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
语文教育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培养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技能,使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用朴素而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偶遇一只翠鸟搭船捕鱼,文章语言虽然浅显,读起来却耐人寻味,通过作者善于观察的眼睛,不仅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形,还生动描写了翠鸟捕鱼敏捷。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仔细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棚上“沙啦沙啦”的响声,翠鸟出现后,我看到它美丽的外貌,接着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尝试观察练笔。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元要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搭船的鸟》,齐读一遍课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单元导读页,这个单元是个(习作单元),还记得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本领吗?一起读读,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观察)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学习怎样观察。板书观察
二、解读文本,学习观察方法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习得第一个观察小妙招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观察了哪些事物?雨,船夫、翠鸟。雨和船夫你都是从哪里发现的?
出示第一段:谁找到写雨的句子。我坐在船舱里,怎么知道雨下得很大?你真会发现。你再来读一读,让我们竖起小耳朵听听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带上耳朵我们聆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谁找到船夫的句子?作者听得仔细,看得也仔细,你从哪里可以发现?作者坐在船舱里,听到沙啦沙啦的雨声,看到船夫用力摇橹,于是写下了观察所得。你瞧,原来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板书:(看听),我们学到一个观察小妙招: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二)、学习第二段,习得第二个观察小妙招
过渡语:孩子们,此时小主人公的旅途似乎有些寂寞,突然,船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谁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只鸟身上。课文哪些地方在观察这只鸟?
请你来读这一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一只彩色的鸟,我看到这只鸟的颜色?
颜色多么鲜艳啊,难怪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继续交流。还是一只美丽的鸟,比鹦鹉还漂亮。
明明在写翠鸟,为什么又写鹦鹉呢?去掉这一句怎样?
看来,作者不仅观察眼前这只翠鸟,也曾经仔细观察过鹦鹉,我们要学习作者,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2、(出示两段话,男女生分别读)对比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能否改成这样?
是啊,“一些蓝色”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观察多么细致。看来,观察不是粗略地看和听,观察一定要细致。(板书细致)。但细致又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最吸引你的地方,看这只小鸟外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色彩鲜艳这一特点,所以作者紧紧抓住彩色写出它的外形美。(板书:抓特点)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小妙招。
3、习得这些法宝,让我们来小试身手吧!
一只漂亮威武的大公鸡来了,仔细观察,谁来描述大公鸡?
找学生评价。为你们点赞。
(三)、观察翠鸟捕鱼——习得第三个小妙招
1.孩子,你看,有了你们的细致观察,大公鸡呼之欲出。那翠鸟除了外形美丽,还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谁来为大家朗读第四段?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翠鸟怎样捕鱼?看视频,说感觉,真敏捷。这样敏捷,也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再读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说理由。
看来光会观察还不行,还要会用上准确的词语来描述。特别是观察动作,用词一定要准确生动,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第三个小妙招,:用词准。
谁来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翠鸟的敏捷?找一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脑海里出现怎样的画面?
2、听你的发言,一只敏捷的翠鸟出现在我们眼前。我还看到你做了动作,来,孩子们,现在让你的小手变成一只翠鸟,我们一起去捕鱼。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3、小翠鸟们,吃了小鱼快坐好吧,还有精彩等着你呢。
请大家再看一段视频——青蛙捕食,没看清楚?再看一遍,一定要聚精会神地观察,连眼睛都不能眨一下。注意观察青蛙的动作。
你刚才看到青蛙捕食的哪些动作?蹲、爬、盯、伸、卷等。动笔写几句,注意用上刚才说的这些动词。
把画面变成文字,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描述才会生动形象。
展示交流,参考评价标准,学生点评,
三、回归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1.孩子们,你看,一次平平常常的旅行,旅途中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我觉得船里听雨有趣,你觉得哪里有趣?这一切有趣都源于作者的留心观察。观察离不开好奇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呢?
