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情的感人文章:爱在平凡里感动
关于亲情的感人文章:爱在平凡里感动
亲情感悟:有一种情,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不以贫富贵贱而改变,时时刻刻都让人感动着。下面请和学习啦小编一块儿看看这篇文章,理解亲情的奥义,感受人生路上的说不尽的爱吧。
“姑姑,我奶奶爱吃小油菜、上海青、豆角等,不爱吃茄子……”——这是母亲来我这里小住时,侄子发给我的短信。
我看到的第一反应是笑出了声:我眼中的小不点儿长大了!知道主动为别人操心了!
继而是眼泪:我被感动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动。都说女儿是爹娘的贴身小棉袄。一位耄耋老人,到女儿家小住,侄子却发来短信叮嘱姑姑,是因为他对奶奶的脾气及生活习惯了如指掌,已经超过我这亲闺女!也因为他经常照顾奶奶的饮食起居,已经有些放心不下!他一定是很自然地想到,生怕奶奶吃的不对口味又爱迁就,才发这短信的。
侄子是最小的80后,一位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从小到大跟爸妈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是独生子。在我眼里,他一直是被照顾的。因为从小上学,家里地里的活路很少用他做,外面的事也有爷爷和爸爸安排,没吃过什么苦。而这两年的表现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这个“娇生惯养”的孩子的看法,甚至对80后90后的看法也有了大的改观。
去年秋天,一向身体硬朗的父亲查出病情,春节时病情加重,从腊月二十八一直到正月二十,一家十多口都在为父亲奔忙,除了我们姐弟五人,还有第三代的几个孩子,小侄子也和他的哥哥们一起为爷爷的身体而焦虑、忙碌。父亲在重症监护室的夜晚,常常是小侄子和哥哥轮流坐在监护室门外的马扎上随时听候消息,好让大人们有歇息的时间,一有情况再叫醒大人。需要送饭又常常一手提着汤,一手扶着自行车,从家到医院来回跑。记得我年轻时很容易困乏,可是这几个孩子没有一个表现出一点儿怠慢和懒散,一旦需要都是快步奔跑,为了让爷爷少受一点煎熬,为了一线的希望,孩子发自内心地要做到最好。
现在父亲离我们而去,剩下母亲和小侄子住在一处,小弟因为工作一般周末才能回来。除我在外地,几个弟弟妹妹轮流去陪母亲,但是只要小侄不外出,我们就十分放心。母亲说,每天早上侄子早早起来做饭,让奶奶多睡一会儿。把冰箱里的虾蒸上几个,或者把做好的鱼馏上。上班前一定会倒上一杯水端到奶奶面前:奶奶你想着喝水,你别忙,等我回来做饭。有几次伯伯见做的大鱼几天都没有吃完,心疼地对侄子说:你和奶奶一起吃,奶奶光吃剩的不好。可凡是合口味的,他总是留给奶奶。晚上奶奶看电视,他会及时地拿来小褥子盖在奶奶腿上;该洗脚了,他替奶奶烧好洗脚水端到跟前,再把擦脚布放好;该吃药了,他替奶奶拿碗、拿药、端水。他有了微薄的工资,总是买回新鲜的东西给奶奶,有时还把大学打工时的手艺拿出来,自己学着做寿司,做 面,为的是给奶奶调剂生活,想把自己见到的、尝过的东西都让奶奶尝一尝!
我知道母亲吃东西很少、很有限,但是侄子的一片孝心却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