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

时间: 明健0 分享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钱学森的伟大。他为了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美国受了很多苦,才达到了自己的心愿——回国,并在中国科技发展中做出伟大的贡献,特别是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发射做出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钱学森观后感1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钱学森的伟大。他为了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美国受了很多苦,才达到了自己的心愿——回国,并在中国科技发展中做出伟大的贡献,特别是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发射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了回国,钱学森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的金钱、地位和荣誉。我想,只有深深爱国的人,才能做出这个举动啊!为了回国,他奋斗了整整五年。五年啊!对于一个没有意志的人来说随时都会放弃,随时都会改变,可他没有,一直怀着对祖国的挚爱,一直坚持着这种信念。确实,钱学森的这种执着的爱国之心是无人能比的。

说起钱学森,我想起了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痛苦地忍受着烈火的'煎熬,一直伏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发出一声叫喊和呻吟,保证了潜伏部队胜利完成任务,可他自己却活活被烧死。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不痛苦吗?不思念家人吗?不思念他的战友吗?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全中国人民,他舍己为人。他的死是值得的,是光荣的,是永远让我们怀念的。

读了钱学森的故事,也许你和我一样会被主人公那么炽热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想一想我们自己,做事情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更不会举一反三。我以后要向像钱学森那样,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报效我们的祖国。

钱学森观后感2

今天我读了《钱学森》,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里。少年的钱学森喜欢自然科学、音乐、绘画,成绩优异,于20岁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4年毕业,赴美国留学。第三年考上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仅用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三年后获得航天,数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到1949年钱学森成为世界公认的物理学界权威之一。

1955年,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他的指导下,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仿制火箭,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读完里这位篇文章,我感慨万分。钱学森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着实令我感动。想想看,是祖国养育了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美好的国度中。在那么落后的时代,作为一位大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想到了祖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吗?我们青少年要向钱学森学习,使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钱学森观后感3

钱学森,1934年毕业,去了美国留学。他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钱学森的伟大。他为了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美国受了很多苦,才达到了自己的心愿——回国,并在中国科技发展中做出伟大的贡献,特别是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发射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了回国,钱学森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的金钱、地位和荣誉。我想,只有深深爱国的人,才能做出这个举动啊!为了回国,他奋斗了整整五年。五年啊!对于一个没有意志的人来说随时都会放弃,随时都会改变,可他没有,一直怀着对祖国的挚爱,一直坚持着这种信念。确实,钱学森的这种执着的爱国之心是无人能比的。

说起钱学森,我想起了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痛苦地忍受着烈火的煎熬,一直伏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发出一声叫喊和呻吟,保证了潜伏部队胜利完成任务,可他自己却活活被烧死。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不痛苦吗?不思念家人吗?不思念他的战友吗?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全中国人民,他舍己为人。他的死是值得的,是光荣的,是永远让我们怀念的。

读了钱学森的故事,也许你和我一样会被主人公那么炽热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想一想我们自己,做事情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更不会举一反三。我以后要向像钱学森那样,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报效我们的祖国。

钱学森观后感4

钱学森知道自己的祖国正在建设中,正需要他这样有新技术、新知识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华儿女,他身体里流淌的是炎黄子孙的热血,在个人发展与祖国建设的决斗中,他毅然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所以他不仅是一位“中国导弹之父”,也是一位爱国赤子。

掩卷沉思,浮想联翩,从新中国成立起,正是因为有像钱学森这样无数先辈和一代代建设者们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才使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李四光迎酷暑,斗严寒,历经勘探,科学论证,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研制出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粮食难题;更让人振奋的'是,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攻关,我国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天,太空漫步圆满回归,成就了中国人的又一壮举。

而当今不少有学问的人出国留学就不想回来,还改了国籍,在他们眼中,外国的星星和月亮也比中国的亮,外国的什么东西都比中国的好,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宛如一颗明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中国人也早不是“东亚病夫”,受人歧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钱学森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尽自己所能,为祖国做一点贡献呢?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高高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也更加懂得:我们要刻苦学习,用过硬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生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钱学森观后感5

