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品专栏 > 故事创作 >

一碗馄饨的生活回忆故事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编者按:馄饨是一种风味小吃,作者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吃馄饨的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馄饨,广东这边叫云吞,四川叫抄手,福建很多地方叫扁食,而我的家乡则叫饺子或水饺。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们那地方一日三餐都是米饭,很少吃面食,饺子之类需要细作的带馅面食更是少见,所以,没外出打工前,我一直以为书上说的水饺,就是老家街上卖的那样儿的。

  小时候最爱追着父母上街,一是被街市上的稀奇热闹所吸引;二则希望父母能大发慈悲花几角块把钱,买点零食给我解解馋。不过,我的愿望大抵都是落空的,好几次,我把尿都哭出来了,妈妈还是狠着心把我紧紧拽住她衣角的手拉开。于是,剩下那几次如愿以偿的记忆就特别的深刻。其中就有一次是吃水饺,也就是北方人说的馄饨。为了不把读者搞糊涂,接下来我还是全部写作馄饨吧。

  卖馄饨的店大都兼卖米粉和面条,儿时记忆中的县城,在人流量最大的街边总能找得到这样的小店。当街的小桌上摆着一个擦得发亮的长方形盘子,上面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包好的馄饨,隔着半透明的、姜黄色的馄饨皮能看见里面粉红色的肉馅。小店门口的煤球灶上安放着几个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一个锅烧开水,用来氽粉面和馄饨,其它的锅里则温着已经煮好的大片牛肉哨子、红烧排骨哨子……

  各种作料和肉交织在一起的香味悄悄地跟着热气跑了出来,混进风里在那条街的每一个角落飘荡,然后钻进过路人的鼻孔。过路人不自觉地开始咽口水,腿不知不觉就走进小店,在擦得放油光的小木桌后找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第一次在县城吃馄饨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而如愿,我都已经通通忘了,但我记得自己等馄饨出锅的迫不及待和那碗馄饨的样子。那氽馄饨的老板娘的动作十分麻利,甚至有如舞蹈般的优美,记忆里她先掀起开水锅盖,数了十几个馄饨丢入锅中,然后拿出一个大海碗,在里面依次放入盐、香油、酱油、油辣椒、葱花,再舀一瓢汤倒进去。

  不知咽了多少次口水,腾腾冒着热气的馄饨终于被她端上来了,汤面上浮着一层鲜红的辣椒油和点点碧绿的葱花,半透明的、放亮光的馄饨如水母般浮游在汤里,分外诱人!如此美味当前,我哪里还顾得住烫,拿起筷子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这就是在县城吃馄饨的经历,想起来仍觉得齿颊留香,口水直流。不过,也不是没有遗憾。故乡的馄饨美则美矣,但是馅料真的很少,只包了黄豆那么大点的肉,我觉得没吃出多少肉味,顶多是闻到了点肉的味道。我不知道故乡的馄饨为什么只放了那么一点点肉馅,莫非是为了节约成本?

  虽然我们那里的乡里人没有自己包馄饨的习惯,但让我奇怪的是每年正月的初头几天,爷爷都会包馄饨来招待给他拜年的亲人。那时候爷爷还不算很老,奶奶也还在世,每年正月的拜年客都是俩位老人亲自下厨招待。他们那一辈,每个家庭都有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孩子,所以,就算是爷爷家的拜年客分成几拨来,也总是把堂屋挤得满满的。

  老人家平时积攒,那几天却阔绰得恨不得把菜摆得超出桌沿。平时难得大鱼大肉,有个蛋炒辣椒就欢天喜地的我竟然也开始挑肥拣瘦,什么鸡鸭鱼肉我都只是浅尝辄止。想想有点脸红,我大概就是老家人说的那种“打惯”不得的人!不过,对于馄饨,因为十分稀罕,我还是很愿意吃的。为了看稀奇,我主动给爷爷烧火煮馄饨,那过程和外面的差不多,也是烧水、氽入生馄饨,然后待到馄饨全部浮上来后就放入剁辣椒、姜丝和葱花。因为数量太多,以及火候和时间的控制问题,那些煮好的馄饨皮有点糊,装在碗里确实有点“混沌”,倒也名符其实了,不过,味道却因为肉馅的真材实料而丝毫不比外面的逊色!

