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

时间: 新华0 分享

教案的编写应注重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怎么写出优秀的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这里给大家分享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1

教学设计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这个美丽的梦就是——圆明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欣赏它昔日的辉煌,去哀悼他永远的毁灭,去感悟它留给我们的无穷无尽的启示。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一、检查预习:

首先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第一关:读书关

哪几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读书情况?就请1、2、3、4、5小组吧!

(你们读出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真棒!)

第二关:字词关

第三关:内容关

从文中找出概括圆明园的句子。

二、走进课文:

1、学习第5自然段

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么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读完这段后的感受。

请同学们看一句话:

这句话里有几个词,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这些词,我们就不能这样深刻地感受英法联军这种强盗的嘴脸。

这些无耻的强盗还做了什么?

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仇恨、痛心、悲愤、屈辱)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

我们来看一下圆明园毁灭后残存的是什么吧!

2、学习第2---4自然段

从这片残存的废墟中,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出它昔日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样子!那么这些可恶的强盗到底掠走了什么?运走了什么?破坏了什么?烧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宏伟、珍贵的文物来介绍的`)

请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什么是“众星拱月”,你能举个例子吗?

请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都写了圆明园中哪些宏伟的建筑?请你用红色笔划出来!

这么多的景物,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把这些景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请用蓝色笔划出来。

请你用导游的身份看着图片给大家介绍圆明园!

我们一起来尝试背诵吧!

仿写:春天到了,————的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你看: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这里不仅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

请注意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大家注意这几个词,从这些词中我们知道这里的的文物时间之久远,藏品之丰富,价值之昂贵,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些耗尽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宏伟建筑,都统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

3、学习第1自然段

所以,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总结拓展:此时你站在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的确,忘记历史就是一种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世上绝无仅有的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了解了它的辉煌,更增加了我们的痛心与仇恨,不仅仅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更增添了我们努力学习的斗志。)

三、走出课文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学们从这扇门进入,主动搜集相关的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图。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

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老师收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齐读)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下题目。(板书:秋思)

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

1.读诗题。

师:请读诗题。(生读)

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再读)

师: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画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字上下结构,书写时结构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饱满。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题。字写清楚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你们读懂题目了吗?

(“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4.初读设疑。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5.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师:谁愿意第一个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诗中有一个多音字,你注意了吗?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念“zhòng”,一个念“chóng”,在这里该怎么念呢?我们先来看看不同读音的意思再做判断。(课件出示)重的读法和意思。

你们认为该怎么念?

为什么在这里念“chóng”?

(你可真会读书,注释中有提到,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那你能读一下这一句吗?(指名读)请你也来读。(指名读)大家一起正确地读一遍。(齐读)

6.读出节奏。

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今天咱们来一次合作,我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好吗?

(课件出示)带节奏的古诗。

师:好,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明白吗?按自己的节奏读。(生自由读)

有谁愿意再给大家吟诵一遍。

二、品读古诗,探寻“思”源

过渡语:不错,有那么一些味道了。同学们,这首《秋思》仅28个字,却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情绪,让他提笔作家书呢?请大家默读古诗,快速找出原因。

品读“见秋风”

师:都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原来是这场秋风拨动了诗人的愁绪。请你来读这一句。请你再读这一句。读着这句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谈)我也疑惑了,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说看见秋风了呢?请你想象一下,诗人独自站在洛阳街头,瑟瑟秋风中,他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1生:看到飘落的树叶。师:是飘零的落叶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呀。你都已经读出画面了。除了落叶飞舞的情景,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2生:看见别的人一家团聚。师:看到他人和家人团聚,诗人会想起些什么呢?(生谈)我想这对离乡的游子来说更是一种深深的刺痛,因为和别人的团聚相比,他就显得更为——孤单了。这正是他当时的心情啊。

师:又是一年秋风至,诗人伫立街头,看着漫天飞舞的黄叶,看着他人团聚的温馨场面,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孤独、忧伤、寂寞……)

