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亲情文章>

思念已故亲人的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对已故的亲人,是思念还是忘却?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思念已故亲人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思念已故亲人的文章:清明祭奠亲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到清明,便会想起这首诗,想起那逝去多年的亲人们。

  再过两天就是清明了,为了避开清明当天人太多,车辆拥挤,所以我们就选择今天去了公墓。上午9点多钟的时候外面还真的下起了细细的小雨,等到了公墓天公作美,天晴了,还没风。雨后的墓园格外静美,这里葬着母亲.姐姐.岳父的灵魂。

  这个清明节是妈妈病逝后的第八个清明节,每年我们都要过来祭奠。追思故去的妈妈,我的心里还在隐隐作痛,最让我痛心的是妈妈在患病期间的那种煎熬和无奈,我们儿女的努力把妈妈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却没能将妈妈的生命延长更多的时间。从妈妈发病到病故,近6年的时间,妈妈遭了多少罪,我们付出太多的心血,也没能挽留住妈妈的生命。

  妈妈的一生,是辛苦劳累的一生,没享过几天福就走了。我小的时候,我家在农村,孩子也多,家里生活不好。那时爸爸是村支书,不管家里的事。妈妈吃了太多的苦,受尽了农村的累。这样的生活过了几十年。上世纪80年代,我们儿女相继从学门考出,跳出农村。1986年我们全家都搬到城里住了,孩子们又陆续成家立业,眼见日子越来越好,95年妈妈身体出现异常情况,经检查妈妈得了脑瘤,是良性的。到沈阳医大做的手术,第一次手术不成功,术后脑出血,紧接着又做了一次,两次手术持续近11个小时,可想而知这样对脑部的损伤有多大。现在看来,当时是属于医疗事故,那时我们也没想太多,抢救生命要紧。没想到后来妈妈从重症监护室(ICU病房)活着出来。之后就是漫长的治疗过程。在我们儿女的精心护理下,妈妈的病情有所好转,但由于脑部损伤太大,只是挽救生命而已。从手术到最后妈妈离去,妈妈一直处在植物人或半植物人状态。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其中姐姐的病故对我们打击太大,真是雪上加霜。爸爸也因胆囊炎过重做了胆囊切除手术。那些年给了我太多的人生经历,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啊!……

  姐姐是因突发脑出血而病故的,是先于妈妈去世的。姐姐的死妈妈一直不知情,我们一直骗她说是姐姐出差去了。姐姐在我们家排行老大(大我13岁),是家里的顶梁柱。十几岁开始就帮妈妈操持家务。弟弟妹妹们把姐姐当母亲一样看待,姐姐给了弟弟妹妹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就连我们的婚事也需要姐姐的把关。姐姐的离去,对我们整个家庭打击简直太大了,刚开始我们都不能面对现实,想象不到姐姐会这么早就离开我们。每每想起姐姐,眼睛都会湿润的。并且姐姐的死是在妈妈病重期间,可想我们当时的那种心情,那种煎熬。

  岳父是和妈妈同年去世的,是在妈妈去世半年后病逝的。岳父得的是肝癌,从发病到去世不到两个月。岳父是个多年从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更是个慈祥的父亲。他的和蔼可亲,他的勤俭持家,他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我一直在心里铭刻。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亲人们离开我们越来越远,逝去亲人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一点点淡化了,这些年我们已从那种痛苦中解脱出来。而我们对亲人们的那种思念一点也没有改变。

  “子欲孝而亲不在”,现在我终于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我们每年来到墓地为你们祭奠,只是尽女儿之孝,这是我们唯一能为你们做的事情了。

  妈妈.姐姐,岳父大人,虽然我们的智慧没能拯救你们的生命,但我们是尽力了。如果有遗憾的话,您们就原谅我们吧。父母儿女都是缘,如果有来世,我们来世还做您的儿女,您的弟.妹,我们还会一样的孝敬您们,爱您们!