朗读第三段,这么多的问号让你感受到什么呢?作者一边看一边想,观察多有趣啊,心里想也是观察的一个角度呢!板书想
2.孩子们,此时要是你也在船上,你会想些什么呢?大家心里充满了无数的小问号,看来你也很有好奇心,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
四、解读课题,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老师也有疑问了,作者重点是观察翠鸟,题目直接写成《翠鸟》不好么?“搭船的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你敢坐陌生人的船吗?这只鸟为什么敢搭我们的船呢?
你看,多么有灵性的一只鸟啊,我们和小鸟和谐相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六、总结全文,延伸生活
1、孩子们,一个善于留心观察的人,一定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信同学们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的素材。
2、最后来看今天的作业,指名读一读。采访几个孩子,要观察什么?小猫小狗小仓鼠,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做事的动作,试着描写一下,期待下节课你的分享。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产生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不懂得生字记下来。
设计意图
从差异入手,使学生从内心的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为后面更好的挖掘文本做好铺垫。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再设计及随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回顾一下大年夜(除夕)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
心情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你们一定过得很快乐。
你们看这儿有一位外国小姑娘,她的大年夜(圣诞夜)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你们想不想了解呢?(出示小姑娘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体态表演,看图片,具体的语境,师生共同理解等多种方法理解:
围裙、哆哆嗦嗦、蜷着、冻僵、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灵魂、饥饿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反复读,分层次的感受,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了文本,为之动容,为之流泪,有利于课文内容的展开。
通过对文本,深刻品读、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美好,表达对小女孩儿的同情。
再设计及随笔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读课文,(出示课件)圣诞节的场面。
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如:高兴----生气-----难过
为什么有这些感受?(学生自由谈)
2、出示MTV动画《火柴的`天堂》,进一步感受,关掉音乐,教师根据画面进行解说。
看完后,让学生继续谈感受。
四、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1、你对小女孩儿有什么印象?文章围绕哪几部分写的?
(师导引出:三部分: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
学生读卖火柴部分,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回到文本中,抓住词句、修辞甚至标点符号)
学生认为小女孩非常冷,可怜。抓住文中的句子如:
又黑又冷的晚上,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红一块、哆哆嗦嗦的往前走。
在墙角坐下来,蜷缩成一团,他觉得更冷了。等句子。
(让学生整体理解外,更应抓重点的词语来谈。)
讨论:这几个句子在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感受到小女孩儿的可怜)。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进行朗读指导。
2、擦火柴部分:
学生品读理解:
(1)、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师引导)
如:小女孩儿共擦了几次火柴?
为什么从擦一根到最后擦一大把?
文中的那些地方令你高兴为什么?找出文中
句子读一读,并读出高兴的心情。(美丽的幻景)
他为什么会看到大火炉、烤鹅、星星、和奶奶呢?(小组讨论)
(2)、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并读出出现幻景时的
喜悦与现实的残酷。
如:她从“不敢拿”到“终于”抽了一根
你怎样理解?当时小女孩儿会怎样想?
又如:从“赶紧”“一大把”这些词语可以体
会到什么?
3、冻死街头部分:
出示课件:(小姑娘冻死街头,手里捏着一把
火柴。图文对照,充满感情的朗读后三段)。
幻景的美丽,现实的残酷,造成了什么后果?
小女孩儿的死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小女孩儿愿意死吗?两个“幸福”你怎样理解?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拓展练习、让情感延伸
1、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你对这个结局满意吗?
2、如果让你改写结尾,你会怎样写?
