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父主题的短文章
关于师父主题的短文章
师父,是我们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他们教会了我们学习的方式,教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对于人生和生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师父主题的短文章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关于师父主题的短文章篇1:感谢师傅
我师傅曾是原枝城桥工段的一名普通桥梁工,1993年底退休后,一直在四川安岳老家与师娘安度晚年。他黝黑的脸上常挂满笑容,虽然仅1米五八的个头,体型偏瘦,但是精明能干,通情达理,乐观简朴,寡言少语,他名叫鲁守华。
时间还得追溯到23年前。当时,我在原枝城桥工段小桥领工区梅溪桥梁工区任桥梁工,与师傅有缘成为师徒关系。从此,与他结下不解之缘。可他退休后,一度失去了联系。因为太想念他,曾写了一篇《想念师傅》的文章,被《武汉铁道》采用。后来,由于手机的普及,通过打听,我们再次取得了联系。虽然几年难见一面,但是能经常通话,也很高兴。
我感谢师傅,不仅是因为他只是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而是他为我们单位培养出了一茬又一茬的好徒弟。比如向星、梁汉春等,向星自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成了远近闻名的“红人”。梁汉春也是枝城桥隧车间的副工长,表现一直不错。我师傅不仅有很多得意的徒弟,而且还有一个有出息的儿子——鲁朝忠,这是好多人不知道的。鲁朝忠从体型上讲,比他父亲壮实很多,个头也高些,有文化一些,但是我师傅直爽、厚道、实在、乐观的性格,在鲁朝忠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正因为此,才影响和造就了鲁朝忠,使他和向星同时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雅之堂。这是他们人生中难得的辉煌时刻,令许多人羡慕,包括我。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九十年代初,我和师傅在一个工区共事,而现在我和师傅的儿子又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先后经历了两代人,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缘分,亦或是命中注定?谁也难说清楚。不仅如此,向星也是在我之后师傅的又一个师弟,只是他去时我已调走,而现在又在一个单位了。太多的巧合凑到一起,实属不鲜见。而我和向星、鲁朝忠这层“鲜为人知”的关系,即便本车间的人,大多不知道。平时,他们也不敢言语,怕惹来非议,而我更是守口如瓶。尽管如此,我们一是一、二是二,工作与生活分得很清楚,也是默契使然。相反,我对他们的要求比别人更多更严些,唯恐别人说“闲话”。记得在向星和鲁朝忠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我第一时间给远在四川老家的师傅打电话“报喜”,祝贺他的儿子和得意弟子“出名”了。当时是师娘接的电话,还以为打错了。后来,师傅接过电话,当听到我说:“师傅,祝贺您培养了一个好儿子,上了中央一台新闻联播,为单位争了光”时,师傅连打了几个哈哈,并激动地说:“我看到报道啦!感谢你们单位对他们的培养啊!”。霎时,一股暖流涌上我心头……
我师傅虽然退了快20年了,但是他一直关注着铁路的发展,也时常牵挂着儿子的成长。当他从新闻联播中看到儿子的报道后,心里装满了无限的喜悦,因为他的精神得到了传承。向星是师傅带出来的,鲁朝忠是他培养出来的,因此说,该段总结提炼推广的“敬业爱岗、团结互助、甘于寂寞、乐观向上”的巴东精神也凝聚着师傅的心血,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向星和鲁朝忠都是恩施桥隧车间巴东巡山工区的正副工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他们有今天的进步,离不开师傅多年苦口婆心的教导,所以说,我很感谢师傅。感谢他为我们单位培养了一些优秀的人才。这,即是师傅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
我师傅很固执,我曾多次劝说他来湖北居住离他儿子和我们近些,也好有个照应,毕竟年事已高,而他总是舍不得自己的“根”。没办法,想他时只能通电话。我衷心祝愿师傅、师娘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关于师父主题的短文章篇2:感谢师傅
今天是教师节,到处都是对老师的祝福,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师傅,她虽然不是老师,但她却比老师教给我的还要多,她就是我的美发师傅,今天,我要在这里感谢她,感谢她对我的精心培养,感谢她对我凡事的启蒙,她是我除了父母之外最亲的人!
