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2019年观《上海堡垒》的影评及观后感【五篇】

时间: 景清21246 分享

  上海堡垒从13到19,前前后后六年的辛苦打磨似乎让一切都慢了下来,2017年开拍到现在,其实心里一直都在盼着,期待中又有些焦虑紧张,毕竟中国科幻在几年前还几乎没有人看好,而有人选择了坚持和相信。慢工出细活儿,我觉得六年的等待是值得的,至少在我这里,上海堡垒还是有很多惊喜的。关于观看电影《上海堡垒》的影评以及观后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9年观《上海堡垒》的影评及观后感【五篇】

  观看《上海堡垒》的影评观后感【1】

  在国家的危急关头,个人的爱情友情好像显得特别渺小。江洋喜欢林澜是毫无疑问的,为了她他来到上海堡垒战区,努力想和她并肩同行,但他不敢说,后来也没法说。至于林澜喜欢江洋吗?我想看了电影看了彩蛋的人都知道了。江洋对林澜这种少年情愫是最美的,那迟来的告白甚至让比特效和冲向敌舰让人更加感动。

  而灰鹰小队成员之间的友情,是最先让我流泪的。他们都是愿意为了国家、为了对方牺牲生命的队友、朋友。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一起坐在阳台上喝着啤酒讨论着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们会在做什么。这里还蛮生活化的 真的看了会特别感同身受。

  江洋大吼“向我开炮”和曾二猪的“还是我来当诱饵”勇敢和坚定的信念配上旁白真的让人动容,电影中的家国情怀是其他科幻片所不具备的。影片中的回忆杀真的致命,还有舒淇的简简单单的“收到”两个字同样非常有感染力,电影真的太多地方让人感动和震撼了。

  观看《上海堡垒》的影评观后感【2】

  单说故事背景设定,电影中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距离现在不是很远的将来,不过好像现在规定不可以写具体年代,涉及到D的都不要出现。还是从角色用的武器,装甲车看出来比较接近现在的,仙藤的到来目前只是解决了能源问题,并没有给人类带来跨时代的变化,这一点也是观影过程中我感到恐惧的部分,因为和现实太接近,太真实,有点类似恐怖谷效应吧。看的时候我也在想如果明天就遇到母舰来袭怎么办,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武力去对打。片中后勤人员大部分配备的是手枪,我刚看的也吐槽过,觉得每人都该配个火箭筒= =|||||,后来才知道是后勤转训练的也就能理解了,因为他们一般接触不到捕食者。 陆兵部队倒是准备齐全。

  特效做的出乎意料的好,尤其是上海大炮和上海陆沉,黄浦江倒灌,我在上海上大学+工作,待过七年左右,看着熟悉的场景一一被摧毁,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电影的亮点: 上海大炮 ,陆沉时黄浦江倒灌 和捕食者的一段肉搏 都算是其中精彩的点,影片后半段几乎全是亮点。BGM的运用也超乎想象,十分应景+磅礴大气。基本影片后四十分钟左右我是屏息看完的。

  捕食者的设定原著是生物系,电影中完全是机甲,你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协作工作的,但是也能看出来电影中四次攻击,从直接攻击到声东击西打控制台到失败后潜伏,每一次攻击都展示了外星人是智慧生命,但是捕食者本身只是机甲还是有智慧的就不好说了。我个人比较喜欢朗格那种,不喜欢博格。

  之前也看过一些影评说像独立日,独立日很多年前在中学礼堂看的,几乎可以说是除了霹雳游侠之外我接触的第一部科幻片,也算是我的科幻启蒙之作了,相对于独立日当年的海飞丝拯救世界让年幼的我懵逼的觉得海飞丝赞助了肯定赞助了吧打广告,上海堡垒的演绎更能说服我一些。为了不剧透,不多说了。

  片中也时不时有些其他小亮点,比如巾帼不让须眉,招兵广告海报用的是女将军,在我看过的其他科幻片中还是少见的,还有灰鹰小队去废弃的仓库泡吧路依依说现在这里可是上海最潮的地方啦,忍俊不禁,上海啊,上海。

  最后的最后,我觉得导演讲了一场蛮好的科幻战争爱情故事,我不会给影片定义是科幻战争片还是爱情片,在我看来,他们可以是一体的。爱情,演绎的很好,科幻,战争、特效以及世界观做的很到位。 就比如,你会单独说WALL -E是科幻片还是爱情片吗?外星人来袭时,人们一样要生活。

