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_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叫元宵节,元宵节最少不了的就是汤圆了,那么你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后来,元宵又称为“汤元”。清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这种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二、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三、吃汤圆注意事项
汤圆虽好吃,吃多了也会伤身。从营养学来看,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甜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食品,如何吃汤圆才健康?吃汤圆得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汤圆虽好吃,但不宜多吃。汤圆属高热量、高糖分食品,含有油脂,缺乏营养素,除热量和糖外,没有太多营养。
其次,汤圆不宜在早上吃。早上胃肠道功能最弱,而汤圆外皮大多糯米做的,不易被消化,早餐吃易消化不良。
再次,吃汤圆时,别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同时减少其它主食摄入量。一般来说吃3个汤圆相当于1两主食。一般主食摄入量在2两左右,吃汤圆最好控制在五个到六个左右,过量的话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最后,油炸汤圆少吃。油炸汤圆虽然香脆,但会使本身油脂含量高的汤圆油脂比例更高,能量密度增加,成为更不健康的食品。胆囊、胰腺疾病患者,食用油炸汤圆很可能加重病情。
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病后消化力弱者和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建议应忌食汤圆,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糯米汤圆。建议健康成人吃汤圆也要适量,每天50克左右为宜,不要多吃。另外,体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也不宜过多食用含大量油脂及糖分高的汤圆。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_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相关文章:
★ 元宵节习俗及由来
★ 元宵节的由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