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流程,从而增强教学自信心。写好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1
教材分析:
《小马过河》是语文版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记得“回归人文关怀”。低年段的课文都是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诗歌或故事,通俗好懂,孩子们一般读了几遍甚至一遍就能领悟要义。我们无须过多地深入讲解下去,他以后还会接触很多这样的文章,会有更深、更广、更独特的体会。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真有趣,越读越有味,让他们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自己试试才行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二)学习第一、二段:
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
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
(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
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四)学习第五、六段: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5段。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妈妈为什么就这么放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小马会有危险吗?读第六自然段。
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4、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总结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野”字的部首,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趣事,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野”字部首,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法
教学道具:
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谁能说说如果让你生活在乡下你一般会做什么?(生答)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名字叫乡下孩子,看看她在乡下的生活是怎样的?她都会做什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乡下孩子》。 (教师板书课题—乡下孩子)
2.讲解课题:
(1)全班齐读课题。
(2)强调“乡下”要读轻声。
(3)乡下即农村,乡下孩子即是农村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试着读一读。
2.教学生字词(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词组)
(1)学生齐读生字一遍。
(2)教师讲授生字:以“妈”生字为例,让学生拼读“妈”的拼音,说出“妈”的部首和结构,笔顺,最后再组词。
(3)带读生字(教师示范);请个别学生拼读。
(4)去掉拼音让学生拼读。
3.A重点讲解“野”部首“里”,让学生举例“野”字偏旁的字有哪些。(比如里,厘,童等);
B区别“怀”和“坏”的不同。(坏部首是土,怀部首是 忄)
4.全班齐读词组再请个别学生读。
5.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组。(其他学生当文明小听众)。
6.请全班自由朗读课文,数数总共有几小节(教师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诗歌和课文在分自然段上的不同,诗歌一般前面没有空两格,每小节都是对齐平行的,以小节为主,而课文一般前面都空两格,以自然段为主。),并用数字序号。
7.思考:读完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教师引导:主要写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趣事。)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和词组,把课后练习的生字描红。
2.誊写生字甲本的《乡下孩子》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新词组让我们大家一起回顾下。(课件出示—全班齐读)。你们想知道乡下孩子是怎样度过自己的童年?她有什么本领?
二、讲读课文,深入分析。
讲读第一小节
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师提问生回答:
师: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使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生答师板书:乡下孩子)
师:这里说的是乡下孩子小时候的事还是现在的事?从课文哪个字可以看出?(曾:这里是曾经,过去的意思)
3.引导学生说一说: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4.细讲句节: 导入: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乡下孩子小时候是怎样的?
(1)引导学生感受妈妈的爱。(师引导生回答)
(2)全班齐读这句话。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师:乡下孩子觉得躺在妈妈怀里像什么?(生答师板书:欢唱的黄鹂)
师:你们见过黄鹂嘛?想听听黄鹂的歌声嘛?(课件显示黄鹂图片和叫声)
师:你们觉得黄鹂漂亮嘛?歌声欢快嘛?(板书:欢唱—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读出欢快的节奏。)
(3)引导学生感受爸爸的爱。(师引导生回答)
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乡下孩子小时候是在怎样与自己爸爸玩的?(生答师板书:盛开野菊—引导学生看课本图片了解什么是野菊)
(4)指导学生朗读“爸爸”“妈妈”时要读轻声。
(5)分析“野”字结构。(部首是里,结构是左右,组词:野外,野菊)
(6)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躺在妈妈怀里,骑在爸爸背上是什么感觉,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
(7)全班朗读第一小节,能背的同学尽量背下来。
讲读第2、3小节
过渡:在爸妈的呵护下,乡下孩子愉快的成长着,你们想知道乡下孩子在童年时会玩什么游戏?有哪些本领嘛?
1.全班快速朗读第2,3小节,用笔画出乡下孩子会玩什么游戏?有什么本领?
2.请个别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并板书:乡下孩子会—捉,会—含,会—挖,会—逮)。
3.捉蝴蝶,编歌曲。(想象力丰富,聪明) 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课件显示)
(1)引导学生想象乡下孩子捉蝴蝶的动作,想一想乡下孩子在捉到蝴蝶时的心情。
(2)请个别学生加上动作朗读这句话。
(3)解析“编织”:这里不是指妈妈编织毛衣而是指创造故事;让学生用编织造句。
4.含草叶,吹歌曲。(聪明) 导入:你们能用草叶吹出歌曲嘛? 含一片草叶,可以吹出动听的歌曲。(课件显示)
(1)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2)乡下孩子能用草叶吹出动听的歌曲,你们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聪明)
5.挖野菜,撑肚皮。(勤劳,能干)
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课件显示)
导入:想一想乡下孩子平时在家会帮她父母干什么家务活?(生回答师板书:挖野菜—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理解) (1)课文中“撑圆的肚皮”说明了什么?(看课文插图理解,这里是说小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
(2)乡下孩子把小猪养的肥肥的,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懂事,勤劳,能干)。
(3)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6.逮小鱼,乐猫咪。(负责)
导入:乡下孩子喂饱了小猪接下来该喂家里的猫咪了。想一想她是怎样喂的? 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课件显示)
(1)思考“一串”是什么意思?(即很多的鱼)我们能不能把“一串”改成“一条”?
(2)想一想乐坏的猫咪是怎样的?它会说些什么话?(例如:感谢你!)