你真是诗人的知己啊,就请你读,读出他的孤独;

都说知音难觅,诗人有你这位朋友,一定会感到温暖的。请你用朗读表达出来;

张籍的寂寞深深埋于心底,也请你读出来。

师:一阵秋风,一份愁绪,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觉,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秋思》。试着把诗人内心的那份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生自由读)

师:好,谁再来读一读《秋思》(指名读)

三、悟读古诗,品味“思”意

(一)品读“意万重”

师:同学们,站在这个街头,孤独的诗人思绪万千,此刻他最想做的是什么呢?(板书:作家书)

出示: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诗人提笔想写封家书,千言万语便涌上了心头。他想起了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自由交流)

师:是啊,正如你们所说,诗人一提笔,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画面,都浮现在了脑海。你们都感觉到了诗人内心的那份牵挂与思念。现在,请你提起笔,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帮他将这份意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小练笔:张籍提起笔,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他对年迈的父母写道:

他对和睦的兄长写道:

他对乖巧的小妹写道:

……

师:好,同学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人的心声。谁先来!

学生指名交流。

师:我想,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定也是诗人想说的,那这些就是诗人想说的所有的心里话吗?

(回环读)

这份对父母的牵挂,三言两语怎能写得完呢?这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敦厚的兄长多年未见,不知近况如何呀?儿时的快乐时光怎能一一书写出来呀!这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故乡啊故乡,我是多么想回来看看你呀。一起读——欲作家书意万重

(二)品读“说不尽”“又开封”

1)师:这份浓浓的思念和牵挂怎是几张薄薄的纸所能承载的呀,正如他自己说的——复恐匆匆说不尽(板书:说不尽)

师:“说不尽呀说不尽”,说不尽的是什么?(思念牵挂问候……)

师:用上一句的3个字,那就是——意万重

师:千言万语浓缩成了三个字,这是一份多么厚重的思念呀!正是因为意万重,正是因为说不尽,诗人才会——行人临发又开封

(板书:又开封)

2)师:同学们,请看黑板,“封”是什么意思?(信)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信)

“又开封”是什么意思呢?(又把信打开)

师:把信封好,拆开;再封好,又拆开。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生谈)

师: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

师:知道“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行人”是什么人吗?(捎信的人)

是专门送信的人吗?

补充资料:古时候并没有邮政局,也没有邮递员。老百姓的家书要么由家中的仆人传送,要么就是托人捎带。诗中应该属于什么情况?(托人捎带)你们知道吗?对于游子来说,遇到一位可以捎家书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师:张籍“又开封”是在什么时候?大家来看这幅图。诗人将千言万语化作书信交给行人,行人收好信件刚要离去,诗人叫住了他,拆开信件,看还要补充些什么,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坐上马鞍,准备启程,诗人又大步跑上前叫住他,要回书信查看,他担心自己对家人的话没有说完呀,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不明白,诗人为何要反反复复查看这封信呢,他说——(模拟“行人”和张籍的对话。

“行人”:张籍啊张籍,你怎么如此麻烦,为何反反复复拆信查看?天色已经不早,我得启程赶路了。

张籍:)

师:面对行人的发问,诗人会怎么说呢?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可能不明白诗人此时的心态,他独自一人漂泊他乡,已经十年没有回家了。如果你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或许会有新的体会。

补充资料:张籍简介

张籍,中唐诗人。其文学成就极大,但仕途却并不顺利。原籍吴郡(现在的江苏苏州),后来迁到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由于家境贫寒,他很小的时候就远离家乡,四处求学、作诗,也数度返回故里,一直没有找到立身之所。大约三十岁左右,得到韩愈的赏识和推荐,后来凭借自己的才华考取功名,却又默默地做了十年九品芝麻官。

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在外漂泊又已近十年。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想起故乡,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儿时一起玩闹的兄弟姐妹,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深深埋藏于记忆深处了。而这一封家书不知道要何时才能送到远隔千里的家人的手中。

师:读了这段材料,我们再联系杜甫写下的诗句“家书抵万金”,此时的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就是诗人,面对行人的发问,你会说些什么?