16岁那年,我被远房的一个姑姑领到了江苏的一个小镇,因为这姑姑的父亲在抗战时期去了另一个省,所以我们都是第一次见面。姑姑在这里开了一家理发店,店里缺人手,就想到了中学毕业在家待业的我。
我母亲是个哑巴,父亲也特别老实,一天没有一句话,我下面有一弟弟,正上初中……这样的一个家庭,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样的境况,是的,因为母亲不会说话父亲又老实,村上被一个瞧得起我们家,就连个别的亲戚都欺负父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感觉特别压抑,姑姑去我二话没说就跟着离开家乡了。
到了姑姑这里,姑姑只是让我做一些简单的事,比如帮着打扫卫生或者帮着做饭,为什么用“帮着 ”,因为每次都有一个人领着我做,事实上我也不可能独立完成一件事。偶尔还会一个人发半天呆,差点误事。我也不给父母打电话,心里也没那概念,姑姑说过几次可我一次都没打过。
或许是对外界的好奇,也或许是我早就想跳出那个畸形的家庭,在姑姑这里一晃就三个月过去了却感觉昨天才来一样。这天,姑姑要去开个体协会会议,来接她的车子就等在外面,可是店里却有点忙,她把等着吹风的一个男士头分好线条交给我,并交代我一些简单的注意事项,然后又去交代另一个正在忙的发型师,让他等会过来把把关,然后就走了。
第二天,我听见她在给我亲姑姑打电话“……她并不是你们说的傻子,我感觉她挺聪明的,只是没人教她而已。”
接下来的每一天晚上,姑姑都给我另外开小灶,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还有就是教我手艺,姑姑说希望我以后能自力更生。
我的手艺在姑姑的精心传授下一天一天的在进步,可是我却依然不肯给家里打电话,快一年了,家里也从没人打电话问过我,我就像他们把我忘了我也想不起他们了一样,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我吃着我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饭,听着我从没听过的那么好听的歌,我也不知道世界上真的有黄金这样的事,我还穿着从来没穿过的漂亮的衣服,我从来没想过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开心着,努力的做着姑姑交代的每一件事,脸上永远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一段时间,我们店里的生意每天都爆满,姑姑说,客人们都特别喜欢我,我也能感觉到,因为有的叔叔阿姨经常带好吃的给我,当然不是我一个人有的吃,大家都有份,但他们都说是沾我的光。
我真希望除了姑姑这里的事,我不在想起别的,我要一直这么开心快乐,但是,在一次和往常一样的聊天中,姑姑突然问:“你来到这个世界开心吗”我说“开心啊”姑姑问“为什么”,我说“如果不来这个世界,就不知道有您这么好的姑姑。”姑姑停顿了一下,又问:“那你最希望感谢的是谁?”
我沉默了。姑姑见我不说话,又问:“是谁把你带着这个世界上来的?”我脱口而出:“是我妈妈。”
姑姑说:“回答得很好!是你妈妈。那你想不想她?”我轻轻的点点头。“想她为什么不给他们打电话呢?”
“我不要跟他们打电话,我不要再见到他们……”我突然抬起头哭喊道。
“好,你不打就不打,只是苦了你妈妈。”姑姑也加重口气说:“你看啊,我,跟你妈妈差不多大,可是你看啊,如果我想女儿了(姑姑有一个女儿,比我小几岁)我可以说出来让女儿知道, 女儿说什么,哪怕是跟我拌嘴,我知道,因为我听得见,可是你妈妈呢,她不但听不见还听不见,想女儿了也不会表达出来,可悲的是,女儿却不但不想她还要忘了她,你说她伤不伤心冤不冤啊?”
我哭得更厉害了,哭得天昏地暗。哭累了,姑姑又给我说了很多道理,姑姑说,不管我们的父母曾经怎么样将来怎么样,但既然生了我们就不该让他们失望,相反,我们要努力的出人头地,要让父母感觉到当初那么辛苦的生养我们都值得,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对我们刮目相看,包括我们的父母!从小没有一个人告诉过我这些。
姑姑趁热打铁,特批我回家探亲,这时已我离家一年半后的夏天。
到家后,因为家里太穷,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我就索性都扔了,给父母换了新的生活用品,还给父母买了新衣服。看着忙里忙外的我,村上人都跑来看我,还有的怀疑我不是当初的我,因为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跟母亲一样的哑巴!
