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原创作品专栏 > 阅读推荐 > 历史学考研专业课笔记

历史学考研专业课笔记

时间: 斯祺1212 分享

历史学考研专业课笔记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历史学考研专业课笔记

  一、夏王朝(前 2070-前 1600)

  1.夏王朝的兴衰

  (1)概况

  ①从禹到桀,传 14 代,17 王,历时 470 年。

  ②夏族:姒姓,有崇氏,善治水,禹父鳐。

  ③大禹治水

  ④王权确立:治水成功,征伐三苗,定都阳翟(颖水之阳)

  涂山之会(名词解释):为巩固王权,大禹沿颖水而下,于淮水中游之涂山大会诸侯,各诸侯对夏朝朝贡,行臣服礼,成为夏朝的属国,史称~,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

  ⑤家天下:夏启世袭。均台之享。

  (2)国家机器

  ①父权制

  ②中央集权:国君与官吏

  ③原始宗法制

  ④国家机构:王-六卿-军队和《禹刑》

  ⑤ 小康社会:基本特点,“”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固,礼义以为纪。

  社会特征: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妻,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二兵由此起。

  (3)兴亡

  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 ,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少康中兴: : 少康为夏王朝第六世国王。夏后相之妻后缗所生,当寒浞攻杀夏后相的时候,相妻怀孕 ,逃归母家,生少康。长大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并开展恢复夏朝统治的各种活动。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夏的贵族靡逃到与夏同姓的有鬲氏。靡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积蓄力量。在靡的密切配合下, 少康攻灭寒浞,重建了夏朝。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亡 灭亡 从季杼到孔甲又经五代六帝,夏朝统治比较稳定。 夏王朝到帝孔甲时,开始转入后期。孔甲三传到夏桀 ( 履癸 ) ,桀更加暴虐。夏朝百姓相率为忌,反对夏桀,比夏似日。夏民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 ”商汤伐夏,得到了夏民的热烈拥护,如望时雨,故才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汤伐灭了夏桀,建立商王朝。

  2.夏代经济和文化

  二里头文化 :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期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1952 年发现于河南登封玉村,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较为典型。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许多小件青铜器,青铜器有各种图像文饰的大鼎,还有兵器和礼器,是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还发现了制造骨器的作坊和陶窑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多是石骨制作的铲斧刀镰,还发现了贝,应当是作为交换用的货币,说明交换也有一定的发展。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墓葬反应了阶级分化的情况,三期遗址中有大型的宫殿群建筑群,河南登封发现了古阳城,有可能是禹都阳城。二里头文化上启河南龙山文化下启早商文化,一般认为属于夏文化。

  夏小正 :《大戴礼记》篇名。《礼记.礼运》:“孔子曰…吾得夏时焉”,郑玄注:“得夏四时之书”,即《夏小正》。内容述从正月到十二月一年时令气候,宜时之农事等生产活动,相传是夏代历书,故名。为中国现存最古老之月令书。

  贡 禹贡 《尚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说成是禹治水后的政区制度。九州中的名山大川也说成是禹所导治的。这是不对的。但《禹贡》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

  天文学:春秋鲁太史引《夏书》有“辰不集于房”的记载,就是说在某年某月朔日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近代学者推算是公元前 2165 年,也有的推算是公元前 1948 年,两者虽相差颇远 ,但都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有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这是有关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二、商王朝(前 1600-前 1046)

  1.商王朝的兴衰

  (1)商族的起源

  ①殷商民族是出于东方的民族。《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民族的图腾即

  是玄鸟——燕子。

  ②契是商部族的始祖,传说是帝舜的司徒。自契至成汤,商部族已度过漫长的时代,经历了十四代先公。从始祖契到成汤,商人共有八次迁徙《史记•殷本纪》云:“自契至汤八迁。”先商时期共经历十四世先公,商部落从东方兴起了。

  ③成汤时期,商部族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势力强大的部族方国。夏朝自孔甲以后,逐渐衰败,至桀时,更加奢侈腐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已经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了。商汤乘机征伐夏桀,一举灭夏,商王朝建立。

  (2)商朝的建立与发展

  ①前 1600 年,成汤兴兵伐夏,是为太宗。商王朝建立后,汤非常注意接受夏的教训,“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商王朝有两个贤臣伊尹和仲虺辅助汤。伊尹是随有莘氏国君之女陪嫁到商王朝的媵臣。伊尹和仲虺得到汤的重用,说明汤能任人唯贤。商汤死后,其子太甲即位。《也就是商的历史上曾发生了“伊尹放太甲”,即以臣放君的事件。

  ② 盘庚迁殷:自始祖契至成汤建国,商朝有八次迁徙;商朝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 ,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在此期间商朝多次迁都。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再次迁都于殷。但贵族平民都反对迁都,盘庚一面劝说贵族,一面恫吓人民,强行把都城迁到殷地。迁殷后,“行汤之政”,政局才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从此,直到商亡 273 年间再未迁都。

  ③武丁中兴:武丁,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年少时到民间生活,了解民间的疾苦。继位后,得到甘盘和傅说两位贤臣的辅佐。甘盘早逝。武丁得傅说后,「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他还不断向外扩充领土,四出征伐,使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他文治武功均盛,出现了商代历史上最繁盛的局面即武丁中兴。武丁死后,被称为高宗。