  妈妈.姐姐,岳父大人,您们在天堂安息吧!我们在这里给您们叩头了!您们的儿女都生活得很好,不用您们挂念了,希望您们在天堂照顾好自己,不再有病痛的折磨,我们会经常来看您们的!妈妈.姐姐,岳父大人,您们在天堂安息吧!……

  清明寄思

  2008年4月2日

  思念已故亲人的文章:清明 深切怀念逝去的父母

  清明时节,是祭奠逝去的亲人,为他们扫墓的时候,我远在北京不能回家祭扫,只能由回家的妻子带为尽孝。待清明过后回家时,再去看望逝去的父母。

  父母大人,天堂那边还好吗?不要惦念我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强大、人民富足、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深感愧疚的是,你们在世时生活在温饱中,想让您过上好生活,可是我们做不到,那时的全国人民都是如此,相信您是不会责怪我们的,此时的我只能默默流泪,寄托哀思……

  愿天下的儿女,在自己父母或亲人在世时,常回家看看,多陪他们唠唠磕,让老人多分享一份份幸福和温暖吧!为深切的怀念逝去的父母,今将11年前我撰写的两篇回忆父母文章,发在博客上寄托哀思,与网友朋友共同祭奠逝去的亲人,追忆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

  怀念父亲

  在占卜人的眼里,天上的星和地下的人一般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宿,老人去世了,那颗属于他的星就滑落下来。夜晚遥望天空,看那一颗颗流行滑落下来,我的心灵深处渐渐浮现起独自的隐悲隐痛。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未过七十岁就匆匆告别人生。记得那难忘的时刻,臂上的黑纱,灼痛了我的眼睛,浸透了我一次次撕心裂肺的伤痛;再见黑纱,让我在恐惧中生出怜悯与微痛,难以割舍的心情又油然而生。

  我一生中与父亲共同生活不到十八年,其中还有一段时间作为知识青年在农村务农,但是父亲的爱却温暖和影响了我的一生。回忆爸爸的坎坷经历和一生,无不由““””动乱有关,当年的红卫兵运动、破“四旧”搞得人心惶惶,不知谁对谁错,家庭出身不好的“黑五类”,父与子都遭了殃,像我们出身好的贫雇农也要过一道道说清楚有时又说不清楚的“关”。望着现实中的爸爸坚强而深邃的双眸,我忽然读懂了父亲的深刻含义。

  父亲从小逃荒到东北,来到抚顺后下过矿井,当过煤矿井下支柱工,矿工的疾苦,父亲的亲历是刻骨铭心的。“来到千金寨,就把铺盖卖,新的换旧的,旧的换麻袋。”他亲眼见到许多青壮年矿工三十多岁连告别人世,走完了艰难坎坷的一生。

  父亲什么苦活脏活累活都干过,下过矿井、当过木匠,还帮他人承包过工程,施工看图纸、领大伙干工程,在那个时代怎么干也是富裕不起来,要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老爸也许早就功成名就或成为民营企业家了,更不会过早地离开我们。

  我国那场史无前例的““””,整了一批人,误了一代人,荒了一帮人,历史的沧桑记录下难忘的岁月。那时无知的我痛恨自己无能、命运残酷和老天不公,实际上是中国错误的发动了““””,造成了我国经济十年停滞不前。

  父亲年轻时有强壮的体批魄,由于多年积劳成疾,患上了支气管炎,一到冬天就严重,他有很好的木匠手艺,干出的活儿谁都说好,考工定级一下子就晋上了七级工,令厂里的干部、工人刮目相看。

  最难忘的是爸爸那宽厚的心怀,妈妈常说:“儿呀,你爸对你要求严格,什么都让你争第一,不允许你有一点差错,都是为了你好,你不能错怪你爸呀!他是‘恨铁不成钢'啊!”爸爸是个响当当的男子汉,他把坚强藏在心里,有泪不能当着我们流,有什么苦都自己抗着。

