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训练方法大全(3)
英语听力中有不少现象和音乐相似。比如音高、音准、音调、重音、辨音、节奏、音流等。没有好的耳朵,学听力比较难。至于说莫扎特音乐的频率和英语频率问题,我没有研究过,但凭常识判断,音乐旋律的音高决定了其频率赫兹。莫扎特的许多乐曲,音域范围和其他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大同小异。而人声的频率同器乐不同,男女声的频率也不同。即使莫扎特音乐对英语听力有影响,也不会同音频有太大关系。 关键是通过听音乐达到练耳的目的。如果我们对音乐十分敏感,就说明我们的纯听觉能力较强。这对学习英语听力有很大帮助。 英语听力的实质是大脑复杂的思维活动。大脑受到英语语音的刺激,开始一系列复杂的系统运转,通过语音解码、逻辑思维,产生准确的听解力。这一切都是瞬间完成的,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 因为错过了儿童期学习第二语言的黄金时间,我们现在练习听力就十分困难。只能一点点积累,熟能生巧,逐渐形成英语的下意识。要达到英语国家人士的语言水平,这个过程很可能需要我们终身学习。 我最近连续参加多次外事活动。发现许多专业翻译也不能听得很精确,甚至对一些常识性的话题也翻错了。这并不是他们弱智,而恰好说明学习英语的难度。 我觉得,可以把听力学习的目标定得更符合实际一些,比如先做到听日常对话,再听专业讲座,再听感兴趣的故事、报道、谈话等,直到慢慢能听ST新闻,看电影。目标订高了,会挫伤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习英语关键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我是每天早上八点听ST新闻。一段是BBC的正点新闻(五分钟),一段是VOA(五分钟)。一般只听不写,用两三遍彻底听懂。如果有特别困难的地方,再花十分钟听写难点。每天早上总共用三四十分钟听ST新闻。中午和晚上各花半小时精听几条VOA的ST专题报道或讨论等。其他就是泛听和跟读了。有时侯几天都不听写,因为可以听懂,没有必要听写了。 我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好几年。并不感觉听英语很累。
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如果在起步阶段,就必须每天花两个小时听写。那个时期,我的确觉得听力练习很艰苦,但是走过来以后,就感觉轻松了。 英语听力的养成,和阅读水平、词汇量既有密切关系,又不是一码事。虽然我们可以读懂许多高深的英语书刊,但不一定能听懂普通的新闻广播。这是因为,阅读通过视觉神经刺激大脑,产生正确的理解;而听英语是听觉神经刺激大脑,通过对语音的解码、识别,取得正确理解。阅读和听力所刺激的大脑部位是不同的。 我在阅读过近百本英语图书之后,仍觉得听力较差。于是,下决心运用逆向法攻克英语听力。刚开始听ST,我连断句都不会,听到的是一团含混不清的声响。认识的词听不出来;不熟悉的词,有时一个词会听成两、三个不相干的词。大脑基本陷入混乱。作为一个读了多年书的人,当时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有几个月走路都走不稳。 是继续听下去,还是放弃学习。我选择了后者。 我咨询过一些英语自学成功的同事,得知通过自学掌握英语听力是极其艰难的事情。我们单位是国家的知名机构,聚集了大批高级人才。有三十年代的留学生、名牌大学生,也有最近几年毕业的清华、北大的才子。但是,真正通过自学掌握英语听力的人只有寥寥几人。一个是大学者陈寅恪的内侄----一位旧上海的高中毕业生。另一个是八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工科学生。这两人真正达到了可以独立应对各种高级谈判或理论研讨的水平。其余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虽然出自名校----清华、北大、复旦等,学得最好的也不过是同老外谈一些浅层次的问题。
这说明,学习英语听力不仅需要智商,还需要耐力和正确的方法。作为成年人,哪怕再有学问,学语言也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钟道隆的逆向法是我采用过的最有价值的英语自学方法。特别是他写的《听遍全世界》,对自学ST听力有相当的参考价值。钟教授本人属于智商很高的一类,但即便如此,他花在学英语上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