最近我读到一本好书,即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手稿》。这本书是钱学森同志的学生郑哲敏送给我的,他是这本书的主编。郑哲敏同志告诉我,学森同志当年在美国长达20年学习和工作的手稿,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钱学森在美国的同事和好友弗朗克马勃教授,在学森匆忙回国以后,细心收集、整理并长期妥善保管,于上世纪90年代送给我国的。这是一份难得的世界科学精神的宝贵财富。我虽不懂得英文,也不懂得力学专业知识,但看到学森同志当年做学问时写得清秀流畅的一串串英文,工整严密的数学公式推导,大量复杂的数值计算,严格规范的作图制表,再加上编者通俗易懂的中文说明,使我看到了在《手稿》中所体现的闪闪发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它使我这个曾经在科学战线工作过的老人,边读边想,勾起我许多美好和幸福的回忆。

记得我与钱学森同志第一次见面,是年春节后在北京阜成门外的西郊宾馆。当时有200多位科学家聚集在那里,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研究制订我国12年科学规划,即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我作为郭沫若院长的助手,主持中国科学院的日常工作,并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书长。刚一上任,陈毅元帅就谆谆告诫我:“各学科的负责人,是科学元帅(意为科学大师),绝不要从行政隶属关系来看待,要从学术成就来看待。尊重科学,首先要做到尊重学者。中国的科学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定要重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这段谈话对我教育至深,至今仍记忆犹新。它成为我在科学院工作的座右铭,也成了我与钱学森同志及众多科学家建立深厚友情的.思想基础。

当时,钱学森同志是力学所所长,还担任12年科学规划综合组组长。那年我42岁,钱学森同志长我两岁半。40多岁的他,身材不高,宽阔的脑门下,一双深邃睿智的眼睛,白静的脸庞透着秀气,思维活跃,知识渊博,离开祖国20年之久,仍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浓重的京腔京味,使我感到惊讶。他所作的关于核聚变的精彩报告,令人眼界大开,使大家看到了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钱学森观后感6

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多数对历史事件知之甚少,在某些场合谈及此事,就会显得相对的窘迫,是知识的窘迫。曾经阅读过的历史教材,未曾彻底了解就匆匆翻过, 对于钱学森,我的记忆只是停留在两个关键词上面:留学生和两弹一星。更加详细的信息我是很少去主动查阅的,于是本片作为主旋律的历史人物宣传传记正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让历史也能更加的形象具体,作为宣传和资料都是不错的。影片中了解到了那个年代中似乎凌乱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同时,画面、演员和台词是明显经过细致打磨的,毕竟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在整个故事叙述中已经很明显了,不过在有限的电影时间里还是比较局促的,很多情感和事件都是点到为止,很明显编剧还是想全面去展现钱学森的一生,而不是一两个典型事件,立志于打造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资料,却苦于时间的限制,总感觉有些背景的东西在留给观众来思考!

从全片来看《钱学森》大致是分为3个部分来组成的:留学生,两弹一星,纪录片。“留学生”部分是个人魅力的极致体现,学识能达到的高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过渡到“两弹一星”部分就是爱国的“名”到“实”,“淡”到“浓”的逐渐变化,事情的重要与否和怎么去对待远非外人能随意揣测的,这个应该能在我们从激昂的音乐中冷静下来思考而得。

钱学森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相关文章:

《少年的你》观后感600字精选6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高分作文6篇600字

《在战疫中成长致敬科学》观后感满分作文600字精选5篇

《在战疫中成长致敬生活》观后感精选600字作文5篇

2020疫情思政大课观后感600字精选6篇

《在战“疫”中成长致敬科学》精选观后感600字作文5篇

中国战疫纪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

关于庆余年观后感作文600字精选5篇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精选

关于英雄之城观后感体会600字精选纪录片观后感5篇

759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