(3)学生齐读这句话。
7.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2,3小节。
(1)全班齐读2,3小节。
(2)问学生在这件事中最喜欢哪件事,把自己喜欢的那件事读给大家听并背诵。
三、课外拓展:
做一做看谁能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课件出示让学生做)
A割一把青菜,喂饱了山羊。
B.端一盘骨头,乐坏了小狗。
C.抓一把米粒,撒给了小鸡。
D.拔两根萝卜,递给了兔子。
讲读第4小节
导入:乡下孩子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有趣!谁来说一说乡下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1)全班齐读第4小节并回答问题(生答师板书:生—阳光 长—旷野)。
(2)解析“旷野”意思即空旷的原野,让学生造句。
四、小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全文
(1)教师指板书引导学生回归全文。
(2)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并背诵。(播放课文朗读MP3)
五、布置作业:
1.课文P34页第四道题目,并把你说的趣事写下来。
2.背诵课文,下节课抽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三个小孩儿忘我、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演示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字词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一)启发谈话:你认为聪明是什么?
(二)引导介绍:课文中三个中国小朋友用自已的行动和语言向我们诠释了聪明的另一些含义。
(三)出示课题:《聪明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交流朗读方法
(二)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反馈,识记生字 三、学习课文,理解品味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提问:哪个自然段是孩子们用行动证明自已聪明的?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3.课件演示:三个孩子拉球的全过程。
4.理解感知。
(二)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提问:三个孩子面对比赛从容不迫,为什么他们的脸上还会露出一丝紧张、惶恐的神色呢?
2.他们面临哪些困难?
3.习题练习,讲解关系词语“如果……就……”的用法。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1.提问:比赛结束后,美国教授怎样评价三个孩子?
2.从三个孩子的身上你还看到了聪明人的哪些品质?
3.讨论:如果三孩子只有忘我、无畏的品格够不够?那又会怎样呢?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拓展:你认为自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吗?
2.讨论:如果你和与你年龄相仿的同学参加这个游戏,你会怎么做呢?
3.课件出示:有关团结合作的事例。
4.介绍自已与人合作完成一件事的经历。
五、总结合文,布臵作业
1.学习了本课你有没有收获?
2.作业:
(1)小练笔: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一个聪明的人。
(2)实 践:与家人合作完成一件事。 (可任选其一,也可全做)
最后学生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故事
1.故事导入。
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听老师讲故事(选择《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想干什么?
3.板书课题。有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读诗歌
1.读正确。
(1)认读字词。缩叹息遥远寻食哭泣健康(课件辅助显示音节)
(2)初读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3)抽读正音。
2.读流利。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诗中有三个长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课件辅助出示斜杠指导句子中的停顿)
(4)找规律。“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这几个词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
(5)巩固练习。在全诗中继续寻找“()的()”的词组,读一读。
(6)积累词语。摘录两个自己喜欢的词组。
3.读出感情。
(1)范读课文。下面我们来练习读全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学生评议。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3)教师引导。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动画)
(4)学生练读。
(5)游戏助兴:《挑战自我》
三、练说话
1.自由说话。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说话。
2.情景说话。收听几个求助电话(无家可归的老虎、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诗歌的语言说话。
3.朗读范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善良的小朋友画一对翅膀,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情,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四、课外作业
1.请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回家作业。
2.课外阅读《不要问我为什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19课
二、教材分析:
《铜板的响声》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智慧的化身”阿凡提为帮助一位穷人而嘲弄、取笑饭馆老板的故事,文章很注意选词用语、各段衔接自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三、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凡提喜欢打抱不平,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的性格,体会和感受阿凡提的幽默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
四、教学指导思想: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舒展的学习环境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环境中,自由地放飞心灵。通过各种教学、多媒体手段使孩子喜欢读书、识字,主动地读书,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播放配有主题曲的阿凡提动画,师相机引入阿凡提此人
2.学生交流对阿凡提的了解。
[电教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把握儿童的心理,利用课件出示阿凡提这一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有动画、有声音,吸引、调动学多种感官,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充分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在动画片中看到的阿凡提形象,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3.师引入课题。板书:19 铜板的响声
二、初读识字,扫除阅读障碍
1.学生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玩闯关游戏,认识、记忆生字。
(第一关:我会认)
大屏幕出示7个词语,学生各种形式读。出示图片,了解铜板。
[电教设计意图:师点击出示铜板的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知道铜板不是过去用的铜钱,初步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认识4个提手旁的字。
[教学设计意图:找出4个提手旁的字,理解它们都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感受中国文字的趣味,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
(第二关:我会读)
大屏幕出示句子,要求读正确、通顺,有标点的地方停顿。
[教学设计意图:在句子中认识几个词语,并通过读句子初步感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
(第三关:我会说)
大屏幕出示四字词语。学生联系课文理解打抱不平、两相抵消,找出不紧不慢、又骂又打的特点,仿说。
[教学设计意图:在理解词语时,先说本意再结合课文,学生理解得更透。通过找特点,认识ABAC型词语,并通过仿说来加强记忆,增加积累。]
[电教设计意图:用闯关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利用每关的变化,紧紧抓住学生眼球,高效的完成生字认读环节,使学生认字的过程变得简单而有乐趣。]
三、精品细读,体会人物个性
1.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初步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生再读课文,选择印象深刻的人物,勾画表现他特点的句子。
[教学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欣赏中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3.互动交流:精读重点句,展开想象,体会印象深刻的他是怎样的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了解人物个性。
[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及描述他的句子进行交流,深化体验,引起共鸣。精读阶段悟情,侧重于朗读训练。朗读渲染,激发想象,促使学生潜心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营造了开放的、自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电教设计意图:师出示三个人物的图片,预设三个人物的句子,学生说哪句,师点哪句。给学生视觉体验,轻松、自然的练习感情朗读,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四、角色朗读,享受阅读乐趣
1.播放配字幕的无声动画片《铜板的响声》。
[电教设计意图:播放无声动画片视频,激起学生的配音欲望。出示字幕,学生乐于接受,还能重温课文内容,为下环节的分角色读文、练习配音,打基础。]
2.播放无声动画片,学生分组分角色练习读文,练习给动画片配音。
3.指名给动画片配音,可以看书,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教学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课文服务,发散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和创新能力。]
4.学生评价,评选优秀配音员。
[教学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敢说,教学生会评价,及时奖励,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拓展欣赏,激活人物形象
1.展示课外搜集的关于阿凡提人物原形、人物形象、有趣故事的资料。
[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挖掘课文以外的资料,利用生动逼真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及亲切的解说,调动其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阿凡提的喜爱之情。】
