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古韵散文(2)
唯美古韵散文
唯美古韵散文:古韵
不经意间,见了那些烙着时光印记的物件,犹如故人面,是久别重逢啊,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一点也没有疏离之感。
我今安好,多想问你一句,别来无恙?
雪小禅说,格外钟情于古意的东西,那发黄的宣纸、那红条格上的旧字、那软绿绸缎上的微凉、老玉的润滑、隔年的雪水、红灯笼上落的雪……
是隔了弥久光阴,回看,昔日梨花胜雪的素清竟生出了残月落花烟重之感,有点颓败,有点苍凉,薄暮里,摇曳着难以形容的美丽。
到底是古意缱绻,古韵微凉,纵然不再清丽如同未经世事的年少时光,却依旧让人心动。
就像那件压在箱底的戏服,月白色,丝绸质地,绣着数丛优雅的兰花,摸上去依然细腻柔软,只是不知几时嵌入了老檀木的气息,这样沉静温雅,这样古意幽微。
一件戏服,折叠着多么耐人寻味的伶人旧事呀,轻轻抖开来,落一地的惆怅与美丽。
几乎要想不起,那个人穿上戏服时的模样,那身段,那眉眼,那风韵难写,那幽思难描,素手兰花拈起一朵温柔妩媚,她是临水照花人。
声线袅娜摇漾,“长清短清,那管人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
水磨腔,分外的婉转流丽、玉润冰清,幽婉的情致,随着声音摇漾,听着,只觉春风拂面、花落肩头。
古意的唱词,柔润清婉,像极了花开到荼蘼,缠绵着丝丝缕缕清雅的意韵。那意韵深远,袅袅娜娜地散了。
散了,人还沉迷在春来花褪上眉痕的意境里,心醉。
让人心醉的还有书架上墨香弥远的线装书,翻开来,书页微微发黄,旧,而微凉,焉知不是勾兑了旧时的月色与灯光?
瘦长瘦长的字体恍如独立寒秋的人影,环围成深情绵邈的诗句,必是洛夫的一首。
笙歌初起的黄昏
前面是朱雀桥
仍隐隐听到
刘禹锡把桥畔一季的野花
吟成了永恒的夕阳
河的左岸亮起一盏灯
右岸亮起了更多的灯
酒已够了
我将在水声中睡去
灯火黄昏,笙歌初起,船稳稳地泊在了秦淮河岸边,而那个醉心诗酒的人,听着琤琮的流水声进入了梦乡。
古韵的诗句落入水中,犹如珠玉,激起明澈的涟漪,那是我心的涟漪,一圈一圈散了开去,漾着含蓄的欢喜。
也喜欢幽深玉石刻出的印章,篆体字,线条圆融典丽,沾了朱红色的印泥,落款在水墨悠然的宣纸上,如若一记朱砂红,静敛蕴藉,更添了几分古韵与深意。
久久看着那幅画,眼眸里水墨氤氲,黑与白淡远成了古朴江南的黛瓦白墙,一霎时雨疏风骤,花枝飞零一朵篆刻的红,嵌入画的左下角。
那样纯粹的红,是如意结,是窗子上贴的剪纸,是喜秤挑落的红盖头,是炮竹燃烧后飞散的碎纸,是旧时女子镜前嫣然轻抿在唇上的胭脂,更是窑烧里古韵流转的中国红。
唯美古韵散文:古韵凝香
到小城已有半月之久了,听建德文化馆的朋友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新叶古村有个盛大的祭祀大典。”因为这位朋友参加过建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新叶古村颇具了解,他说:“农历三月三是新叶古村六百多年来不变的节日,是新叶人的狂欢节,而祭祀大典,则是整个节日活动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新叶人找到了自己的归依,发现了快乐的源泉。”说起祭祀大典,他便津津乐道。听他详细的描述,仿佛那些大门前的水塘、粉墙黛瓦、双坡硬山顶、横梁上的三多图、福寿图的牛腿、窗户上的回纹、粗粗的柱子都历历在目。不由得让我决定,农历三月三走进新叶古村。从小城开往新叶古村的中巴车,在330国道上奔驰着,原本十几个座位的车厢,起码超载一倍,而且还不时的停车带人,车厢被塞得满满的。已经有太多年没乘过这样的车了,心里直发毛,担心安全问题。
车子行驶到“江南第一悬空寺大慈岩”便向右拐进去新叶古村的小路,说是小路,其实也是水泥铺就,可供两辆车交汇的路。新叶古村归至建德大慈岩镇。
大约四五十分钟左右,十点光景车子抵达新叶古村。当我下得车来,看村外的道路上已经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子,向村民打探,方知祭祀大典已经完毕,但庙会其他的活动还在继续进行着。
