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品专栏 > 随笔写作 >

关于三文鱼的励志故事随笔

时间: 春生1139 分享

  编者按:三文鱼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它们有着冒险奋斗的故事,执着追寻的信念。

  爱回家——三文鱼的故事

  SALMON,广东称三文鱼,北方称大马哈鱼,台湾称鲑鱼。2010年10月16日,在加拿大卑斯省的亚当斯河,我看到了世上难得一见的生态奇观—四年一度的三文鱼大洄游。

  SOCKEYE SALMON野生红三文鱼的生命周期一般是四年,从受精卵的那一刻起开始倒计时。晚秋,一颗颗晶莹的鱼子被刻意收藏在石缝中,到第二年的春天,白雪消融,结冰的河流回复流湍。这个时候,鱼子长出了眼睛,嘴巴和鱼鳍鱼尾,它们在活泼地成长着,依靠吃爸妈留在它们身体的营养。几个月后,等到它们可以独立觅食的时候,它们会游到平静的湖里,修养生息,湖里有更丰富的食物和营养,它们可以吃小昆虫和小虾。又一年过去了,小鱼已经长到10公分长,它们体内的基因告诉它们,它们需要游到那个未知而遥远的北太平洋里冒险,只有这样,它们才会变得强壮和成熟。于是,成群的鱼顺流而下,背靠着背,头挨着头游到了那个真正的大海。

  那是一个无比凶险的世界,有鲸鱼和鲨鱼会群猎它们,有比他们大的石斑鱼会一口把它们吃掉,也有海狮和海豹,更重要的是,还有渔船和鱼网。两年的时间对于它们来讲,是漫长而艰辛的,最后能存活下来的,往往是最优秀和最幸运的。生活的经历告诉它们,只有集体活动,才有活下来的希望。那个时候的它们,已经有三公斤重,全身闪着银白色的鳞光,一副矫健的姿态。春去秋来,第四年的夏天过去了,在枫叶添红, 秋月渐圆的季节,潜藏在体内的基因又一次告诉它们,它们是时候回家了……

  它们吃过最后一顿晚餐后,就开始长达18天,远达四百多公里的旅程。途中不吃不眠,日行20多公里,因为稍一放松就会被潮汐给退回来。没有父母教育它们回家和如何回家,但是它们总能找到回家的路,而精准的程度是在它们出生的溪流的那个石缝不超10米。至于为什么三文鱼可以这么精准地认出回家的路,这还是一个不解之谜。有说是因为三文鱼的嗅觉很灵敏,它们认得出生那条溪流独特的气味;也有说三文鱼会跳出水面吃低飞的昆虫,同时也在标记自己所在的位置。我更情愿相信一个浪漫的说法,它们遗传基因里头就带着一个信念和一张地图,这是它们的使命,只有完成了,它们生命的意义才真正地得到了体现。

  在这18天里,它们每天都要被汹涌的流水冲刷着身体;每当游过湍急的浅滩时,坚硬的石头会把它们身上的鳞光磨掉,甚至焦头烂额。途中还要抵挡垂钓者鱼饵的引诱和黑熊的捕杀。直到回到了家,它们的身体从原来的银色完全变成了红色,身上的鱼鳞已经完全脱落了,胃肠都退化了,身体的功能开始衰竭,生命的周期和体力的消退让它们走到了尽头。

  小文把大部份的营养留给了鱼子,她也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产卵地:沙子少,凹陷的浅溪。她长得健康,体态也优美,在大海的时候就不乏追求者,她知道那个时候的爱情是没有未来的。直到今天,她可以放心追求自己的爱情了,只有一次机会,而且是最后一次,她在等待着她的王子。阿文是一条颜色鲜艳,体型强壮的公鱼,有着曲线的驼背和尖长的嘴巴。他看见了小文,小文也看见了他,她们一见钟情。每当有外来者侵入它们的世界,它们都会把它们赶走。经过10个小时的爱情长跑,它们诞生了爱情的结晶,这次她总共诞生了4000个鱼子。然而,阿文是一个浪子,他离她而去了,它们等不到白头偕老,又或者双双殉情,最后它们还是会孤独地死去。这就是三文鱼的爱情故事,也许不够浪漫,也许有点悲情......

  产卵完毕,到了最后,所有的鱼都会因体力和机能衰退而染上霉菌死去。三文鱼的故事似乎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未必,它们腐化后的尸体滋养着内陆河流贫瘠的生物链。这一层层营养输送,最后还是回到了它们的千千万万子女的身上。千万年来,三文鱼都遵循着这一个生命的循环,并将延续下去。

  物竞天择,每两年在亚当斯河游出大海的有两亿条小鱼,四年后能顺利回到亚当斯河的只有两百万条。在每对三文鱼的4000个鱼子里头,最后只剩下两条幸运又健康的后代。然而,这样已经足够让它们的生命得以世代的遗传。但由于气候的变迁和人类的活动,诸如填河挖渠,导致了部分的三文鱼不再认得回家的路,它们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虽然三文鱼只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它们有着冒险奋斗的故事,执着追寻的信念。它们喜欢流浪,也懂得知返。即便回家的路途再遥远,过程再艰辛,它们还是不变地坚持着要回到那片土地,它们对出生地的热爱让它们得以回家。而我们对它们的热爱,也让它们得以回家。下一次我们再吃三文鱼片的时候,一定要想起三文鱼的故事,想起自然和生命的珍贵与感动!

  作者:叶静欣

  公众号:南粤作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9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