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

时间: 嘉欣4575 分享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七篇,欢迎参阅呀!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篇1】

教学课时: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教育: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教养:(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能理解课文内容,巩固前一单元读懂一篇文章的知识。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等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部分新词;能初知课文大概;能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二、三、四段,

(1)能读懂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体会青年勤奋好学、专注投入的品质,并从青年的身上得到启发。

(2)理解“”和“游到了我的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

(3)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二、三、四段

1、导入: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我们主要带着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学习二、三、四段,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请快速小声读一遍。(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2、课文中有2句话高度概栝地回答了这一个问题,请在第二段中找出第一句,关于第二句呢,老师先卖个关子。

3、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在这句话中抓重点词提问题。(板:忘我的境界)

4、从哪里看出他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请再默读二、三、四段用()划出句子。

5、学生汇报,老师在投影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扶)

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

默读这句话,谁能抓住句子中其中一个重点词,运用学过的方法来理解它呢?

指导写批注。

小结:是啊!由于青年长时间观察、专注、投入地观察,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指导朗读:请大家闭起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睁开眼睛,怎么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指名朗读。

6.小结学法:抓重点词理解,写下批注,朗读体会。

7.用上述学法自学其余重点句,选2-3个重点词写批注,认为自己有本事的同学可以选更多的词写批注。(放)

检查汇报,指导朗读。(提出要求:留心听,及时补回重点词,补写批注).

8.回到“爱到忘我的境界”(出示句子中的重点词)

谁能通过上述句子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忘我的境界”是指什么意思?表现了青年的什么品质?(板书:专注、投入、勤奋)

9.学到这里,同学们明白了“游”换成“画”字行吗?为什么?

10.理解“”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引语:为什么青年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呢?青年在和我进行纸上交谈时说出了原因,请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句话。(生读完,老师点明这是第二个原因)

通过学习上面的`重点句,能说说“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吗?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择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后…… 4)即使……也……

5)哪怕……也……

11.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作者赞扬了他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三、谈收获

你从青年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点拨:1.从思想收获方面,2.从观察方法方面)

四、质疑

五、作业

1.摘抄2、3、4段的重点句,再次体会青年的品质。

2.感情朗读全文。

3.预习练习1(1)第一问和练习3。

D3.

学习任务: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因为 只有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所以 然后 鱼 游到了纸上

/观鱼:老是、呆呆、静静 \

忘我境界 /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画鱼: 融为一体

\ 忘记 忘记 /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值、一心为百姓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和怀念。

2、潜心会文,合作探究,了解端午风俗人情。

3、自主学习,借助课题,以人物行动为线索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学会10个生字,理解“热气腾腾,锣鼓喧天”等词语的意思,在感情朗读课文。

第1课时

课前谈话: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的变迁,沉淀下的是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就流传下来许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畅谈:元宵节、清节节、端午节、中秋节??〕

你能背一背关于这些节日的耳熟解详的古诗词吗?

〔背诵:杜牧《清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元日》〕

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看似为活跃气氛,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实则是为新课拉开一个文化的序幕,情感的序幕,精神的序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端阳

1、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祖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端阳。

2、揭题读题

3、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告诉端阳的时间以及别称。

4、读一读第1小节

5、畅谈自己家乡过端阳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走入端阳

1、过渡:那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过端阳的风俗人情呢?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4、检查字词

①自由读课文生字,记一记,提出需要提醒自己或别人的生字。

②自主提出初读后不懂的词语,合作交流释疑。(如菖蒲、艾草、菱角??)③出示课件;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淡淡的幽香并指导谈出沁人心脾的“幽香”

形状各异读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形状各异”

热气腾腾读出令人垂涎三尺的“热气腾腾”

锣鼓喧天读出振奋人心的“锣鼓喧天”

〔设计意图〕

强调自主学习,凸现语文本体。词语教学突出工具性的同时,又努力联系语境,读出字词背后的人文内涵。

5、逐段检查朗读(自主选择喜欢的一段话练读→个别读→随机梳通文句)

三、再读文本走进端阳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端午节的风俗》

2、请大家用“每到端午节,”的句式说,让每个人说一个风俗,让更多孩子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随机板书)

3、换一种句式:“每到端午节。”的句式说说端午节的风俗。

4、你能我们刚才所说的内容合成一段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5、同桌互说――指名说

6、出示民谣

粽子香,生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八黄。这儿端阳,那么端阳,处处都是端阳。

7、自由读→合着节拍齐读。

8、你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编成一首儿歌吗?