  观看《上海堡垒》的影评观后感【3】

  真的强烈恳请大家去电影院支持一下这部电影,不为别的,因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两度在微博上发声恳请大家支持下这部电影,因为郭导体会过制作中国科幻电影的不易,才会恳请大家去支持中国的科幻电影。

  《上海堡垒》和《流浪地球》一样,项目都是在中国科幻电影最为艰难的时候立的项。相对于《流浪地球》的激进,《上海堡垒》只是选择了一条相对保守的路线,即“流量明星+大特效”路线。《流浪地球》毕竟有刘慈欣原作这样一个超级大IP的影响加成,而《上海堡垒》呢?除了在一些小说爱好者小圈子以外,江南的影响力远不及刘慈欣这样一个世界级大科幻作家。拍摄电影要钱,你没有能够吸引投资者的亮点,投资者根本不会为你的idea投资。所以选取流量明星作为主角,虽然本片中鹿晗的表现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但是选取鹿晗作为男一号,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无奈。 因为涉及到点映保密协议,电影内容不能剧透,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上海堡垒》真的没有在特效上省钱!电影的特效制作涉及到非常复杂的项目管理,而这也是我们和好莱坞之间最大的差距,这不仅仅是请几个国外顶尖工作室就能搞定的。

  《上海堡垒》特效团队由中国人负责项目管理,下面统筹着好几个国家,十几个工作室的多个项目。在科幻电影和电影特效的探索上,《上海堡垒》和《流浪地球》以各自不同的方向对中国科幻电影进行探索,它们都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先行者,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科幻电影爱好者尊敬。

  现在点评下电影的正式内容,作为一部“前流浪地球”时代的电影,《上海堡垒》上映时间比流浪地球晚了半年,但是两部电影拍摄的同时,谁也无法预料到哪种模式会成功,或者两种模式都会失败。从故事背景来说,《上海堡垒》受到美国《独立日》的影响非常深,故事也有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对于看惯了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我们,外星人入侵地球的背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易于接受。

  电影整体节奏把握不错,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尿点,对于暑期档的几部电影,《上海堡垒》还是很值得一看,作为一个科幻电影迷,我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特效的制作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真的在不断地进步! 虽然电影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但是《上海堡垒》绝对不是一部烂片,更不是拿着流量明星IP圈钱捞了一把就走。

  相对于《流浪地球》的自然灾害和苏式重工业风特效,《上海堡垒》在探索与外星人战斗的大场面上绝对可以说是中国科幻电影第一个先行者。虽然《上海堡垒》的票房有可能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票房难以预测,有一定的变数,但是这个项目培养的优秀特效团队,也许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够看到中国人自己的《星球大战》、《独立日》、《复仇者联盟》。

  支持《上海堡垒》,也就是在支持中国的科幻电影,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重工业电影”,我们的科幻电影也一定会不断带给我们惊喜。

  2019年是中国科幻电影启航年,郭帆导演也曾说过,不希望未来中国的科幻电影只是《流浪地球》的复制,应该探索更多元化的内容和模式。我愿意为中国科幻电影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待正式上映后带着朋友二刷。至少面对以后同类型或者题材的科幻电影,我不需要担心特效是五毛特效了。

  观看《上海堡垒》的影评观后感【4】

  8月4号去看了《上海堡垒》的北京首映,见到了原著作者江南。

  我们这个厅的首映是未来局组织的,观众全是科幻迷。江南讲话的时候说,他科幻写得很少,看得很多。《上海堡垒》在他的作品中不是很有名,别人提起他时说的都是其它作品,也许只有在座的你们,像他一样从小看《科幻世界》长大的人,才知道这部小说。他希望科幻能够冲出小圈子,被更广泛的大众读者所接受和喜欢。

  看完电影,感到基本上是忠实原著的。大量人物情节删减合并只保留核心人物事件,这个是小说改电影的常规操作,至少原著主线的所有重要节点和催泪细节都保留了,这对于原著粉来说非常难得。不要以为江南自己参与编剧,做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去对比一下同时期上映的《九州缥缈录》吧,跟原著比已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故事了。

