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人生感悟文章>

怀念生长环境的文章:老家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老家,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我们在老家成长,许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已经铭刻在心。每当有人问起,“假日去哪里了?”我会情意满满地答道:“回老家了。”这时,对方会饶有兴趣地问起我老家的亲人和趣闻轶事等,我会饱含深情地娓娓道来。

  我的老家并非世外桃源,既非江南水乡,又非名人故里,有着黄河流域宁夏北部农村的风范。上世纪,我父母一直住在惠农区外西河村第六生产队,生产队是当地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全队只有26户人家,近百十号人。因牛姓居多,又叫牛家庄子。其次为朱姓,与牛姓是姻亲,还有龚姓、张姓、王姓、徐姓等,多是较晚迁徙而来的,自然被称为外姓。

  荒地多是牛家庄子的特征,村庄周围除了耕地几乎全是荒地。有些荒地的地表有一层暗褐色的潮湿盐渍土,当地叫“黑油碱”。有些荒地的地表有一层厚薄不一的结皮盐渍土,人踩上去会发出响声,群众称为“盐碱”。有些荒地的地表呈白色,有一层粉末状的盐渍土,人踩上去有陷入感,群众称“水碱“。还有一种群众称作“扑腾碱”的结壳蓬松盐渍土荒地,人踩上去会发出“扑扑”的声音。牛家庄子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惠农渠,灌溉十分方便。由于排水沟系不配套,地下水位非常高,土地盐碱化,也没有池塘、湿地之类的景观,自然谈不上养鱼养鸭之类的水产业,农户仅仅是零星养些家禽而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牛家庄子的村民每年栽植村里分配的柳树、杨树和槐树,个别有心人为了将来盖房,在自家房前屋后和承包土地的边上栽上柳树。当然,村里还有一些沙枣树和低矮的榆树。放眼望去,牛家庄子所有的渠坝上都有树,只是疏密不一罢了。村民虽然不多,居住地主要分布在沟渠边和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沟渠边一般有路,村民图个进出方便。有的村民一直住在老宅,据说有人还挖出了祖上用陶罐贮藏的宝贝,显得很神秘。

  村民的住房都是土坯房,条件较好一点的村民住房有大梁,屋里红砖铺地,显得宽敞明亮。一些小户人家的住房低矮昏暗,地面潮湿。我父母有三间新房、两间旧房,房屋四周种植了树木、花卉。父母家周围住着十六户人家,人口相对较多。村里有一口井,是唯一的人畜饮用水源。井深不超过4米,井口直径约0.8米,井台用浆砌石砌筑。每逢隆冬,井台就会结冰,待到春暖花开,水流遍地,井台就会垮塌。有一年夏天,井水溢出,为了安全起见,水井周围装上了柳木制作的木栏。柳木韧性较好,可由于经常被水桶等物撞击,木栏用了一年也坏了。于是,村干部向水利部门要了一个砼管,竖着立起来,当做了井栏,直到后来村里通上了自来水,这眼井才废弃。

  进出村时,常会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坐在巷道口的土墩上。他有时抽着旱烟,和人说话;有时眼观八路,瞧着村里村外的一切活动。他为进村走亲访友的人指路,为需要帮助的路人“搭把手”,还向回老家的人讲述过去的事。他被人称为“向导”。

  三十四年前的牛家庄子,交通还算通畅,信息不算封闭,乡亲们手里的钱虽然不多,但温饱不成问题。邻里和睦,做事老实本分。改革开放后,牛家庄子的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父老乡亲的腰包鼓起来了,衣食住行明显改善。如今,正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老家,是父母多年居住过的地方,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老家,不仅仅是档案中的一个词汇,所拥有的家族历史和地域文化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老家,是我的根,是我出发的地方,这也就是我们惦念老家的原因。

(文章来源于网络)

375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