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的散文三篇
信念最好能由经验和明确的思想来支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关于信仰的散文,希望您喜欢!
关于信仰的散文一:信仰在何方
丁香虽巧仍结雨中闲愁,花间燕子啼旧恨,这般春天教人如何过,几度春风不知何处吹,想着花好月圆今又逢,记得当初滇池初次见面。一年一年又一年,此时正是好春天,卧在竹床写心情,睡醒不知路在何边,柳下惠风和,李东阳气暖,只等云开雾散,再次看到你的模样。
难觅天路,我不知道我的信仰在何方?如果我是一个宗教信仰者,是否我就真的有了所谓的信仰?如果我没有精神信仰或宗教信仰,是否我真的只剩下一副皮囊,一生无所作为?记得母亲生病住院时,临床的一家是__,每天都保持乐观的心情高声唱着圣经,并对我说,相信上帝,主会保佑你母亲。之后便热情邀请我加入基督教。可是看着病人痛苦的表情,大家心里都明白,医生才是病人的上帝。此时我们的信仰不是耶稣,也不是马列共产主义,而是那些医术高超的医生。
我不敢断定是否真的存在天堂,我没去过也不想去,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不想去深究我们崇拜的神是什么样,不管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信仰,还是心中怀揣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信仰难道真的能够改变人的一生吗?一个人有没有信仰真的那么重要吗?
从前俄国有个“无神论”的学者。一天,他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上帝绝对不可能存在。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上帝挑战说:“上帝,假如你果真有灵,请你下来,在这广大的群众面前把我杀死,我们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静静地等候了几分钟,当然上帝没有下来杀死他。他便左顾右盼地向听众说:“你们都看见了,上帝根本不存在!”
怎知有一位妇人,头上裹着一条盘巾,站起来对他说:“先生,你的理论很高明,你是个饱学之士。我只是一个农村妇人,不能向你反驳,只想请你回答我心中的一个问题:我信奉耶稣多年以来,心中有了主的救恩,十分快乐;我更爱读《圣经》,越读越有味,我心中充满耶稣给我的安慰;因为信奉耶稣,人生有了最大的快乐。请问:假如我死时发现上帝根本不存在,耶稣不是上帝的儿子,圣经全不可靠,我这一辈子信奉耶稣,损失了什么?”
“无神论”学者想了好一会儿,全场寂静无声,听众也很同意农村妇人的推理,连学者也惊叹好单纯的逻辑,他低声回答:“女士,我想你一点儿损失也没有。”
农村妇人又向学者说道:“谢谢你这样好的回答。我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当你死的时候,假如你发现果真有上帝,圣经是千真万确,耶稣果然是神的儿子,也有天堂和地狱的存在,我想请问,你损失了什么?”学者想了许久,竟无言以对。
其实,信仰对我们的生活没有明显的影响,有时候,信仰却成了读书人固步自封的枷锁。
人生就是这样,不管你是一个虔诚的相信上帝能够拯救你的宗教信仰者,还是一个崇高的马列共产主义无神论信仰者,自己的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没有信仰我们一样成功,一样潇洒,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和价值取向。请记住,这些东西并不是信仰给你的。没有信仰,并不代表没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观价值观,也不代表我们不是一个没有道德文化素养的人。因为人生是一张白纸,在后天的学习中我们才知道知识理想和信仰追求为何物,只要客观存在或主观存在的事物或意念,通过自己的学习都能得到。
与其等待神来渡你,不如自己渡自己。俗话说:佛渡有缘人,何为佛,何为有缘人?佛在心中,你便成佛,若要成佛,还得自食其力,自己渡自己,你便是自己的有缘人。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小故事:
