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 晓芬0 分享

语文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写作和表达的方式,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艺术技巧的过程。它培养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世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2)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3)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4)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

1、首先我们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2、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

2、 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解题: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 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

3、 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展示图片)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绍湖心亭,展示图片。

三、走进作者,介绍背景,强调作者的故国之思,沧桑之感。

串词:下面,我们就去湖心亭,看看张岱在雪中的湖心亭深埋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感知文意:

1、 听配乐朗读。

2、 听了范读,也通过早自习的预习请一个同学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全班评析)

3、 齐读,要求流畅自然,充满感情,尽量感受作者的孤寂落寞。

五、品读文本:

(一)一读:走进作者心中的湖心亭。(理解课文大意)

1、张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去的湖心亭?

2、他是怎样去的?

3、沿途所见何物?

4、在亭上有什么奇遇?

5、舟子是怎样评价张岱今晚的举动的?

(二)二读:

1、其实,作者在文中犯下了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能找出来吗?

2、是张岱大意了,写错了人数?是否要让张岱改改呢?

独:表现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根本不存在。

(三)三读: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张岱形象的一个字。

2、“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说?作者的呆气体现在哪些地方?

(1)痴行:找出来,如何理解他的行为?(天寒地冻,夜深人静时跑到湖上看雪实是怪异)

表现他不愿看见人,不愿人看见 的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孤独避世的忧愤。

(2)痴景:A,天寒地冻,夜深人静,他看到的湖心亭的雪景是怎么样的?……

B,这是一种美吗?怎样理解这种美?(结合图片,讲解白描)

天地苍茫,人物渺小,这种对比,创设出一种悠远脱俗的意境,透出一种白昼看不到的梦幻般的朦胧美。也反映出他不同流俗的审美趣味。(与众不同之处,痴之所在)

C,作者钟情这样的'景色,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心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湖山夜雪图的苍茫悠远,暗合了作者的清高避世的心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孤寂无依、伤感茫然的思想感情,这时,天地人情已完全融为一体了。情景交融,景成了情的载体,成了情感寄托的对象了。

(3)痴心:作者不愿见人,不愿人见,却为何在亭上有如此表现?

A,为什么大喜?(遇到和他一样有雅兴、脱俗、孤傲清高之人,当引以为知己)

B,为何“同饮”“强饮”?(自己本不会饮,又不可不饮,酒逢知己千杯少,酬谢知己。)

C,为何临别时才问姓氏,也不留下电话号码,联系方式?(君子之交淡如水,同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见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契合。这反映出作者不同流俗,只以得莫逆为快的作风和性格。正可谓痴心一片啦。)

(四)小结:痴:作者痴迷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六、拓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能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应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我们也试着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中,让我们在景物描写中感受你当时的思想感情。

七、在乐声中再听录音,结束全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题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

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更(gèng)有此人 强(qiǎng)饮

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

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

(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

(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

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3、女生齐读第一段

四、研读赏析,品味情感

1、时间: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更定时分。

冬天的凌晨冷到什么程度?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作者为何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说明他怎样的志趣?

-->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超凡脱俗的雅趣。

2、人物: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吗? 不是,还有舟子。

为何用“独”呢?反映他怎样个性特点?

-->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及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3、心情:一个人凌晨去看雪,心情会怎样?

-->忧郁、惆怅,淡淡的哀愁(插入作者简介)

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寻梦,寻梦,过去的生活如在梦中,如在画中,飘然而逝,现而有隐,作者只靠“梦亿”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4、本文写于明亡之时,却为何用明号纪年?

-->深深的故国情丝,淡淡的哀愁。

5、本文不仅写了作者一个人夜晚去赏雪,第二段还记叙了什么?

-->偶遇金陵人。

作者为什么不把两个人名字写出来,而只是写“金陵人,客此”?

A、作者也是客居此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金陵,南京,明朝开国定都南京,暗示他对故国的思念。

男生齐读第二段,读出惊喜和淡淡的哀愁。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你认为柳宗元和张岱能成为精神上的朋友嘛?

六、小结:

多媒体显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经过这堂课,你应该理解作者的那份痴心了吧!

