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阅读答案
《杜鹃花》阅读答案
《杜鹃花》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宋朝灭亡后,很多遗民诗借杜鹃典寄托亡国之恨,家山之恋,一时成为风气。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杜鹃花》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杜 鹃 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杜鹃花》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首联对句紧承上句继续在写杜鹃鸟,仍然未写到杜鹃花,它传达出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能留下遗恨的悲情,缠绵感人。
C.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15.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
《杜鹃花》参考答案:
14.B、D(B仍然未写到杜鹃花不当,颔联写杜鹃鸟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对句已一笔带出杜鹃花。D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 ①本诗借望帝啼血的典故,写杜鹃鸟千古归心不改,声声悲啼,口角溅血,把满山的杜鹃花染红。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②《琵琶行》中,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分2点,共6分,每点3分,句意,手法,情感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杜鹃花》诗歌赏析参考:
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宋朝灭亡后,很多遗民诗借杜鹃典寄托亡国之恨,家山之恋,一时成为风气。
这首诗未写杜鹃花,先推本溯源,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杜鹃典生发,写杜鹃产地,使人自然地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诗把环境描写成愁云密锁,一片凄凉黯然,为全诗定调。望帝已化杜鹃,自然往事都空,渺如云烟,无法挽回,所以诗以往事空论定,第二句赶紧拉回,说杜鹃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这不啻告诉人们,云空未必空,一切都可忘怀,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念,又怎么能放得下呢?诗先抑后扬,极尽刻绘之能事,在写杜鹃时,顺笔带出杜鹃花,就与诗题不即不离,得咏物三昧。同时,透过咏物,诗人又把自己的心事沉入。杜鹃鸟的愁锁巴云与诗人愁锁故国大地的亡国之哀是相通的;杜鹃鸟将故国之思寄托在杜鹃花上,诗人又何尝不是将亡国之恨寄托在这首咏杜鹃花的诗中呢?因此,诗写得那么低沉,那么伤感。
次联承上,仍写杜鹃鸟。杜鹃鸟的啼声犹如不如归去,又啼到口角出血,诗便由此展开。
诗写道,它声声地悲啼着,但它的思归苦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诉,谁能明白?因此它啼啊啼啊,啼出了血,染红了这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诗的写作手法与上联完全一致。只是将杜鹃的典故分成两个着重点来写,同样在句尾关联杜鹃花。在这联中,诗再次借杜鹃明志,杜鹃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诗人眷恋已经灭亡的宋朝,不也是如此吗?诗人的血泪,又何尝不是像杜鹃一样流个不尽,到死不休呢?
第三联正式写杜鹃花。出句又承上,杜鹃啼血,染红杜鹃花,于是杜鹃花也就充满了愁思怨情,它在夜月的照耀下,丛生的枝叶,萦绕着青翠的烟雾。这句状夜中之花极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对句改为虚拟,由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这一点故乡之思,真是百死不悔。诗铸情造景,孤峭凄迷,神似李商隐的无题诗,缠绵感人。
最后,诗借物明志,说这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的血染成,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怎么能不因此而感动得凄然泪下呢?特地标举杜鹃花对行人产生的同是怀乡恨,于是前面六句都有了主题,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就统一在一起了。
《杜鹃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壁画简媜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