回到店里,我一边认真地帮姑姑打理生意一边努力学习理发技巧,店里的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每天都忙的不亦乐乎,身体疲惫,但心里却很开心,我感觉我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又是一年的探亲假到来了,这次回家,姑姑应我的请求要帮我实现两个愿望,一个是带从没回过娘家的妈妈回一次娘家;一个是要帮家里盖好楼房,以便以后弟弟好娶媳妇。要实现这两个愿望,姑姑估计钱不够,又借了一些给我。
回到家,先是陪父母去了外婆家,回来后就开始着手盖房子的事了,好在当初起的是平顶,这次升上去省事多了,在新房落成我们请客的酒席上,我把村上所有的长辈,包括曾经欺负过父母的我都通通请来了,事先姑姑已经给我拟好了讲话稿,当然我如姑姑所愿没有死记硬背,我说:在场的叔叔阿姨伯伯婶婶们,您们好!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家因为父母情况的特殊,一直都是您们在照顾和帮助,今天,我在此举杯,向您们表示感谢,感谢您们这么多年以来对我父母,对我,对我弟弟的照顾,我先干为敬。然后一饮而尽把就喝了,人们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再倒上,端起酒杯,摆摆手,人们安静下,我接着说:这第二杯酒,我还是要敬在座的乡亲父老,以后,我弟弟,还是要仰仗大家的关心和照顾,作为他的姐姐,我在这里先替他谢谢您们!我又一饮而尽,接下来是敬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酒席结束,人们还在啧啧赞叹,所有人都对我刮目相看!
多年后的今天,我离开姑姑回到家乡,自己也开店做了老板,我知道,这一切,如果没有姑姑,我是不会实现的,这辈子,如果没有遇到姑姑,我能想象得出我将还是以前的我,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这位姑姑!每一天每一刻都特别感谢,是她成就了我的今天!
关于师父主题的短文章篇3:师傅
李自立
在神州大地,只要是莘莘学子,初涉社会这条大道,都有一位入门师傅。我也不例外。我的师傅,普通而平凡。然而,普通平凡里却渗透着许多做人的亮点,在我和他相处的日子里,令人称赞而尊敬,回味无穷。
二零零五年,我由于落榜长期积郁,痛苦难以自拔,导致孩子媳妇陪着我受尽了磨难,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煎熬。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不再劳累奔波,就想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一门技术,经亲戚介绍,走进了大西北,踏上青海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我加入了公路工程建设队伍的行列。
初进果洛公路工程建设公司,我跟随的第一位师傅叫三华福,他年轻有为,干净利落,一米七的个头,是一位退伍转业军人,人很精干,国字脸,浓眉毛,大眼睛,一腔青海民和口音普通话,性子随和。我参建的第一个工地,是青海茫崖小镇街道改建,工期很短,只有三月。说是师傅,论年龄他比我小十多岁,工程量小试验也不多,他一个人忙碌于工地和试验室之间,我仅做点简单工作,记录试验室温度,日常工作,所以,一点感觉不到压力和苦累,他时常告诉我,“你目前任务,就是把所有规范规程通读熟记,并做笔记。”我这一生,最大特点就是佩服和尊敬有知识、有能力、上进实干的人。虽然他比我小,我因黔驴技穷,尽量言听计从,服从他的安排,努力学习工作。跟随他短短一年功夫,我掌握了很多公路工程常规试验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很多试验的独立操作,从此有了份比较稳定的工作。虽然薪水微薄,在公司里仅是外聘试验员,可心情从此无比的欣慰和快乐。随着流年的流失,心里的种种忧伤,也就淡淡地,淡淡地烟消云散。。。。。。。
路桥工程接到新项目,人员就重新组合。时间不长,我跟师傅分开了,我不舍得离开师傅,更不舍得放弃这份工作。所以,他临走留给我的成捆规范规程,我倍加努力地学习,始终没有放弃。
