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思乡的文章
端午思乡的文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闻着那飘香的粽子,却提不起欣喜。因为,家不在我身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端午思乡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端午思乡的文章1
每逢端午节,都会泛起思乡的情怀。也许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有端午节的气氛。
不知道从何时起,就学会了包粽子,大概还在读小学吧。每一年的端午节前一天,邻里几家都要包粽子,而且互相帮忙,尤为热闹。大人们要煮粽子,我们小孩子则要先睡觉,为的是端午节早早起来上山去踏青。这个“早”,一定是天不亮就起来,去山上采“百步草”,据说能包治百病。还要采艾蒿和黄花、芍药、野百合等野花,回到家里把家门口和窗户旁都插上艾蒿和彩色的纸葫芦,我们的还要带上五彩线,脖子上带着香包和小小的笤秫,据说能扫除病魔。回到家后,还要去牡丹江江边去洗脸,并用军用水壶带回一壶水回家。女孩子们最喜欢去山上采花,拿回来插到盛水的罐头瓶里,让鲜花多开一段时间,给平淡的日子增添几许炫丽。
两个哥哥基本不带我去踏青,主要是哥哥嫌我碍事。等长大一些了,就是跟自己的小伙伴去踏青,当然都是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那个时候气温没现在高,一般早起要穿线衣线裤,山上有点冷。几个小伙伴儿互相叫起,兴高采烈地骑着自行车互相带着一起去上山。路上人很多,不用害怕夜路,都是踏青的人群。
印象很深的有两次,一次是上初二那年,六个小女孩儿夜里一点多就出发了,骑了三台自行车,不到三点钟,连人带车一起到达北山山顶。坐在山顶最高处,俯瞰牡丹江市的夜景,别有一番情趣。另一次是上初三那年,联合几个学校的同龄女孩儿,大概二十多人,在西三条路一个路口集合,浩浩荡荡地骑车去西山。那一次走得远,采得花也多,非常兴奋。
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来到大庆,没有一次端午节让我找回从前的影子,因为大庆没有山,更没有蜿蜒的江河。
从前与我一起踏青的小伙伴儿,能联系上的所剩无几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无人与我分享。每逢端午,倍觉思乡。
端午来临,信笔在手机屏幕上写下:
每逢端午尤思乡
晨起踏青路人忙
艾蒿鲜花手中握
粽子鸡蛋已飘香
端午节前夕,与闺蜜一起去大庆“绿色草原”采黄花,牧场的草原上黄花开得正旺,肆无忌惮地宣泄着花儿的美丽。我们采黄花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草原上竟然还有蘑菇,据说当地人叫它“雷窝子”,说是打雷后就长出来的。蘑菇正面是白色的,比较平,背面是黑色的,有着均匀的褶皱。我们似乎被“雷窝子”蘑菇诱惑着,都顾不得蚊子的叮咬,要不是饭店那边催我们过去,估计还要采一些呢。
关于端午思乡的文章2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虽远在万里之遥的南非,但中国记者仍未能忘记每年这一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昨天的约堡,天空碧蓝如洗,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温暖而又舒适。微风徐来,令人神清气爽。一大早,二号营地的几位记者就聚坐在早餐桌前,端午节成为大家的主要话题。尽人皆知,在中国,广州乃美食天堂,因此,供职羊城晚报的刘毅,就自然而然地做了端午美食节目的中心“主持”。说起端午,当然要主谈粽子。刘毅说,广州的粽子花样繁多,种类齐全,肉的,菜的,鱼的,海鲜的,豆沙的,水果的,几乎你能想象到的能吃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粽子里的内容。刘毅说得津津有味,同伴听得馋涎欲滴。由粽子,大家的话题又延伸到各自家乡的节日风情,继之又拓展到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力与亲和力。总之,随着话题的深入与展开,人们的思乡之情愈发浓郁。此间的早点完全是西式风味,牛奶、煎蛋、面包、奶酪、培根……往日里,这些早点对中国记者也很有吸引力,但在这个早晨,在这个氛围里,人们似乎更怀念家乡那油条、豆腐脑、卤鸡蛋、小米粥加榨菜丝……
一号营地的计划在头一天晚上就已制定,他们要集体前往城里的集市去参观。早餐之后,一辆规定乘员为八人的旅行车里就挤上了十五人,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是他们在约堡学来的“知识”,但是他们显然忘记了自己的肤色,进而为后来被约堡警察科以重罚提供了依据。话说这十几个老记坐车来到约堡著名的“跳蚤市场”――布鲁马湖大集市,但见周日的集市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老记们说是参观,其实也兼有在这里寻访中国元素之意,从而为采写世界杯花絮类新闻搜集素材。然而,和此间其他集市明显不同的是,这里的商品很少能见到“MADE IN CHINA”的标识,大多数是非洲特色的纪念品,诸如非洲鼓,鸵鸟蛋壳,象牙饰品,手工编织包等等。看到那些工艺粗糙的商品,大家都颇为感慨:比起中国货,这些东西质量实在差多了!
找不到中国元素,大家不免有些扫兴,但更让人扫兴的是,他们乘坐的旅行车刚一驶出集市停车场,就被一黑人警察拦住。司机下车交涉了半天,最终沮丧而归,告诉他们,因为“超载”,将被罚1200元,如果拒缴则将全车扣留。中国记者违章超载,黑人警察秉公执法,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记者只得认“栽”,乖乖缴上罚款走人。只是他们纳闷,怎么这么准就被查中?或许他们刚才下车时就被盯上了。另外,这罚款没有任何手续和罚单,数额也全凭那警察黑唇白牙,一口“钦定”,天知道这笔钱最终去向何处!
毕竟是中国传统节日将近,罚款事件并没有破坏中国记者的心境,回到住地,他们还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全国晚报世界杯采访团的团旗下合影留念。
关于端午思乡的文章3
五月五,午端阳,
家家户户插艾忙。
把艾插在门外边,
驱虫辟邪又吉祥。
这是一首小时经常唱的儿歌,每每到端午节时就想起来,勾起我浓浓的思乡之情。
早上,还没起床,浓浓的艾香便沁满我的心扉。早起买菜的妻今天买了两把艾放在店里,说等会挂在门口,端午节快到了。
时间飞快,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在农村,很普遍,它生长在田间地头,喜阴好水繁殖力特强。每年开春后,它就拱土出芽,白白的,毛毛的黄嫩。由于艾有浓烈的香味,酷似中草药味,所以,兔也不闻,羊也不吃,牛也不啃,经过,春风春雨的滋润,长的很快,到了五月前后,都有一米多高。端午节一到,家家都在自家的地头,荒草地里,割一大捆回家,挂在大门口。碰到谁家结婚办喜事,浓绿艳活的野艾,衬托着大门两旁的大红喜字,煞是好看。
过了三、五天,艾已半干后,细心的主妇们把艾取下,放在屋檐下风干,收藏好,早晚能用着的时候,找出来用。药贩来收购时卖点钱花。要是跌打崴脚,用艾泡水烫烫,第二天脚就好了。在那个没有蚊香的年代里,点燃干艾叶,来驱蚊子,效果很好,很芳香,总能让人甜甜的入梦。
遥想老家的沟边地头,那一片片,一丛丛,茂盛的野艾,不用耕种,不用浇水,不用喷药,不用施肥,默默无闻的成长,虽没有娇艳的花朵,香甜的果实。但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好用途。那一抹浓绿随风摇摆的野艾,在田野里,在阳光下,也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摇曳在眼前。
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
离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节时,浓浓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头。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亲人,又都萦绕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