(生交流)

师:在外漂泊与家人联系,只能靠这封家书啊。这封饱含着万重意,价值抵千金,分量沉甸甸的家书,诗人怎能轻易地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开封呢!来,我们齐读后两句——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回,可以做我的听众吗?

师吟诵。你们也一起来,用朗读把诗人的这份思乡情传递给远方的亲人吧。

师:诗人因秋风而起思乡之意,欲提笔却难诉万千离愁。终于,捎信人带着这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信渐行渐远,诗人一直站着,望着“行人”远去的方向……

这一刻,诗人的感受,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孟郊说当家书被带走的那一刻,自己的心好像也被带走了。就像诗人此刻身在洛阳,心却早已回了故乡。这是一份深入骨髓的思乡情呀!让我们再次吟诵《秋思》(配乐朗诵)。

四、拓展延伸,凸显“思”情

1.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与孟郊。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寄托于这封薄薄的家书了。你们看——

课件出示:

师:一封家书寥寥数字,却重比千金。李绅写下了——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李绅

师:在游子的心中,大雁也是那可爱的信使呀。难怪杜牧说——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杜牧

师:望眼欲穿的家书等得游子心都碎了,陆游曾写下——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陆游

五、默写古诗,沉淀“思”意

1.师:借家书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故乡是游子心中永恒的家,而乡愁又是诗人心中难解的结啊。诗人张籍将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藏到了书信的背后,就这样化作了这首《秋思》。最后,让我们一起将这首充满诗人思乡愁绪的《秋思》默写下来,以表达我们内心的一份祝福。(生默写古诗)

2.作业链接

根据古诗内容和插图发挥合理想象,将《秋思》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六、板书

秋见秋风

作家书思乡

思说不尽

又开封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读懂文章,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批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课文借鸽子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PPT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检查学生第一次与文本对话效果)

1、古语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不错的,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一篇自主批读课文,齐读课题。(8、鸽子)昨天我们已经用学过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今天我们将继续运用我们已有的读书方法把文章中的一些词句推想开去。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主要内容、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尝试研读(指导学生深入与文本进行第二交次对话)

1、本文是一篇自主批读文,我们可以怎么来读呢?课前的提示与建议中是这么说的(出示提示与建议)师生齐读。

通过齐读我们知道了,在读本文时,可以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不错,我们可以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进行推想、批注,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推想、批注,更可以对你预习时留下的批注进行补充。现在就请大家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批注。

2、学生自读课文写体会,教师巡视,注意在巡视时点拨学生的批读角度。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句进行再次批读,第三次与文本对话)

1、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在读文时感受都会有所不同,希望大家在交流时能够充分说出自己的体会,当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

2、首先让我们来交流提示与建议中提到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你从文中找到了哪些?如果没有找的孩子也别担心,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相信你会有所收获哟!

预设1:“我不养它找您干什么!”

生:从这里我体会到作者认为老人的问题多此一举。

生:我体会到作者就是因为要养鸽子才去找老人的。

生:我体会到作者心里对老人的不屑。

……

预设2:小题大做!捡只鸽子养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后悔不该来。

生:养鸽子和品行修养有关吗?我不这么认为。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不赞同老人的想法。

……

师:你们是怎么读懂这个句子的呢?(抓住“小题大做”这个关键词)你真会读书,知道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读出自己的体会。你怎么理解“小题大做”呢?(捡只鸽子养没什么大不了,老人却认为这不道德,我认为这就是老人在小题大做。)(老人把养鸽子与人的品行修养联系起来就是小题大做)了不起,知道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如果这么一只惹人爱的鸽子自己飞到你家的阳台上,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既然我们这样想,那老人的“把别人的鸽子归为己有是很不道德的话”也会让我们觉得是(小题大做)。

师:刚才我们怎么进行推想的?首先找出相关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从中抓住关键的词(小题大做)并联系上下文分别对“小”和“大”进行理解,也就是理解词语中的重点字,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推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最后我们还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推想到自己的想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推想开去,这样我们就能深入地领会文意了。

