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与牛有关的成语典故

时间: 国远21269 分享

  牛,是毕生的。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注视着那还未耕完的麦田,然后带着遗憾永远的闭上了那双明亮而又清澈的双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牛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牛的典故1:

  牛头马面:迷信中阴曹地府的鬼卒,形象分别是牛首人身和马首人身,负责捉拿阳寿终了的亡魂到地府,据北宋禅师释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记载:“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婆。”佛典《五苦章句经》和《铁城泥犁经》中均对“牛头”的来历作过解释:“牛头”为人时名为阿傍,因不孝顺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的差役。马面则是民间为了说法对称后配上的。但也有资料称,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牛头马面后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各种丑恶的人。

  牛的典故2: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出自明朝冯梦龙著名的“三言”之一《警世通言》第十一卷:“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也有驴唇不对马嘴一说。

  牛的典故3:

  执牛耳:是“冠军”、“第一”的代名词。《左传·哀公十七年》中有:“诸侯盟,谁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必须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先将牛耳割下取血,并将其放在盘上,由主盟者执盘,故称主盟者为“执牛耳”。主盟者率先将祭拜过天地神灵的牛血涂在嘴上,接着,与盟者相继歃血,表示彼此之间有天地神灵为鉴,要坚守盟约,言而有信。

  牛的典故4:

  吴牛喘月:出自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地(江浙一带)水牛天生怕热,它们把月亮误当成烈日,一看见月亮就喘。用来比喻因疑心而感到害怕。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了一段典故:“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晋武帝时,一个叫满奋的人进宫朝见武帝时,见宫里的窗户都是透明的琉璃做的,好像很不坚固,他向来怕吹冷风,不禁发起抖来。武帝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说:“我就好像吴地里的牛一样,一看到月亮就吓得喘起气来。”

  牛的典故5:

  牛口之下:语出《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这是赵良进谏商鞅时所说的一段话,商鞅已出任秦相十年,自认为功绩能与五羖大夫相提并论。赵良于是讲了这样一段典故:五羖 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当面拜见却没有路费,他卖身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喂牛。一年后,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嘴下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没有人不服他。后人以“牛口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

192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