[电教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看哪个资料,就点击哪个资料。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认识一个立体的阿凡提。]
2.鼓励学生搜集关于阿凡提的资料,记在小本本上或讲给大家听。
[教学设计意图: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6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背诵第2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pónɡ)好客(hǎohào)荫房(yīnyì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1、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板书: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板书:盛产水果)
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夏季枝叶茂密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
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凉棚)
自由准备后,再指读。
(4)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秋季葡萄)
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
③着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书: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⑤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
(板书:景色美丽)
(5)学习第六句。
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谁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句。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5)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5、总结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新疆对对于生活在宁波地区的学生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布置了课前参与的内容,请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大家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同时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从网上下载,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并把查找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让这些信息最有效的为自己在课上参加研讨时服务。这样的课前参与,不仅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而且学生带着探索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促进课上的学习。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赏美景:
在这节课上,先让学生通过录像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2、品美句:
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研讨。由各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研究(一起读读,一起交流自学成果),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视学生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画美色:
在学生从美句中了解到葡萄沟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还有哪些颜色后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葡萄的颜色。
4、尝美味:
在学生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让学生品尝我事先准备好的葡萄干,这样做,学生不仅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5、悟美情:
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最后,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布置了课后延伸的内容,请学生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请学生在课后把自己学完《葡萄沟》一课的感受和体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或朗读课文,或背诵段落,或画一画,等等,使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不足之处: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觉得自己设计了一幅最美丽的宏图,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课,却总是发现考虑欠妥当的地方很多,以使课堂教学中出现可好多遗憾之处。例如:在小组交流之后,本应该让多个小组派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对于“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再按顺序逐个进一步了解具体好在哪里。可我却在一个同学汇报急急冲冲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小组交流流于形式,更影响了我下面环节的教学。如:学生一下子从第一个内容跳到了最后一个内容。在加上所教班级的学生发言不是那么好,我一着急使整个教学程序出现了混乱。本来,想的好好的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结果是词语没有理解好,当然更没有读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7
摘要:网络平台为小学古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能使他们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古诗教学、美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往往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最近,我校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我校教师创意,由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创景设境,感受古诗意境美。
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课始,师生共同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室,点击视频动画,随即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清清的小河边,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柳叶翠绿翠绿的,把水面染绿了。微风徐徐吹来,柳条儿迎风飞舞。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中仿佛来到河边,与诗人共赏美丽青翠的柳树。他们激qing高涨,思维活跃,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了。当教师板书课题“咏柳”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柳树好美,值得人们去歌颂、赞美。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库是网络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信息丰富和高交互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它包括资料室、小字典、指导栏、赏佳文、测试区、写作栏等栏目。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难点导学、相关诗文、自测题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平台所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
1、利用资料室,查询知诗人。
新大纲要求学生在学习浏览时,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我们利用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在资料室里查询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如学生通过浏览查询资料后,不但了解了诗人贺知章的生平,还知道了诗人的其他诗歌。有一位学生还当堂兴致勃勃地背诵了诗人的另一首著名诗歌《回乡偶书》。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要懂得根据学习需要搜集处理有效的信息,就是要搜集跟课文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
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里查询有效信息,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小字典,自学生字。
网络平台里的“小字典”一栏有每个生字的读音、书写过程、部首、字义及相关的同义字、形近字、成语等资料。《咏柳》这首诗有四个生字,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平台中的“小字典”,自学生字,并要求学生学完生字后,做一做平台中的测试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自测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与点拨。如:教师根据检测反馈系统查询到部分学生没有读准“绦”字的读音,在自测题中选择了“tiāo”这个音节,便运用听录音、范读等形式帮助学生纠准字音。
网络平台具有教学信息多样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性、便于监督学习的特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三、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质疑讨论明诗意,欣赏古诗语言美。
古诗的艺术美还表现在它的语言艺术上。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古诗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古诗中的语言艺术美必须要挖掘,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诗人把“碧玉”、“丝绦”形象地比作碧绿的柳叶和狭长的柳条,作者比喻得十分精当,使语言产生了美感。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向学生展示碧玉那精美的图片,出示柔长的绿丝带,让学生说说柳叶与碧玉、丝带与柳条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讨论,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柳叶颜色鲜亮如碧玉般闪着光亮,碧玉是名贵的,而春天的柳叶是那样娇美,同碧玉一样珍贵,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样,绿丝带是细柔的,长长的,那柔软的柳条不真如这丝带吗?作者的想象真丰富细致呀,比喻多恰当呀,学生由衷感叹。