3、接下来我们继续交流,你对文中哪些地方还很感兴趣,读出了体会。

A、动作

预设1:我立刻把它抱进屋里。

生:从“立刻、抱”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这只鸽子。

师:不错,抓住人物的动作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预设2:我抱着鸽子,踏着对泥土的芬芳……(作者想养鸽子,爱鸽子)

预设3:我抚摩着鸽子,似乎感到它生命的脉搏在跳动!……(喜欢、舍不得)

B、语言

预设1:“鸽子比人还重感情。它失去了亲人,就算你养,也不一定能养活。放了它吧!它的主人也许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它回家呢!”

生:鸽子的特点:重感情,失去亲人,不能养活

生:老人关心鸽子。

师:是啊!老人关心鸽子,希望我能放了它,这让我们看到了老人那颗(善良的心)这里我们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预设2:“放了它吧!你喜欢,我可以送你一只……”

生:老人非常想给鸽子自由,爱鸽子,老人很善良……

师:是啊!为了能让我放鸽子,老人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各自与我交换,这不但让我们看到老人对鸽子的关心,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善良,坚强,纯朴”的心。

预设3:“鸽子,生来就是为了飞翔。人们说,……”

生:鸽子坚强,鸽子是友爱的象征……

生:我体会到了老人知识渊博……

师: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从他的话语中,我不仅了解了许许多多关于鸽子的故事,更体会到了老人(善良、坚强而又淳朴的心)。

预设4:它从南方起飞,要去黑龙江,是一只参加比赛的鸽子,这场暴雨迫使它降落在你家。

生:我从这句话体会到老爷爷对鸽子非常了解、熟悉。

师:之所以他这么熟悉、这么了解鸽子,是因为老爷爷非常(爱)鸽子。

生:我体会到鸽子师因为暴雨而迫不得已掉落在作者家窗台的。

预设5:把截获的鸽子归为己有,是不道德的。养鸽是一项情趣高雅的运动,养鸽者最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

生:养鸽者要有修养,截获人家的鸽子养不道德……

预设6:“再见了,一路平安!”

生:我体会到作者舍不得这只鸽子。

师:是啊!望着渐渐远去的鸽子,我心中是那么的不舍,“再见了,一路平安!”道出了我对鸽子的(祝福),还道出了我对鸽子的(喜爱),此时此刻,我对鸽子的一切都浓缩在了这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7个字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可以在“再见了,一路平安!”处讲。

C、神态

预设1:“那眼神依然那么和蔼,那么亲切,不过似乎又多了一份渴求。”

生:我从渴求体会到了老人非常希望各自得到自由……

师:老人渴求我放了鸽子,给鸽子自由,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老人那颗(善良纯洁的心)这里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2:“老人已经恳求了”,这里的恳求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可敬的品质。

望着远去的鸽子,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面对这样一位善良、将强而又淳朴的老人,我的视线模糊了)这泪水是为谁而流?文中还有一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我的视线模糊了。这里的泪水又是为谁?我的心里分别想到了什么?试着动动笔,批注在旁边。

指名上台展示交流。

四、深化中心,回归整体

1、就因为老人善良、坚强、淳朴的心让我感动,使我从原本想收养这只鸽子到后边放飞鸽子,并为它祝福。如今鸽子离开了,或许已经回到了主人的身边,这事也已经过了很久,可我永远也没办法忘记,我没有办法忘记的仅仅是那只鸽子吗?你觉得还有什么?(老人善良、坚强、淳朴的品质)是啊,也因为它,帮我找回了无私,善良,和友爱。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份善良,多一份无私,多一份友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8鸽子小题大做

收养放飞捡只鸽子不道德推想课文

无私善良友爱养没什么大不了推想

联系实际推想开去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4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俺们学习了几篇写俺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俺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俺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同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俺们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方,《祖父的园子》里,把“俺”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俺们觉得写的就是俺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俺们,感染了俺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方《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俺”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示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俺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出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假如是自身将会怎么做?把自身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把自身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研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俺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俺将不时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同学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俺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身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同学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2)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

