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谀奉承的意思
阿谀奉承的意思
一个词语可能有好几种意思,可能有些意思你不知道,那么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阿谀奉承的意思
“阿谀奉承”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ē yú fèng chéng ,释义: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意为拍马屁,说恭维话,竭力讨好、迎合别人。
中文名称
阿谀奉承
外文名称
Make an effort to please cater to
【读音】ē yú fèng chéng
【注音】ㄜ ㄧㄩˊ ㄈㄥˋ ㄔㄥ
【释义】拍马屁,说恭维话,竭力讨好、迎合别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
【造句】:1、我们要清楚地看到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的真正意图。2、自古以来,凡小人和伪君子都会用阿谀奉承的话去讨好、迎合别人。
【读音】:flattery;奉承greasiness;油腻的【近义词】:攀龙趋凤、阿谀奉迎、阿谀逢迎、阿其所好、趋炎附势【反义词】:刚直不阿、刚正不阿
名人晏阳初的典故
晏阳初(1890—1990),原籍四川巴中。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曾当选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十大名人之一。他立志献身平民教育,以达富国强民之目的,被称作“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民国12年(1923年)8月23日,晏阳初等人在北平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平教会根据中国平民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编写教材。中国的国情就是经济落后,人口众多,80%以上住在农村,他们差不多都是文盲,平民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当时定县的农民生活、农村组织、农业情形、经济状况,是中国北方农村的典型代表。因此平教会选定县为平民教育实验县。民国18年,晏阳初及其同仁离开北平到定县,调查和实施平民教育计划。他们划全县为三个实验区,对472村进行调查研究。“平教会”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宗旨;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核心;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为特征;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联环扣合与整体推进,采用“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以达到改造乡村实际,创造新的生活,使广大人民成为有创造力、智识力和公德心的“新民”这一目的。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在定县十年,创造出一大发现(即发现了中国有ー个巨大的“脑矿”)、两大发明(第一发明就是开脑矿的工作——“平民教育”,第二发明就是发明了“乡村建设理论”)、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对定县当时的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8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为晏阳初旧居题写“晏阳初旧居”匾额。其旧居在中山东路,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