某人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撑伞走过,忙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我吧,带我一程如何?观音:檐下无雨,你不需我度。此人立刻跳进雨中:现在你该度我了吧?观音: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
神仙尚需他人渡,困境中能渡你的,唯有你自己。若无心无旁骛,世间万物皆可渡你,你亦可渡世间万物。
关于信仰的散文二:母亲的信仰
母亲信仰佛教,礼数很多,每次去探望都必须到佛前行礼。尊重母亲,也就尊重了她的信仰,所以那些形式是不可能落下的。
母亲拜佛不求钱财,只保平安,只留善念。母亲说,只要平安就能得到人生的福禄,只要心中有善念,邪恶就不会出现在身边。
我相信母亲的话,也很佩服那些以善为本,以慈悲为怀,身心清净的人。他们像一杯清水,清澈见底,没有丝毫的污浊。以平等的心对人对物,用微笑接纳一切,总会给人带来一种淡然温暖的感觉。
“心悟一切悟,心迷一切迷,心静一切静,心善一切善”。佛能教人做人,教善更善。它让人懂得助人如同助己,害人就是害己的道理。它用博大的心,触摸每一个灵魂,包容每一份过错。而有些人就是借着佛的包容,顶着佛的名义实行诈骗,他们像发霉的种子,种在田里也长不出嫩苗,终究自己腐烂,就因为这些长不出苗的种子,让农人对所有种子有了怀疑。而要消除疑虑,就必须筛选,用明亮的眼睛将发霉的种子清除。这样种子保证了质量,佛门也就真正得到了清净。
我尊敬佛教,也尊敬所有与佛教相似的宗教。
曾经在基督教堂附近散步,熟识了一位修女。闲聊中,我问过她,为什么当修女?她说:是想把善传播的更广。我问:为什么选择基督教?她说:选择什么宗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更多的人懂得善,任何一个宗教都是以善为本,都在弘扬一种文化。我问她有没有感觉生活的苦,她说,苦是迷来的,乐是悟来的。
虽不懂她那种超然的心境,但是却记住了她的话,还有那平易近人的笑容和她身心流露的喜悦与善良。偶尔想起还真有几分怀念。
母亲信仰的佛教,宣扬着一种善,所有的宗教也在传播着善。那么,人的教育,除去知识,是不是就应该是善的教育呢?
关于信仰的散文三:信仰,永远在路上
每天清晨天未亮,离家不远处的清真寺里就已经传出洪亮、悠扬的祷告诵经声,在这诵经声中,穆斯林迎来了每天早晨的晨礼。
迎着晨光,闻听着经声,我信步走向广场,突然,口袋里传出一声清脆的鸟叫声——来信息了。打开手机一看,是挚友艾米乃发来的信息——色兰!送你一粒枣,摘自伊斯兰之树,伊麻尼是根,勒孜给是叶,台革瓦是枣核,斋月的恩典是枣肉,我对你的好都哇宜是枣皮!祝斋月完美,节日快乐!最后附了一句,晚上,我一家人诚挚地邀请您一起开斋,行吗?
读着温馨的祝福短信,字里行间中清晰地闪现出一幅恬静而温馨的画面,一个裹着墨绿色头巾的妇女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中,一片艳茹火焰般的晚霞里,在庄严静谧的清真寺畔,在霞光里,清真寺望月楼的星月闪闪发光。她,望着西天的云霞,显得格外端庄与娴静,似乎一天的疲倦被那悠扬的《古兰经》声驱散的干干净净……
说起艾米乃,她是个善良、勤快而命运多舛的妇女。为了生计,她与丈夫在火车站附近开了一个卖杂碎的小摊点,每天的生活可谓是披星戴月。
在那时,她一天的休息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虽如此,诵经、谨守五番拜功是她不可缺少的功课。
自去年起,由于村子拆迁,她一家在市区租了一套七八十平米的房子,虽说租的房子,但被她收拾的一尘不染,她的家庭虽不甚富裕,但她始终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只要做了一点好吃的,就端一碗送给邻里的孤寡老人,走在街上,见到衣衫褴褛要钱的老人孩子,她,常常慷慨解囊……