6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说、背)

2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第1—4自然段。

3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1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3“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5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1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2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5、烟台的海

海人

冬凝重不畏严寒

春活泼勤劳播种

夏宁静人海相依

秋高远充实忙碌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复述文章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3.仔细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培养自己读与复述的能力。

4.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最后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导入:同学现在是怎样和你的朋友、亲戚联系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以前人们又是用哪些方式进行联系?(最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

1.

出示问题: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

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结果。

3.

检查阅读结果(回答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三.再仔细朗读,解决问题

1.

朗读阅读提示,之后解决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a.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b.

娃丽为什么拿到了和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

c.

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2.请同学一一回答,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做适合的指导朗读)

从中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7

本课中的三篇文言文都比较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我在教学时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特点进行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二者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得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清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句,才能把句子读通顺。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另外,我在教学中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疏通文义的环节,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如有不懂的地方,我再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全文。

二、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作用。教师范读课文的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尤为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

三、注重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尝试运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去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揣摩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学生们的表现来看,这次尝试是很成功的。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主旨。

3、教导学生保护水资源。

4、了解非洲文化。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产生疑问。

1、师:今天我们先来聊聊非洲。板书:非洲(同学们交流以前对非洲的了解。)

生:我从以前学过的课文《梦想的力量》,知道非洲是一个缺饮用水的地方!

生:非洲黑种人居多,非洲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生:非洲是个贫穷落后,怪病丛生的地方

2、师:在人们的印象里,恐怕非洲是要和贫穷、落后、灾难、疾病联系在一起的。其实那是非洲政治、经济落后所导致,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非洲(师板书:彩色的)请大家齐读一下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师:是啊!孩子们,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呢?大家想知道吗?

生:(齐答)想

3、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彭仁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大家坐好,非洲之旅已经开始了。

(二)、带入情境,走进文本

1、师播放课件:非洲风光视频

2、欣赏后交流感受。

师:说一说,你现在的感受又是什么?

生:非洲原来如此美丽!

生:非洲有着很多美丽、迷人的风光,

生:非洲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足以让人满怀赞叹。

3、你们的感受在文章里可以找得到!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读准字音,字词,找出表达作者对非洲真切感受的两个句子。

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老师要看看书上的生词你们自学的怎样:

色彩斑斓炽热充沛硕大火炬树巨蟒渗透奥旺多聆听木薯红沙瓤强悍粗犷篝火(指名读)

读得真好,同学们自主识字的能力真棒!

4、谁能说一说表达作者对非洲真切感受的句子。

生: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生: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师随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课件)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感叹句;

生:一个在课文的前面,一个在文章的最后,前后呼应,与课题照应

5、师:你们真细心!这两个句子分别放在课文的首尾,表达的意思相同,照应课题,像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前后呼应。(板书:色彩斑斓多姿多彩)作者是怎么赞美非洲的?让我们来学着作者的语气一起赞美非洲吧!(生齐读: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看大屏幕要求(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词句来具体描绘非洲的色彩斑斓。用笔写一写,记一记,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那里的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学生汇报

生:那里骄阳蓝天是彩色的

生:那里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生:那里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

生:那里的艺术是彩色的

生:那里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师结合此处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出文章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师:在文中作者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词句来具体描绘非洲的色彩斑斓呢,大家自由汇报(充当小导游进行介绍)。

生:那耀眼的金灿灿之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蓝得发光,好似透明的蓝宝石。我从“金灿灿、蓝宝石”体会到了非洲的色彩斑斓

生: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非洲无论是乡村、市郊和城内,可以说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生:漫山遍野的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高大的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极为普通的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更为常见的火炬树,绽开的红艳艳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烈火,一排是一片落霞。

生: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有数不清的红羽鸟、各种颜色交织的五彩鸟,有美丽温顺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狮、河马、金钱豹和象群。