又如,诗中的“裁”字巧妙地把春风比作一位高明的裁剪师,把柳叶裁剪得又细又长,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春风吹过,小草钻出嫩绿的脑袋;桃树、李树上花团锦簇;蝴蝶在快乐地飞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多彩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建构主义也强调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那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教师在熟悉教材,钻透古诗,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意精心设计思考题与讨论题,使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跳起来摘到苹果”。
四、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想象诵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美的情操。
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后,教师再次出示与诗歌内容想吻合的录像,让学生感情诵读,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琅琅上口。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像一幅写意的中国画,从而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生赏读诗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赞赞春天的柳树,这时的语言训练可谓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发表欲高涨,一句句精妙的话语脱口而出:“柳树,你是春天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春天因有了你而更加生机昂然!”“你那婷婷玉立的姿态是春天里最美的画!”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便捷地在精彩纷呈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意境美。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讲授方法等因素,使学生很难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而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是多元的。因此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可以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底蕴。
五、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网络平台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网络平台的功能强大,教师充分运用平台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写话、绘画、阅读、歌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喜欢写作的学生随意调用平台资料室的精美图片,给图片配上佳句美文,学生就将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在此时倾吐一番,写出了散文般的话语,学生得到了创造美的能力的锻炼。绘画小组的学生利用画笔软件,根据诗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练习作画。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产生了,他们对春天的感受用画画形式表达出来,并且把画上传到平台里,同大家欣赏。喜欢音乐的学生,点击平台上的“古诗新唱”按钮,就可进入音乐区。他们带上耳机,随着乐曲尽情欢唱,那婉转动听的音乐使孩子们深深陶醉期间。喜欢阅读的学生走进“赏佳文”区,在网上浏览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歌和散文。古今中外那些文笔精美的文学作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在诗情画意中复习巩固所的内容。
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电子小报和网页,因为编写电子小报和网页的过程其实是一次语文综合素质全面展示的过程,也就是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互联网上采集图片、文章,编入自己的小诗和文章,在word和frontpage软件里排版制作,适当地用动画和花边点缀。这一张张生动漂亮的电子小报和网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
网络教学平台进入课堂,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古诗教学,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基于intrenet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咏柳》教学例谈来自_。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带记。
教学用具:媒体资源: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课文范读视频《找春天》,Flash动画《找春天——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教学课件引入
播放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中关于春天的视频《春天》、《春天的活动》及图片系列《春天来了》,要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播放课文范读视频《找春天》,让学生在听读的同时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二.合作交流
1.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利用Flash动画《找春天——生字学习》,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选取生字进行全面的总结性学习。
三、品读领悟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5、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6、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课文范读视频《找春天》,创造氛围。师生一起跟随视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在课前播放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中的动画及视频歌曲《春天》、《小雨沙沙沙》、《布谷》,使有时间及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对春天得到感性认识。
四、巩固延伸
(一)复习
1.同桌抽读、检读生字。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野、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4.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播放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中的动画及视频歌曲《春天》、《小雨沙沙沙》、《布谷》等,学生思考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4.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5.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板书
1、找春天
小草
野花
树芽
解冻的小溪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文章,本文充满了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读起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清新活力。教学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更是要激发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寻找、发现春天。孩子们已经对春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生活积累同样可以让孩子们对这篇课文有很好的感
性认识。课前要先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生活经验,联系以前所学课文,回忆春天的有关特征。上完了这一课,感觉已经按既定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较活跃。以下是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
一、把识字、写字教学贯穿在课堂的始终。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在设计教学时着重考虑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识字写字”这一点。由于在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认识了生字,因此在这课时识字的任务主要是复习巩固。反思这一课,对识字的巩固时间是比较充足的。在课伊始,我就利用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以检查生字读音,并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接着,我把“我会写”生字组成的词也一起出示,让学生齐认读。生字不断的复现,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然后,我把课后“读读说说”这道习题展示出来,让学生认读汉字,并把它们组成不同的词。在课中,我也注意引导学生复习、理解生字。如:在理解:探出头、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时,我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了词的意思,并及时提醒学生观察字形,巩固了对字形字义的认识。课结束前,我利用了的六、七分钟我时间指导学生写“溪、摇”两字。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写字基础,写字前,我让学生分析这两字的结构特点、相像之处,再让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接着教师再示范讲解。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二、设计巧妙,以读代讲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就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尽量减少提问设计,以读代讲,尽量做到以读为本,把读贯穿在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在学习1、2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从听读中体会孩子们的心情。我问:“你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着,我抓住两个“!”指导学生读第1段,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指导读第二段时,抓住“脱”、“冲”、“奔”、这几个动词,读了孩子们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课文3-7自然段是重点段,学习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反复习地读,个别读、齐读、做动作读、比赛读,以求达到熟读成诵。