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文章《万事莫如为善乐》(5)
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日饱暖谢苍天。休嫌家舍简与陋,天涯无处似家园。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不作风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间。
勿因群疑阻独见,勿任已意废人言。忠孝立身真富贵,文章行世大神仙。
痴心女子千千万,负意郎君万万千。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传家二字耕与读,防家二宇盗与奸,倾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原自要徐观。
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洞明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
闲中觅伴书为先,身外无求睡最安。古古今今多更改,贫贫富富有循环。
吃了人家的口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行无利己心机少,事不求人眼界宽。
手里有钱好办事,朝中无人莫做官。将相头顶堪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有钱王八大三辈,宰相家奴七品官。
气清更觉山川近,意远从知宇宙宽。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谦虚受益存风格,任性招灾惹谤谗。读有益书精力旺,行无愧事梦魂安。
为人当于世有益,凡事求其心所安。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钱难买一身安。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不会游泳别下海,不做牺牲莫做官。财多名大多烦恼,遵纪守法多平安。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唇六月寒。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钱财入手非容易,失处方知得处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亲知把臂他乡少,贫贱论交此地难。粗茶淡饭有真味,明窗净几居亦安。
马不知自己脸长,牛不知自己角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知足是人生一乐,无为得天地自然。时时为善时时乐,处处守身处处安。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长短。毛毛细雨湿衣裳,流言蜚语伤好汉。
患得患失前路窄,心底无私天地宽。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丰年莫忘歉年苦,饱时当思饥时难。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廉莫善于止贪。
贤者所怀虚若竹,文人之气静如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为民心似春天暖,工作情同夏日炎,反腐好比秋风厉,斗敌犹如冬雪寒。
妇女能顶半边天,离了妇女没吃穿。黄麻搓绳扯不断,毛竹成捆压不弯。
才能济世何须位,学不宜民枉为官。为人莫说成人易,涉世方知处事难。
贫不卖书留子读,老犹栽竹与人看。到处有缘到处乐,随时本分随地安。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守己不贪终是稳,利人所有定遭亏。平生最爱鱼无舌,游遍江湖少是非。
身正不怕影子斜,德高何忧生是非。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长江宽阔千溪归,男儿风流万女随。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人无脾性无人畏,火不烧山地不肥。人非知己休全托,事若亏心切莫为。
狗串门子挨棒槌,人串门子惹是非。鸡蛋碰不过石头,胳膊扭不过大腿。
事后才知事前错,老年方觉少时非。百经挫折心不屈,屡遭坎坷志不颓。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梅花香自苦寒來,迎霜斗雪笑冰凍。
不见太阳霉气大,不见世面娇气大。锦堂客至三杯酒,茅舍人来一盏茶。
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休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立志须从千载想,闲谈莫过五分钟。水中捞月白费力,竹篮打水一场空。
处世唯爱真菩美,施政最忌假大空。一等二靠三落实,一想二干三成功。
东方不亮西方亮,一理能通百理通。有钱四十称老翁,无钱七十逞英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可一句空。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为人莫学墙头草,要做石山一棵松。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莫遭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
腰中有钱腰不软,手里无钱手难松。无名春草年年绿,不信男儿世世穷。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擒蛟龙。男人心软一世穷,女人心软裤带松。
娇生惯养误子女,文过饰非害无穷。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
书有未观皆可读,事经已过不须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千年事业方寸内,万里乾坤掌握中。
用心事自无难易,行道人当有始终。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回相见一回老,難得几时为弟兄。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葵花向日是本性,爱国之心人所同。
人处九思当守紧,立身三省莫放松。做事须用十分力,闲谈毋过五分钟。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忠臣视死无难色,烈女临危有笑容。马革裹尸英雄事,虽死犹生身后荣。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忍难忍处方是忍,容可容人未是容。
待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方中有圆,行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