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

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

时间: 晓芬0 分享

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5篇)

语文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语文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品,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

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设计】

一、恰当导入

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目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

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2、教师导读:

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难句标出,精读分析。

感情朗读,弄懂其义,省略补出,圈点画批。

(对以上方法稍加解释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直至背诵时,展开联想与想像)

三、合作学习

1、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然后,展开小组竞赛;竞读后每组参与朗读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同位合作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学生直译后,各组进行质疑,互相解答,教师随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四、研读赏析

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归结: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帮助明确:

1、要求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进一步熟悉课文,特别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进一步领略文中的美景,同时可以参照课文后的补白。引导学生用重复性和改造性复述两种方法,对课文进行重点赏析。

2、本文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

3、总结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五、体验

1、反馈巩固:

教师指导学生当堂背诵,可运用“联想记忆”法和“画面记忆”法进行背诵。(先讲方法,后背诵)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思考一下,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可达成共识: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鄙弃名利的思想。这种寄情山水的写法在本册的《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中可以再次学到。

六、拓展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查询搜集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资料或有关诗文。

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美丽富春江”为题,写一篇解说词。可以模仿

《话说长江》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特秀丽、爱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志趣高洁。

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篇2

一、诗词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齐读这些诗句:“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这些诗句赞美的是从桐庐到富阳之间的富春江,是什么样的美景让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推崇备至呢?让我们随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同去富春江赏景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与朱元思书》。

二、学习目标

关于《与朱元思书》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语文课代表为我们宣读本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缥碧、轩邈、经纶”等文言词汇,读通大意。

过程与方法:品读精美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关键句子,体悟作者爱慕大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文言文知识积累、品读精美语言鉴赏美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体悟作者爱慕大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思维导图法

三、以读助学

好文章,三分品七分读,接下来我们就请朗读专家组为同学们进行朗读指导:

PPT展示:朗读专家组将从字音、节奏、重音、语速、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一:读音指导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指导本文中的重难点字词,请大家跟我读。、

jù piǎo bì jiā xuān miǎo líng ling zhuàn yuān

俱 缥碧 夹岸 轩邈 泠泠 转 鸢

lì kuī kē zhòu yóu shū

戾 窥 柯 昼 犹 疏

学生二:节奏、重音、情感、语速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大多数以四字句为主,所以节奏应该是二二拍。

例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请大家齐读)

重音: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在本句中“箭”和“奔”应该读重一些,这样才能体现出水流湍急,请大家齐读。

情感:本课应读出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语速:舒缓

学生三:示范朗读

学生四:请同学们举手朗读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评价:我对某某同学的朗读做一下简单的评价,他读出了,但在方面还需改进一下,就会更好。

学生五: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学生五对全班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指导)

四、预习检测

读通大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预习课上大家已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预习,认真梳理了这篇文章的大意和文言现象,接下来我们就以抢答的方式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

1、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

俱:全、都净:消散许里:左右独绝:绝妙缥碧:青白色负势竞上:凭借戾:至,到达经纶:治理、筹划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鸢飞到天上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息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通假字:千转不穷同“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同“返”归、还

3、词类活用: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向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

4、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左右今义:允许

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5、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负势竞上向上

百叫无绝停止横柯上蔽上面

五、整体感知

梳理完文言知识,请同学们再齐声朗读一遍文章,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一)作者运用哪两句话,高度赞美了富春江美景的特点?

学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学生:总分,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六、鉴赏感悟

接下来请同学们担当小小欣赏家和小小评论家,来鉴赏这奇山异水。

PPT呈现: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提示:(一)展现文字所表现的美妙画面;

(二)从山水的特点、用字、修辞、写作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评点。

任务分配:1、2、3组寻找“山之美”;4组点评。

5、6、7组寻找“水之美”;8组点评。

(点评小组可从书写、展示内容、表达能力、互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点评。)

时间:六分钟

展示方式:大卡

鉴赏示例:

山水之美,美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表达效果:江面上风平浪静,风尘烟雾全都散尽,两岸山色无限,似与天接。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心情是何等的舒畅。这两句是作者登州纵目的总体感受,宏观勾勒,异常大气。

用字:“净”字在这里形容词做动词,是消散之意,写出了江面的风平浪静。

七、本课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从朗读课文、学习文言知识、分析文章结构、鉴赏文章美点等方面着手领略了富春江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热爱自然、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情感。接下来请大家拿出小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本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总结:拿出小卡,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示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西安高级中学郑若冰)

七、本课作业

写一篇富春江的导游词(200字)

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

3、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合作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关注文本。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

明确: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成就,被誉为“千古第一文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此文写于元丰六年,流放生活中又有怎样独特的体验。

2、学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通过默读,解决字音疑难,为学生解读文本扫除障碍。

三、解读记叙

1、学生朗读课文,关注记叙部分,寻找信息。

明确: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夜游的原因

2、读记叙部分,解决疑难字词、疏通文意,把握情绪变化。

明确:夜游要读出宁静的氛围,语气要舒缓些。“欣然、亦”要读的快乐一点。“念”要拖长,语气要稍显低沉。把握合理的断句。

设计意图:本文篇幅短小,前三句浅显易懂,引导学生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关注记叙部分,在朗读中把握内容和情感。

四、细读写景

1、学生读写景部分,疏通文意。

明确:理解句意,读出心无杂念的宁静,“盖”要拉长。

2、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写景的妙处。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喻成积水空明,把竹柏喻成藻荇交横。作者笔下的月光有如一池春水那样静谧,透明,澄澈,令人神往。全文无一个“月”字,却使人感到月光无处不在,有动有静,动中愈见静。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妙处。难怪古人惊叹这是“仙笔也”。在这静静的月夜之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3、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描绘承天寺的月夜景色。

明确:调动感官,合理想象。如从动静、明暗、点面、线条等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来描绘。

示例:在皓月照耀下,庭院里自上而下,都洒满了透明清澈的水。而水中呢?水藻、荇菜参差错落,漂浮游荡。清风拂来,树影婆娑、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的恍如仙境。”

设计意图:从反复诵读、想象描绘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写景文字的妙处,初步体会其中透露出来的作者心境。

五、品读情怀

1、朗读抒情议论句。

2、质疑问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

明确: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点明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3、“闲人”为何重读,怎样理解?

