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
失实报道、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告诉大家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吧!
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
(一)现代通讯手段的推波助澜。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更加公开、透明、现实。但随着信息井喷式的发展,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也接踵而至。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论断,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平台的兴起,人们的言论也更加宽泛,传播范围也随之扩大。虽然思想上的交流是有益的,但个别人为博取眼球、集聚人气、拉拢粉丝,常会随意散播一些不负责任、不符事实的言论。交流的多元化导致以讹传讹的现象不可避免,但某些媒体网站不经验证、“移花接木”,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虚假新闻在更广阔的空间得以传播,甚至推衍出更多本不应该发生的虚假新闻。
(二)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欠缺。多年的采访经验让我感受到,新闻失实现象绝对少不了记者这个角色。虽然有些记者无意报道虚假新闻,但是在不经意间,他们违反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原则,而并不知觉。例如,有些记者为了省事省时,直接向新闻源索要文字材料,却不会过多地考虑到新闻来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造成报道内容老套、甚至失实。再者,有些记者虽然为了获取新闻而付出了努力,但是由于自身素质水平有限,对新闻理论的学习不足,对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规范并不是十分了解,直接导致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对新闻事实的扭曲。或者,有的记者得到的信息并不客观真实,得到的结论并不算科学有效,而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不能及时发现,也会间接导致新闻失实的发生。甚至有些记者或许出于个人情感的“善意”,故意制造“噱头”,给客观新闻加入个人的想象和渲染,如汶川地震的“母爱短信”、玉树地震的“搜救犬牺牲”等,在一定程度上虽并不具有损害公信力或造成严重失实的影响,但也属于新闻失实。
(三)利益面前职业道德的沦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一些新闻媒体由于长期获得某些企业团体的资金支持,会集中刊发甚至特意“制造”一些符合这些团体利益的“事实”,在舆论引导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还有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博得一时的关注和知名度,有意捏造、夸大事实,人为地制造一些负面新闻,给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更有一些记者,在采访时,为了获得新闻源相关人员提供的“好处”或感情倾向,完全出于个人目的,采取不报或虚报新闻的做法,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
新闻失实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硬性约束。在新闻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舆论的监督除了出于从业道德及个人的价值取舍外,更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起到硬性约束的作用,才能使传媒在正确大方向上前行。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硬性条例对新闻从业者的行为予以约定,并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对社会生产、安全稳定、公民利益等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法律制裁,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介于新闻业的多元化及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新闻来源的不确定性,不断细化和完善相关管制条例也是我国法律正在面临和努力的方向。
(二)新闻业需要自我反思、自我纠正。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应当主动查找自身工作中的漏洞与问题,针对社会中的不良作风,主动开展自我纠错行动。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应时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工作方法中的漏洞,不断完善新闻出版流程,加强自身素质修养,选拔任用专业水平高、整体素质高的人员从事采访、管理等工作。在思想观念上,将新闻的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来看待,让社会看到新闻人坚守新闻真实性的立场。
(三)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水平及专业修养。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加强自身新闻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说真话、讲真事、道实情,在针对新闻事件寻找事实依据时,要运用三角学原理逼近真相,通过认真分析、科学比对、多方确认等方法,确保收集到的事实依据是客观真实、不带有个人倾向的。同时,为了采写新闻事件,记者应当深入现场,不论行之千里,或深入穷乡僻壤、矛盾重重之地,或因为采访而遭受各种磨砺坎坷及身体上严酷的考验,都应该认识到这是写出一篇好新闻而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所以,在从事新闻采访过程中,不仅不能怕苦怕累,更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坚决杜绝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
(四)相关部门加强管理,社会各界携手“打假”。政府部门、新闻业相关的管理部门,应携起手来进一步健全完善新闻的监督管理机制,实时更新新闻行业的相关法规约束,出重拳、下猛药,加大对新闻失实现象的打击力度。同时,除了传统的法律约束外,更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和社会各界力量发挥监督作用,从而严防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