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 新华0 分享

教案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写好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_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_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整体教学设想: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基于学生不甚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二)走进儿童队员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3.交流。

预设情况如下:

生:我知道了在讨论时同学们因为要不要博莱克参加这件事很为难。

师:从哪感受到大家的为难?

生:从“大家都鸦雀无声”感受到了,谁都不愿意说这件事。

生:一个队员说:“这是一件棘手的事。”说明很难办。

生:我从这一段感受到的:“劝他不去?要不把它放在队尾?……怎么跟他说呢?”

师:是啊,这一段有6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

生读。

师:这我就不明白了,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么?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么?

生:不能直接告诉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

师:哦,原来是怕博莱克伤心,自卑。这可怎么办呢?队长,队长在哪里呢?你可是儿童队的核心啊!你有好主意么?

(生不敢举手,终于有一只手怯怯的举起来。)

师:好!队长在这里,想说什么呢?

生:队员们,如果我们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出示队长的话。)

师:这么好的主意怎么说的声音这么小?来,自信得说一遍,注意是用“洪亮”的声音说。

声再读。同学们踊跃尝试!

师:队长的话音刚落,马上有一个队员接口说——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这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你好像是在朗诵,不是说话呀!一名队员激动地说——

生说(很激动的样子)

师: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

生:队长的主意真高!

师:也有的说——

生:不愧是队长!博莱克一定会高兴的。

师:还有的说——

生: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人一个样,他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五、巩固积累,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博”、“截”、“默”、“羡慕”

六、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出几个吗?每个寓言的背后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寓言故事,相信每个同学又有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两则寓言中提到了四个人物,分别是谁?

板书:纪昌飞卫扁鹊蔡桓公

4、知名2位同学分度两则寓言,思考: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以上人物的特点?

5、交流并板书:

(勤学苦练)的纪昌(医术高明)的扁鹊

(堪称名师)的飞卫(固执己见)的蔡桓公

三、学习第一则寓言: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交流一:飞卫说的两处话

(1)指名读,想一想该怎么读?

(2)提示:你就是堪称名师的飞卫,该怎样对你的徒弟说话,而且要把你的要求说清楚,使对方听明白,并且又不失名士的这种谆谆教导。再次指明读,不行的话,老师范读

(3)说说你从飞卫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达到:比眼力是学射箭的基本要求。从而展开;那些本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游泳

(4)飞卫的要求“眼睛不要眨一眨”,飞卫仅仅是说眼睛不要眨一眨吗?到底还想说什么?

从而提升:飞卫的还告诉纪昌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3、交流二:纪昌的勤学苦练的两处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拓展:纪昌练习眼力的时候,还会怎样练习?想像说话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自由读,思:从那些字词看出纪昌的勤学苦练?

(2)交流: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

(3)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4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勤学苦练终于成功了,引读

5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下来?(小练笔)

三、总结提升

1、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

2、说话: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丛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把句子画出来

2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3交流一:课文的第二小节

(1)根据学生的交流形成板书:皮肤―――――体内

(2)皮肤上的病是扁鹊现在看到的,那发展到内这应该是―――扁鹊诊断的?

(3)扁鹊的诊断是正确吗?请你找出根据。

(4)从而引出扁鹊的几次话。特别要引出最后的话,多读几次。

4交流二:蔡桓公的固执己见

(1)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的固执己见,自由读

(2)交流并练习对话思:共几次于蔡桓公进行对话

(3)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注意:特别是“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交流受到的启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三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4.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5.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2.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

小组讨论后发言。

生: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生:课文《走月亮》在作者的描述下,我不仅能想象画面,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生:有些文章,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似乎能“闻”美食的味道了。

二、词句段运用。

板块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欲: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3.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生:切切私语我能想到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