  以下是跟原著相比比较大的改动点,不想被剧透请跳过。

  1,原著女二号陆依依戏份全删,跟灰鹰小队苏婉(阿紫)人物合并,新的人物还是叫陆依依,但是已经跟原著无关了。电影显然没有容量来讲一个三角恋,男主江洋从始自终只喜欢林澜一个,战后孤独怀念。同理,将军跟他的两个女人的故事线也没有了。

  2,外星文明方面,“好外星人”阿尔法文明戏份全删,战争原因改动,原著中地球是被卷入了两个宇宙文明的战争中,最终坚持到好外星人的支援取胜的。电影中只有地球和“坏外星人”的势力,地球从宇宙中获取了能源物质“仙藤”,而坏外星人进攻地球是为了夺取仙藤。地球的最后胜利是人类用上海大炮摧毁了外星母舰。这就像电影《魔兽》的改编一样,敌我双方势力尽可能简单化,让大众读者易于接受。

  3,上海陆沉结局改动,原著中应对能源危机的方法,是让上海整个下沉,(过程参照EVA第三新东京市)这样泡防御就可以从一个半球变成一个平面,节省能源,而灰鹰小队结尾时必须驾驶飞机飞过去,在泡防御扁平化的过程中去进行配平工作。电影中改为人类破釜沉舟,撤掉泡防御,全部能源供应给上海大炮去攻击外星母舰。由于仙藤已经遍布上海地下,抽取能量造成仙藤枯竭,自然造成了上海陆沉。不过这个时候,大决战时灰鹰小队一群技术员为什么非要开飞机上天就不好解释了。

  4,江洋和林澜的感情线,原著中有非常深入细致的交流,双方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电影中感情戏大幅度弱化,江洋对林澜的感情始终保持在暗恋阶段,甚至没有证据证明林澜知道江洋喜欢她(除了影片结尾暗示林澜收到过江洋的表白短信)。原著是科幻背景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影片是一部有爱情情节点缀穿插的,纯正的科幻战争片。

  5,虽然剧中展示了许多上海的大地标,比如陆家嘴,静安寺,但是人物活动的那些小地标名不见了:中信泰富广场、梅龙镇、伊势丹……当然可以想象,这些名字也不可能在商业电影里出现,否则就是广告了。不过没有这些词,上海的韵味少了些。(而且在滕华涛导的《蜗居》里我真的听过海清给海藻讲这一堆地名……)

  其它一些小细节改动,比如外星文明是机械文明不是生物文明,江洋和林澜看大丽花是在草地上不是在天台上等,就不一一说了。

  电影本身我还是很喜欢的,它解锁了很多中国科幻电影没有的东西,比如怎么跟外星人打仗,这样一个科幻电影里怎么谈恋爱,这些是年初的《流浪地球》都没有尝试过的。这些当然是很重要的,作为第一部踩坑之作,即使它在这方面有很大缺陷我也能原谅,更何况它其实真的在这块上做的还挺不错。

  只是看着《上海堡垒》从原著诞生到这十几年来的变化再到这次的改编路径,有点感慨。

  时间退回到2006年,对中国科幻来说一个重要的杂志连载年,这一年,《科幻世界》上在连载《三体》,《九州幻想》上在连载《上海堡垒》。上世纪末被高考科幻作文题引来的一波科幻读者已经在各大城市扎下了根,互联网初兴带来了各种过去想象不到的文化资源。西方幻想文学积累了上百年的各种类型一下子进入了中国作者们的视野,随便跟自己的风格,跟本土话题结合一下,就是一个新的流派。80后的科幻作家们成名于此,九州系列奇幻也诞生于此。《九州幻想》上不只刊登九州的奇幻小说,也刊登各种科幻和其它奇幻作品。尽管科幻迷们能够看到《科幻世界》上的科幻跟《九州幻想》上的科幻风格是不同的,后者更少拘束,更加城市化商业化,但是读到江南的《上海堡垒》,即使阅历丰富的科幻迷们也还是吃了一惊——它是一个过于奇特的东西。

  天知道之前的中国科幻承载了多少使命,关于科普,关于思想试验,关于开拓想象力,关于新的文风和题材的尝试……当读者打开一篇科幻,无论是《科幻世界》还是《九州幻想》上的,他们都有着同样的预期,希望它能挑战一些东西,打破一些东西,让思想开启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虽然当时对于科幻的定义很模糊,但这种预期是大致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时期的潘海天和今何在的科幻也是如此。

