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行走感悟随笔:写给20+的你(一)
一、设限与贴标签
20+的年龄,别轻易给自己设限:我只能接受什么观点,我只喜欢什么样的人,我只认可我能够认识到的东西,我只欣赏我愿意欣赏的人。也别轻易给自己贴标签:我只能是这样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我不会成为那样的人。因为,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曾经所有的设限与贴标,都不过是自己狭隘与有限的张扬而已。而这种狭隘与有限很有可能束缚和限制你的发展,你的平台,你的格局,你的未来,你的人生……
不设限,不贴标签,一切美好皆有可能。当然,也有意外。
二、差别与差距
在一二十岁时,以及三十岁以后,因为年龄、经历、境遇等的差别,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往往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过多期望遇到刚好和我们有相同或相似甚至观念完全相等的人。如果遇到,彼此都是幸运的,必当珍视。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视角要么大于对方,要么小于对方,要么和对方相似相近;也有可能相反,甚至相差甚远。此时,如何对待与我们相反或者相去甚远的观点,更能显示出我们内心和思想容纳的张力、自我拓展的能力,自我更新的速度,以及自我发展的潜力。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久而久之,这种差别就会形成差距!
三、旅游:看到风景——遇见自我
世界是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页。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去看看世界,就别轻易大谈特谈或仅仅局限于自我主张的“世界观”。每个人的心里至少都住着一个向往的城市。如果有时间,每年至少去一个想去的地方。用有限的时光,有限的视角去看无限的风光.......你会慢慢发现,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看到真实的世界和自然的风光,还在于能够发现和遇到另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看见风景,遇到不一样的自我,都值得期待!
四、阅读:看他人的故事,琢磨自己的生活
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人才变得深刻而有意义。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透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行万里路,若没有“灵魂”,最多只是一个“邮差”!一如西方古代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左右)所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阅读,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无知。只有知道自己无知,整个人才能从骨子里谦和起来,不会去咄咄逼人,不会恃才傲物,不会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才能去学习,才能接受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我”,才能去悦纳“大大的世界”。 阅读,可以让你看到一种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存在,这种存在更宽阔,更包容,更丰富,更多样,远远地超越了世俗。会阅读的人,就算失去了现实生活中的世界,也还会有另一方精神的自留地,让自己的心和灵魂在那里得以安放。这就是无人能给予也无人能掠走的“安全感”。
通过读他人的故事,才能更好地构建并成就自己个儿的人生。如此以来,30岁之后,你更会知道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