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2)
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二、伊斯兰教兴起的外部原因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此时的伊斯兰教仍然是阿拉伯人的民族宗教,甚至还没有得到全体阿拉伯部落的信仰。第一任哈里发伯克尔基本扫平了阿拉伯半岛上的反对势力,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面临的就是对外扩张的问题了。这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扩张,又是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如此大规模的政教合一的扩张在人类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令人惊异的是,阿拉伯人周围那些看似强大的对手,在穆斯林征服者的面前像纸糊的房子一样迅速倒下,以至于阿拉伯人在难以想象的短时间内建立了一个大帝国,成就了一种世界性宗教。道理很简单:阿拉伯人朝气蓬勃,在信仰上和组织上都占据优势;他们的敌人却缺乏抵抗征服的最起码条件。
1、 阿拉伯-伊斯兰扩张运动面临的地缘政治格局
公元7世纪初期,主宰中东地区的主要有两大政治势力:____的东罗马帝国和祆教的波斯萨珊帝国。自安息帝国时期起,罗马人和波斯人就在两河流域长期交战,各有胜负,双方都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公元476年蛮族消灭了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也权势日衰。虽然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国势曾有所好转,一度收复许多土地,但这些土地在查士丁尼死后不久即又纷纷失去。吉本曾评论道,查士丁尼以后的东罗马帝国史其实就是一部腐朽的、堕落的、不断衰败的历史(《罗马帝国衰亡史》)。帝国的统治集团丧失了活力,政治体制僵化,宗教上也纷争迭起(在下一节会详细论述),仅仅维持着一个大帝国的空架子而已。而且直到此时,东罗马皇帝还没有意识到迫在眉睫的伊斯兰威胁,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与萨珊帝国的拉锯战上。
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也很难赢得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区人民的支持。为了维持庞大的官僚军事机器和统治者的奢靡生活,东罗马帝国必须征收大量苛捐杂税,尤其是在富裕的叙利亚地区(也是最靠近阿拉伯人的地区),人民早就不堪重负了。就在此时,阿拉伯征服者来到了,许多人倒更愿意把他们视为解放者。早期的阿拉伯征服者纪律严明,很少强迫异教徒改宗,只要被征服的人民交纳少量人丁税就可继续过和平的生活,这对东罗马帝国压迫下的中东地区人民是十分富有吸引力的。因此在后来阿拉伯人征服叙利亚的战争中,叙利亚人民没有死心塌地支持东罗马皇帝,许多城市都很轻易地投降了,东罗马帝国的失败也就成了难免的事情。
萨珊帝国面临的问题甚至比东罗马帝国更严重。经过300多年的统治,帝国的统治者早已丧失活力,帝国内部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层出不穷,帝国后期各种起义层出不穷。萨珊帝国在宗教上极端不宽容,不仅大肆迫害摩尼教徒,还迫害祆教内部的各“异端派别”,加剧了帝国上下离心离德的局面。与东罗马帝国的长期战争既损耗了它的国力,又阻断了东西往来的商路,阻碍了帝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当阿拉伯征服者带着《》和“交纳人丁税即成为顺民”的保证到来的时候,可以想象,萨珊帝国的统治者是不会获得广泛的支持的。事实上,萨珊帝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第一个被穆斯林消灭的帝国,尽管它的残余势力到伍麦叶王朝时期才被彻底肃清。
我们再看看更远的地方:中亚地区此时并不存在什么强大的帝国,只有大量小型农耕国家和成群的突厥游牧民族。当时中亚地区盛行佛教,唐帝国正在试图影响这个地区。阿富汗斯坦和印度斯坦都处于四分五裂之中,7世纪在北印度和阿富汗一部曾出现一个短暂的戒日王帝国,但也很快归于分裂。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彻底平定了伊朗,并从陆路和海路攻击印度西部的信度(Sindhu)地区,以此作为他们向印度内地侵略的根据地。在中亚方面,阿拉伯帝国的前锋与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府于8世纪中叶爆发了大战,此后唐帝国由于内乱迅速衰落,阿拉伯人得以将他们的帝国和他们的宗教传播到整个中亚,突厥游牧民族也皈依了这个“有利可图”的宗教,并成为伊斯兰教进一步对外扩张的急先锋。但穆斯林继续向东扩张却遇到了两大阻力:吐蕃帝国兴起并取代了唐帝国在中亚的地位,印度的犍陀罗帝国、波罗帝国也抵挡住了穆斯林(此时主要是突厥游牧民族)的入侵。穆斯林的在东方的扩张暂时告一段落,当然几百年后他们终于征服了印度并使更多的中亚民族伊斯兰化,但那已经不属于伊斯兰教初兴时期的历史了。