时间像匆匆流水,很快到了二零零七年,我分到都兰县察汗乌苏河大桥工地参建。都兰的日子,我大开眼界,学到了好多,学会了混凝土浇筑,学会了工程看图,学会了桥梁施工的施工工艺等知识。都兰,我真的迷上了路桥施工。在这里,我认识了七年朝夕相处的师傅,他就是师傅陈纪淼。说起师傅,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愧疚,在一起的时日,从来没叫过一声师傅。当然心底里,他永远是我的师傅,师傅和我同年同月生,生日长我两天,虽然同龄,可师傅的人品、人格、做事我却望尘莫及,令我钦佩而尊敬,即便是单位的同事,更是赞不绝口。
师傅祖籍广东梅州,客家人,标准客家话很流利,说普通话有点口吃。师傅的父亲工作分配到大西北的青海,等师傅读完书把他带到青海,在青海交院上中专,老父亲退休后,师傅接过父亲的旗帜,放弃了江南的家乡,留在了西北,投身于大西北建设,师傅最早工作在果洛的大武镇。那里虽然蓝天白云飘,白云下面牛羊跑,鹰击长空,牧歌声声……可海拔平均四千二百多米以上,氧气稀薄。据我的舅舅说,七十年代,花石峡养路段一年生了十个孩子,存活下来的就两个。师傅曾经对我说,那时候没有机械车辆,拉着架子车养路。可以想象,满戈壁常年飞砂走石,一群养路工,拉着这架子车,在戈壁砂漠滩绵延的公路上,挑战雨雪风寒,那是怎样一个场景?后来去长安大学进修,学习试验检测,如今又一次调回养路段工作。虽然时过境迁,让我想起来,这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啊,需要何等的毅力?需要何等的信念和勇气?师傅他坚持下来了,他踏着戈壁灼热的砂砾,沐浴着戈壁的飞砂走石挺过来了。
师傅,一个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坚韧不拔,勇于挑战,一丝不苟的人。零七年我初到工地,学习混凝土,那天浇筑梁板,都兰的八月鹅毛大雪,当时条件很简陋,用的是滚筒搅拌机,每浇筑一个梁板,师傅和我穿着军大衣,一样地站在风雪交加的搅拌机跟前,三四十方混凝土浇筑不结束,他不离开浇筑现场,我让他休息,他一句简单的“没事”就回应过去。一边浇筑,一边给我讲什么样状态是混凝土最佳工作性能状态,从不怕麻烦。我有几次很不耐烦,他耐心地说“别怕麻烦,工地一年顶你在学校一年半。”就这样师徒俩人现场拌制,估计塌落度,然后试验实测,我每次都输给了他。如今我终于懂得,为什么拌制混凝土,他让我一直陪他和搅拌机到浇筑结束,他是在让我积累经验,亲自体会。师傅是一个身先士卒,亲做亲为的人。零八年羊肠子沟施工,浇筑桩基,检测泥浆三大指标,我每次检测差不多就结束,师傅却在我检测后复测,我私下还嘀咕过,“不放心你一个人干去”。可有件事,让我至今难忘,他问我泥浆合格没有,我不加思索地答复合格了,他测也未测,指着从井口流出的泥浆说“这泥浆比重1.4”,我很不服气,随手拿起仪器去测,结果,我无语了。看着仪器上的数据,我不敢看他的表情,羞愧难当,当时不知道手放到哪里是好,很为自己的作为尴尬。他却笑了,就一句“试验就要亲自做,亲力亲为,时间长了,经验丰富了,就是资本。”可以说,这句话是师傅的口头禅,每做完试验,总在询问“亲自做的吗?步棸都对吗?”每做配比或内业资料,他总是在问,符合那个规范规程,那条那款?数据尽量做到有依有据。这就是师傅的工作态度,工作很严谨,很细致,而且很敬业。由于长期在野外,虽然生活很讲究,可条件有限,他胆囊结石多年,痛的不行吃点药完事,隐忍疼痛上班。记得羊肠子沟浇注桩基,他现场值班,等我吃完饭去换班,他一手顶着胆部,一手直接抓起混凝土观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他满头大汗淋漓,让回家休息他却不干,直至浇筑结束,那天我送去的饭他疼的一口未吃,等下午收工,我要把中午饭倒掉回家,吃下午灶上的新鲜饭食,他却端着饭缸不给,晚饭还是用开水泡泡冷硬的米饭吃了。这就是我的师傅,言传身教,不但爱岗敬业,更是生活节俭朴素,处处严格要求着自己。
