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常见的六字成语及典故

时间: 国远21269 分享

  六字词语是成语的重要组成之一。那么关于六字词语典故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六字成语典故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一动不如一静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宋孝宗到西湖游玩看到飞来峰就问随他游玩的和尚僧端其由来,僧端把当年印度僧人验证飞来峰原本是西天灵鹫山的典故说了一遍。孝宗问为什么不再飞走呢?僧端非常巧妙地回答道:“谚语不是有‘一动不如一静’吗?”孝宗认为言之有理。

  【出处】孝守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解释】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用法】作谓语、分句;指静观事态

  【相近词】以静制动

  【示例】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天有不测风云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屯兵赤壁欲进攻东吴,周瑜与孔明商量用火攻,可此时季节已过没有东南风。周瑜气得生病,孔明去看他,他说:“人有旦夕祸福。”孔明说:“天有不测风云。”并送他“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刮起了东风。

  【典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

  【释义】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意外灾祸

  【相近词】人有旦夕祸福

  上气不接下气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卫、陈、蔡等国碰壁后,受到了楚国的邀请,孔子立即赴楚,陈国串通蔡国放出囚犯围堵孔子。孔子师徒被围困很多天,他们断了粮,腹中空空,还有同囚犯作战,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被楚军解围。

  【典故】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往山村跑去。  李娴娟《血染的爱》

  【解释】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用法】作状语、定语;形容劳累的样子

  【近义词】气喘吁吁

  【相反词】镇定自若

  【成语造句】

  ◎ 如果是一艘旧式潜艇,经过这一段快速远航,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更不必奢想过北冰洋横渡北极了。

  ◎ 我们跑到上气不接下气,最后居然到了山顶,那时的自傲自安自足自乐的狂喜,真是只有身历其境的才能体验得到。

  ◎ 上气不接下气的马大伯刚要上去阻拦,蒙面人只那么一推,便把他推个趔趄,夺路而走。

  ◎ 她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颤抖的双手使劲地向我打着手语。

  ◎ 活动变得困难了,每移动一步,心脏就剧烈地蹦跳起来,呼吸时上气不接下气。

  【成语例句】

  ◎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呀!没想到自己这个航空俱乐部少年飞行班的尖子给栽到了飞鸟上。

  ◎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幸的事却偏偏落在刘大夫身上。

  出淤泥而不染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典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释义】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

  【近义词】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

  【相反词】同流合污

  【成语例句】

  ◎ 我就是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 如《爱莲说》中的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白杨礼赞》中的白杨的"不折不挠","伟岸、正真、朴质、严肃"等,都是"动情点"。

  五十步笑百步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梁惠王向孟子请教为什么人口不增长的原因,孟子说:“你是关心百姓的疾苦,但你喜欢打仗,不少百姓死于战争。打比方说战争中潜逃50步的士兵讥笑逃100步的士兵,逃跑的本质是一样的。”梁惠王表示将要停止打仗。

  【出处】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自作聪明

  【相近词】以五十步笑百步

  【示例】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21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