生:黑人兄弟的住房,虽然大都是不甚宽大的白铁顶房,但许多房子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你若住在宾馆里,房内房外皆是绿色和彩色。

师:通过大家的发言,老师也感受到了非洲的色彩斑斓,下面让我们随着图片去感受一下非洲的五彩缤纷。

(三)、欣赏课件,领略彩色的非洲

1、欣赏风情,引导学生浏览教师制作的彩色的非洲网页,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再回文本读文

3、我当小导游:

现在请大家放慢脚步,看看非洲的哪一处风景最让你心动,为什么?然后当一回导游向大家介绍。(自由练习,巡视指导)

(四)、总结全文,(爱心将让非洲变得更美丽)

非洲是一方热土,古朴自然、迷人美丽,它吸引了世界上众多关注的目光,非洲是彩色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同学们,这是一片如此美丽的土地。但是,疾病、战乱、缺乏饮用水……仍然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非洲的儿童则是这些问题最严重的受害者,他们渴望喝上纯净的饮用水,它们渴望健康,他们渴望你伸出友爱,援助之手,共同保护和建设这片奇异而又淳朴的的土地。爱心将让非洲变得更美丽。

三、教学结束:

课后习作:

给非洲小朋友的一封信。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9

教学目标:

1、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达到爱书,爱读书的目的。

2、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并谈谈对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增进学生读书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做到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

教学难点:

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小节。

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

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便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1.温故而知新。

学完一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从回顾本节内容切入话题,引发学生交际愿望,让学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4.在组内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预案(学生有可能从课文学习的角度说)

学了《窃读记》感受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可我的家里藏书千册,可我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制止不力,惭愧,今后,我一定多看书,丛书中汲取知识。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10

《动物儿歌》是一首关于小动物的儿歌,通过儿歌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和蜘蛛6种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是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识字单元的重点还是要引导孩子们通过借助朗读儿歌,以及儿歌的意境来进行识字和写字,通过理解儿歌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神奇和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产生对大自然观察的欲望。

《动物儿歌》这篇课文共有3句话,句式工整,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积极性较高,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本节课我是采用图片的形式导入的,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我先让同学们看文中插图,然后以“我看到了_________来凑热闹了!”这样的句式说话导入,这些小动物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看到图片的时候也比较有学习的欲望,举手的孩子明显多了,积极性明显高了。有了感性的认识以后,再让大家自由朗读儿歌,找一找文中一共介绍了哪些小动物,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讨论交流并随文学习生字词。通过分类识记的方法,我把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宝宝全都归类在了一起,一些细心的孩子发现这些这些生字宝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蝌蚪、蚂蚁”这些小昆虫的名字左边都有个“虫”字旁,而且它们的读音都与右半部分有关。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孩子们掌握形声字这一类字的识记。

整堂课的重点就是在不断地鼓励学生大声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来深入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在朗读的时候,我采用了我问你答的形式,这样的朗读方法非常吸引孩子们,因此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非常地集中。除此之外,我也注重了说话练习,我让孩子们进行了课堂小练笔,模仿课文说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众说纷纭,学习效果显著。这堂课是我们听过教研课以后再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的一堂课,明显感觉自己的课堂效果有了提升,对于我们这样的教学新手,平常还应多听课,多学习,把别人优秀的地方借鉴过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11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古诗课件:幻灯片5)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幻灯片7: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灯片8、9、10)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幻灯片12)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幻灯片13)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4)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幻灯片15)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

(幻灯片17)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幻灯片18)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幻灯片19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样子,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小艇之奇特。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畅游威尼斯。同学们大声一起告诉老师威尼斯的什么最出名?