  但是《上海堡垒》的预期全不在此,它不是为了打破什么东西存在的,它是一个无比存粹的,商业化的爱情小说,科幻构成了这个爱情故事存在的世界。我们甚至不能批评它是一个“披着科幻皮的爱情小说”,因为当时这种话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太懂科幻,只想借着科幻的名词和主题来写爱情故事的作品。

  正如九州七天神的其它六位一样,江南是一个很懂科幻的人,尽管他不以科幻作家的身份自居。即使只是把《太空堡垒》和《EVA》的设定拿过来用一下,《上海堡垒》的故事里,科幻也是渗入到骨架里,无法拆分的,他所描绘的每一个技术细节都坚实可信,正如科研和军事体制中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欲望的细节都坚实可信一样。

  但是江南建构出的这样一个宏大而丰富的世界,居然只是为了写一个世俗的爱情小说。他没有通过外星文明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没有通过战争去质疑人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没有去展望人类未来的技术走向或者价值伦理,甚至没有憧憬过一个新的世界,人们可以有新的生活方式和理解宇宙的方式。

  以上都没有,这个故事里,只有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人,由此产生的各种纠结。小说里比讲述那些科幻骨架花费更多话语的,是那些跟科幻无关的生活和情感细节,这一代人所最渴望的,最恐惧,最挚爱的,最沉迷的。读科幻的人过于醉心于那些超出日常生活的东西,想去一个新的世界,江南则告诉你,你根本不了解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它可能提供给你什么。比如,这个世界上有林澜和陆依依这样的人,弄懂她们心里在想什么,比了解外星人要难得多。

  这些都市爱情故事,当然不是什么罕见的类型,郭敬明走的也是同样的路子。可是,当这个故事偏偏用科幻的世界来承载时,对于这个小圈子的打击力是致命的。在这个世界上,不同圈子的人们之所以会在这里,往往不是主动比较和选择的结果,而仅仅是因为某种偶然和习惯,江南就这样把一个灯红酒绿的,纠结深挚的情感世界摆到了最缺少这些东西的科幻读者面前。

  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一开始,这个故事会收获一批忠诚的粉丝,却只能在小范围内流传。而随着这十几年里,科幻读者受众范围的不断扩张,这个故事的潜在读者也必然随着扩张。

  也许江南真的该好好感谢下大刘。

  如前所述,《上海堡垒》由于其最为纯粹的商业化理念和爱情故事讲述,在科幻故事中独树一帜地成为了某个新类型的代表,而当这几年,影视领域开始谋求在科幻方面进行尝试时,《上海堡垒》一定是最先被识别和挑选出来的IP。因为市场会在它身上找到最熟悉、最好操作的东西。

  但是这种挑选本身就意味着矛盾和错位。《上海堡垒》之所以独特,在于它使用了科幻的骨架,但是把科幻的核心价值观用其它东西置换掉了。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影视行业为什么要拍科幻呢?抛却爱情的价值观核心,《上海堡垒》无疑属于某个大的科幻主题类型,而这个主题类型无疑是有共用的科幻价值观模板的。那么,制片方接下来的思路就很清晰了:使用《上海堡垒》的人物、情节、形象和市场号召力,但是通过情节的裁剪和调整,把科幻故事共有的价值观再拿回来。

  于是,在《上海堡垒》立项、开拍、宣传、上映的这漫长的六年周期里,我们看到了这个片子是如何在各种冲突和矛盾的乱流中不断试错,寻找方向。这个电影的导演是滕华涛,拍过《蜗居》《失恋三十三天》,极其擅长讲述都市爱情故事。于是,我们会期待这个电影至少在爱情层面是能站得住的,至于科幻层面,做的好自然最好,做不好也可以理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上海堡垒》作为一个类型创新本身的要求,在被不断提高,从2015年起,就有人在喊科幻电影元年了,可是几年中,以三体为代表的科幻电影项目纷纷夭折或推迟,市场一直看不到成熟的中国科幻电影是什么样的。可以说,《上海堡垒》这个故事所代表的已经不是它自己,而是一类科幻,那么它就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年初《流浪地球》的成功,不断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这种压力。作为一个典型的自然灾难类科幻片,《流浪地球》树立了某种标杆,在另一个类型:对抗外星人方面,《上海堡垒》作为同样是中影集团的作品,如果不拿出标杆型的产品,是很难说的过去了。