板块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一会儿工夫

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

生: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4.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我家的小猫一会儿功夫就把一盘鱼吃完了。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四、日积月累。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3.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欣赏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电视上既欣赏过各种样式的乡村小桥,又领略过高端、大气、上档次,具有现代元素的桥。(边说边出示幻灯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欣赏一座跨越千年历史,历经无数风吹雨打,而安然无恙的屹立在河北省赵县洨河赵州桥。(板出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赵州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雄伟、坚固、美观)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1、你从第几自然段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请大声读一读这一段。

具体表现在哪些语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

2、找生读,并且出示课件,帮助理解。

3、在描写赵州桥雄伟时,作者作用了一系列的数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说明方法吗?(列数字,好处是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赵州桥的长与宽。)

过渡语言:这座长50多米,宽9米多,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横跨在37米多宽河面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而安然无恙的赵州桥,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坚固。[补充资料]出示幻灯片。

(三)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呢?(出示幻灯片)

理解“创举”(古人聪明)

(四)学习美观。

1、了解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总结上文,下一句引出下文)

2、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美观,画下来。

3、齐读,找生读。

4、结合图片背诵。

5、“似乎在游动”石匠们精湛的雕刻技术。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正是赵州桥凭接着雄伟、坚固、美观,因此才被称之为世界闻名。

默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幻灯片用练习。

赵州桥世界上享有如此高的地位,离不开古人的创新精神与精湛的雕刻技艺,身为炎黄子孙,让我们带着对古人的敬仰,一起来阅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三、课外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赵州桥已被列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你还想知道我国有哪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吗”?(出示幻灯片)

四、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句话

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他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漂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的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五、小练笔

1、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

2、我的妹妹聪明可爱。

六、板书设计

11 赵州桥

雄伟坚固

→智慧

→才干

美观

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首先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再分步带领学生欣赏赵州桥的特点。关于在介绍赵州桥的长及宽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看见过的火车和黑板的长度来帮助他们感受赵州桥的长和宽。这种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赵州桥的雄伟。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在授课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多读,如学生单独读,齐读,老师范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是理解的基础。

针对教学重点: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作,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经验+反思=成长,在今后的的教学当中,我将不断反思,努力提升自己!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5

教材简析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部分又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叙事中,作者的意识在飞快地流动但脉络清晰,所叙之事也环环相扣,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是一篇向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基本读懂课文。

3、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板书“发现”,提出问题:老师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学聊天,他们告诉我,小时候他们发现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同学说,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有同学说,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有同学说,我发现了云在天上不会掉下来;同学们,你们曾经发现过什么?

2、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趣事!我们的童年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

3、板书“的”,齐读课题,我们一起读课文,仔细的思考,读完课文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只有用心地读课文,用心地思考课文,才能够提出问题。不要怕人笑话,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问问题,不仅是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学习方法问题。

二、合作交流:

1、用小黑板出示学生预习课文时提出的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

2、小声读课文的方式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完之后选择自己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纠正读音、解释词语)

三、品读体验:

1、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2、“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3、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5、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6、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小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丽,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那么的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有新的发现,能有新的发现总结!

四、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以“桂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故乡的桂花和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赏析文本的能力,再加上本组课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在这篇独立阅读课文中,学生对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能感受,也能领悟

三、设计思想

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课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文本中的桂花香、摇花乐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中我采用“读——赏——悟”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辅助,使教学更直观。

(1)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赏:赏读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内化。尤其是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句子中的“浸”字,以及摇桂花时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来品析。

(3)悟:抓住母亲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七、课前准备

自制幻灯片

八、教学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很多女作家,也欣赏了她们优美的篇章,比如林海音的《窃读记》、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名女作家——琦君。(课件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听录音,注意纠正文中没读对的字词。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自由朗读,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在阅读中,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出作者对桂花有着怎样的情感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喜欢

6、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桂花香、摇花乐)