艾米乃,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嫂子拉扯长大。艾米乃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考取一所理想中的大学,但由于家庭及民族习惯,学习一向优异的她早早结婚。结婚之后,相夫教子。结婚后,她一改以往的向往,虔诚侍奉真主,今年,她报了一个读经班,认真学习《古兰经》。在她的生命中,敬畏安拉,认真履行“五功”是她生命的遵守。
她常说,一个平凡的人,要是没有一点信仰,那她的人生是可悲的,在她的心中,安拉是至宥至善的,斋月是整年中最恩泽的一个月,真主慈悯的大门几乎不分昼夜在敞开,在这一月里,忏悔内省,以求得到真主的垂怜,是每一个穆斯林所向往的……
每年的斋月中,艾米乃与家人严格遵守着白天禁食的传统。她,每天凌晨3时就会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等丈夫、儿子去清真寺做晨礼时,她就在家里礼拜,虽然白天需要忍受饥饿与干渴,但她认为“这是能更加接近真主的机会”……
回想起她的善良与虔诚,我与家人欣然应约。
一下班,我与家人提着礼物直奔友人家。“安塞俩目而来库目!”,“我而来库闷塞俩目!”。在亲切的问候与祝福中,我们迎来了庄严而浓郁的开斋意识。
窗外,淡红色的晚霞渐渐消退,暮色悄悄遮盖上来,宁静小院变成了一片模糊的剪影。矗立在院落外的清真寺望月楼顶端上的星月透着一种神秘的信息。清真寺里传出教长(阿訇)的讲经声,悠扬的诵经声在城市的夜空飘荡,欢快的笑声融合着满街的灯光,浓郁的民族文化营造出一片祥和的氛围……
随着一牙斜月的升起,随着一声悠扬的“撒罕”,开斋了,望着餐桌上的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内心深处油然升腾起对浓郁祥和的伊斯兰民族文化的敬仰。
在记忆中,在斋月里,西宁东关一带可谓是《古兰经》音乐的海洋,每逢晚上经过东关清真寺、玉带桥清真寺,那里灯火辉煌,那声色双全的“盖德尔夜”一度成为我灵魂深处一抹最为珍贵的记忆。
就餐时,我随口问友人的儿子穆萨,早晨那么早起床,你能起来吗?我的提问打开了小穆萨的话匣子,他告诉我,舅舅,您不知道我爸妈的无情,每天清晨,我们睡在炕上正做着美梦,一到时间,爸妈就开始无情地不厌其烦地叫醒我们,贪睡的我们常常在似醒似睡中用“嗯、嗯……”回应着,就是不能及时起床。十四岁了,我已经有了五年的斋功。五年的斋功是在父母的声声呼唤中完成的。
说起斋月时节黎明的瞌睡,穆萨的话让我也切身感受到那是人间最为香甜的留恋(记得小时候,暑假农忙时节,一清早,我也常常被父母叫醒拉麦捆子、摊场,那时的困使我有着深刻的体会)。虽说最香最浓,但对于一个穆斯林来说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敬畏安拉,做一个履行“五功”的信仰者……
也就从这一刻起,艾米乃一天的斋日生活拉开了序幕,穿着海佳布,诵经、礼拜,送孩子上学、学经、诵经、礼拜……谨守五番拜功,勤干家务。
不论斋月,还是其它的月份,对于艾米乃来说,只有一个词,那就是忙碌。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艾米乃身体力行地认真而虔诚地履行着一个穆斯林应该履行的义务,体验着饥饿和干渴,磨练着意志,坚定着信念,节制着私欲,执著地过着“省过、节欲、清心”斋月生活,执著地用礼拜搭建安宁的精神保障,用礼拜打开幸福的窗子……
自与艾米乃相识以来,她和家人一直视我为家人,“舅舅”成了她家族里孩子心中的身份。斋月里,她与家人诚挚相邀开斋。每每来到她家里,只见到一个苗条的穿着海佳布的身影忙出忙进。整个家庭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
在记忆中,艾米乃的生活及精神世界里,谨守五功是她及家人生活的元素——宗教信仰是她的金子,道德操守是她的装饰,礼貌举止是她的财富。
她对真主的虔诚 ,打来了幸福生活的门窗,她的举止行为在小小年纪穆萨的心田里播撒上了精神的种子……
听着小穆萨喋喋不休的畅说,感受着尊贵而多元的伊斯兰宗教文化,耳畔不经意响起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的诗句——
使者默罕默德说,在路上,你最好的伙伴是你的善功;真主不会在意你的外在的形式,在你的改良中,寻求心的主人。爱是孕育手脚的温床,请不要发问,去看看缤纷的大千世界,那就是答案,水流万川,真理闪烁在舍姆斯的脸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