  于是,在今天的电影中,我再次看到了这种科幻与世俗元素的置换,电影《上海堡垒》的情节极为紧凑,战争戏一波接着一波,而爱情戏相比原著被大幅度淡化和缩减,穿插在战争戏中间,为人物在战争中的表现和选择做铺垫。在小说里,江洋和他的队友们可以悠闲地逛街、打一通宵帝国时代,然而在电影中,情节紧张程度堪比《长安十二时辰》,主战情节中要不断转移执行各种任务,战争间隙还有捕食者偷袭基地,跟林澜去看一次天空中的大丽花,就像是潜水过程中偷空浮上水面吸一口气。这部电影的一切都是为了成为一部合格的战争科幻片,它学习的目标已经从原著的《太空堡垒》《EVA》,转向了更为典型、商业化,也更加紧凑的《独立日》和《安德的游戏》。

  无法评价这个置换,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这要看是对谁而言的,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意义,对科幻迷的意义,对江南的意义,都有不同。我没有看到最符合原著的那个《上海堡垒》,没有唤起十几年前最初读到这个小说时的心情。但是我看到了一个合格的商业电影,以及当初书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一些时代气象,毕竟,十几年过去了,一代新的受众成长起来,世界比书中变得更快。

  最后说一个细节,原著初版里,灰鹰小队里江洋的队友,大猪和二猪,叫做潘翰田和曾煜,原型其实是潘海天和今何在(曾雨),后来,江南与他们决裂,在新的改版中,这两个名字被换掉了,叫做杨涵田和曾晓磊,人物形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得知这个电影,江南自己是编剧后,原著粉丝们几乎已经不指望在电影中看到初版的大猪二猪了,然而在看电影时,我惊讶地发现,潘翰田和曾煜居然回来了……为了保护和掩护江洋,潘翰田和曾煜先后牺牲,我很想知道,这两个人名是如何回来的,这也许会是一个谜了吧。

  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一篇关于电视剧《九州缥缈录》的评论,大致是批评江南的一些改动,说当时南淮城三个少年的很多情感,那些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角色和故事,是今天的江南、大角和猴子都在也写不出来的东西。

  也许作者会相信,找到这几个最初的名字,能找到一些曾经失去的东西吧。

  观看《上海堡垒》的影评观后感【5】

  《上海堡垒》真的是太燃太炸了!《上海堡垒》绝对是这个暑期档绝对不能错过的一部国产科幻战争电影。和名字一样,电影的主线清晰,情感也非常真挚。

  【特效】特效方面真的做的非常精彩,认真又有诚意。电影中载满捕食者的外形母舰和「捕食者」的造型设计都非常完美,后面的末世打斗非常精彩,尤其是上海大炮和陆沉,又宏大又悲壮。漫天飞舞的外星入侵者,无论是造型还是动作设计,都是不错的。人类与外星入侵者的四场打斗场面,海陆空激战,也让人印象深刻。

  【友情】 "上海陆沉"时震撼悲壮的画面在心里是久久不能忘记的,这部电影和其他影片不同的是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整个灰鹰小队,以及整个上海!上海这座城市就是最大的英雄!

  【爱情】除了让人非常过瘾的视效外,江洋和林澜的感情也是电影里的重头戏。舒淇太美了,“御姐范”的舒淇攻气十足,看似冷若冰山其实内心波澜涌动。舒淇把这种又飒又利落的指挥官角色诠释的很到位。林澜气场很强,江洋在她面前就是个胆怯的普通青年。 江洋由鹿晗来饰演是非常合适的,刚毕业的小年轻江洋,少年感十足。从刚开始的真诚和孩子气,到后面不惜牺牲自己保卫家园的英勇无畏,成长颇为引人共鸣。

  鹿晗把握住了少年江洋暗恋的细腻情感和眼神,一到战场,这个灰鹰小队长又能切换到热血硬朗的战士姿态。鹿晗对两种状态分寸感的拿捏还是蛮准确的。

8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