是我认为了解也是相对的,别说外国人了解中国画,即使中国人本身对中国文化以及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存在的中国画,也不见得能够深入地透析与理解。一个人了解自己是很难的,何况了解别人,了解永远是相对的。

  亚历山大:同意。我们要保持一个很中性的,或者是很平等的互相理解,必须对彼此的文化了解,同时知道共同的东西。

  崔自默:这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我们可以保存各自的不同,但是我们也可以找出共同点,更好地合作,求同存异。

  亚历山大:西方人看中国,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他们在中国以外看中国,认为是这样的想法,结果到中国之后,给他们非常大的惊讶,中国给他们在中国以外想象的完全不同。

  崔自默: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来谈文化和市场,如果不考虑具体性,就虚了。文化本来就是虚的,必须附着在具体的物和商品之上,才能显示出文化性来。比如电视、电影,它也是文化,但是它反映的是思想。思想怎么反映?要通过作品,没有作品怎么反映呢?所以,必须通过商品化,才可以反映艺术的价值。尤其在现代化的今天,很多东西都是这样。

  亚历山大:一定要这样吗?

  崔自默:也许。存在就是合理。市场跟社会接得最近,跟经济和政治接得最近。

  亚历山大:我同意。政治给艺术的影响有多大。

  崔自默:基本100%。一个原子弹扔在地球上,人都没了,地球都没了。政治的影响是最大的,它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当然更能影响人的生存。

  亚历山大:但是我相信艺术可以存在于政治之外。

  崔自默:应该这样,但实际上没有,谁也不可能脱逸其外。就像一个人我特个性,事实上你不可能在社会上行走,你行走不了,你过马路过不了,它有现实的规则,你必须服从。

  亚历山大:如果他反对社会呢?

  崔自默:很简单,后果很严重。

  亚历山大:孔子在晚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很孤独的老人死去了,孔子当时想改善社会的一些东西,周游列国。

  崔自默: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将挽天下之狂澜,用他的话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孔子受挫折,他跟社会的冲突就是必然了。他晚年以后的孤独,应该更多的说是心态上的,他有那么多的弟子。“情到深处人孤独”,他不愿意拦截别人的意图,他已经超凡入圣了,很难与世俗相和谐。

  亚历山大:“”之后,孔子精神上的东西是不是还是很基础的中国社会的思想?

  崔自默:孔子的思想一向在不同社会阶段被统治者所利用,因为孔子是儒家,儒家是用世哲学,修、齐、治、平,它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模式。儒家之外的道家则不同,是一种超脱于社会政治之外的自然观,接近一种轻松自然的浪漫存在;而佛家,就彻底要走向孤独了,出家了,不管社会了,六根清净了。

  亚历山大:怎么超越这个社会的呢?

  崔自默:出家了,都不生儿育女了,家庭状态都改变了,逃离了社会的基本性质,你怎么管他呢?儒家则完全不同,讲究必须维系基本的家庭元素,所以好管理。

  亚历山大:孔子在整个一生当中,并不成功。

  崔自默:但是在历史上看,他是绝对成功的。

  亚历山大:在他自己生命当中他并不成功。

  崔自默:因为那是一个混乱的社会,战争的年代。

  亚历山大:但是现在他在世界上被认为是非常富有思想的大思想家。

  崔自默:他是世界十大哲人,他的大同思想,是维系社会基本运转的机构,所以被人们尤其是政治所利用,对社会有益处。

  亚历山大:人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孔子的信念,为他自己的目的来做出一些解释。

  崔自默:这是必然的,同样一个文本,是因为产生了不同的解释,才有了不同的理念。孔子的思想,还有其他的儒家比如荀子等等,都传下来的很多东西;这些基本的文本,在不同的年代产生不同的解释,当然,这里面有恰当的解释,有独到的解释,也有适度、恰当、过度、不及的解释。