(小女孩的死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现实生活并没有天堂,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六、回归全文
这篇童话以它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把它拍成电影,制成动画,创作成歌曲,下面我们再次用心灵来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美丽与凄惨。
再次播放《火柴天堂》使学生整个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中,享受读书。
七、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乖巧、围裙、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关注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的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
教学准备:PPT课件、表格。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你们过的真幸福,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回,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雨交加的大年夜。(邀请孩子上麦分享自己过年的情景)
2.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人。生于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下才进入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作家。十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主要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邀请1—3位小朋友上麦简要分享自己看过哪些童话书,有什么感受)
三、复习生字词。
围裙 哆嗦 烤鹅 蜷缩 冻僵 火焰 喷香 乖巧 拖鞋 兜着 裂缝 橱窗 唯一 灵魂 慈爱 饥饿 捏着 暖烘烘 圣诞树 火柴梗 灌进来 铜把手 两腮通红(首先老师泛读,然后邀请一位小朋友上麦领读,最后同学们自由朗读)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邀请小朋友上麦分享,其他小朋友仔细聆听,如有补充,举手上麦分享)
2.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讲了什么?(邀请两位小朋友上麦对话式交流自己分层的结果及原因,其他小朋友做补充)
第一部分(1—4):大年夜的晚上,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
第二部分(5—10):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种种幻想。
第三部分(11—12):小女孩冻死街头。
五、深入品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0自然段内容,想想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同学们可以在讨论区进行讨论,小组长整理信息,完善表格)
六、情景再现,角色扮演。
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分别邀请五位小朋友上麦表演,其他小朋友在讨论去给表演的小朋友打分,满分十分,比比谁的表演技术更完美)
1.同学们,火给小女孩带来了温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但如果我们用火不慎,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主义用火安全。
2.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小朋友们在讨论区回答)
(温暖、食物、疼爱等)
七、品析句子。(邀请小朋友上麦与老师对话式解答或者小朋友单独分析,其他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在讨论区回答)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环境描写,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
2.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交代故事的时间——大年夜。在这个意味着幸福、团圆美好的时间里却是小女孩悲惨故事的开始。
3.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
(上面几句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小女孩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没有闲暇顾及自己的天生丽质)
4.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一根。
(靠卖火柴赚钱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是极度的寒冷最终使她抽出了一根。)
八、写作手法。(邀请小朋友上麦分享整篇课文作用了什么样的越做手法)
1.对比。
2.虚实结合。
九、板书设计。
十、课堂小结。(先邀请小朋友上麦总结概括,其他小朋友在讨论区总结,或在本子上总结后拍照发到讨论区)
课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是呀,同学们!美丽的幻想,残酷的现实!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牵动着我们的心,如此美丽善良的小女孩竟然冻死在街头,无人问津,当时社会是多么冷漠!痛心之余,更多的是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珍惜。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国度里,当危险与灾难降临时,人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希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和谐、美好。
十一、布置作业。(作业在微信小程序——小打卡中呈现,小朋友们进群后第一步修改打卡昵称为姓名学校年级,第二步选择打卡主题,第三步根据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1.课堂练习。
2.续写小女孩和奶奶一起到了天堂以后的生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词语。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对比欣赏,激发兴趣:
1、激趣揭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走进一条水泥道。通过原始水泥道和铺满金色叶子的水泥道比较,感受水泥道奇妙的变化,感受落满叶子的水泥道的美,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板贴,认识梧桐叶。
2、指导书写“铺”。
指导“铺”的读音,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1、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
下面咱们读读课文,可以吗?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你认为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2、生自由读课文。
3、师板书:熨帖,凌乱
“粘在熨帖”这两个词语指导认读。等楼梯的方式认读词语: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小雨靴。4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难懂得词语,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画了,熨帖、凌乱,其实还有一个词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看板书:明朗。课文里是这样写的:抽生读第1—3自然段。“明朗”什么意思啊?总结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
(2)小结:同样一个词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的。三、细品:学习5—7自然段