第3段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采用了变序教学,先品读4-7自然段,再理解第3段,突破了难点。我问学生:“我们在田野里找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读3-7自然段,把我们看到的景物划出来。”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及时出示4-7段,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并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春天的美。接着我再过渡引出第3段,问:“为什么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先让学生动作模仿害羞的小姑娘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联系下文来理解:春天刚来时,小草才探出头,小花只有一朵两朵,春天的特征不明显,所以要仔细找才能发现。“我们仔细地找呀!找呀……”教师以语言描述,设置情境,又把学生引导到背诵4-7段中。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有密度。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在3-7段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想,把我们找到的春天的景物划出来。在第8段中,我让学生标出找春天的动作词。学习4-7自然段后,我让学生从这几段中找找语言规律。能干的学生发现了“(),那是春天的()吧?”我让学生进行仿说训练,训练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我又抓住最后一段的“……”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省去了哪些春天的美景,你能帮忙找一找吗?”让学生用“春天来了,我看(听、闻、触)到了。”练习说话。
通过一系列的读、想、找、说、背,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想对学生语文能力会提高很快。
这节课当然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指导朗读不够到位,学生没能读出春天的美。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在课前的检查了解中,我发现学生的朗读响亮、整齐,但太过整齐划一,听起来没有抑扬顿挫之感。在课堂上,由于怕自己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读书时没有花过多时间去指导学生怎么美读。学生读起来还是改变不了以往的朗读习惯。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多发挥自身富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去模仿,学生朗读的效果可能要好一些,这也更能体现老师以生为本,教得扎实。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反思:
《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网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形成这一块上。但是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六个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他们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主要体现合作的是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在这节课中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总结了一下,觉得原因还是有很多: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3、学生对这个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够好。
4、任务分配还没有到位。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第二课时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反思: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我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指导读多音字:华:作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辆(华)罗妻算夫妇旧码握敬抛贫献价值归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解放惊异坚定敬佩贫穷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惊异——(平静)坚定——(动摇)
贫穷——(富裕)落后——(先进)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客厅码头
4.课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学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4.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
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
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2.出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出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齐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8个字。
座喊夫妇旧如贫落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祖:示字旁加“且”字就是“祖国”的“祖”。
座:“坐”字加上广字头就是“座位”的“座”。
喊:“减”字的两点水换成口字旁就是“叫喊”的“喊”。
猜谜:一人顶破天(夫)一天(旧)分贝壳(贫)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重点指导:
座:广字头要写得稍大一点,要盖住下面的“坐”字。
喊:“口”字旁应该写小一点。右边是“咸”,不要写成“成”。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
三、练习巩固。
1.听写8个字。
2.辨字组词。
坐()喊()夫()贫()
座()减()天()贪()
板书设计:
客厅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热爱祖国
码头为祖国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郊、泛”等14个生字,会写“匹、波”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想象和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受。
3.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朗读课文,体会妹妹的变化。
2.理解课题“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散步时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来请两位同学来讲一讲吧。(点名学生回答)
2.同学们的故事十分有趣,我们今天也来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一匹出色的马》。(板书课题)
3.有哪位同学知道“出色”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请同学们用出色来说一句话。(点名学生造句)大家想知道这匹出色的马是什么吗?那么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遇到生字拼读困难时,可以借助拼音朋友的帮忙反复朗读。
2.识记生字。
(1)读准字音。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考考你们,看看谁认识它们。(课件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注意区分前鼻音、后鼻音和三拼音节。易读错的字可相机指导拼一拼,然后指名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相机指导,“郊、波、纹”等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葱、毯”等可用图片帮助理解记忆,其他生字可以采用组词认读的方法识记。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轮读课文。把各组选派的代表,指定顺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选“朗读小能手”。
3.交流阅读收获。让学生再次自由读全文,想想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读后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在郊外他们看到哪些自然景色?
(2)妹妹求抱抱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3)“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4)妹妹前后有哪些变化?
4.提出疑难问题,存疑,让学生再继续细读课文想想、议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生词的认读识记情况。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匹出色的马》。
二、细读第1~3自然段,积累词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你觉得春天的郊外美丽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自由读文。
3.全班反馈交流,画出体现春天的郊外美丽的句子。
4.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出示句子: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1)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
(2)你在郊外游玩的时候还会看到怎样的美丽景色?(小组交流)
(3)仿照上面的句子,练习说话。
(4)词语积累扩展。
①画出文中表示“绿色”的词语,抄一抄,并照样子说一说。
②体会“恋恋不舍”的意思。
三、分角色朗读第4~7自然段,体会妹妹的变化
1.小组指派代表,分角色朗读。
(1)指导朗读时应读出感情,妹妹的话要读出哀求、撒娇的语气,爸爸的话要读出鼓励的情感,妹妹的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愉快、得意的语气。
(2)互相评议,谁读得,评为“朗读之星”。
(3)小组开火车读。
2.体会妹妹的变化。
(1)出示句子: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想一想: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妹妹会求妈妈抱她?
(2)出示句子: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想一想:
①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蹦蹦跳跳、笑着说)
②为什么妹妹会从“求”到“高兴”?(因为妹妹得到了一匹出色的马)
③妹妹的“马”是从哪里来的?这匹马是一匹怎样的马?(爸爸在一株柳树下拾到的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④为什么爸爸会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觉得这匹马怎么样?