学生们回答

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大文豪马克吐 温先生是如何向我们介绍威尼斯的。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

指名朗读。读了这段,请你说说小艇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小艇的特点 长 窄 深

出示大屏幕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使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

谁能具体说一说

小艇又窄又深,比做独木舟;把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的形状,比做天边的新月;把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比做田沟里的水蛇。

因为有了这些比喻句所以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既然是比喻句就会有比喻词,同学们我们来找一找这些比喻词。

同学们找出的比喻词:……有点儿像…… ……像…… ……仿佛……

用不同的比喻词可以让句子更生动。

这么美丽的小艇同学们想不想坐上去感受一下?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点名读课文。

同学们来表演坐在小艇上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二、 赞叹驾驶技术之自如。

刚才我们学了小艇,新月一样的美丽,水蛇一样的灵动,但是再美再灵活的小艇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也没有灵气,接下来就请一位同学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其余同学从文中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船夫的驾驶技术吗?

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板书:船夫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总结: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急驶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教师引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他动作灵活──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他速度极快──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2)讨论这个段落的写作手法

总结:总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三、威尼斯人的生活 如诗如画的夜晚。

威尼斯的小艇很奇特,坐在船舱里很舒适,小艇行驶过一座座石桥,打开窗帘,耸立在两岸的建筑映入眼帘,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同学们自学课文第5、6自然段,并填表。 教师配乐。

时间  什么人  干什么

坐着小艇

白天

晚上

如果你就是威尼斯人,那么你想乘坐小艇去哪儿?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这样漂亮的小艇,技术这么娴熟的船夫,那么在威尼斯旅游肯定是一种享受,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享受威尼斯的夜晚。教室播放背景音乐。

夜晚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白天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白天喧闹,有生气;晚上宁静,如诗如画

为什么威尼斯的白天和夜晚大相径庭呢?

因为小艇,白天小挺多,所以喧闹,晚上小艇停靠在岸边,不活动了,所以安静。

一动一静,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板书:对比和反衬。

晚上,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行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人们的生活寸步也离不开小艇,这就是给威尼斯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小艇,难怪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学生和教师一起读):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四、归纳文章写作方法。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写是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五、读写结合小练笔。

要求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字迹清晰,无错别字。

3、不少于50字。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特点 长 窄 深 外观

船夫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活动

重要作用 息息相关 风情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13

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教学的时候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自由划有关句子,然后再交流。课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注重了细节描写。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

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

为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我采用了抓住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的情景。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他刷浆时,干完活黑衣服上为什么没有一个白点”,通过集中讨论,学生们取长补短,从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对“粉刷”知道得多,但对这种活的过程及细节了解的少,学文前应让同学们展开访问或者亲自去看看这种工作,那样效果会更好。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14

父母心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后来又三次反悔。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

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

“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的工业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层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观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动。“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衣着华丽”,本文指贵夫人的穿戴漂亮、贵重。“气质”,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女佣”,女仆人。“侍女”,有钱人家雇用来使唤的年轻妇女。“女佣”和“侍女”都是有钱人雇用的做服务性工作的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十分富有、颇有教养的贵夫人,这为下文迫切要领养子提供了条件。“年近40岁”仍无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只能领养;十分富有,才领养得起;“气质高雅”,才知书达理,才可能有后来的对穷人关爱的行为。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在送养孩子这件事上,穷夫妻前后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这段话是第三次反悔时父亲陈述的理由与解决办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亲很有礼貌。第2句解释领回小女儿的理由:孩子太小,舍不得。第3句进一步说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表现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这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决办法:退还酬金,领回孩子,即解除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养孩子的决心,宁肯一起饿死,也不送养孩子。经过三次反复,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得到一笔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时日,但这是以父母永远心痛为代价的。“一夜没合眼”,足见他们对这件事经过了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认识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这简直是一笔可耻的交易。所以最后选择了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生活重压远不如精神重压可怕……这段话揭示了故事主题的一个方面: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我不好。我虽然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这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当做你们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钱吧!”