重点学习5—7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5—7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画下来,喜欢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
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勾画,交流
2、分享你都画了哪些词语和句子,体会秋景之美。
(1)抓词语“闪闪发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下过雨,叶子上的水珠还在发光,好美呀!指导朗读。(老师范读,生读,齐读)
(2)抓句子“我走在……路的尽头……”比喻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地毯,把落叶比作图案,师范读,生跟读。体会的好,你们才能够读的好。
(3)抓词语:“金黄金黄”重点强调叶子的颜色,体会到了色彩之美。图文结合感悟美:金黄金黄的叶子,带着体会再读一遍。有了理解就读的更美了。
(4)联系上下文理解“熨帖”“凌乱”。“熨帖”就是粘在,紧紧地粘在(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就是平展的粘在。(师板贴,联系上下文。)
“凌乱”,用学过的方法说一说你的理解:不规则,联系上文,也可以借助词义理解。“凌乱”就是杂乱无章,这个词有点贬义的,可是为什么放到这里来形容落叶的美啊?(自然,不死板,是一夜秋风也是一夜秋雨,更是美丽的大自然。)学生上讲台把凌乱的落叶铺到水泥道上来吧!欣赏图片,再次感受凌乱之美。
指导朗读:他们排列的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生齐读。你们体会到了这凌乱,感受到了这份自然之美,这份秋景之美,(师板书:美)
3、指导写作方法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整体的这三段,作者是如何把这秋景之美,自然之美呈现给我们的呢?完成练习纸第二个学习内容。
(1)学生完成第二部分学习内容,汇报:一片片是数量,金黄金黄是颜色,小巴掌是形状。同学们,你们看有光泽,有数量,有形状,有颜色,你们认为作者怎么样?(喜欢秋天,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他把叶子观察的非常细致,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想象,就依靠这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作者把这秋色之美写的多好啊,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秋景之美读出来。找三位小小朗读者,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欣赏这秋景之美。
(2)师创设情境引读: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我发现:(接读5自然段)。这湿漉漉的水泥道啊,是秋天里最美的风景(接读6自然段)。这小小的落叶,每一片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接读7自然段)。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是你就走在这条水泥道上,你想做些什么呢?
(生说)
四、学习最后一段,收尾呼应
为什么说“第一回”,因为以前都没有留意过,今天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有心发现,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上学、放学路上的美,下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细心感受把你们上学放学路上的美写下来。
教学感悟
秋天,是一个如诗如画、多姿多彩的季节。风儿吹过、叶儿飘落,天气也渐渐转凉,街道上的行人纷纷裹紧自己的上衣,匆匆忙忙的赶着去上班。而就在此时,“我”正背着自己的小书包,穿着“我”最爱的棕红色小雨靴,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蹦跳着、歌唱着……
是什么让“我”心情愉悦?是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不得不说,张秋生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确实让我惊艳,这梧桐叶经历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折腾,不仅没有影响美观,还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了一番。
雨过天晴后的天空很亮,映射在地面上形成亮晶晶的水洼,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这时的水泥道已经有点意思了,显得非常特别。可是在作者眼里,这还完全不够,当“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呈现在眼前的水泥道,像是铺上了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道路的尽头……
它们排列的一点儿也不规则,可在张秋生的眼睛里却产生了一种凌乱的自然美,这样的美让人无法轻易的将注视的目光移向别处。我跟随着作者的步伐走着,一步一步小心的走着,生怕踩坏了一片落叶;我像作者一样仔细的数着,一片一片仔细的数着,不肯错过一片落叶。那些金色的小巴掌,就这样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而“我”棕红色的小雨靴就像是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地穿梭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慢悠悠的走着,毕竟“我”也舍不得这短暂的美好。
可是这平常普通的水泥道,在“我”的眼中为何如此之美呢?
原来呀,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物质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要学会像作者一样不仅能发现平常普通的水泥道的美,还能够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大自然充满热爱,要是有了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啊,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的流露出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仿佛身临其境。我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细细的读,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6、7、8自然段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喻,这个也是显而易见的,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就是在仿照“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这样的词语形式去模仿描写时,可能稍稍有点难度,不过主要也重在平时的积累。
总之,这篇课文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使学生学会如何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去发现美,并能尽其所能的将这些美好用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7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等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体会作者笔下水泥道的美。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初步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水泥道的美的。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和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2、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发现平常生活之美。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让学生制作梧桐树叶,装水的小桶,梧桐落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一条灰扑扑的水泥道(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见过水泥道吗?它们看上去普普通通,毫不起眼对吗?