三、品读课文

(一)、在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抓住“浸”分析

(二)、享受摇花乐

1、在文中找出摇桂花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句中一系列动作的词,感受摇花的乐。

3、看到这纷纷下落的桂花,作者情不自禁的喊了起来,(课件展示)你想喊吗?你想怎么喊?喊给大家听听。

四、悟情

因为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所以作者喜欢,因为摇桂花太使人感到快乐了,所以作者喜欢。正是因为对桂花的喜爱,才使得作者上了中学,全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还忘不了要去欣赏桂花,并且还要给母亲带回一大袋,满以为母亲会赞美桂花的香味,可是母亲却说(课件展示)难道真的是这里(杭州)的桂花不香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是呀,不是因为这里的桂花不香,而是因为家乡的桂花充盈了母亲的生活,倾注了母亲的情感,母亲不是用鼻子闻桂花,而是用情感看桂花。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情感让母亲觉得家乡的桂花香些呢?(思念家乡)

母亲的这句话也让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摇花乐。(课件展示)

同学们,作者母亲的这句话,也让老师想起了一句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呀,对于一个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飘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请欣赏《故乡的云》

小结:那一声声“归来吧”是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也是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念,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故乡的桂花和摇桂花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让你魂牵梦绕吗?是童年的小摇车,还是隔壁家的杨桃树?请仔细想想,写一篇短文给老师。

板书设计: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

摇花乐

课后反思: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教授本节课后,我有如下感想:

一、精心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时,我就在“最迷人”等字眼上做文章,问学生作者最喜欢桂花的什么?学生开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其实作者是通过对比其他的花,来表现桂花的“不爱张扬”。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我就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一遍下来,学生举手了,找到了课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与繁花争艳”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的亮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我和学生同摇同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喊摇花时的句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在学习这两段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母亲的这句话也让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摇花乐。(课件展示)

同学们,作者母亲的这句话,也让老师想起了一句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呀,对于一个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飘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请欣赏《故乡的云》

小结:那一声声“归来吧”是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也是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念,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故乡的桂花和摇桂花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让你魂牵梦绕吗?是童年的小摇车,还是隔壁家的杨桃树?请仔细想想,写一篇短文给老师。

板书设计: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

摇花乐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懂得母爱的伟大。

3.对比老舍的《猫》,体会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母鸡。(出示母鸡图片)母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说说它给你留下过什么样的印象。

在老舍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前,老师先来检查下你们预习的情况,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听课文朗读录音,找出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

3.学生汇报。(我一向很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生齐读这两句话,请你们根据这两句话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指生答)

5.会学习的学生会思考,会思考的学生会提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感悟“讨厌母鸡”的段落

1.请大家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1)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边汇报边指导朗读。

(2)理解词语:没完没了、如怨如诉。

2.师问:它真的是一只令所有人都感到()的母鸡?生(讨厌)

(1)指生读。(指导朗读出讨厌的语气)

(2)齐读。

3.母鸡一开始“令人讨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段落

1.作者为什么后来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

2.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列举了很多具体事例,请以同桌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一: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

(1)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

(2)课件提示“警戒”。

①母鸡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鸡动作的词语。(做动作)

②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汇报交流二: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慈爱?

(1)想象母鸡“咕咕地紧叫”,那你觉得它在叫什么呢?

(2)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为什么又放下了呢?

5.汇报交流三: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勇敢?

(1)根据“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指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2)“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6.汇报交流四:哪些句子体现了母鸡的辛苦?

(1)“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但是它怕累吗?

(2)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7.“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的最好浓缩。你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8.总结:对呀,所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你能说说你的妈妈为你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吗?

