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高中生必读书目有哪些

时间: 正沅4587 分享

高中生必读书目有哪些?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必读书目资料,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必读书目有哪些

1.《诗经选》,余冠英

2.《楚辞选译》,陆侃如

3.《古诗十九首初探》,马茂元

4.《唐诗选注》,葛兆光

5.《宋诗选注》,钱锺书

6.《唐宋词选》

7.《牡丹亭》,汤显祖,徐朔方等注

8.《红楼梦》,曹雪芹、高鹗,启功、俞平伯

9.《呐喊》,鲁迅

10.《边城》,沈从文

11.《传奇》,张爱玲

12.《雷雨》,曹禺

13.《受戒》,汪曾祺

14.《棋王》,阿城

15.《平凡的世界》,路遥

16.《黑骏马》,张承志

17.《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18.《中国现代诗导读》,孙玉石

19.《台湾诗人十二家》,流沙河

20.《思维的乐趣》,王小波

高中生必读书目推荐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史铁生《我与地坛》;

张中行《负暄琐话》;

宗白华《美学散步》;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光潜《谈美》《谈文学》;

梁实秋《雅舍小品》;

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

曹禺 《雷雨》;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

顾城 《顾城的诗》;

舒婷 《舒婷的诗》;

食指《食指的诗》;

韩少功《马桥词典》;

贾平凹《贾平凹散文选》;

周作人《雨天的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

傅雷 《傅雷家书》;

余光中《余光中散文》;

林清玄《林清玄散文》;

曹文轩《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郁达夫《郁达夫散文》;

汪曾祺《汪曾祺散文》;

巴金 《随想录》;

张爱玲《张爱玲散文全编》;

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

董桥 《旧时月色》;

张炜 《古船》《九月寓言》;

王蒙 《王蒙散文选》;

余华 《活着》;

苏童 《苏童文集》;

老舍 《茶馆》;

杨绛 《我们仨》;

阿来 《尘埃落定》;

陈忠实《白鹿原》;

周涛 《周涛散文选》等等

阅读的方法

(1)综合类,有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

(2) 分项类,有解词、释句法,文章结构分析法,文章中心思想归纳法等;

(3) 与思维方法结合,有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阅读法等;

(4) 阅读笔记方法,有划重点、写标题,编写读书提纲,写读后感读书心得等方法;

(5)按文体阅读,有散文阅读法、小说阅读法、诗歌阅读法、剧本阅读法、科技文阅读法等。

读书的方法技巧

泛读法

一种读书方法,也称粗读法或浏览法,与精读相对应。陶渊明所说的“读书不求甚解”也属于此法。对于有些书,阅读时,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掌握全部内容(至少不需要第一遍阅读就全面掌握内容)。比如泛读一本英语书,可以跳过生词、难句,不用象精读那样见生词就查字典;第一次阅读象《易经》这样难啃的书,只要理解一小部分哪怕只有1%都可以,而随着知识面和阅历的扩展,以后每阅读一次,都会增加一些理解。

过广泛的浏览,可以扩大知识量和知识面,使对浏览过的材料有了大致印象,等以后需要时,再根据印象查阅各种资料,使以后的学习活动更有目的性;通过浏览还可以网罗知识,待以后一一整理,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活动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泛读和精读结合,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朱子读书法

朱子即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他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直接教导学生,还整理编著教材,一生没有放弃过教育活动。他非常注重读书治学的方法,他在《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说明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方法,教有教法,学有学法。离开了具体的方法,教师则“无以教”,学生则“无以学”。关于读书之要,他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原则,对后来极有影响。他的学生把他的读书方法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循序渐进,指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熟读精思,指读书要遵循记忆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虚心涵泳,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切己体察,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抖擞精神,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居敬持志,指读书要有专静纯一的心境和坚定久远的志向。朱子读书法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是足资借鉴的。

夏丐尊读书法

“由精一篇向四面八方发展”,这是著名语言学家夏丐尊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即把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作为出发点,然后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由精读一篇文章带读许多书,有效地扩大知识面。例如《桃花源记》一文是晋朝人陶渊明写的,如果想知道这篇文章的地位和晋朝文字的情况,可以去参阅中国文学史。这篇文章体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而英国的莫尔写过一本叫《乌托邦》的书;可以对照起来读。另外想了解作者陶渊明的身世及为人,还可去阅读《晋书·陶潜传》或陶集。如此这般,可以由读一本书引出一大串来。

88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