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 晓芬0 分享

有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理解。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立见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诗歌意象与生活情景的联想相结合,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抓住这首诗“真挚的感情、鲜明的形象和优美的韵律”这三个明显特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深切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2.培养学生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诗歌优美的韵律。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和教师总结归纳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刚刚学过的《静夜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指出“乡愁”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而台湾人民的思乡之情更深切、更感人,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先齐读,再听配乐朗诵,找出差别,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听后师生一起评价,特别注意朗诵时的语气和节奏。

提问: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乡愁?(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形象的?(以时间为顺序)

二、师生互动,想象构图

1.教师范读诗歌的第一节。

(1)让同学们联系自己在外上学、思念母亲的实际情况理解诗歌内容。

(2)请同学说出自己的联想。

2.请同学朗读诗歌的第二节,教师进行指导。

(1)构建生活场景理解内容。

(2)补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加强同学们的语文知识积累。

3.请同学深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三节,教师进行指导。

(1)让同学们想象三五十年之后,母亲去世后自己的内心感受,加深对诗歌第三节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味。

(2)回顾前三节意象选择的典型性,加深学生对作文选材典型性的认识。

4.第四节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同学们在内容理解上的重难点。

(1)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作者思念故乡、想念亲人,那为什么不回到他们身

边呢?仅仅是由于有一道台湾海峡吗?

(2)再从作者生世和写作背景出发,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使同学们真切体会诗人

的思乡之情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课堂练习]

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模仿造句。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条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在车站久久的站立

[课堂小结]

正是由于具备了真挚的感情、鲜明的意象和优美的韵律,余光中的这首小诗才会成为海峡两岸广泛传颂的名篇,这也正是我们分析不少现代诗歌的重要途径。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乡愁》和《夜雨寄北》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时间、空间、乡愁

小时候、母子、异地、邮票

长大后夫妻分离船票真挚的感情

后来坟墓内外坟墓鲜明的意象

现在海峡两岸海峡

乡愁是……数量词、叠词

我在这头……在那头、优美的韵律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能够抓住要点复述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结构的方法。

2.理解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3.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及练习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采用单口相声、快板等形式对课文中感兴趣的情节进行复述,这一环节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然后通过拜师学艺这一环节可使学生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这样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满兴趣与激情地去表演。学生通过口头叙述身边的奇人奇事的练习学会写人物速写。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

2.讨论点拨法。本文文字浅显,情节简单,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可采用学生自主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小组交流,口头评析,也可写短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奇人”

设计(—)山东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奇人绝技榜中榜”,你在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请你举一个例子。

如:骑车走钢丝,徒手撕铁盆,鼻子拉汽车等。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天津卫这个地方有什么奇人绝技。

设计(二)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在我们市并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两位俗世奇人。

二、朗读课文——说奇人

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奇人。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也可播放录音让学生仿读,标出难以认读的字词。

要求:读出声调、语气,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老师可先范读几段,学生再读。

交流明确:

字词积累。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谁也不得罪。

逢场作戏:碰到机会应酬一下,凑凑热闹,并不认真对待。

看风使舵:比喻看情势或别人眼色行事(含贬义)。也说见风使舵。

左右逢源:比喻事情随便怎么办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2.再读课文,说奇人。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就你喜欢的情节用快板的形式、单口相声的形式,或者是说书的形式说出来。其他同学点评。

注意语气、语调、神态、动作,突出人物性格,做到声情并茂。

三、合作探究——学奇艺

1.语文活动设计:拜师学艺。

多媒体展示:通过听以上几位同学声情并茂地话说奇人,相信你对他们也产生了兴趣,如果文中的奇人现在要招徒弟,你最想跟哪一位奇人学艺?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体会奇人之“奇”,并深入感知人物形象。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拜“泥人张”为师,因为我想学他的一手绝活——捏泥人。他能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不声不响地就捏出了海张五。

我拜“泥人张”为师不但因为他有高超的技艺、无人能比,而且他行事沉稳,镇定自若,后发制人。他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令我佩服的奇人。

我拜杨七为师,因为他有绝活,能制出与众不同的茶汤。要不是他制的茶汤名声远播,中堂大人也不会来这里喝茶。

师:泥人张就撮了一个海张五,你为什么就认为他技艺高超无人能比呢?