  奶奶过世后第二年我就来广东打工了,后来,就再也没吃过爷爷煮的馄饨。不过,因为这些记忆,我便格外的关注馄饨,以至于每到一处,都要吃一碗馄饨,细品一下当地的馄饨之味。

  刚来到广东,不时看到路边的小食店外面挂着“云吞”、“云吞面”的招牌,心下十分奇怪,云吞是什么好吃的?脑子里马上蹦出“云淡风轻、风卷残云、吞云吐雾”之类的词语来,嗯,不管怎样,这馄饨一定是让人吃了后快活似神仙的东西。等发了工资后,一定要来吃吃看!也不知道是发了几次工资后,我终于吃上了云吞,待到云吞上桌,才知道云吞原来就是馄饨哈!

  广东的云吞,味道和老家的并无太大的差别,不过,广东这边的鲜虾云吞却要好好的赞一赞,当然,同样是鲜虾云吞,做得好的与做得不好的,味道可以说是云泥之别。印象中最好吃的鲜虾云吞,皮薄得可以看见虾仁的样子,嚼起来一点都不糊,反而有种脆脆的感觉。这样脆的皮里面包着同样脆爽的虾仁和肥猪肉、炒香的芝麻……咬一口,无须解释,就能让人瞬间明白什么是鲜香脆爽!问过店老板,据说这种云吞皮里是放了鸡蛋反复碾压而成的,馅里的猪肉也最好是肥一点的,至于比例,他不肯告诉我。哈,没办法,人家是靠这个挣钱的呢!

  大前年看《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福建有一种类似馄饨的“肉燕”十分美味,最出名的老店,每天食客一大早就上门排着队来吃,自此心里就记挂上了它。去年暑假带着两个孩子去了一趟厦门,在中山路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肉燕。有点遗憾,不是福州的。煮熟后的肉燕比广东和北方的馄饨要小一些,外观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放入嘴里一嚼,也脆爽弹牙,不过,和广东的鲜虾云吞来比,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福建肉燕的皮最有特色,据说是把肉和上好的红薯粉一起用木锤反复锤打,直至成胶泥后才压制成纸一样的薄皮,最后再切成四方小片。如此费心、费时、费劲,怪不得嚼起来那么柔韧结实。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要向吃货们表达一下敬意,只因为你们不甘吃得太简单,只因为你们多花了点心思,一个小小的馄饨就有了如此多的花样。人哪,只要有了对美好的向往,就能生出无穷的创造力!

  前些年出差去苏北也吃过一次馄饨,那一次的馄饨皮比我在南方几个省份吃过的都要厚,夹起一个放进嘴里,口感厚实饱满,面皮虽不细腻,但是十分有麦子的天然香味,和我在广东这边的陕西饭馆里吃过的有点类似。据说地理环境影响人的心性,也影响人对待食物的习性,莫非越往北方,食物就会越粗犷、朴实?记得小时候看《水浒传》,最令我咂舌的就是梁山好汉们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痛快和豪迈。我吃过的馄饨,似乎验证了这种说法。那么,北方多豪侠,南方多文人墨客也的原因也是如此?

  惦记着馄饨,放暑假前就说要给孩子们包来吃,昨天,终于付诸行动。皮是外面买的,馅是自己剁的,只拌了很多葱花。孩子们很赏脸,把它们给吃光了。看到空空的家伙什,我很开心,却又禁不住想起前一段时间曝光的河南“镉”麦,谁知道被我们吃进肚里的馄饨皮来自哪里?有没有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想想自己亲手做食物都不安全,心里禁不住的难受……

  愿天下的母亲都不要有这样的难受!

  作者|念奴娇

公众号|爱de絮语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9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