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的文章: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人生一天天的过去,在反复无常的平凡日子中我们总是充满挑战,下面就一起跟随文章进行一次人生感悟吧!
新世相有句话一直很打动人,叫“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直引人热议,叫“我们终将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而每一个热爱生活、主动追梦的年轻人,可能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过自己,“我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了么?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然后辗转反侧,带着害怕、沮丧。
不过,活成曾经讨厌的样子,真的有这么可怕吗?一定是坏事吗?
01现在的我可能就是曾经讨厌的样子
前两天朋友开玩笑对我说,你最近好像痴迷于房子啊?曾经不是很讨厌买房么?
我一想,也是,这个月提到好几次买房子以后的心情了,也开始鼓动身边人去买房了。当年的我,不是就爱诗与远方么,不是很讨厌这样物质的计算吗?
翻朋友圈还能看到我当年发的一条状态,大意是“一平方米房子的钱,就能游整个国家‘一个洗手间,就能游遍东南亚”;QQ空间里还写着,“房子再大,也大不过一个人看世界的欲望,租房买房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当年的朋友圈,现在看到,即使不会害羞,也要感叹过去真可爱
看,那时的我就是这样,常常宣扬精神,宣扬,租来的房子一样可以打理的很温馨;还喜欢看到诸如“买房不如租房,买房的首付够你租房好几十年的了,还能根据自己的喜欢和工作来不断搬家,不断有新鲜感”,之类的。然后,在自己那块小天地里乐不思蜀的。
当年,我最鄙视的就是像现在的我这样,关注物质和买房的俗人了。
不仅是房子,那时的我,有情饮水饱,讨厌在感情里谈钱;那时的我,觉得工作是为生活服务,不理解工作狂的快乐。
而现在,
当有未婚的小姑娘来找我咨询感情困惑时,我会告诉她,面包很重要;
当她们沉湎于诗与远方的浪漫时,我会提醒他们,浪漫如果没有物质基础,归来会面对一地鸡毛;
当有人向我抱怨工作时,我会告诉她,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
现在的我,不就是和曾经的我反着来吗?
但是,现在的状态,有那么可怕么?
如果问以前的我,那肯定是诚惶诚恐,避之唯恐不及。
可是,说实话,现在的我,并不讨厌自己啊,一点不觉得害怕,反而很喜欢呢。倒是想想以前,觉得很傻很天真。
就像面对那条朋友圈,我忍不住想,如果当年明白人生是一场长跑,如果当年明白有物质基础的诗意和浪漫更长久,如果当年想清楚,买的房子过两年卖掉,赚的钱要比我辛苦工作几年都多,可以够我玩儿整个欧洲好几年,也许现在的我生活还会更加不一样。
所以你看,当年讨厌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也许只是以前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评价的标准不一样。
而这种变化,正好印证了在不断成长吧。
因为成长,就是把认知一点点打开的过程,就是不断变的复杂的过程,但也是慢慢独立判断的过程。不会看到鸡汤就热血,而是会认真分析每一个心理背后的逻辑了。
02、当年的讨厌,也许有爱而不得的自我安慰
奇葩说有一期,也讨论过这个话题,各路奇葩们贡献了多角度的观点,印象最深的是张泉灵的一席话。
她说,现在的自己,就是曾经的自己很讨厌的那种样子:天天谈钱,喜欢开会。要是有个时空隧道,把中间几年砍掉,直接让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相遇,那她肯定非常讨厌当下这个人,庸俗、无聊。因为她看不懂,她不知道这几年有什么变化。可是,当下的我,一点不觉得现在不好啊!
她说,仔细想了想,是哪里出问题了呢?难道是以前的我太幼稚?还是现在的我麻痹了自己,其实都不是。只是角度和处境不同吧。
比如,以前的我不喜欢谈钱,是因为上班拿死工资,谈了也没用;而现在转型做投资人,自己知道谈钱是有用的;以前觉得领导开会是浪费自己时间,现在自己带团队了,一场会议可以说清楚很多事情,对自己来说,开会就是非常高效的选择了。
看,其实就是这样,人都是在当下趋利避害的。
细细一想,有道理。当年我那天真诗意的背后,是不是也藏着爱而不得的心呢?因为没有让我狂热的工作,所以告诉自己享受生活很重要,甚至看到那些工作狂还会可怜他们没有生活;因为觉得房子等物质很遥远,所以才要不断告诉自己,最重要的是诗意生活。
这很正常,我们总需要让自己当下也能满足,也有幸福感,这样才可以不过的那么煎熬。所以当时的我,才不会去计算投资房产的回报,也不会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如何投资,只是不断的告诉自己,当下的诗意很幸福。
那幸福,也是真的。
但同时,我很庆幸,给自己的评判留了一条缝,在成长的路上听进了不同的声音,然后一发现有机会,就及时更新了那评判标准。否则,也许现在的我还是和以前那个爱而不得的姑娘一样,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快乐着,却没办法承担更多的责任,没办法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03、一味的讨厌也许会让人失去更多可能性
人同时还是特别容易给自己找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物种。
要不然老祖宗怎么会留下“吃亏是福”、“冤冤相报何时了”、“有仇必报”等这样自相矛盾的话,不都是为了给不同处境的人合理化的解释么?
可是,就像莱昂纳德·科恩说过的那句名言一样,“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我们的喜好与讨厌的标准,也可以留点缝隙出来。这样才可以给人生更多机会。
如果我一直死守当年的标准,那我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我可能还是那个一穷二白、穷游山水的我。这两种在当下都是真正满足的,但是长远来说,我可能更喜欢现在的状态吧,虽然也不完美。
如果张泉灵一直死守当年的厌恶标准,她也不可能成为新型创业者,成为投资人,不可能有如今更丰富的经历。
再者,我们当年的喜好标准,还往往是“过来人”灌输给我们的,不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的,既如此,留条缝看看有没有更多可能性,有何不可呢?
顺便说句,如果关于房子关于工作我早点想的通,可能现在是真的可以过上以前向往的诗与远方了。但人生没有如果,只能庆幸,自己打开了一条缝隙,倾听更多声音了。
但是,我不敢说,现在这个状态就是最好了,谁也不敢说。
也许,以后的我还会推翻我当下的喜好标准,变成另一个自己。但是,我已经觉得这没那么可怕了。
人生本就是未知,自我也是虚妄,而认知在不断变化。
04、此刻,你想起哪些曾经的讨厌
所以,当年讨厌的东西,慢慢喜欢了,也许不是坏事,也没那么可怕;而一味抱残守缺,一味摒弃客观世界里与自己主观想法不一样的东西,一直把那个自我保护的太好,可能才是可怕。因为那样,就失去重建的机会,失去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动力了。
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面对让自己窘迫害怕或者受伤的东西,在下结论之前,在关闭心门之前,多看一眼,说不定,会有不同发现。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打开一点缝隙,也许,可以少点局限性,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投进更多光。
你看,现在的我身上带着当年讨厌的特质,一部分我活成了当年讨厌的样子,可是有那么可怕么?没有。相反,我欣然前行,同时,期待着未来那个可能有更多变化的更好的自己。
此刻,你想起哪些曾经的讨厌?有哪些变化?还恐慌么?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标题: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真的很可怕吗?
公众号:素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