讨论明确:这是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我拜“好嘴杨巴”为师,因为他聪明机智、人情练达、机敏过人,被中唐大人误解后,巧妙辩解,既让对方明白其误把芝麻当脏土了,又给对方留足了面子,从而化险为夷,又获奖巨银。他是一个机警聪明、巧于辞令的奇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

(教师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引出:如何评价好嘴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对杨巴的圆滑、精于人情世故大加褒扬,并不是出于纯粹的道德判断。旧社会民间艺人处于社会的底层,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环境,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与其说是性格上的弱点,不如说是应对生存环境的特殊策略。)师:文中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那么杨巴的“好嘴”好在何处?

讨论明确:从说话的难度看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可见形势紧急,千钧一发,需要“敢说”;再者,左右为难:说是芝麻,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掉脑袋,需要“巧说”;第三,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大人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

从说话本身看,“不知道”“不爱吃”既没说是芝麻,也没说不是芝麻,既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又给中堂大人留足了面子。

从说话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使李中堂对杨巴“心生喜欢“赏银一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震”。

这也是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4.教师小结:“泥人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捏出“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的`泥人,一言不发而以奇招制敌实在令人佩服;杨巴危难之际显身手,话虽不多,但敏捷、巧妙、适时,也是高手!值得拜师。本文中的两位奇人,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简单,但又极富戏剧性,情节一波三折、曲折有致,这也正是作者谋篇布局之奇,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借鉴。

四、品评赏析——品奇语多媒体展示:《俗世奇人》所塑造的奇人形象生动,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得益于作者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人说冯骥才的语言幽默风趣,酷似单口相声;也有人说他的语言传神生动、富有表现力;还有人说他的语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津味”十足,还有人说他用词准确凝练。请你再次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二例揣摩评析。

学生思考并交流。

活动成果展示:

幽默风趣,单口相声风味。如“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吹,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A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传神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今儿,两人自打到这世上来,头次里外全新,青裤青褂,白巾白袜,一双手拿碱面洗得赛脱层皮那样干净”。可见他俩对中堂大人的到来不是一般地重视F再如“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

着实形象地写出了中堂大人当时的气愤,形势之危机,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杨巴要扭转局面作铺垫。

“津味一十足。如“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必须赶紧想辄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富有浓郁的天津味。

用词准确凝练。如“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叭”字可以看出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再如“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中两个“找”字用得实在是妙。这本是海张五在“找乐子”,找“泥人张”的乐子,而“泥人张”便把他找乐时的丑态捏成了泥人,一个“找”字看出“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换成其他的词语就看不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五、自由探讨

学生再读课文,自由质疑,可向同学、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有:

现在天津还有“泥人张”那样的高人吗?还有那样的茶汤吗?他们的技艺是否流传下来了?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来探讨。作者冯骥才,近年来全身心投入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对现代社会进程中濒临灭绝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保护,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通过探讨使大家认识到我国民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这些遗产如今正受到巨大的冲击,我们应当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遗产。

六、作业设计——联系生活,写“奇人”

1.继续阅读《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目。

2.学习《俗世奇人》的写法及语言,发现身边的奇人奇事,以“身边奇人之……”为题,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

该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自选方式复述课文

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r解,同时,又能初步感受作者幽默、富有表现力及富有地方风味的语言。并为下一环节的“拜师学艺”作好铺垫。

二、结合教材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并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极富戏剧性、一波兰折的情节。学习作者独具匠心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自然引出“关注民俗”这一话题,引起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并深入了解作者为保护民俗、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所作出的贡献。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文言字词及文学常识。