  我下乡后他十分想念我,只能跟母亲去说,为了不影响我的进步,每次写信却总是劝我不要想家,难道他不想我吗?不是。每次我写信要回家时爸爸就开始忙碌起来,那些年我们国家很穷,许许多多家庭也不富裕,每月几十元的经济收入,即使这样也把年节凭票供应的鱼、肉、蛋留给我,让我在家的这些天吃得好一些。他为了陪我唠唠嗑,有时竟问些鸡毛蒜皮的事,那时我不理解爸爸,说话也是很不耐烦,其实这是爸爸想和我多说些话,看看下乡的孩子出息了多少,更不理解父亲的心。

  父亲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我自信,锻炼我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在我努力进取之时,他更多的是表扬,同时还帮我找差距,从来都不挫伤我的自尊心,对爸爸博大的爱,渺小的我每当回忆起这些,泪水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爸爸是一个坚强的人,以前我从未见他流过泪,那一次为了儿子却落泪了。三年自然灾害那年,作为长子的大哥一连几个月不来看他,也不打发孙子来,生活困难的我们与全国许多家庭一样,没有副食品,供应那点粮食定量根本不够吃,这时老爸想起了大儿子,他气愤地说:“老大,你这个不孝之子,我这么困难,你都不来看一趟,看我到你家非把你吃饭的锅给砸了不可!”那天早上,老爸是带着气踏上了去大儿子家的电车,晚上回来时不但没砸了他家的锅,却向老妈落泪了,我在一旁偷偷地看到了这一幕。

  大哥家八口人,有六个孩子,大儿子仅比我小一岁,他家的经济条件更不好,仅靠大哥一人工资维持生活,实际困难比我们更多,三儿三女都不相上下,相互间小不了几岁。那些年国家也未实行计划生育,讲的都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大哥家生活的艰辛就可想而知,那些年大家都是勒紧裤带度难关的。

  父亲言语不多,他不爱过多表白自己,对我们小哥俩的学习却抓得很紧,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儿呀,学习谁也帮不了你,全靠你们自己,知识学在你们身上,武装在你的头脑里,将来才会有出息,爸爸妈妈不能跟你们一辈子。”当我认为学的差不多了,有了厌倦情绪时爸爸又告诫我说:“儿呀,你是全家人的希望,不要让所有关心帮助你的亲人、朋友失望。”父亲那质朴的话语,深切地感染了我。我背负着父母的嘱托、亲人的希望,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在父亲的教导下,我长大了,成熟了,走向了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

  “好事就那么一点,不可能每个人都摊上。”父亲一生总是与世无争,从不贪占他人的东西,你敬他一尺,他就会回你一丈,总是宁让人负我,我决不负人。对公物的东西,从不往家拿一点儿,当木匠的家里没钉子用,说来都让人奇怪,需用时还得花钱去买,这就是我的爸爸。

  后来父亲年龄大了,他希望儿子能多陪陪他,但是他又知道我下乡务农是接受再教育,是党中央的号召,不可能留在他的身边,他理解儿子。那时我却忽略了对爸爸最基本的关心,不觉中父亲患了重病,要离我们而去时,我真悔之当初啊!父亲走了那天,我撕心裂肺地痛,把深切的怀念藏在心里,忘不了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情,只能用辛勤地工作,优异的成绩让父亲放心,让爸爸含笑九泉。

  爸爸那坚强的毅力、高尚的品德,让我感触最深,生活的艰辛,工作的繁重,没有压垮父亲,但是无情的疾病却击倒了爸爸,父亲的病情加重时,他没有消沉,积极与病魔抗争,用坚强的毅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舍不得离开我们,我们不能没有他,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儿女的记忆里。

  人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父亲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饱经岁月的沧桑,他艰难地走完了成长、奋斗历程,完成了正直、质朴、坚强、倔强、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塑造过程,成为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父亲的一生是苦过来的、累过来的、熬过来的,他忍受了世上所有的痛,体味了人生多少情,更饱尝了生活中多少酸甜苦辣,最后把爱留给了我们,留给了一代代子孙。