  亚历山大:整个历史来讲,他有一个终极的解释。

  崔自默:终极解释,是一个理想,但实际不存在;就像真理一样,就像无穷大一样,不是一个具体数字,而是一个无限趋近的过程。终极,是不可能的事,就像无穷大、真空、无摩擦等物理概念,都是假想的事。科学,是我们现在人类所能够依赖的唯一的工具。譬如,隔壁现在有什么人?你不知道,但实际上是存在着的,只是你不知道;你只有走过去,转到那个屋里时,你才会看到,知道。未知的东西,到现在为止我们绝对不知道,等我们到了那个阶段,就知道了。很多东西难以验证,但不等于不存在。玻尔和爱因斯坦,针对同样的粒子现象有不同的理解和验证。利用现代的科学的逻辑的理念,来进行文艺理论的研究,是我这几年主要从事的工作,我想把工科、理科和文科联系在一起。研究艺术史,我愿意尝试把科学道理应用到其中。事实上,一流的大艺术家、大科学家,比如说杨振宁、陈省身,也各自有深切的体会。陈省身说,好的数学的基本法则是两个字,“漂亮”。有个科学家叫狄拉克,他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了一个算式,后来验证那个算式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漂亮的原理。我们研究艺术方法,如果不经过像这样逻辑的判断,有的只是个人个性化的东西,那么我们最后就没法达成一个统一意见。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理想,因为艺术本身没有合理不合理,我们只是相对地去把握,就行了。

  亚历山大:不可避免的,人们还是要定义。

  崔自默:谁的影响大,谁跟市场跟得紧,谁就说了算。比如说你出本书卖一千册,我出一本书一百万册,那我一定比别人得到的多,这就是量变到质变。即便我的理论是错误的,我的影响也大;何况正确与错误,本来没有标准。只要执行下去,在时间的流程中延续下去,即便错误的,也是正确的。坚持下去很难,时间说明一切。

  亚历山大: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来看一些最有影响的人的正确与错误,应该有这种能力来判断正确与错误。

  崔自默:应该是有的,但是,就像谈论健康与不健康一样,一个生活方式不好的人活了很长时间,活了一百多岁,而一个生活方式好的人活的没有那么长,你说哪是健康的,哪是不健康的?对一个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就是这样的。是与非的判断,应该根据实际。我们认为它不正确,但是它执行了下去;而你认为正确的那个,不久就垮台了。哪个是正确的?所以说,是非观是不能绝对的。真实的所在是什么,不好知道。

  亚历山大:作为你个人的一个信仰的话,这个是例外的。不会同意别人怎么说,但是你必须认识到,在最后只有一个人可以生活的话,那就是你自己。你可以不接受这个传统,你可以读很多书,但是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崔自默:个体必须服从群体。我的意思是,你读很多书,你事实上已经在接受别人了。就像我们写书,写了很多独特的观点,但是你用的每一个字都是字典里已有的,你不能创造。你永远摆脱不了传统。这是一个桌子,是大家已经认定的,你可以叫它别的,比如凳子、鞋子,也不犯法,但是那没有意义。

  亚历山大:你可以选择这个传统。

  崔自默:那是必然的。但是你的选择是有条件的:一个是你的个性,还有一个是群体的意见与约束;因为你不可能摆脱共性,而你也不愿意完全扔掉自己的个性。

  亚历山大:如果每个人都接受传统的话,那就没有任何变化。

  崔自默:我们一直改变着传统。时间一直在走,不想变都不行。事实上,我们对传统的认识,一直在变。

  亚历山大:桌子也在变化?

  崔自默:对,永远在变化,不想变化都不行。哲学的东西,其实是没有什么直接的意义,但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却能解决很大的问题。我们的世界观基本一样,但是我们的方法论决定了我们最后的结果和水平。比如今天我们都去天坛,都知道去天坛,但是因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开了不同的车,不同的人开车,到达的时间就有差异。

  亚历山大:现在涉及到了一些哲学问题,需要一些思索。

  崔自默:海德格尔有伟大的思想,涉及了时间与存在的问题。存在,因为时间而存在,这很伟大。如果没有这个时间的流淌,随着时间流淌而产生出的巨大的宇宙空间,那么宇宙里的很多东西就不存在。时间,又是一度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止,那么变化就是必然的了。