在西方,阿拉伯人既然轻易征服了叙利亚和埃及,北非的其他地区自然也难以抵抗。西欧此时正处在“最黑暗的时期”,西罗马帝国早已灭亡,查理曼帝国又尚未兴起,罗马教皇的权威也还没有树立;总而言之,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中心。西班牙地区本来已经饱受西哥特和东罗马帝国战争的蹂躏,再被阿拉伯人征服也就不足为怪了。查理·马特击败阿拉伯人只是暂时保证了西欧不受穆斯林的威胁,只有当公元8世纪查理曼帝国兴起之后,西欧才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柱,阿拉伯人也就不可能再向西欧内地渗透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的扩张运动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它周围地区的强大国家都在衰落过程中,许多地区则处在分裂和无政府状态。如果统一的罗马帝国还存在,如果中亚存在一个类似贵霜帝国那样的强大国家,或许阿拉伯人的扩张会受到很大阻碍。但事实是阿拉伯帝国在当时没有什么真正可怕的敌手,它本身的优势十分明显,能够取得那样迅速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
2、阿拉伯-伊斯兰扩张运动面临的宗教格局
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____可以说欧洲、北非和西亚最成功的宗教。它是东罗马帝国的国教,也是许多蛮族国家的国教。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系统总结了基督____的原因,认为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它的哲学、神学思想的先进性,以及早期_的坚定信念与美德。然而在公元7世纪时,这两个优势都已经逐渐丧失。首先,基督____越背离它“一神论”“不拜偶像”的信条。教会热中于对圣母玛利亚、天使、使徒和殉教者的崇拜,后来又大肆鼓吹对教皇的崇拜,已经严重玷污了基督____洁性。东西方教会(当时还没有正式分裂)还都违背了《圣经》中“不可崇拜偶像”的诫律,不仅为耶稣基督制造圣像,还为圣母、圣约瑟、天使、圣徒都制造圣像,予以顶礼膜拜,这也引发了基督____的不满。穆斯林就曾经十分轻蔑地将当时的基督_“偶像崇拜者”,不屑将他们称为一神教徒。其次,基督____日益腐化,西方教会更出现了中央集权的趋势。违规结婚等行为层出不穷,神职人员的任命也充斥着权力交易。基督_的美德在逐渐丧失,福音书上的教诲无人用心执行,以这样的精神状态显然无法与生机勃勃的穆斯林抗衡。
另外,正如我在第一章中提到的,____内部永无休止的神学争议、动辄将持不同意见者打成“异端”的做法也对其造成了很大伤害。自从尼西亚公会议以来,几乎每一次基督____议都会把一批教徒打成“异端”,其中最突出的是北非的多纳特派。经过公元5世纪的长期镇压,多纳特派的势力终于被西方教会消灭,但这种以强权压制异己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北非_的心。德国神学家汉斯·昆指出,对多纳特派的镇压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以至于当伊斯兰教进入北非时,北非基督____本无心尽力维护天主教会,最后北非教会就很轻易的被伊斯兰教淹没了。”(《基督____想家》第三章“奥古斯丁”)同样被打成异端的还有诺斯替派、聂斯托利派、一性论派、二性二位论派等等,基督____样在内耗中丧失了许多实力,也失去了许多人的支持。当一个统一的、富有活力的、没有分歧的(在当时是如此)伊斯兰教开始扩张时,基督____于明显劣势。当然,基督____的神学体系是十分严密的,而且已经有了600多年传播的历史,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自我改革能力,伊斯兰教虽然压缩了它的生存空间,却无法彻底打败它。伊斯兰教的兴起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基督____的团结和改革。
祆教在伊朗人内部是一种非常得势的宗教,在阿拉伯人征服萨珊帝国后,祆教还存在了很长时间,今天在伊朗还有1.7万祆教徒(龚方震、晏可佳《祆教史》)。然而祆教在神学层面上仍然不是真正的一神教,而是二元神教。后来由于吸收了雅利安乃至希腊传说中的诸神,祆教在实质上又变成了多神教。按照一般宗教学家的看法,伊斯兰教这样的一神教对于祆教这样实质上的多神教在神学理论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另外,祆教的教规、仪式异常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仪式的宗教”,这也不利于它与仪式相对简单的伊斯兰教抗衡。事实上,阿拉伯征服者并不是用刀剑消灭祆教的,在他们征服波斯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基本上对祆教还能够保持宽容。就在这种宽容的气氛下(尽管有时也有迫害发生),大批祆教徒改宗伊斯兰教,到了公元9-10世纪,祆教徒在波斯已经成为了少数。这不能不说是伊斯兰教在教义和教规上的优势击败了祆教。摩尼教和祆教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比祆教更接近多神教。当伊斯兰教兴起后,摩尼教的中心向东迁徙,一度在中亚大行其道,但最终还是被伊斯兰教压倒。
在东方,伊斯兰教遇到的主要敌手是佛教。然而正如英国学者渥德尔所说,“佛教教义,尤其是它反暴力的社会纲领……对伊斯兰教的残暴作不出直接的回答。”(《印度佛教史》第十二章第七节“穆斯林的毁灭精神”)放眼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凡是伊斯兰教与佛教碰撞的时候,失败的大都是佛教,只有佛教的吐蕃帝国曾经成功抵挡了阿拉伯帝国的入侵。中亚的佛教国家被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征服了,印度的佛教被突厥人完全毁灭,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也被当地的穆斯林国家征服。佛教重视“偶像崇拜”,当然更容易引起穆斯林的仇恨,而当伊斯兰教与佛教碰撞时,伊斯兰教统治者已经开始改变他们初期的宗教宽容政策,对佛教进行赤裸裸的武力摧毁。伊斯兰教的扩张精神可能的确是佛教非暴力精神的克星,但佛教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公元7-8世纪时,佛教的分裂已经非常严重,大乘佛教已经密教化,严重背离了释迦牟尼的原意。大小乘佛教及其内部各宗派间相互攻击,对佛教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面对新兴上升阶段的伊斯兰教,佛教当然难以抵挡。伊斯兰教在东方的扩张伴随着佛教势力的萎缩,只有在穆斯林扩张的范围之外,佛教才可能得到存续和发展。