(3)从妹妹的变化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为什么妹妹会有这样的变化?(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五、指导写字
1.将生字按结构分类。
2.重点指导。
(1)波、纹、像: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像”字书写时要右边“象”的第六笔要从扁框内撇出。
(2)景、恋、舍: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作部首的部分要写得扁而窄一些。
(3)求、匹:独体字和半包围,“求”字下部是四笔,“点、提”“撇、捺”笔势互为呼应,与“水”字作对比观察;“匹”要注意书写顺序,先里边后外边,最后一笔是竖折。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读读妹妹变化前后的句子,能说说妹妹会有这样变化的原因;并根据有关语句,与同学交流对爸爸的看法。
3.读读指定的句子,展开想象,说说想象到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好;然后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
4.能正确认读“郊”等15个生字新词。
5.能正确读写“匹”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出色”等10个词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郊”等15个生字新词。
3.能正确读写“匹”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出色”等10个词语。
教学难点:
1.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读读妹妹变化前后的句子,能说说妹妹会有这样变化的原因;并根据有关语句,与同学交流对爸爸的看法。
2.读读指定的句子,展开想象,说说想象到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教师:“郊”等1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和词卡(字卡不注音,词卡会认读的字注音。),“匹”等9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郊”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教案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找春天》这篇课文吗?你还记得找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春天景色吗?(生答)。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篇与春天有关的课文。那么,这篇课文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老师板书题目:⑦一匹出色的马
全班齐读课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写的内容与什么有关系吗?(预设:一匹马,一匹出色的马)那么,课文讲讲的“一匹出色的马”究竟是什么“马”?写了与这匹出色的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和会认的字、词语的圈画。
(2)出示会认字的词卡(注音),指名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读法举例:郊、郊、郊,郊外的郊。)
(3)自由读、全班齐读。
(4)指名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教案 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翘舌音的:软、舍、株、拾;平舌音:葱。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指名朗读,采用一人朗读完毕后马上评议的方法进行反馈指导。(第一部分:从“一个春天的傍晚”到“不想回去。”;第二部分:从“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到“‘抱不到你了。’”;第三部分:余下部分。)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共同评议。
③评价完一个部分,齐朗读一个部分。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教案 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的字的读音,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把课文读通顺。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
(1)示会认的字在课文里的词语,会认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郊、郊、郊,郊外的郊”。齐读,自由读。
(2)“郊、波、纹、软、毯、异、求、拾、骑、跨”口头组词。
①(贴出这些会认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
同桌交流。
②反馈指导。
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③(把口头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后)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就要检查大家的朗读了,读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不要把字宝宝的好朋友拆开了。
(3)反馈指导读通顺。
通过分三部分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指导一句后,或自由练习或齐读该句:
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
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3.自由朗读全文。
4.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逗号、句号、冒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和打乱顺序,游戏要注意能让全体参与。)。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想象说话,感悟主题。
教案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感情朗读。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我们已经多次朗读课文了,现在想一想,课题“一匹出色的马”是不是真的马?(预设:不是真的马。)那是什么呢?(预设:那是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那课文写了与这匹出色的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发生在哪里?是什么时候?课文写了有谁?主要写了谁呢?找到有关词语后,做上记号。
个体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故事发生在郊外的路上,是一个春天的傍晚;课文写了“我”、爸爸、妈妈和妹妹,主要写了爸爸、妈妈和妹妹。
(追问:是谁骑那匹“出色的马”的?骑它干什么?<预设:是妹妹骑那匹“出色的马”的。骑它回家。>是谁让妹妹骑的?<是爸爸让妹妹骑的。>)
3.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对了,课文就是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我们一家在一个春天的傍晚,到郊外散步。回家的时候,爸爸让妹妹骑“一匹出色的马”回家。
(二)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图文结合,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意思意思。
(1)(PPT示课文图画1)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画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并形成答案。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
第一问:图中画有“我”、爸爸、妈妈和妹妹。
第二问:妹妹骑着一条又长又细的枝条在前面跑着。爸爸、妈妈和我在后面走着。
(3)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
句子1: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有感情朗读指导:读好叙事的语气和父亲角色的语气)
句子2: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有感情朗读指导:注意读出兴奋和高兴的心情。)
(5)出示任务:看图自由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的课文。
(6)反馈指导。
指名感情朗读,师生评议。
(7)小结:同学们真会看图读书。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这幅插图的意思——爸爸让妹妹骑“出色的马”回家,妹妹高兴地骑上跑回家。(板书:又长又细出色的马跨上奔向前)
2.读文,结合生活想象图画,继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读。
(1)教案 导语:我们通过结合插图了解了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剩下的课文讲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朗读“一个春天的傍晚”到“不想回去。”,想象一下,根据这部分的意思,你会画一幅怎么样的图画?具体会画上些什么?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想象出图画的?给这些语句做上记号。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并形成答案。)
预设:
图画:我们一家四口在郊外散步。(PPT出示想象的图画)
具体画的内容和根据的语句(要求按照课文语句的顺序说。):
①具体内容:妈妈牵着妹妹走,爸爸牵着“我”走。根据的句子: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
②具体的内容:有一条小河,河水碧绿,泛着波纹。根据的语句:我们沿着一条小河走。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③具体的内容:河岸长着柳树,柳枝轻拂。根据的语句: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④具体的内容:宽阔的葱绿的田野。根据的语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结合汇报交流,(PPT出示课文图画2)指导朗读“河水”句和“田野”句,美丽、可爱。
(3)(PPT出示课后读句想象说话练习)出示任务:有感情朗读这两个句子,借助图画,边读边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提示:还可以联想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或阅读读到的有关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把想象到的画面说一说。
个体操作练说。
(4)PPT出示说话水平标准要求,同桌互说互纠。
说话水平标准要求:
①课文语句说到的意思要保留。
②语句要通顺连贯。
(5)反馈指导。
指名复述(中等水平的学生2—3人),师生以水平标准要求进行评议。
(6)小结反馈复述的优缺点,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改进再练说。
(7)再反馈指导。
(8)(PPT出示想象的图画)出示任务:看图自由有感情朗读这部分课文。
(9)反馈指导。
指名感情朗读,师生评议。
(10)教案 导语:我们通过结合插图了解了一部分课文的内容,这部分课文是讲: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们一家四口到郊外散步,看到了美丽的春景。那么,剩下的课文讲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板书:傍晚散步景色美丽)
出示任务:朗读余下的课文,想象一下,根据这部分的意思,你会画一幅怎么样的图画?具体会画上些什么?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想象出图画的?给这些语句做上记号。
(11)反馈指导。
预设:
图画:妈妈和妹妹交谈的图画。
具体画的内容和根据的语句:
具体的内容:妹妹向妈妈请求,妈妈向摇头摆手说话。根据的语句: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结合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读好对话。
(12)出示任务:自由有感情朗读这部分课文。
(13)反馈指导。
指名感情朗读,师生评议。
(14)小结:这一部分课文是讲,往回走的时候,妹妹请求妈妈抱,妈妈不同意。(板书:求抱不行)
(三)了解妹妹变化原因,感悟课文主题。
1.教案 导语:再往回走的时候,妹妹累了,请求妈妈抱她走,妈妈也累了,不同意,但最后妹妹是高高兴兴自己跑回家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出示任务: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妹妹的变化,画出让她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的语句,然后用“因为……所以她有这样的变化。”说说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语句: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答案:因为爸爸给妹妹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告诉她是一匹出色的马,骑着就能回家,所以她有这样的变化。
3.提问:当妹妹转头求爸爸,爸爸只是给了她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妹妹就高高兴兴自己跑回了家了。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为什么会说这些呢?