2、品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

3、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走进本单元,我们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古文中汲取古代文化的养分,一个个富有人格魅力的古代文人墨客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崇敬万分:陈涉不甘心受剥削命运的“鸿鹄之志”,柳宗元对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陶渊明对安定平等社会的向往。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这篇美文中体会失意时的他表现出的旷达的情怀。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停顿,必要时再书上做标注。

2.教师出示本科字词投影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教师强调重点

滁( ) 壑( ) 琅琊( ) 潺( ) 酿( )

辄( ) 暝( ) 伛偻( ) 洌( ) 蔌( )

射者中( ) 弈( ) 觥筹( ) 翳( ) 晦( )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同桌各读课文一遍,相互纠正读音错误。

5.全班齐读,要求读出节奏和停顿。

三、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划出不解之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

3.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全班交流解决。

4.生一人一句翻译全文,师生同为译者纠错。

四、自学交流一:走近醉翁亭,感受景物之美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因而醉翁亭秀丽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划出文中描绘美景的句子,大声朗读。

明确;要读出醉翁的欣喜、热爱之情。

学生朗读、交流、评价。

2.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自然美景加以形象的描述,并给画面加一个小标题。

学生交流、评价。

五、自学交流二:小组合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交流完成下列问题。(时间5分钟)

1、在美景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之乐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看书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交流明确:

除山水之乐外,滁人游乐,太守游乐,太守与游人“同其乐”。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醉”与“乐”呢?本文的主旨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写“山水之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寄托,虽然遭受贬谪,但能排除政治失意的悲愤,从山水之中自得其乐。写游人之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政绩,滁人游乐是由于生活安定,太守游乐是由于政务清闲。写太守与游人“同其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理想。可见,作者欣赏山间美丽的景色,与宾客喝酒游戏,对游人的快乐感到高兴,都表现出他的乐趣在于:把滁州治理好,让人民过上和平快乐的生活。这正是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美点寻踪,当堂达标。

学生仿照例句探寻本文的美点所在。

例句:美在自然景物呈现的优美的意境,看那山水相映、晦明变化、四季变幻、禽鸟和鸣。

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以及表现的情怀等方面展开探寻交流。

七、背诵课文。

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作品美之所在后,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八、作业布置。

欧阳修的人生态度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有何不同?欧阳修的人生态度对你有何启发?

教后反思:学生不同学习体验的碰撞、冲突、认同,引发学生反思不和谐的原因,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体验和想法,也注意调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与课文文本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以一定价值取向的文本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个人情感,学生最终认识到欧阳修是为“山水之乐”和“百姓之乐”而醉,也就理解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解题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作者介绍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

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四、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 朝晖夕阴 (huī)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潜形(qián) 岸芷汀兰(zhǐ tīng) 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五、翻译课文

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

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

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4、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

“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5、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

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六、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课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1温习上堂课内容—-作家知识、一二段段意、课下注释词语解释。

2读三四段,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意。

【课堂学习】

1复习提问

(1)提问学生关于范仲淹的知识

(2)文章一二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3)解释词语

谪守越明年百废具兴增其旧制属予作文

胜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大观迁客骚人得无异乎

2导入

同学们已经说了,文章第二段,简单写了洞庭湖美景,然后转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那么,这览物之情到底如何呢?下面就来继续学习。

3学习过程(精讲内容)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译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词语。

淫雨霏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催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3)概括此段内容:

描绘洞庭湖天气的恶劣,淫雨、阴风、浊浪是主景,进而写迁客骚人之悲。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5)指名译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词语。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长烟一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乐何极崇辱偕忘把酒临风

(6)概括此段内容:

描绘洞庭湖阳关灿烂及月下的.美妙景色,进而写迁客骚人之喜。

(7)从内容、写法、表达方式、句式及修辞等角度分析这两段-----

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共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结论见板书设计

4练习

解释词语

淫雨霏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催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长烟一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乐何极崇辱偕忘把酒临风

5反馈练习

从内容、写法、表达方式、句式及修辞等角度解析这两段?

6知识总结

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四段的内容,多个角度进行了学习,希望同学们要认真理解,课下努力消化。

199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