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散文欣赏 > 优美散文 >

描写香椿的优美散文:话说寺头红香椿

时间: 莉莎1168 分享

  学习啦:寺头红香椿以色泽艳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质量优良而闻名国内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话说寺头红香椿》这篇文章吧!

  “椿树椿树你为王,你长高来我长长,你长长来做瓦梁,我长高来做新郎。”这首儿歌在寺头民间流传甚广。

  寺头红香椿以色泽艳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质量优良而闻名国内外。每到收获季节,省内外客商蜂拥而至,车水马龙,好一派繁荣景象。拉起红香椿历史,当地有一传奇动人的故事。

  东汉年间,汉光武帝刘秀在河北省遭遇王莽大军袭击,兵败东退,逃至山东临朐西南一山村。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之时,向一老妪求水米,老妪热情招待,端上热腾腾的窝窝头,还有一碟红嫩树芽揉制的咸菜。刘秀等边吃边赞不绝口。刘秀问老妪“何树芽揉制如此美味?”老妪答曰:“此树满山都是,没有名字。”刘秀沉思片刻说:“这春天的红树芽,色泽鲜艳,就叫红香椿吧!”从此,寺头红香椿名闻遐迩,并作为贡品年年春天由地方向皇室贡奉。

  由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的诗句“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可以看出,香椿作为一种蔬菜历史悠久,久负盛名。

  椿树长寿。庄子的《逍遥游》上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椿樗易长而多寿考”。人们常用“椿年”、“椿令”祝福老人长寿。

  香椿作蔬。以香芽叶为蔬始于汉代。明《五杂俎》“燕齐人采椿芽食之以当蔬”。明代宫廷有民间温室专供此菜,《帝京景物略》“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椿木皮细肌实而赤,嫩叶香甘可茹。”清《帝京岁时纪胜》“香椿芽拌面筋,乃寒食佳品。“寒食节”后香椿绽新芽,京都、民间都有将香椿芽切末与鸡蛋同炒法、切末拌过水面法等多种吃法。其品气味清香,无他味可比,实为春季尝鲜之美品。

  香椿疗病。民间有“常食香椿不生杂病”的说法。《唐本草》:“主洗疮疥、风疽。”《陆川本草》:“健胃,止血,消炎,杀虫。治子宫炎、肠炎、痢疾、尿道炎。”《本草纲目》也载:香椿有“嫩芽瀹食、消风祛毒”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香椿有保肝、健脾、补血、舒筋和消炎抗菌抑菌之用。

  寺头香椿芽营养丰富,为蔬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香椿芽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优质蛋白质及磷、铁等矿物质,比多数草本蔬菜有过之而无不及。

  寺头红香椿所以名闻遐迩,是因其特定的生长环境和气候。一是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有的生长气候。寺头镇位于东经118°26?—118°30?,北纬36°21?—36°25?,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2.4℃,无霜期196天,平均降雨量706.4mm。镇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泉流不断,特别适合红香椿生产。早春气温,早晚温差在15℃之间,早晨低温适宜香椿的着色,中午高温,利于养根保叶,增加营养积累,特别适合香椿特定质量的形成。二是红香椿生产自然环境优越。寺头山地多,土壤富含磷、铁、硒、锌、钙等微量元素,丰富的营养不仅满足了红香椿的营养需要,而且有利于形成红香椿的特有风味。红香椿生产地为农业保护区,没有工业“三废”污染。独特的生态系统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早春露天红香椿生长期间害虫很少产生,也不需要任何药物防治。大棚红香椿很少发生病虫害,基本不用药物,也就避免了药害残留之忧。

  寺头红香椿所以倍受青睐,还因为红香椿无害化生产。寺头镇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空气、土壤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西安、柳科泉、宅科等15个村,作为红香椿种植基地。并于1999年推开冬暖式大棚红香椿种植。

  说起大棚红香椿,不能不提山东省劳模、原西安村党支部书记刘会堂。这位被寺头人亲切称为“大棚香椿第一人”的农民支书,为了给村民寻一条致富路,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潜心研究红香椿大棚生产技术,愣是在数九寒天里育出了鲜嫩的红香椿。从此,大棚红香椿香遍大江南北,红香椿之乡的美名也迅速传响。

  寺头大棚红香椿有其独特的生产管理技术。从培育壮苗、整地建畦、适时起苗栽植,到控制棚内温湿度和光照、适时采收等各个环节,全程无害化生产,严格质量监控,保证了红香椿的自然特性和优良品质。2007年,寺头红香椿注册了“春早”牌商标,开发出的保鲜、腌制、酱制等多种深加工系列产品销往北京、上海、青岛、大连、海南等地,被评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4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10年7月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2011年9月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转换认证。

  相信寺头红香椿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郭宝学

  公众号:临朐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5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