指名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结论与理据对应,就应肯定。
(四)小结:
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文想象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有感情朗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课文讲了,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一家四口到郊外散步的趣事,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景色美好,“我”一家生活的和谐。综合运用朗读课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实际和读文想象图画,是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游戏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波、像、妹、纹;上下结构:恋、景、舍;半包围结构:匹;独体字:求。
(二)指导书写和抄写句子。
1.指导“波”“像”“妹”“纹”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波”“像”“妹”“纹”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都是左窄右宽。)分别提示:“波”字右比左上下都稍伸出,“皮”的撇对着三点水的第一点起笔,穿插至靠近三点水提收笔;横撇压竖中线横中线下方起笔,横至横中线转撇,撇过竖中线收笔。“像”字右比左上下都稍伸出;注意所有的撇角度一致,右下部第一撇经竖中线与横中线交叉处到横中线下方收笔;竖弯钩在竖中线与横中线交叉处起笔,钩过竖中线收笔;捺要舒展。“妹”字右比左上下都伸出,下部稍多一点;“未”的第二横靠女字旁压横中线起笔,过竖中线与横中线交叉处,到横中线约中部上方收笔,撇穿插到女字旁的撇点收笔处收笔。“纹”上齐下稍出;“文”的点在竖中线上中部右边起笔,横与绞丝旁的第一个撇提的提齐平位置起笔,撇穿插到绞丝旁提的下方收笔,撇与捺下部齐平。范写“像”“纹”。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恋”“景”“舍”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恋”“景”“舍”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提示:“恋”字“心”上部两边稍宽;“亦”的第一点压竖中线,第二点压横中线,两竖过横中线收笔。“杏”字上部“日”扁平;“京”的第一点在竖中线左边,长横在横中线上部竖钩压竖中线,撇变点,两个点收笔与竖钩距离相等。“舍”字上部“人”字撇在竖中线中部起笔,过横中线收笔;捺粘撇起笔,到横中线上面收笔,撇捺都要舒展;下部“舌”的撇变横,斜竖压竖中线起笔,“口”竖中线两边相等。范写“恋”“景”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求”字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求”各笔画起止位置。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匹”字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匹”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提示:里面的“儿”要包在“匚”(读:左方框或三框儿)里面,“匚”的横横在竖中线上中部,两边大致相等;“儿”竖撇靠近竖中线。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5.指导抄写句子。
(1)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方格部上抄写句子的格式要求吗?
(2)(生答后)对了,在方格部上抄写句子的格式要注意:1.开头空两格;2.字要大小适中写在方格中间;3.标点符号占一个,一般写在左下方。
(3)抄写第一句。(提示:有的字还没有学写,注意对照着写。下面相同。)
(4)反馈指导。重点评议格式。
(5)按照评议对照自己抄写的改正,然后抄写第二句。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七、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给家人讲讲课文的故事。
板书设计:
口头组词板书(略)
⑦一匹出色的马
傍晚散步景色美丽
求抱不行
又长又细出色的马跨上奔向前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8个字。
能力目标:
能够讲述《羿射九日》这个神话故事。
情感目标:
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代人们为我们创设了许多神话故事,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谁来讲一讲《女娲补天》的故事?
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1.自己读课文,看课后认读字和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读准字音。
2.读读下列词语:
帝俊、羲和、扶桑、轮流、违反、烤焦、苦不堪言
尧、羿、疾飞、爆裂、箭囊、红光、四溅、安居乐业(困)
3.读课文,把句子读流利,了解课文内容。
三、感悟课文结构,练习讲故事。
1.读读课题,说说“羿射九日”的意思。
2.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羿射九日”的原因?
自己读一读,想想原因是什么。
借助下列词语讲一讲:
帝俊、羲和、汤和、轮流、违反、苦不堪言
3.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羿射九日”的经过?