9.让我们带着对母鸡的喜爱,和对妈妈点点滴滴爱的感受,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比较《猫》与《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情感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写《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

明确: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儿”,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教学板书]

14.母鸡

讨厌—母鸡—不敢讨厌

无病呻吟勇敢、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辛苦

拼命炫耀伟大

[教学反思]

《母鸡》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对比《猫》的写作手法。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学习,理解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然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明白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理解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8

一、知识教学点

1.增进对科幻作品的了解,体会想象在科幻作品中的表达作用。

2.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勇于提出新奇见解的科学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

三、学法引导

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想象越新奇越好。

四、教学的重难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大胆想象力。

2.理解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必须有合理的根据作导引。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具准备

若干图片

七、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课文

1.先和同学们讲一段“关于尾巴的故事”,动物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是它的尾巴,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它的特殊用途。鳄鱼用它的强有力的尾巴击退敌人;狐狸用它的尾巴保持温暖;而松鼠如果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尾巴当作降落伞使自己安全着陆;海狸用它的尾巴发警号,游泳时用尾巴划水转向,还用尾巴给窝里垫土,当咬断大树时用尾巴来稳住身体。有一天动物进行了一次交换尾巴的游戏,它们是这样交换的。(印发有关资料,资料附后)

2.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知道了每个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的尾巴,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人类如果也有尾巴会是什么情况?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科学小品:“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自由读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巩固对字词的掌握

重点字词:闲暇 翘起 蹭(cèng)

2.同学们思考讨论后明确:

(1)作者是由什么而想到人类会有尾巴? (“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这个客观事实引发出来的)

作者通过奇特而有据的想象入题,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

(2)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

(不会太长,不会长毛;男尾比女尾粗壮些,女尾巴会更柔美;尾巴外裹着一层薄薄的皮;尾巴都会露在外面。)

(3)有尾巴的人们又会如何去珍视自己的尾巴?

(会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以使尾巴更美丽,更耐用)

(4)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A.生理上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表示歉意、表示赞同、表示友好、表示爱恋);

B.有保健的作用(更方便地感知外界的温度、丰富的穴位可以用来治疗凝难病症);

C.尾巴可以带来操作之便(木工用尾巴夹住木头、女人用尾巴圈紧小孩,运动场上用尾巴拔河,使体操动作更精彩)。

(5)最后作者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

(6)你们还有什么大胆的想象?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待机出示图片)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本文思路的钥匙,更是展开本文的翅膀。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都源于作者大胆的想象,作者的想象虽然大胆而奇特,但都有着合理推导,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作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新奇和合理的?

1.人类有尾巴——“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引发出来的。

2.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有尾巴的基础上——根据人类身体发肤的特征及男人、女人体态差异上进行的。

3.尾巴的生理功能,工作之便——是从尾巴与人类参加社会活动的联系想象出来的。

4.化妆品商店会有“尾巴专柜”,医院开设尾巴的专门门诊,也都是从与人体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诱导出来的想象。

5.文章最后说:“人们之所以贫困,之所以寿命不长,之所以行动不便……都是因为人们没有尾巴”——这惊世骇俗的想象,作者虽然难以将“贫困、短寿、行动不便”同尾巴的关系一一说明,但由于全文的想象都是有据的,所以读者对最后的惊人之语,虽然感到奇异,都又不觉其荒.唐。

(三)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大胆地想象了“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一片天地,同学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现在我们来认真地想一想,如果作者的这一愿望实现,那么我们人类人人都会拥有一条美丽的尾巴,作者笔下尾巴有很多的用处和好处,现在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如果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尾巴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麻烦?

同学们自由发言:(1)人类有尾巴不美丽,甚至是丑;(2)露着尾巴是把个人隐私暴露出来;(3)有了尾巴坐车不方便;(4)会给别人带来骚扰……

(开一场现场讨论会:如果人类长尾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通过发言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先是有尾巴的,是因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尾巴的功能被四肢和语言等代替,尾巴所要表达的信息,用其他都能表达,所以尾巴就渐渐消失了,应该说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

三、课堂小结

课文描述的是想象中的奇妙世界,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想象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课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见解,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不妨试着对周围的事物,换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地作出假设,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见解,也许你会获得一种别有洞天的喜悦,现在我们以“假如……”开头说一段话,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又合乎情理,想象越新奇越好。

例:假如人类仍能够四肢自如地行走,就会带来行动快捷,减少车辆拥堵等效果,也会避免或者减少大脑缺血、脊椎弯曲、劳损、胃下垂、痔疮等疾病的发生。

四、布置作业

以“假如……”为话题写一段话,看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而合乎情理。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9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出塞》诗,并默写《出塞》诗;