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家家门庭飘出诱人的香气,闻着饭香,朝门里望去,满桌的菜肴还有那围桌就餐的人。据说,每年的三月三,四邻八乡的亲朋好友都会前来汇聚。
早些时候,读过建德文化馆的朋友写的一篇散文《蹭饭》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早就听说新叶三月三吃饭不要钱,随便哪户人家,只要看到桌上有饭,坐去吃就是,不问来路去处张氏李姓,只要你吃得下,就死劲撑,吃好了拍拍屁股走人,没事,没有人会拉着你的衣襟问祖孙三代。”嘿嘿,我不蹭饭,进得去聊聊天应该没问题吧,于是我走进一户村民住宅,和他们聊了起来,当然,大多时候是我问他们答。
新叶古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叶氏聚居村。但上世纪八十年代,藏在深闺之中的新叶古村尚籍籍无名,直到九十年代末,陈志华教授对新叶村“露天的明清建筑博物馆”的褒奖让新叶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陈志华、李秋香教授带着一批清华学子选择在新叶村开始做全国第一个乡土建筑课题研究,这位在乡土建筑领域埋头研究了二十年的老人,称赞新叶古村堪称“一个完美的典型,新叶古村是中国东南部汉族村落的典型,不大不小,不穷不富,历史发展很典型,社会结构很典型,文化生态很典型,风土人情很典型。“如果要让我写一本中国农村的书,我里头东南地区最典型的第一个列子就是新叶古村”,新叶是“中国东南部最典型的农耕村落”。
我开始沿着新叶古村,由外向内,漫行细品。
新叶村像一幅古画掩映在一片粉墙黛瓦里,而眼前三月三的新叶,却象只酣睡的鸟儿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吵醒振起了翅膀。传统的三月三庙会,把四邻八乡的人都引到新叶村来,他们大多是来赶集会友看热闹。
我随人流穿街走巷。新叶村的小巷有点象集成板的电路图,弯弯曲曲到处纠结。当然,村民们说的像“八卦阵”更确切些。不是村里人,根本搞不清哪是哪。
步履踏过西山祠堂、抟云塔、文昌阁,再辗转至进士第、有序堂、崇仁堂。这里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民俗文化,甚至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把我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吸引过去。
新叶古村不惊艳,甚至有点普通,但在这里,我看见了荷载各种历史信息的真实遗存,我看见了老百姓自己丰富、朴实、真率和生活化的历史;我看见了古塔巍峨,粉墙黛瓦,小巷深幽,池塘清澈,流水潺潺,古韵凝香,恍若世外桃源。
我想,像今天三月三如此热闹的场面在新叶古村不应该成为常态;我想,这个近八百年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安静悠闲地过着自己生活的村落不需要太多的打扰。或许是有些厌倦了红尘喧闹,真有些担心,当若干年后的一天再去新叶,里面已无日常生活的气息,正如其他那些已经被过度开发的村落一样。
青山绿水,古祠古塔,古民居古池塘,古风古俗揉进在自然景观里,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沉静而凝重。她犹如一个怀揣故事的女子,任凭时光的流逝,也无法改变她动人的容颜,细细品味,回味无穷,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既然命运安排新叶和我们有这么一次心灵之约,那么就让我们好好地善待她吧,一定不要辜负了她啊!
新叶,我还会再来!
看过唯美古韵散文的人还看了:
1.唯美古韵散文
3.唯美相思古风散文
4.古韵优美散文
5.古风古韵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