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谚语>

最新地理俗语精选

时间: 鑫城0 分享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理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俗语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

“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 横断山脉地形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与冷锋有关

“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 福建

“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云南昆明

“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指北方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 福建厦门

“冬寒冷皮 春寒冻骨” 福建厦门

“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 广西白州

“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 同上

冬至无雨一冬晴” 广东汕头

“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地理气候

“黄梅时节家家雨”是我国江淮下游地区的自然现象,这一现象出现于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时 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原因是山顶的气温比同时间的山脚下的气温低。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特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特征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四顶山特征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地理

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

此句形象地描述了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地形特点/

三山夹两盆”

这是新疆地形的特点。“三山”指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是准噶尔盆地,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塔里木盆地。

地理俗语

一、看风测天

天气成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七、看物象测天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

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

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

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例如:

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

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地理俗语

1、“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福建

2、“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云南昆明

3、“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秦岭地区

4、“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指北方

5、“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

6、“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福建厦门

7、“冬寒冷皮 春寒冻骨”同上

8、“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

9、“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同上

10、“冬至无雨一冬晴”广东汕头

11、“吃过端午肉,坝上紧紧筑”浙江杭州

12、“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13、“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14、“东闪西闪(闪:闪电),晒煞泥鳅黄鳝”上海崇明岛

最新地理俗语精选相关文章

2020年最新地理俗语大全

2020年经典的地理俗语大全

2020年常见的地理俗语大全

有趣的地理俗语大全

民间的俗语谚语大全精选90条

蕴含地理知识的俗语大全

2020年经典有趣的常见俗语精选

简短的民间趣味俗语精选

俗语精选总结

2020年常见有趣的物候俗语精选

最新地理俗语精选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理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地理俗语“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最新地理俗语大全
    最新地理俗语大全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接下来小

  • 最新二年级俗语精选
    最新二年级俗语精选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

  • 最新奋斗的俗语精选
    最新奋斗的俗语精选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奋斗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奋斗的俗语1、发奋识遍天下字,

  • 最新奋斗的俗语大全
    最新奋斗的俗语大全

    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奋斗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奋斗的俗语1、心坚石也穿。2、勤

59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