2.通过反复对诗歌进行欣赏,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无穷魅力,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感受当时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培养辩证的历史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2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或诗歌卡片)

学习过程:

一、赏“月”

1.谈话:自古以来,喝酒的人喜欢借酒浇愁,而作诗的人喜欢“借月抒情”。看以下这几句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谈话:以上的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中都描写了月亮。现代的诗人们也喜欢在诗歌中描写月亮,而且还谱了曲,唱成了歌。歌星胡彦斌唱过一首歌叫《秦时明月》,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出示歌词:“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引导学生想象歌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朗读这句歌词。

二、读诗

1.谈话:今天我们来赏另外一轮明月,那就是刚才提到的曾被贬官到贵州隆里的王昌龄笔下的明月。请把书翻到49页,读一读王昌龄的《出塞》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清爽了为止。

2.朗读:①指明读,并正音;②师生合作朗读(先由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师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然后调换顺序再合作读);③生齐读,强调要读准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提问: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让学生将他们想到的词语写在课文旁边)

3.初次感悟诗歌内容

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创造出的时空交织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②引导学生想象王昌龄在月下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说一说。

③带着感悟到的感觉朗读诗歌。

4.走近李广

①谈话:由于千百年来的边疆战乱给人民造成了无比巨大的痛苦,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能止息边乱的人来,他就是汉代名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李广将军。

②简介李广生平,学习和朗读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的结束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并引出蔡琴演唱的《出塞曲》中的歌词——“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引导学生欣赏、朗读。

5.再次感悟诗歌内容

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仅是当时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的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因为它写出了历史的普遍悲剧,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人们从他的这首诗获得了感情共鸣——这正是这首诗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带着新感悟到的感觉朗读诗歌。

三、总结

同学们,李广将军连同他生活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王昌龄的时代也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饱经几千年的风霜,如今终于步上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道路。我们的边关不再烽火连连,我们的战士也不再万里不归,但是大家要看到,在我们繁荣、稳定的背后还是隐藏着非常巨大的战争危机的,只要我们稍作松懈,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夺关占土,将我们重新推入战争的海洋。王昌龄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是不可能再寄希望于李广了,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在座的各位,祖国以后的天空就要靠你们来支撑了。李宇春凭着一首歌获得了湖南卫视百度娱乐沸点2008年度盘点的最人气偶像奖,这首歌的名字叫《少年中国》,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所以,希望各位,好好努力,你们就是祖国将来千千万万的李广啊!

同学们,我们今天破天荒在大白天赏了一回月。这些月有张九龄笔下的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苏轼笔下的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王安石笔下的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杜甫笔下的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有李白笔下的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当然还有王昌龄笔下的月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同学们,这些描写月亮的诗篇,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留给我们的文化!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些经典好好诵读,可以将这些文化好好传承、好好地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历史悲剧

│ │ │

_________________

时空交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共同愿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写的时候注意: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

3.分组指导

第一组要注意:

地点:校园

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

人物一: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组要注意:

时间:冬日黄昏

地点:街头

当时环境:车来人往

人物一:少年陆天特点:充满爱心

人物二:流浪狗朵朵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第三组要注意:

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地点:村庄

人物一:铁蛋

人物二:爷爷特点:体弱多病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

(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板书设计: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答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4.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氏”、“未闻”的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指名读,组织交流,呈现难点。

导语: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一件事: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黑板上划出。)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下面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

3.聚焦难读的句子,建议关注解释。

导语:同学们,这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4.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展开。

●孔君平诣其父。

①指名学生读。

②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孔君平”是一个人名,“诣”指的是拜访。

③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划出停顿,齐读。

●乃呼儿出。

①学生联系上文,“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是“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大概。

②再读句子,读准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老师根据学生的释义,同时在句子上划出相应的停顿。