师傅的生活,是个讲究的人,很在意生活质量。不论言行,还是做事,点点滴滴,都很细腻入微。师傅年轻时,是个漂亮、英俊的江南小伙,我看过师傅好多照片,特别穿西装,果算一表人才,一米七五个头,英俊魁梧,双眼皮,高鼻梁,皮肤白皙,说话斯文,不讲粗话。师傅的行李箱很整齐,衣服叠放平展,就像没穿过一样,习惯皮鞋白袜、白衬衣。记得有次我俩在宿舍闲聊,买了好茶叶,和我一起喝茶,我给杯子放了茶叶续满水,一口气喝完了一杯茶水,惹得师傅开怀大笑,他告诉我喝茶有茶文化,喝茶是件很讲究的事,必须先给茶具里续水,将茶叶浸泡三分钟后将水倒掉,续水不要太满,喝茶不能把茶水喝干,喝茶可以看出人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虽然陪他喝次茶,我却学到了不少知识。师父很讲究生活质量,从不考虑个人得失的人。零八年羊肠子沟,九月的海西秋雨天已经很冷,同事们从可鲁克湖弄来一批螃蟹会餐,师傅的厨艺了得,他在宿舍为大家做红烧螃蟹,我一旁为他拉下手。满满一铁桶螃蟹,他为大家整整辛苦一下午,同事们个个边吃边赞叹师傅的手艺,一百多只螃蟹吃得一干二净。师傅看人多,私下给我藏了一只,我吃地特别开心,特别的香。谁知道,等大家吃完才发现,师傅一个人双手捏着几个螃蟹腿在咀嚼,我心里很不舒服,更多的是羞愧,怨恨自己没把那只螃蟹给他留下,听说有个监理一口气吃了四只。我暗地里恨死他了,而师傅却始终面带微笑,大家觉得很不好意思,他却说着“我有,我有,这蟹腿挺好,挺好,不错,不错。”我心里难过极了,工地好不容易吃次大餐,从小吃着江南海鲜长大的他,却错过了这顿美食,让人很遗憾,师傅是一位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
师傅,不但工作上教我很多,他还是一位长兄,平时在单位,对任何人都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心同事,以理服人,很有凝聚力。二零一零年,媳妇住院,我急着回家,等办好请假事宜,踏出项目部时,师傅叫住了我,硬是给我手里塞了二百元钱,“拿上吧,别嫌少,给媳妇和家里买点东西。”我眼睛湿润了,怕师傅看见,我拧身就走,哽咽无语,心里难以平静。二零一二年十月份,我在共和县试验室搬家断电时,不慎从屋顶摔下来,腰部大受损伤骨折住进医院,在医院,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师傅打来的,我独自一人哭了,我用被子蒙上自己的头,当时难过的我,哭的很伤心,我也不知道因为难过,还是因为高兴?人在旅途,有这样一个师傅,更多的是感到高兴,感到欣慰。。。。。。因为茶格工地开工考察,师傅没时间来看我,托姚会计(姚永强)给我捎来了好多补品,时常打电话安慰我好好治疗,虽然他不在跟前,却始终牵挂着我,让我信心百倍,给了我勇敢坚强的力量。十一月份第二次上工地,又托人捎来三百元钱,让我买补品。师傅不仅仅对我,对任何人都是如此关心。记得一位监理,刚进工地因不发工资生活困难,师傅从自己兜里掏了一千元人民币给他解困,那位监理不久调走没还钱,我们要替师傅去讨账,他不让去,却很平淡的说一句“算啦吧,算啦,不必了。”师傅总是为别人着想,因为他长期以身作则,养成的习惯和品行,不论任何单位,任何同事同行,只要提起师傅,对他评价都很高,无人赞不绝口。
和师傅一起的七年里,我很快乐,在工作中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着快乐和人间的温暖。如今真有种舍不得,不论在哪施工,总觉着身后有种无名的力量支持着我,有双深情的目光在注视着我,心中的苦闷,只有经历了才能明白。满心的好奇,只有历练后,方可变成工作和生活的动力。虽然,一四年底,由于单位体制改革,和师傅分开了,可他给我留下的财富用之不竭。缘分把我和师傅拉在一起,投缘让这位兄长师傅教我在事业和工作上迈开了步伐,让我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披荆斩棘,终于在大西北、在青海高原戈壁,踏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如今,师傅去了达日养路段,除过偶尔的分分钟电话,我还能做点什么?此时想报答师傅,我却无从下手,能做的,只有努力进步,努力生活,热爱工作和生活。剩下的,也仅有祈祷和祝福,祝福我的兄长师傅,祝他永远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6年08月26日夜零点
写于循化·大循工地中心试验室
关于师父主题的短文章相关文章:
1.感恩师父的短文章
3.感恩师傅文章
4.关于师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