  (3)商朝的衰落

  ①人殉:杀人以卫死者,使亲近,避仇敌。

  ②人祭:以人为牲,杀以祭神灵祖先。

  ③帝甲之乱

  ④纣王亡商:诛贵族,亡三贤(微子、箕子和比干);兴土木,建朝歌;裤刑罚,炮烙死;厚赋税 ,

  百姓怒;迷酒色,宠妲己;东征西讨,穷兵黩武;武王伐纣,兵败自焚。

  2.商朝的国家机器

  (1)王权的发展

  ①商朝国家的外部表现形式为方国联盟。

  ②商代王位继承以兄终第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

  ③商王是殷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政权机构的组成

  ①商王之下,还有一整套的职官。越在外服(殷王畿外服役的职官):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王朝服务的官职):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君。

  ②尹,商王朝统治机构的官职称为“尹”,如“伊尹。”商王朝的这种官职名称对后来的楚国有很大影响;如楚国的相称为“令尹。” 亚服,当指次于“庶尹”的官员。亚服官亦在“百僚。”宗工 ,指主百工的长官。 百姓,古代贵族才有姓,多支贵族称“百姓。”里君,古代百姓按里而居。里君 ,当为百姓所居之里的长官。

  ③殷商王朝的内服官员,是商王朝廷的各部长官,即“百僚庶尹”,包括地方长官,如宗工、百姓 、里君。其外服则是承担着向殷王朝贡纳义务的部族方国。根据这些方国的大小,或者他们已有的称呼,而称之为侯、甸、男、卫等。虽然有尊贵高低之别,但还不具有五等爵的含义。

  3 商朝的经济

  (1)农业:①主要农具为耒耜(磊四),“三人协力,三耒共耕。”

  ②酿酒业发展,蚕桑、畜牧。

  (2)手工业①青铜工艺:考古发现,江西商周铜矿遗址(江西瑞昌),新干大型商墓,四川成都三

  星堆。代表有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 :商代后期青铜礼器。1939 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长方形、立耳、柱足。鼎的四角各有突出的牙扉一道。器身以云雷纹为地纹,腹部的四面、四角及足部分别饰有饕餮纹。两耳外侧左右各饰一虎纹,两虎张口相向,作欲吞噬一人头状。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据此可知该鼎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而作。鼎身及足是浑铸的,鼎耳则是采用分铸法,后铸接上去的。鼎通高 133厘米,器口长 112 厘米、宽 79 厘米,重 875 公斤。该鼎体造型庞大、浑厚,是我国已发现最重的青

  铜器,它集中地反映了商代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成就。

  ②白陶为陶器的代表③养蚕缫丝织造绢绵④分工比较细致,但产品不投入市场。

  (3)商代墓葬中还出石贝、骨贝、铜贝等。有人认为,这些是商代最早的货币。

  (4)商代的交通比较发达,交通工具陆路用车,水路用舟。 商代的车均为木制,车身主要由车辕 、车箱、车轴、车轮组成。用于拉车的马均有马饰。商代的车主要应是战车,用于作战和田猎,当然也作为交通工具用,由此推断,商代当已辟有可供车辆行驶的大道。

  4.商朝的文化

  (1) 甲骨文 :商周时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首先在河南省安阳小屯发现。当地农民认为这是“龙骨”,就陆续当做中药材卖给药贩或药店,1899 年有王懿荣的偶然从药材中发现“龙骨”上有字,迄今出土约有十万片。属于商代后期遗物,其中绝大多数书占卜记录,称甲骨卜辞。甲骨文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被钱玄同推誉为“甲骨四堂”,这就是罗振玉(号雪堂) 、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和郭沫若(号鼎堂)。其后研究日益发展,形成一门学科即甲骨学 。目前已发现单字有五千余个,考释过的约两千个,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晚期形声字增多,是中国早已有系统的古文字。

  (2)金文,即铜器上的铭文。这些铭文多记载铜器主人的身份地位、或祭祀先祖,或者是族徽、族名、作器者的名字等。如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司母辛”大方鼎,是祭祀母戊、母辛的器物。这些金文亦是研究殷代社会的重要的资料。

  (3)商代的天文历法

  ①殷商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已相当丰富。商代把一年称为一祀,这与商代的祭祀有关。

  商代可能把一年分为春、秋两季。春、秋是春种、秋收之意,用春秋表示一年是容易理解的,直至周代,各诸侯国还把自己按年代编写的历史,叫做“春秋。”

  ②商代将一年分为 12 个月。董作宾先生在《殷历谱》中认为,商代历法有大、小月之分,大月 30日,小月 29 日, 12 个月为一年。如遇闰月,则采取年终置闰的方法,那么这一年就是 13 个月。每月又分为 3 旬,每旬 10 天。

  ③商代采取干支记日法,在甲骨文中有完整的甲子表。我国历史上一直沿用这种干支记日法。

  ④商代把一天约分为八个单位时间,名曰:明 (旦) 、大采、大食、中日、昃、小食、小采、夕等 。从天亮开始叫做“明”或“旦”,天亮到吃饭之前叫“大采”,上午就餐叫“大食”,中午叫“中日”,中午过后日偏西之时叫“昃”,吃晚饭时叫“小食”,吃晚饭以后至天黑之前叫“小采”,从天黑到次日天亮叫“夕。


相关文章:

1.2018历史学考研怎样做笔记才能有助于记忆

2.历史学考研近代史笔记

3.2019历史考研:高分的复习方法

4.中国古代史书籍笔记介绍5篇

5.送给考研学子的话

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