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你们看,水泥道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课件出示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
谁来说说这种变化?这是什么落叶?
预设:水泥道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梧桐树落叶。
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出示)
法国梧桐树:属落叶乔木,可高达20—30m,树形雄伟端庄,叶大荫浓。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教师出示梧桐树落叶实物给学生,课件出示坐标并联系实际生活:我们松滋的玉岭北路也有美丽的梧桐树哦!走在这么美丽的水泥道上,你们会是什么心情?(愉快)
4、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齐读课题。适时提问:金色巴掌你认为是什么?(梧桐树叶)
5、书写课题中的多音字“铺”。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笔画:右边“甫”字的两小短横不能挨着两边,保持间距才好看。
师强调书写姿势,生打开《写字课堂作业》写两个。师巡视指导。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标出自然段。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不认识的字,圈出难以理解的词语。
生朗读时,师板书“熨帖”、“凌乱”两个词语在黑板上。
2、课件出示同学们普遍不会读且生字表里没有出现词语:粘在,熨帖。指读,齐读。
3、我会认:出示带有生字的六个词语“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开小火车读。
再点生说说,那些字容易读错:“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再出示读音,点生领读。
4、趣味游戏读词:登楼梯。男生上楼梯,每读一个词声音变大一点。女生下楼梯,每读一个词声音变低一点。
三、多种方法理解新词。
1、课件出示难以理解的词语:熨帖、凌乱。学生齐读。
2、师引导:除了这两个词语,还有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词,也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关注的。师板书:明朗。
课件出示课文前三自然段。点生读,读完找人说一说“明朗”是什么意思。
预设:晴朗,总结第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借助近义词”。
将“借助近义词”的卡纸粘贴在黑板。
3、出示雨后初晴的天空图:你们观察过雨后初晴的天空吗?那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出“光线充足”。
4、教师总结:“联系生活实际”也是我们理解词语的第二个好方法。将“联系生活实际”的卡纸粘贴在黑板上。
5、课件出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以及小气泡:二年级时,我知道在“寻找”这个词语中,“寻”和“找”意思相近,“寻”就是“找”的意思。那么“明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
点生按照上面小气泡的方法来说一说“明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师:《说文解字》里讲,“朗”,明也。意思就是说“朗”就是光线充足的意思。而“明”是我们熟悉的字,我们可以借助它来猜“明朗”这个词的词义。这就是今天要说的第三种方法“借助熟字猜词义”,师将卡纸粘贴于黑板。
6、出示第四自然段:利用“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等词语,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前文的“明朗”。总结出第四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师将卡纸粘贴于黑板。
师生看黑板上的卡纸共同回顾学过的四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和联系上下文。
四、水泥道的全景图与特写。
1、默读5、6、7三个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喜欢的句子,用圆圈圈出喜欢的词语。
2、和网格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喜欢它们的原因。
3、点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的落叶之美(特写):
预设:第五自然段“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梧桐树落叶的美。
师提问: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落叶之美?(数量,颜色)
4、再点生说说水泥道的美(全景):
预设:第六自然段“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师再提问,这一自然段又从哪个角度写了落叶之美?(光泽)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
朗读提示: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要读得舒缓平静,读出水泥道的意境之美。师范读之后,多次点生读一读。
5、镜头再次拉近:第七自然段里有哪些好词美句?
(1)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理解“熨帖”和“凌乱”。
预设:“熨帖”一词可以用到“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熨帖就是“紧紧地粘”、“平展地粘”。
“凌乱”一词可以用到“联系上下文”、“借助熟字猜词义”等方法来理解。“凌乱”就是“排列不规则”。
课堂小实验:师将梧桐落叶没于小桶中,再拿出来,粘贴于黑板上,这样的“粘”就是“熨帖”。
师:同学们看起来“凌乱”就是杂乱无章的意思,是个贬义词。可是作者却说“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自然之美”)
(2)贴一贴:贴出“凌乱美”
师:同学们,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是不是把美丽的梧桐树叶也吹到大家的课桌里来了?请大家代替秋姑娘将自己做好的梧桐树叶,随意地贴在黑板上老师画出的“水泥道上”。让学生参与创造。深切体会凌乱之美。
师:这种动人心魄的凌乱之美是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带来的,是美丽的秋姑娘带的,更是神奇的大自然带来的!