自己读一读,想想羿是怎样射掉九个太阳的。
借助下列词语讲一讲:
尧、神弓、神箭、爆裂、凉爽、派人、罢手
4.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羿射九日”的结果?
自己读一读,想想羿射九日以后怎么样。
借助下列词语讲一讲:
只留安居乐业拥立
5.讲一讲《羿射九日》的故事。
四、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一个给同学们。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14
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是科学知识小品。课文通过假说恐龙灭绝的五种原因,引起人们对恐龙灭绝之谜的猜想。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课文最后写道:“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这句话意味深长,表达了人类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恐、类、庞、避、耐、萎、亡、哺、乳、偷、孵、谜、或、者、籍”15个生字;会写“亡、肉、耐、谜、传染、类、严寒”9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并开展合作讨论,弄清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
4.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15个生字,会写“类、传染、亡”3个生字;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这一问题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课前准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恐龙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师准备好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激发阅读期待
课文插图充分展现了恐龙时代的情境。课始,可用下面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1.图上画有哪些景物?(高高的山峰,挺拔的树木,绿绿的草地,清清的湖水,形状不同的恐龙……)
2.请你选择图中的一种恐龙说说它的体形特征。(学生课堂交流观察结果。)
小结:两亿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恐龙是地球的主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了。因此,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恐龙是什么样子。图上的这些恐龙是科学家根据挖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形状,经过分析、推想画出来的。恐龙为什么会从地球上消失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恐龙的灭绝》,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二、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卡片,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认生字,对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课文理解字、词意思。如“遮住、书籍、死亡、躲避、偷吃、孵出”。对不容易理解的词语,教师作简单解释,如“枯萎、尘埃、庞大、哺乳”,或者让学生查字典来理解字义、词义。读音方面,注意给“类”(lèi)、“哺”(bǔ)正音。
三、反复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1.知道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各段分别写什么内容。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通过“为什么庞大的恐龙会消失了呢”这一疑问引出下文。第2~4自然段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假说。即地球变得寒冷,恐龙耐不住寒冷而消失;行星撞击地球破坏了恐龙的食物而灭绝;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断绝其繁衍之根而渐渐灭绝;流行传染病使恐龙全部死亡;全球气温下降,只能孵出雄性的小恐龙。第5自然段写恐龙灭绝之谜至今未解开。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全班学生齐读第2~4自然段,最后指名学生再读第5自然段,或者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后,学生读第2~4自然段,教师最后小结式地读第5自然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3.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通过研读做到流利地复述恐龙灭绝的原因。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耐不住”、“尘埃”、“枯萎”、“哺乳”、“孵出”等重点词。学习用不同的词语表述同一件事,如课文描述恐龙的灭绝分别用了“慢慢地消失”、“渐渐地灭绝”、“全部死亡”、“渐渐灭绝”。了解第4自然段后面省略号的作用。
4.口语训练。作者在陈述恐龙灭绝的五个原因时,前两个原因说得详细、具体,后三个原因说得简单、概括。可引导学生模仿作者陈述前两个原因的方式,发挥想象,详细、具体地陈述后三个原因。
四、指导写字
“亡、肉、耐、谜、传染、类、严寒”9个字词要会认会写,认读时要指导学生把字写好。例如“亡、染、类”三个字的长横要能盖住或支撑其他笔画;“谜”字右边的短横,“传”字上边的短横,“寒”字中间的三横,这些横画都要注意收敛,不宜太长。“谜”字中间的走“之”要能在两部首间恰当安排,且最后书写完成;“染、类、寒”三个字的撇、捺要伸展,“类”字上面的“捺”要变“点”,“染”字上半部右边是“九”,不能写成“丸”;“传染”和“严寒”要连词书写。
五、积累运用
1.理解“庞大、冬眠、躲避、耐不住、尘埃、遮住、枯萎、哺乳动物、偷吃、传染病、孵出、雄性、书籍”等词语,熟记课文后面“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2.初步理解事物之间是有关联的。如,地球变得十分寒冷导致恐龙耐不住严寒而死亡;宇宙行星撞上地球导致尘埃遮住太阳,植物枯萎,恐龙找不到食物而死亡……
六、实践活动
1.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学生合作制作有关恐龙知识的手抄报或者展出恐龙图片。
2.课后填表。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简篇15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华罗庚说的话,能理解他说话是的心情,再有语气的读出来。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华罗庚的话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预习时提示学生查资料,了解华罗庚的有关情况。可有学生根据资料自己介绍对华罗的了解导入 ,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
二、学习课文
1教学时,注意朗读指导,特别是华罗庚与妻子和美国教授的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此时,可结合“语文天地”中3的要求让学生读中体会,体会后在读。
2重点指导第三五自然段华罗庚的话。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指哪一天?(是指祖国解放的这一天)引导学生体会“疾步”“坚定”“喊”等词语的意思。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语气。
3学习课文第10`13自然段
华罗庚又一次说:“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否只是简单的重复?读的时候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4学生反复朗读华罗庚的话,体会他说话时的心情。
三、学生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提问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指导:
处: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冲:“冲着”的“冲”读chong不读chong
憾:“遗憾”的“憾”与“感”字比较,加深记忆。
授:“授”可与“受”比较,加深记忆。
三、思考交流
为什么华罗庚放弃那么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国回国?看一看“语文天地”中表现中国人骄傲的几幅图,完成“笔下生花”。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抓住文中人物对话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华罗庚的爱国热情。在指导时,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反复朗读,训练后效果较好,学生大多能够读出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