  亚历山大:时间跟空间不能分开而独立存在,是一起的。

  崔自默:这就是时间与存在的关系。我们谈论的东西都是道理,都是方法,拿佛学说叫“法尔如是”,就是说的我们思想里的所有运动涉及的东西,都是我们所认定的逻辑性的东西,即使你不说出来,不思想,自然中也存在着。

  亚历山大:佛家禅宗的静思,大脑在转动,不会停止思索。

  崔自默:这跟禅定和静默等等概念结合在一起,很复杂。

  亚历山大:如果你停止思索,你基本达到了佛教的境界。

  崔自默:事实上不可能,谁也不可能停止思索。没有一个活人可以停止思考,傻子的脑筋也在运动。思考是大脑神经的运动,只要是一个活人,他的大脑神经一定是运动的。佛是觉,禅定是一个假想的状态,正如道家的坐忘。

  亚历山大:那是佛修炼的一种状态。

  崔自默:佛的觉是什么,那是假想状态,就像西方假想上帝一样,是存在,或者说,那只是一种概念、符号。

  亚历山大:上帝的解释,可以非常简单,也可以非常复杂,就看个人的认识。作为个人来讲,我根本不喜欢上帝,这个词我都不喜欢,但是并不是说我不相信上帝。

  崔自默:言不尽意,语言是表达意思的,语言永远不能跟你想到的意思完全统一;但是我们除了语音以外,别无选择。因为我们的思维就靠概念,就像一个人思考,所有大脑细胞所依赖的都是概念,因为一个没有概念的思想和思考,是不存在的。

  亚历山大:艺术是不是思考的一个产物了?

  崔自默: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因为绘画毕竟不是哲学产物。绘画是视觉,它靠它本身说话,而不需要一定加入其他东西。

  亚历山大: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一个产品,比如一个歌曲,它跟灵感没有关系,它也不是艺术。

  崔自默:灵感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融合在它的机体无意识当中,很难说清楚。它是人类基因的一种传递,你生下来就已经带了,没有人告诉你怎么吃饭,但是你会饿;一个美女过来,也没有人告诉你她美,但是你觉得好看,因为在你的基因里面已经带了这种信息。

  亚历山大:刚才你说没有一个绝对的东西,作为一个美女来讲,能不能是一个绝对的呢?

  崔自默: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美人,人种是不一样的,但都是美女,把她们的画像放在一起,各民族的人都认为她们是美人,这很奇怪。当然,瞎子是看不到的,也没有正常的判断。

  亚历山大:没有绝对的东西,比如一朵花。

  崔自默:当然。神经病就不好谈论了。神经错乱或者色盲,也许看到鲜花没有感觉,甚至会生气,他的心理有问题,不能说是花不正常。

  亚历山大:有没有非常完美的东西?

  崔自默:不好说。因为那是一个极限状态,什么叫“完美”?所谓的“完美”,相当于百分之百,百分之百就相当于真空。心理感受不能同样,你能感受到,但我不一定能感受到。

  亚历山大:你可以看到,你有概念。

  崔自默:人类正常的共同的感应,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没法实现它。

  亚历山大:为什么不能实现?

  崔自默:因为那是绝对,就像真空一样,只是理想。艺术的问题,就更是如此了。

  亚历山大:我们有一个游戏,做的就是画圆圈,非常难。

  崔自默:你画十个十个不一样,这就证明了,就像我们每个人在内心世界感情丰富,心潮澎湃,都是伟大的诗人,但是表达不出来,等于不存在。西方的哲学很清晰,而中国的哲学是圆融、混沌,更厉害。中国的东西自成体系,外人难以理解。

  亚历山大:很多人不喜欢思考,因为思考非常痛苦。人们会想很多方式不去思考,他们喝酒、吃饭,因为思考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崔自默:我喜欢思考。那是一种智慧的欢歌,实在的生存方式。容止若思,我总是好像在思考,虽然也许没有思考,或者思考的完全没有意义。

中西方艺术文化随笔相关文章:

1.文化随笔:胡侃当代艺术的精神

2.养成文艺范气质必读的书籍

3.浅谈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画画坛的国学回潮

122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