这段贵夫人对穷夫妻说的话,宣布了对领养孩子与送养孩子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贵夫人自我检讨,不该引发这件令人伤心的事。接着阐明对父母怜爱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赞扬父母那博大、深沉的亲子之情。最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退回孩子,酬金照旧留下。贵夫人的解决办法,表达了她对穷人的关爱。当然这也是在穷父母的浓重亲情的感召下产生的结果。实质上是借贵夫人之口说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态度———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同时也揭示了故事主题的另一方面:关爱他人是高尚的品格。

〔写作特点〕

1.人物对话的表现力。

本文大量地记叙的人物对话,起到了表达人物情感,推动事件矛盾冲突发展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没有大量铺展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去写人物的内心与行动,而是着力记叙了人物的语言,用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题。作者写了老佣人与穷人的对话,既简要地介绍了穷人与贵夫人两个家庭的家境,又议定了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约。以后写穷夫妻三次反悔的过程,也都凭借对话。特别是最后两段对话,在情节发展上交代了事件的结局,主人公在金钱与亲情权衡的最后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赞美亲情重于金钱这一主题。

2.把事件锁定在特定的时空中。

故事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轮船上。议定领养关系是在船的甲板上,以后送大儿子、换大儿子、换二儿子、领回女儿都在贵夫人的客舱里。故事的时间是特定的———乘船的几天中,第一天议定领养与送养的关系,送大儿子给贵夫人;第二天清晨,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第二天傍晚,用小女儿换二儿子;第三天上午领回小女儿。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这么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这些巧妙的安排,足见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功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出于被贫穷逼得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建议本课采用默读体会、对话朗读或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要以读促理解。

1.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或你心中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

2.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默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的体会。

3.再默读或自由读文,讨论汇报。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一是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冷酷吗?不是。是为贫困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这对夫妻几次调换送人的孩子,说明了什么?最后又停止了这种做法,说出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又说明了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穷夫妻的做法是不得已,他们还是爱孩子的,送出哪一个也舍不得。所以最终选择了不送走,一起受穷。

对故事中的贵夫人也应该全面评价,她开始想领养孩子,是出于富人的自私,认为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经过与穷夫妻打交道,最后也被他们的父母心打动、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态度,对穷夫妻给以资助。她的做法也可看做是许多人(也包括作者)对穷夫妻爱子之心的认可和赞许。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可以小组讨论后汇报。

4.扩展延伸。

说一说父母对你的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资料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毕业,同年创办《文艺时代》。

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写了100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贯穿着日本古典文学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浅草红团》系列、《山之音》等。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奖的亚洲人。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语文五年级教案万能模板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3、学习阅读小说、感悟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想来大家都比较熟悉,关于《水浒传》,你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回答)

2、其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被传为佳话。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武松打虎)

3、课文就是从《水浒传》的第23回节选的,稍稍作了改动,题目就是:(板书:景阳冈)

4、课文既然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题目为什么叫《景阳冈》而不叫《武松打虎》呢?

(学生自由思考,回答)

5、总结:其实,两者都可以用,但《景阳冈》更好些,因为围绕景阳冈课文还写了另外的几件事。

6、哪几件事?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喝酒(1-4)——上冈(5-7)——打虎(8-12)——下冈(13)

7、其实,在原著中,这一回的题目叫《横海郡柴进留客景阳冈武松打虎》,把“景阳冈”和“武松打虎”这两个题目连在一起的,倒是在这一回中还有其他的内容,那就是“横海郡柴进留客”。

二、细读文本,研读人物形象。

1、在小说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这篇课文中,梁山好汉武松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我们今天就细细研读课文,来谈谈你对武松这位英雄好汉的感觉。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

2、作为英雄好汉,在他身上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请你细读感悟,做做批注,我们一会儿来交流。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板书、评价。

5、武松毕竟不是神通广大神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课文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他作为英雄好汉的特点,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蛛丝马迹。你能找到他真的不是神仙,只是个普通人的依据吗?

(学生划找课文内容,批注,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示学法。

1、这样全面地了解了武松后,说说你现在对武松的了解。

2、学习课文后,你知道怎样去看小说了吗?

从另个方面看人物特点——正面和反面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的特点

四、作业。

课后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水浒传》的其他章节,分析人物形象。

219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