伊斯兰教在印度则遇到了一个更难对付的对手:印度教。马克思说过,印度教“既是一神论的宗教,又是多神论的宗教;既是禁欲的宗教,又是纵欲的宗教;……既是僧侣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虽然它的体系十分复杂,却十分具有包容性,尤其是在印度有很深厚的民族基础和文化基础。穆斯林自公元7世纪中期就开始对印度斯坦构成威胁,10-11世纪就在印度领土上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后来演变为德里苏丹国,再后来则是莫卧儿帝国(这些帝国都不是阿拉伯人建立的,而是接受了伊斯兰教的突厥和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尽管穆斯林掌权如此之久,至今80%的印度人仍然是印度教徒,印度教在整个南亚次大陆上还是占据统治地位,这与印度教的包容性和韧性是分不开的。当然,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碰撞已经不属于伊斯兰教初兴时期的历史了。
综上所述,伊斯兰教在它的初兴时期,对周围的各种宗教都具备不同程度的优势。这些优势有教义上的优势,有教规和仪式上的优势,有武力征服上的优势。正如我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我始终认为武力征服不是伊斯兰教兴起的唯一重要原因,我们不能忽略伊斯兰教教义的成熟简洁,伊斯兰教仪式的相对简单,如果没有这些,伊斯兰教即使凭借武力征服,也仅仅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已。伊斯兰教的兴起也促使其他宗教如____、印度教、佛教进行自身改革,尤其是印度教,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越来越接近一神教。而基督____的一系列改革乃至十六世纪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也不能说没有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伊斯兰教对世界宗教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3、 伊斯兰教对游牧民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在第一部分中提到过,伊斯兰教的“入世”思想是它能够赢得阿拉伯人支持的重要原因。征服和抢掠是游牧民族求生的重要手段,世界古代史也是一部游牧民族不断向农耕民族发起冲击的历史。如果一个宗教能够获得游牧民族的信仰,对它的传播自然是异常有益的。游牧民族会发现,伊斯兰教鼓励圣战、鼓励扩张,视宗教战争为美德的做法非常适合他们的需要,为他们的征服和抢掠提供了理论依据,也非常适于提升他们的士气。突厥民族本来曾经信仰佛教、摩尼教和祆教,但阿拉伯人很快让他们看到了伊斯兰教的好处,他们从此在伊斯兰的旗帜下四处扩张,最终于15世纪成就了奥斯曼帝国的霸业。蒙古人本来是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但当他们在中亚、伊朗建立起伊儿汗国和钦察汗国后,便逐渐皈依了伊斯兰教(东方的蒙古人并未皈依),并在伊斯兰的旗帜下又建立起了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一个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加上一个鼓励他们进行扩张的宗教,对于农耕民族而言无疑是个噩梦。当然,我在此并非诋毁伊斯兰教,我只是陈述我所认为的历史事实。古代社会没有国际法,没有和平观念,扩张和征服并不是一种罪行。在现代社会里,伊斯兰教也早已经过了改革。虽然它还依然有很强的入世色彩,但如果现在我们还抱有“伊斯兰教就是征服者的宗教”等偏见的话,那是不公正也不客观的。
伊斯兰教宗教简介
伊斯兰(al-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Islam”是同一个词根)。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的古莱什部族人穆罕默德(约570~632,阿拉伯文儆)所复兴。公元七世纪至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曾经建立了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印度德里苏丹国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这些盛极一时的封建王朝都已成了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却始终没有陨落。起初,伊斯兰作为一个民族的宗教,接着作为一个封建帝国的精神源泉,然后又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生活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着,乃至成为21世纪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这些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