明确:由于作者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闲”是相对于“忙”来说的。它包含着作者的感慨和愤懑:眼前景色虽美,自己却壮志难酬。这其中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有闲赏月的欣喜,令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乐观的态度,旷达处世的胸襟。

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文本,体会作者的独特心境,提高欣赏文言文的品味。

六、熟读成诵:

通过自由读、齐读等方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设计意图:对文言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

推荐阅读《水调歌头》、林语堂《苏东坡传》。

设计意图:推荐阅读文本,开阔学生阅读视野,进行文化积累。

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贬官黄州所作。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学习重点:

1、朗读,把握文意。

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

出示课题(

为了大家在学习时有迹可寻,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给大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总体要求。

出示学习目标

在大家明确了这一节课的目标后,我要向大家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家敢于应战吗?挑战第一关——苏轼知多少。

好,同学们查找资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请看挑战第二关——看谁读得好。

古文阅读三字经

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

第二关同学们过得很容易,下一关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挑战第三关——改写之中理文意

自学指导

(一)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改写成幽默、趣味、口语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笼盖全篇文意。

(二)共同欣赏讲评。

班内交流

品评范文

到此为止,大家已经过了三关《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千里护送皇嫂,出五关斩六将,看来大家过关斩将的本领也不错吗?我的给大家设个难关。

挑战第四关——看谁做得好

1、喜欢文中写景的句子吗?主要写得是哪种景物?如果喜欢说说理由。(幻灯片14)

讨论交流

2、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幻灯片15)

创新作文

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后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何夜无月”。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大家快乐吗?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疑问就对了,因为一节课的结束就是同学们探索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将会有无限的乐趣等待着你。

最新名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篇5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六朝著名的山水小品,作者为南朝陶弘景。上海中预年级语文课本将之选入教材,名为《山川之美》,短短六十八字,音韵和谐,节奏如歌,似伴着音乐的流动画卷,描绘了江南山水奇丽的景色,其诗画般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

⒈识记重点实词,翻译课文力争做到“雅”。

⒉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美感、自豪感和遗憾之情。

⒊解读课文,评说课文美点所在。

二、课型与课时

新授,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

讨论、比较、谈话

四、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了解三个人物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佛道兼修)、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谢中书:“美丽风采,好学善文”。曾任“中书舍人”。

康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共同特点:文人雅士

㈡美译课文

⒈教师点拨:文言翻译“三字”要求

信: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达:语言规范通顺流畅

雅:追求语言优美雅致

⒉点拨关键词

①答……书:回复……书信

②五色: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③交辉:交相辉映。

④歇:消散。

⑤颓:坠落。

⑥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⑦竞跃:竞相跳跃。

⑧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⑨复:再。

⑩与(yù):参与,欣赏领略。

⒊美译课文:一句三译,学生翻译一遍,教师给出两种翻译,比较,理解“雅”。

①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的。

②高高的山峰直插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③河流两岸的石壁直立,各种颜色交相辉映。河流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④青色的林木,绿色的竹子,四季都具备。青葱的密林,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⑤清晨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乱叫的声音;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⑥夕阳快要坠落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傍晚,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⑦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⑧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从谢灵运以后,就没有人懂得欣赏这般美丽的景色了。

㈢美读课文

⒈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的读书中获得启示,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①读书要忘我;

②读书要声情并茂。

⒉美读课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⑴读出层次。

⑵读好两个“之”。

⑶读好最后一句话。

㈣美说课文

⒈教师给出两个范例:用“中心句+诠释”说课文之“美点”。

①美在开篇总写。用“山川之美”概括所描写景物特点。用“古来共谈”表达欣赏美景的态度和情意。

②美在精于炼字。用一个“乱”字,写出猿鸟此起彼伏地争鸣声,为我们营造出一片勃勃生机的热闹景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⒉学生说课文美点。

⒊教师继续点拨。

③美在结构精巧。开篇总写,中间分分“静”“动”两个层次描述美景,最后在总括抒情。

④美在三次点明对景物感受。一是“美”。二是“仙”。三是“奇”。

⑤美在写景角度多样。写景有静景有动景,有静物、植物、动物,有视觉有听觉,有早有晚,有仰视有俯视有环视……

⑥美在表达方式丰富。有开篇概述现象,有中间的写景描述,有结尾美景评价,有首尾抒情感慨。

⑦美在情感丰富。一则融情于景,借美景表达“寄情山水,逍遥其中”的价值追求。二则将自己与谢灵运相比,与朋友分享欣赏山水之乐的自豪感。三则为不能“与其奇者”感到遗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㈤美写课文(根据教学时间决定这个环节是否进行)

美美地将课文写一遍。

要求:能够不看课本尽量不看课本。

199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