①学生结合注释,说句子的大概: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对他说。

②指名读,齐读,再次强化正确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

②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义:“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设计意图:对于古文朗读中的停顿,其实是借助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之上。这一环节把读准停顿和疏通词句相糅合,使两者能相辅相成,相互推进。要读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词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聚焦难点,充分展开。

5.注意停顿,读通古文:现在就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通顺。

6.了解故事大概:课文读通了,对发生在杨氏之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

设计意图:读通了古文,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从读不通到能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说这个故事,真是步步晋阶。

三、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

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

(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

(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文,引导学生逐字理解。)

“此”──学生:这个(杨梅)。

“果”──学生:水果。

“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

导语:果然是对答如流,不过我现在不是整句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看看你们能否对上来。

我说“果”,学生对:禽。

我说“君家”,学生对:夫子家。

我说“君家果”,学生对:夫子家禽。

我说“杨梅是君家果”,学生对:孔雀是夫子家禽。

(4)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去发现巧妙之处。((①都是以姓作文章②孩子漂亮地回击)从而体会其机智智慧。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学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随机点击:“惠”通“慧”,通假用法)

设计意图: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一个情境,一个语境。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设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样一个由情境与语境共同搭设的平台之中,没有老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

2.对比朗读,品味“未闻”,迁移运用。

(1)比较朗读:对比读体味语气的不同。

导语: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对上了,而且对得很工整,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

学生对比着读

“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说话硬邦邦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比较婉转,听起来比较有礼貌。)

(2)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3)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板书:柳)

我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板书:梅)

手指着杨梅对你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能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古文的兴趣。本课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对“未闻”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在此情境中,迁移运用“未闻??”这样一个古文中较为典型的语言现象,增强了学习古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了很好的诠释。

在这样的情境中,尝试变化不同的角色。再次进行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与智慧,为古文的学习更添一缕情趣,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3.品味“应声答曰”,回击聪慧,念出“韵味”。

(1)同桌对读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指名读后,着力在语气、神情上点评,让对话更有情趣。(继而在评价中引出“应声答曰”)

师生合作读,读出“应声答曰”的感觉。

(2)由“应声答曰”,再次回扣到孩子的聪慧。

引:一个九岁的孩子,就有这般机智,这般聪慧,让我们由衷地钦佩,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3)回归整体读全文,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古文与孩子们在感觉上毕竟有一段“距离”。回归整体读、背古文时,如何做到读出韵味?我考虑从形式上先去靠近古文:摇头晃脑地读背课文。事实证明:“摇头晃脑”地读,不仅是古人读书的一种形式,更是古文词句内部的一种节奏。如此一来,学生读古文的语调平稳了,不再急促,不再匆匆而过,从而培养学生感受古文的语感。

四、对照古今文,背诵古文

1.对照古今文,试背古文:老师是用现在的话来说,我说一句,你们对一句。老师逐句说现代文,全体学生试背。

2.同桌对练,齐吟诵。

设计意图:对照古今文背诵古文,考虑有二:1.以今文作拐杖辅助学生背诵。2.之前对古文的赏析是停留在重点词句上的。以这样古今文对照推及到吟诵全文,相信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仅是古文的意蕴,还有古文中一缕浓浓的情味。

五、引出《世说新语》,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了解出处。今天学习的《杨氏之子》选自于南朝刘义庆的小说《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写人的,该书以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将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2.拓展阅读。推荐《口中狗窦》。结合注释自己读读,争取读懂,然后讲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你阅读的快乐。

口中狗窦

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注释

1.张吴兴:即张玄之。字希祖,东晋人。曾做过吴兴太守,故被称为张吴兴。

2.因:因此。

3.窦:孔,洞。

4.耳:语气词。

设计意图:课堂中习得了一篇古文是学习的终结吗?不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引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一篇同是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口中狗窦》,语言简练,符合学生的理解力,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思想感情。

3、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感情。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概括段意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夜莺鸣叫的灵音带),请同学们辩音乐