9、自由练写,交流评议。

10、齐读:五月里,端阳到,家家户户真热闹;

缝告袋,包粽子,家家门前挂文章;

赛龙舟,忆屈原,中华传统代代传。

四、布置任务走进生活

1、中央电视台《民俗民风》栏目组准备拍摄一期《五月端阳》的节目。如果你是本期节目的导演,准备拍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外认真阅读课文内容,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作补充。

2、作业:①搜集屈原的故事与生平,著作简介。②若有条件,搜集若干香袋。

第2课时

一、情境导入,泛起悠悠的端午记忆

1、情境创设,再诵童谣

粽子香,生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八黄。这儿端阳,那么端阳,处处都是端阳。

二、深入文本,寻找绵绵的端阳风俗

1、过渡:这一个个有趣的活动,在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至今,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端午节文化。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五月端阳。

2、自主认真研读3——5小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深入探究。

3、反复品诵,哪些地方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划下来。

4、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重组学习小组。

5、合作交流,同伴互助。

三、赏词品句,品悟深深的端午文化

(根据学生选择,顺学而导,随机学习课文3-5小节。这三个板块,各有侧重,又互为联系,单独学习,又合为整体。)

板块一:缝香袋——体会福文化

1、你读懂了什么?细细读读,看谁能找到一个最能体现姑娘们“心灵手巧”的词?

2、品悟用词的精妙,随机指导朗读

3、姑娘们这么一抽,抽出了———。

(抽出了一个个美丽的香袋,抽出了姑娘们的心灵手巧,抽出了各式各样的香袋,抽出了节日的快乐,抽出了五彩的云霞,抽出了幸福的憧憬??)

设计意图:“抽”是个具有形象特征的'词语,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语言的神韵,从而广化,深化了学生的语感)

4、把自己的感受溶入文句之中,有感情朗读文句。

5、点击课件,欣赏各式各样的香袋,品悟香袋的含义

猜猜看,这些香袋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鸡心——永结同心,虎头——辟邪讨吉,辣椒——红红火火,菱角形——恭喜发财??)

6、别看小小的香袋,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愿望,一齐读读这段话。

板块二:吃粽子——体会亲情文化

1、让我们一起走进农家小院,看看妇女们正在忙什么。

2、齐读,交流。

3、随机采访

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穿插句式训练

①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里形状来分的。指导说:按形状来分,包好的粽子有、 、 、等。

②至于白头粽、枣子粽、赤豆粽,那是按用料来分的。

放手说:。

5、范读。学生闭目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的小男孩正用双手接拄热腾腾,粽子,眼睛还在盯着锅里;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告诞三尺,直嚷着:“妈妈,熟了吗?熟了吗?”;仿佛看到一个小孩活蹦乱跳,欢呼着:熟了,熟了!”??)

6、创设情境,表演朗读:“熟了,熟了??”

“妈妈,我要吃狗头粽??”

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②读懂了屈原一心为国,却惨遭削职流放的噩运,引导:难怪诗人发生如此的感慨――课件出示,齐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读懂了屈原听到楚国沦陷,无限悲痛,引导:此时的诗人悲愤交集,无耐心碎地唱道――课件出示,齐诵“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④读懂了屈原最后绝望投江自尽,引导:诗人带着绝望,带着对祖国无限思念,发出最后的叹息――课件出示齐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独我醒。”

5、深情引读重点句

①诗人为自己一心想使国家富强,却遭流放而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②诗人为楚王不任用忠心报国之贤臣而无忍地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③诗人为国灭亡,百姓遭难而悲愤地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④使人为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故国无强,绝望地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6、深情缅怀屈原:假如你来到江边,最想对奔腾的江水说什么?捎去一份怎样思念呢?

7、齐读张耒《和端午》

课件呈现

〔设计意图〕

了解端午风俗,感受屈原文化,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丰厚文本的人文内涵。立足文本,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体现的正是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五、总结延伸情感升华

1、深情总结

那一个个精致的香袋,缝出的是代代相传的中华文明;

那一个个精美的粽子,传承的是五千年的古老文化;

那一艘艘龙舟,赛出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决心;

那一个个鼓点,敲出的是顽强拼搏永往直前的精神;

千百年传颂的屈原故事将继续传唱,

千百年中华古老文明在新世纪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

2、拓展作业

①制作一课端午节的名片

②给家人讲讲屈原故事

③搜集更有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与传说故事。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篇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板书课题)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滤肺(后一笔是竖)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寿命:生存的年限。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1、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来认识鲸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方面:(1)大(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些特点。

板书设计

四方面:

(1)大

(2)不是鱼

(3)种类

(4—7)习性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读懂课文,弄清“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l.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诺贝尔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教育学生学习诺贝尔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对和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诺贝尔将自己的巨大财富贡献给全人类,引导学生体会其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二)难点

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解决办法

通过自学、感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及感情朗读突破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也可通过实物投影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揭示课题并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学生质疑,谈感受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篇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4年【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近2000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

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4、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2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