七、作业:

用白描手法写一处景物或描写一个身边的同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作者在阐述观点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提高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学习本单元的,要了解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提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掌握重要的字词。

2、自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找出作者的观点,通过课文内容讨论,理清文章思路。

3、自读课文,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4、体会交流,谈谈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安阳的狗叫人事件的图片和资料。

同学们怎么看待事件中的狗的主人。学生讨论交流。我们为什么比较反感,是因为养狗的人没有教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苏联作家利哈乔夫的一篇关于教养的文章。

二、自读课文,基础检测

1、注意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2、找一找每一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师引导小组学生交流

三、自学探究,明确观点

1、关于教养,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转化一下思路:怎么做,才能有教养?作者在文中怎么论述的。)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结尾重提,深化中心。

四、自学探究,明确思路

借助文章的助读提示,讨论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勾画出“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的顺序有什么秘密?

举例、对比,突出有教养的必要和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先写有教养,再写无教养,也是对比,可以吗”,让学生明白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例子安排顺序的秘密?)

2、“教养”和“风度”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在相关段落中找到有关联的句子。

教养的本质使尊重教养是风度的基础本质

风度是有教养的外在表现现象逻辑关系

3、作者认为为什么需要优雅的风度?

先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句子,小组学生交流。

4、作者在论述“风度”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借助自读提示,学生分析

师提示学生回顾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各段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学生小组交流。

5、你能从文中找到将两个话题贯穿起来的一个词语吗啊?你能整理出文章的思路吗?

师准备纸卡

小组学生交流。材料分明,思路清晰。

五、自学探究,论之有方

1、文章材料很多,作者如何安排它们来阐明观点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不同事例形成对比,以事例说服人,以对比教育人。

六、自学探究,众说教养

欣赏视频,感受教养之美。

学生分组准备,(可以在一个方面或一个具体的事情上说说具体的做法。

)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谈一谈怎样做能提升自己的教养。

小组交流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养成。

只有吧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就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又教养的,有风度的人。同学们,我们能做到吗?

七、作业要求

每天坚持做一件有教养,有风度的事情。

八、板书设计

聂战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3.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主题阅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白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几张有关不文明现象的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照片,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回答)对,这些现象说明这些人都是没有教养的人,那么,你觉得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教养的文章——《论教养》。(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不敢mào( )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kè( )守时间。

(3)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jí( )取有益的见解。

(4)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zūn( )循哪些准则?

[答案](1)贸 (2)恪 (3)汲 (4)遵

2.根据下列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2)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

(3)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

(4)形容说话啰唆。( )

[答案](1)彬彬有礼 (2)矫揉造作 (3)附庸风雅 (4)絮絮叨叨

三、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小组内解决问题)

如果有不能解决的字词,可以在班级内求助。

明确本文的论证思路:本文开篇便写“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开门见山地引入论题“教养”。接着列举了生活中许多“无教养”的例子与“有教养”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再由“教养”转向“风度”,批驳了对“优雅风度”的错误认知,进而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最后得出结论:“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而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2.再读文章,小组研讨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突出说明了“教养”对于人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对“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的剖析。

3.拓展阅读。

教养与奢华无关

梁文道

①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

②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一两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将其定位为低调的奢华。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位,再将品位等同于奢华。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位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连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③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甚远,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④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位,他们是这么说的:“__×的家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位。”“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20年。”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作品位,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位。

⑤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会在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它拂尘拭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十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是经过了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对它的爱惜。这叫作绅士。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便花钱,朝秦暮楚。

⑥他的品位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⑦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⑧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开着一部奔驰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骂上错菜的服务员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

⑨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然而,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选自《中华文摘》,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结合全文,说说真正的绅士具有哪些品质。

3.结合全文,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

1.首先,由当今国人崇尚奢华引出人们把奢华当作品位的错误认识;接着,举例论证什么是真正的品位;最后,表达对今人不重教养而重奢华的批判,指出有教养才是有品位。

2.①朴实惜物,低调而不张扬;

②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或:具有教养,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

3.表明只有有教养的人才是真正有品位的人,而今人却因教养困难奢华容易而误把奢华当作品位。批判了现代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以及教养的匮乏,指出人们对品位的错误认识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目标的偏离。

四、总结收获

说说你学习了本文后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网上找到《择善而从》和《跃出误区的艺术》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写一篇阅读心得。

【板书设计】

论教养开门见山,引入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具体论证,深入剖析无教养的表现有教养的表现优雅风度——教养的重要表现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20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