  父亲走了,将一个有着许多经历的人生,草草地打上了句号。他以平凡人、平凡心、平凡事度过了平凡的一生,留给儿女和家人的是永远的怀念。

  母爱永恒

  母亲是一本书,是一本写在她脸上,却铭刻在我心里的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这本书伴我走过童年、青年和中年,直到永远……,我将她传给子孙后代,真情地告诉她--母爱永恒。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为儿女付出的爱,从不会向他们索取任何回报,这种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是世上永远尝不完的爱,她把人世间的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儿女终生难以报答,母爱的博大,让人世间任何的爱都显得那么渺小。

  早为人夫、人父的我,每每回忆过去,总有一股似泉水般激流从内心深处涌出,童年的记忆、儿时的感受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好像就在昨天。

  我生在新中国,是伴着共和国的脚步长大,在儿时的世界里,母亲是我幸福的摇篮。我的童年,走过共和国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困难时期,国家在一穷二白中起步,那时的每个家庭几乎生活在温饱线上,许多家庭的兄弟姊妹都比较多,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我的童年,虽然家境清贫,但是生活充满了乐趣。

  母亲的童年,是在旧中国度过,未满20岁她就从老家山东讨饭来到大东北,她没有上过学,是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小脚女人。那一年她穿着大襟上衣,父亲穿着对襟上衣,他们都穿着通用的抿式裤子,扎着绑腿,不远万里用脚趟用步量,在洒满汗与泪的征途上,一路走来落户到抚顺千金寨,在这座煤城与父亲结合后生儿育女几十年。他们为了把儿女抚养成人,远离故土和亲人,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与才华,直到故去他们也没有回一次老家看看,把爱留给了我们,把一生全部给了这个家。

  我是家中的老小,是母亲43岁那年有的我。在我的记忆里,她十分疼爱我们,从未向我们儿女发过火,更没有因为什么事而碰我们一个手指头。童年上学时,我每次放学回到家中,总感受到母亲的眼里会放出一种奇异的光彩,她让我快步跑到身旁,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爱的温暖,我不止一次次地仰起脸问道:“娘,您到底为什么爱我?”老娘抚摸着我的头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娘的孩子!”

  我每天都向父母汇报在学校里学习的情况,那时母亲总是夸我说:“我儿子是最棒的、学习是最好的!”当我做得不够理想时,她又鼓励我讲:“我儿子不比别人差,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她常和邻里的大娘大婶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在教育子女上有许多朴素的哲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现在想起来,我在教育女儿时存在着一些误区,对孩子好发火,那训斥人的态度总是凌驾于他人之上,岂不知大人都接受不了的话语,让一个孩子能受得住吗!

  母亲的爱心,不仅仅在子女身上,她还十分喜爱邻居家的孩子。我家隔壁是同学付家明的家,他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他和弟妹无人照顾,母亲又自觉地挑起看管他们的担子,不仅中午饭帮着做,而且在家还帮着看门望锁,尽一位长辈的责任和义务,母亲的言行,使我们懂得了施爱与他人是美好的、也是幸福的,更让我看出了母亲那质朴善良的人格魅力。

  母亲影响我最深的是她的善良、勤劳、节俭和坚强的意志。从小学到初中,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母亲总是早早的把饭菜做好,然后再叫醒我们起来吃饭,没有一天让我们空着肚子去上学,吃饭时总是让我们和爸爸先吃,剩下了她再吃,一起吃饭时我注意到她总是最后放下筷子,当时我没在意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我看到母亲不是不爱吃、不想吃,是她舍不得吃,把好吃的都留给我,逢过年节供应的鱼肉蛋,她是顾了小的顾老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她知道要靠父亲支撑这个家,靠他挣钱生活养家。在家里她饿不着就行了,一日三餐总把我们挂在心上。

