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谚语>

2020年经典北京俗语合集

时间: 燕琳1290 分享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北京的俗语合集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的俗语合集1

  开瓶儿的二锅头---冲劲儿足。二锅头是北京特产高度清香型白酒,喝二锅头就像喝豆汁一样,是体现北京韵味的一种表现。喝的时候多配以凉菜,如:花生米、高碑店豆腐丝、酱牛肉、拍黄瓜等。在品尝老北京小吃,比如卤煮火烧,爆肚,白水羊头的时候,食客也常常一起饮用二锅头来助兴提味。并且,在冬天吃饺子时,配以二锅头是最常见的搭配方式,有俗语道:“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二锅头入口热辣,谓之“有冲劲儿”。比喻为人做事有闯劲儿,泼辣,敢作敢为。

  老太太喝豆汁儿---好稀(喜)。豆汁儿乃北京特色小吃中最具地方色彩者,能否喝豆汁儿可谓判断老北京儿的标志。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老北京人爱喝豆汁,或者直接买来生豆汁回家自己熬,一般冬天都这么喝;或者是到庙会和街头的豆汁摊儿上去喝,一般夏天这么喝。谐音比喻个人喜好某件事情或某个物件,别人干涉不着。

  艾窝窝打金钱眼---蔫有准儿。京城道教名刹白云观有窝风桥,桥洞内悬挂一个巨大铜钱,钱眼中有一小钟,游人用小铜钱打大铜钱,击中小钟的会发出清脆响声,寓意好运。艾窝窝是老北京清真风味小吃。曾有诗云“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它的特点就是色泽洁白如霜,质地细腻柔韧,馅心松散甜香。同样切糕也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老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特别是到了年节,切糕一定是老百姓必吃的食物,主要是为了取个吉利,因为切糕有“年年高”之意。用艾窝窝打金钱眼当然不会有声。比喻办事情心中有数,不是声张,稳妥的人。

  窝头翻个---现了大眼。窝窝头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大个儿的有半斤来重,小的也有二、三两。窝窝头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慈禧西逃饿坏了,吃了窝头觉得美味无比,回京后御膳房御厨制作了栗子面窝头,从此点心谱中又增添了一品小窝窝头。如果您把窝头翻个,就显现出圆眼儿了。比喻想出风头反而出丑的人。

  北京的俗语合集2

  咱先说说这“盖了帽了”、“盖了”、“没治了”、“震了”这几个俗语。

  咱老北京人应该都知道,一般说人是“傻帽”或者“老帽”,都有不敬之意,算是贬义。但要说“盖了帽了”、“盖了”、“没治了”、“震了”等,那就是有夸赞的意思了,这应该是个褒义词。

  我找了找这几个词的渊源,别说还真没有什么说头。但我想“盖了帽了”和“盖了”,大致应该与篮球运动有关,您听着,我说说。

  玩篮球的都知道,专业术语中有“盖帽”之说,说的是在打篮球的动作中,当一方举手投篮的瞬间,另一方跳起将对方的球盖住,造成投篮的失败,这就是“盖帽”,但盖帽这个动作是需要有较高水平来完成的。所以,“盖了帽了”和“盖帽”这两个俗语,这其中的“盖”字,是个关键的字,“盖”就是超越的意思,对整个词义起了决定的作用。

  民间也有一种解释,说“盖帽”的“帽”与“耄耋”的“耄”有异曲同工之意。因为“耄耋”实际指的就是七十至九十的老人。过去老话儿讲,人活七十古来稀,说的是人活到七十岁,就是高龄了,少见的很。您想要是到了耄耋之年,那更是到了顶峰了。所以耄耋的“耄”与帽子的“帽”又是同音,正好巧合。那么单纯的“帽”,就是“冠”,是戴在人们头上的,绝对是至高无上的。而“盖”是“盖世无双”的“盖”,也有唯一、顶尖的意思。所以,“盖帽”的组合,就成了那些罕见事物和高超技艺的形容词了。