这就是夜莺的鸣叫声,它如高山流水,又似鼓乐叮咚。可是这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

《夜莺之歌》这篇课文中,那动听的夜莺的叫声是由谁出的,他在传送什么信息?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二、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同组同学合作完成)

三、学习一段

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从下面的课文可以知道,孩子不管是坐在河边吹哨子不是带路时吹哨子,都是用来麻痹敌人,同时又是为埋伏在附近的游击队报告情况的。

四、读句子,想想句子的含义

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明确:这是孩子故意打岔,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总是的实质弄了这位德官,表现了孩子的机智和勇敢。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了火,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德国兵带路,把敌人引到了游击队的伏圈。

七、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机智勇敢的小夜莺一边给敌人带路,一边吹着口哨。

他用不同鸟叫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有多少人,有多少机枪。使游击队有准备地全部歼灭敌人。

八、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敌带路,巧送情报,游击队积极备战,全歼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九、学习第三段

这段写是什么?

“小夜莺”又坐在河边吹起口哨,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十、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十一、课文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

明确:课文主要内容中的主要线索是紧紧围绕“小夜莺”展开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小夜莺”这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憎恨敌人的孩子。

十二、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

板书17、夜莺之歌

中心: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憎恨敌人

内容:带路传信歼敌

旁若无人莺鸣鹃啼

诱敌再去

所答非问巧送情报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6个“会写字”,学习3个新部首“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培养学生能够多方法识字、记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多方式地识字、记字。

教学准备:

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亲爱的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小树谣》,你们能背 诵了吗? 全班一齐背诵课文。

2、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到6个要求会写的字,并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

3、出示课件图片:小朋友们,我们刚把生字宝宝找到,可它们实在太贪玩儿了,瞧!它们又跑到了小熊的火车上,我们得尽快把它们找回来,有信心吗?

二、 生字教学

1、出示“成”。

(1) 指名读拼音 ,重点指导“成”的读音为后鼻音。

(2) 学生观察“成”的结构,重点指导卧钩的书写。

(3)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书写“成”字。

(4) 分别请学生组词、造句,并分析“成”字和笔顺、结构。

(5) 让学生闭上眼睛书空。

2、出示“对”。

接下来我们再去看看第二节车厢里是哪个生字吧!

(1) 指名读拼音。

(2)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偏旁“又”的书写,捺要变成点。

(3) 分别请学生组词、造句,说说“对”的笔顺、结构。

(4)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闭上眼睛书空。

3、同样的方法学习“叶”、“红”、“它”、“间”。

三、 我是记忆大师。

1、课间休息记字“拍拍手”,老师带领学生们边读记儿歌,边拍手。

大城市,没有土,剩下一个“成”,成成成,成长的“成”。

左边又,右边寸,左右相加就是“对”,对对对,对方的“对”。

左边口,右边十,左右想加就是“叶”,叶叶叶,叶子的“叶”。

绞丝旁,小工人,合在一起就是“红”,红红红,红花的“红”。

宝盖头,小匕首,上下想加就是“它”,它它它,它们的“它”。

一扇门,日字住,里外相加就是“间”,间间间,中间的“间”。

2、猜谜语记字。

小朋友们,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进行猜谜语大赛,可有些小动物们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出示课件:

(1)城边没有土。 (成)

(2)宝盖底下藏匕首。 (它)

(3)“又”加一“寸”。 (对)

(4)工人站在丝线旁。 (红)

(5)“十”“口”左右换,来把花儿衬。(叶)

(6)“门”里有太阳。 (间)

3、读拼音,写汉字游戏。

小朋友,森林大王老虎看大家这么聪明,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怕吗?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任意抽取一张拼音卡片,其他小朋友拿出小手写出相应的汉字。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成功地把六个生字宝宝回家,希望大家以后多运用它们哦。

五、 作业。

1、用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2、将每个汉字写一行,要求组词,并写出笔顺。

如何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4

教学建议: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217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