  母亲的勤劳能干在邻里中是出了名的,建国初期,全市没有多少楼房,许多家庭都住平房,烧煤又太贵,大多数家庭都买煤泥来打煤坯,生火做饭和冬季取暖经济又实惠。每到秋季几乎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不管谁家打煤坯她都主动去帮着和煤泥,住小房砌院墙她又帮着和灰递砖,收拾房子她又去帮着刷桨,街坊邻里夸老娘说:“李大娘一天到晚是个闲不住的人!”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小脚女人的人格魅力在邻里间有口皆碑。母亲的节俭我们当儿女的有时也生气,她自己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对邻里凡有恩于我家的,每逢过年过节一定要去报答。打发我和二哥买些礼物去看看人家,她总这么说:“别人敬咱一尺,咱得回敬一丈。”“宁让别人对不住咱,咱决不能对不住人。”母亲是如此慷慨大方,她常说:“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能花。”她就是这样教育我们要学会勤俭、学会持家,要节约每一个铜板。母亲没读过书,但是她走过的地方很多,在为人处事上,总能以热情、坦诚、质朴和善良的品格,显现出深厚的道德与修养。

  母亲的坚强,我们从许多大事小情上都看得出来,我曾有一位哥哥,伪满时在西露天矿“大山坑”边挖大坑拣焦子,上方走人踩塌方,将他活活埋死,母亲忍受失子之痛,把爱深埋在心里从不向他人说起,我们仅从姐姐的口中得知一、二。母亲有病,她总是吃点药来缓解一下就算了事,大家劝她去看医生,她总是说:“我没有事,过几天就好了,有看病的钱干啥不好。”她舍不得花钱,舍不得那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钱,一辈子总想着儿女,从来不求索取。

  我下乡时,一颗游子的心又多了母亲的一分牵挂,每年回家探亲,我从母亲的双眸中看到了老人的喜悦,看到了久别重逢时的那种神情,在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儿行千里母担忧”,老娘的牵挂不仅写在脸上,更是铭刻在她的心里,让千里之外的游子想家、盼家、回家,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停靠在家的港湾歇息和放松。

  后来我长大了,已为人夫、人父的我,却突然发现母亲变老了,头上已布满了白发,脸上也生出了许多皱纹,她的背不在挺拔,步履不在矫健。是啊,儿孙都大了娘能不老吗!然而她却天天喜上眉梢,看得出来,人生不一定有丰厚的物质生活才幸福,是儿孙满堂让她高兴、让她幸福,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人生是一个过程,我的母亲,走完了她人生的74个春秋,离开了想她念她的儿孙们,她走得这么匆忙,让儿孙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我时常翻看母亲的遗像,默默地为她祈祷:好人一生平安!

  我的母亲,为人妻,是贤妻;为人母,是良母。母亲的一生,在正直、善良、刚毅、坚定中塑造完成,她那质朴、慈爱、刚毅的性格,成为我心中永远的丰碑。我爱母亲,更怀念母亲,她使我看到了中国女性身上难能可贵的人格魅力。

  (2002.5.20.)

  思念已故亲人的文章:【清明感怀】----追忆逝去的亲人

  清明已过去了,可忧伤的心情何时才能平复?

  平淡的日子中,似乎已忘记了忧伤,其实说是忘记,应该是刻意的不去想起,什么时候,我不再做一个容易伤感的小女人了?生活有时候美得让人心颤,有时候又会让你从蜜罐跌进谷底!

  记得零八年的七月,老公的二哥因为车祸,英年早逝,老公心痛得不能呼吸,婆婆也一度沉浸在痛苦中,至今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希望老公的二哥,在天堂里一切都好!

  而我,就在去年的十二月,失去了至亲至爱的父亲,一度无法从失去父亲的阴影里走出来,总会在梦里梦到他,总会让我想起父亲健在的时光,想到心痛,想到一个人默默的流泪。当我一边打字一边流泪写那篇《父爱如山》的文章时,父亲和蔼的面孔一直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清明节到了,我作为女儿,虽然无法回老家为父亲烧上一点纸钱,无法为父亲烧上一炷香,但是我在心里暗暗的祝福,希望父亲能在那边一切都好!我会调整心情,忍住泪水,毕竟父亲的本意是希望我们都好好的。过得好好的,这就足够了!

  点一盏心灯,让我们为逝去的亲人默默祈祷。逝者永恒!

  
看过“思念已故亲人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对已故亲人思念的文章3篇

2.悼念已故亲人的文章3篇

3.对已故亲人的文章3篇

4.悼念亲人的散文

5.清明对亲人思念的文章3篇

80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