  而“没治了”和“震了”就更有意思了。

  俗语“没治了”,可不是说人病了,已经无法治愈了。而是指有的人把一些事儿做的太过了,真是“没治了”,这是个形容词也是感叹词。可以形容这事儿做的,那是“没治了”,就是好极了,当然也可以说是坏的没治了,那就是做的太坏了。

  “震了”同“没治了”有相同的意思。我们想想,能与“震”字相配的词一般都不简单,比如“地震”、“震耳欲聋”、“震天动地”等,看这词给人的感觉就是震撼。所以“震了”或“太震了”与“没治了”有同样的意义。

  解释完这几个俗语,您琢磨琢磨,是不是日常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的人和事,可以用这四个俗语形容呢?我想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聊咱老北京的事儿,为嘛说喜欢呢?咱伟大的东方文明古国,那处处都是文化啊,说白了,简直是太震了!震全球啊!

  北京的俗语合集3

  小铺的蒜---零揪儿。一般人家吃蒜都是到胡同里的小铺零买几头,而不是成辫子的储存,买时掌柜的从蒜辫子上往下零揪,比喻办事不整在,零敲碎打。

  会仙居的炒肝------没早没晚。1956年公私合营,会仙居与天兴居合并,在天兴居的店址,称天兴居。炒肝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味浓鲜美,肥而不腻,吃蒜不见蒜,晶莹透彻,盛在小巧玲珑,碗口只有二寸的景德镇的特制小碗中,苑若宝盏含晶,甚是诱人。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卖炒肝,从早到晚不间断,比喻一些人办事不计算时间。

  王致和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前门外延寿寺街原有王致和南酱园,以生产豆腐闻名,是北京特殊风味中的名品,臭中有奇香是它的特色。臭豆腐于清末传入宫廷御膳房,成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太后不喜臭豆腐其名,便赐名“青方”,使王致和臭豆腐身价倍增。延续之今一直未断,比喻某些行为名声不好,但是一些人还觉得有利可图,愿意干。

  端午节的黄花鱼------正在盛市(势)上。老北京一到端午节就有吃黄花鱼的习俗,过去北京吃海鱼的机会很少,黄花鱼算是很棒的海鲜了。老北京人做黄花鱼,最简单的是侉炖,就是鱼不炸,葱姜蒜炝锅放酱油兑水成汤,放大料、桂皮、花椒等香料,把鱼搁锅里头炖,这样不仅省油,味道也鲜美。端午时节正是北京的黄花鱼上市盛时,谐音比喻某人发展势头正在最盛之时。

  七月十五吃月饼------赶先(鲜)儿。老北京吃的月饼主要有三种:自来红、自来白、提浆月饼(即团圆饼)。自来红是北京人的最爱,清一色白糖、冰糖渣、果仁为馅,外皮上打一个红色圆圈,圈内扎着几个小孔。自来红月饼组织酥松,口味香甜,桂花香味浓郁。月饼本是八月十五吃的食品,七月十五就吃了,提前一个月,抢先了,谐音比喻凑热闹,赶新鲜,追时髦的人。


相关文章

1.经典北京俗语大全

2.关于一些地方俗语合集

3.关于生命的俗语合集

4.农事俗语合集

5.关于霜降俗语合集

6.古代民间传统谚语大合集

2020年经典北京俗语合集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北京的俗语合集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的俗语合集1 开瓶儿的二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最新北京的俗语精选
    最新北京的俗语精选

    俗语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那么经典北京俗语集锦你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北京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北京的

  • 经典北京的俗语精选
    经典北京的俗语精选

    北京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历来是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因此,这里的民俗既有中国特色也有具有地方特色,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北京的俗语,欢迎大

  • 经典有趣老北京俗语谚语合集
    经典有趣老北京俗语谚语合集

    老北京人特别爱说歇后语。歇后语,大多来自民间生活,也就多属于百姓创造,充分体现普通百姓的思维敏捷与联想睿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北

  • 有趣的老北京俗语谚语合集
    有趣的老北京俗语谚语合集

    歇后语,就是说半截儿留半截儿;稍加歇息,容听者纳闷儿了,思索了,再补上后半截儿。以引起听者的耐人寻味,造成形象、风趣、贴切和深刻的说道效果

296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