(3)师:同学们,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不止于此,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天空中凌乱的云层、山谷里凌乱的五彩池、海面上凌云的鸥群、大洋中凌乱的岛屿)
(4)再读第7自然段,读出这种凌乱美。
(5)第7自然段有哪些好句子?
预设: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比喻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师:作者又是从什么角度写了落叶的美?(形状)
5、配乐朗读,师生合作读5、6、7三自然段,回顾美景。
点生回顾作者的写作角度:从落叶的数量,颜色,色泽,形状等方面描写了落叶之美。
6、谈一谈,你觉得作者能把水泥道写得如此美丽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力。
师: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也能学习作者,做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感受身边美好事物的有心人。
五、布置课内积累作业。
1、用阅读摘抄本摘抄本文已学部分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词语不少于15个。句子不少于5个。
2、和网格小组成员交流自己摘抄的内容和心得体会。
课堂点评:
这节课是一节践行生本理念、讲究教学艺术的优质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方式多样,指导得法,实用性强;以生为本,设计科学,艺术性强。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教完了。我的教法很简单,就是带着他们读读课文,然后把“我”的大大小小的发现一一找到。边读边找,我们共同完成了如下的发现:
第一发现:天开始放晴了。
第二发现:天空多么的明朗。
第三发现:地面是潮湿的。
第四发现: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第五发现:水洼映着小小的蓝天。
第六发现:闪着雨珠的、金黄的梧桐树叶粘在湿的水泥道上。
第七发现: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的地毯。
第八发现:是一块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的地毯。
第九发现:梧桐树的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
第十发现: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的落叶不规则、有些凌乱,但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第十一发现: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地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蹦跳、歌唱……
我把这些发现写在黑板上,学生看着共同寻找的发现,都笑了。肯定有老师说,这样教,太碎了,合并成三五条就行!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告诉我不要合并;课堂上,同学们的全部参与,告诉我这样找发现有意思。我手中有有关部门给我的四本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教学设计、教案,但他们所教都比我复杂,那些复杂教法,总觉得就是按部就班,虽然他们也谈到发现,但都是相当概括性,几乎是没有什么逻辑可谈的。大家可以细读这十一条,顺序不要变,相信你一定会读出某种逻辑。
为什么要这样一条一条找出来?因为背着书包上学,经过门前的水泥道,就这么点的路,为什么作者能写下这么细的文章?不就是将这些一条条发现串起来的吗?
我告诉学生,要想写好日记,每天把自己的若干发现串起来就行了。不难,作家张秋生先生就是这么干的。
熟视无睹是写不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一年四季的微妙差异,如果你发现不到,同样是写不好文章的。
教这一课“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出现了两次,这种修辞手法叫叠句(课堂上可以讲),但两次同样的句子,意思一样吗?学生说不一样。谈一谈理由。学生说,最后一次是对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感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从“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第一回觉得看出来的。
我顺势说,如果“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改成“一夜春风,一夜春雨”“一夜夏风,一夜夏雨”“一夜冬风,一夜冬雨”,门前的水泥道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说,肯定是不美的,因为没有金色巴掌在上面。
同学们所说的感谢,我认为是对的。但教学参考书及名师们设计的那些课,看不出有这种设计与思考。他们所说的,我无法认同。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就这么简单的读与对答,我相信简单之教,学生们会有不少变化的。因为他们知道了平常之路、司空见惯的东西,突然一天的美,与季节有关,与自己的一条又一条的发现有关,与自己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发现串成文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