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5则
2020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5则
4月7日,我市6位援鄂医疗队队员代表在新闻发布会上分享奋战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并获赠记录57位最美逆行者大医精诚的《你摘掉口罩的样子很美》纪念相册。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欢迎阅读!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1】
银英: ECMO团队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我市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市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今年43岁的张银英讲述了我市的危重症救治团队——中山的最硬核ECMO团队在荆州开展对新冠疫情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的故事。
中山市支援湖北荆州ECMO救治医疗队一行9人,在湖北荆州的30多天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按照前方指挥部及各级领导指示,在廖小卒队长的带领下,与广东医疗队、荆州医护同行和后方技术团队紧密配合,共同研判患者病情,细致护理,总结经验,出色完成多项工作任务,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3月15日,在经过团队多次模拟演练后,仅用10秒,就完成了新冠疫情患者ECMO换膜操作,打破了团队之前保持的16秒记录。在本次的危重症新冠疫情患者的救治中,ECMO团队多次获得广东省前线指挥部表扬,取得的成果已经被广东医疗队列为重要亮点,这个团队也被中央电视台称为“阻挡死神的战士”。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2】
唐新凤:医疗队员成为“和平年代的生死之交”
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黄圃医院主管护师,今年34岁的唐新凤讲述了在松滋、荆州护理新冠疫情患者的故事。她表示,刚到新冠疫情重症病房的时候,每天面对着有基础病的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
唐新凤说,中山医疗队与肇庆医疗队、广药附一医疗队组成驻松滋广东医疗队,一起排班,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但是经过几天的磨合,大家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配合非常默契,每天忙而有序地开展着各项护理工作及病区内的保洁和管理工作。在陌生的战场上大家互相“取暖”,互相鼓励。队友之间也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信任,成为“和平年代的生死之交”。在广东医疗队和当地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很多患者从重症病房转出到普通病区,再转到隔离观察区。看着病人一天天减少,疫情一步步得到控制,每个医疗队员的内心都兴奋不已。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3】
袁小玲:中山医疗队创造“松滋速度”
中山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今年58岁的袁小玲讲述了他们这支医疗队在松滋、荆州开展医疗救治的故事。
袁小玲介绍,在松滋抗疫前线,她带领着队员们和疫情赛跑,和时间赛跑。在短短几天内将外科普通病区改造成一个符合院感标准的新冠疫情重症救治中心,开始收治危重病人,他们创造了“松滋速度”。在广东省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松滋取得了荆州各县市区中最早实现四个集中、第二个双清零城市、医务人员零感染、开展工作后无新冠患者死亡的好成绩。中山医疗队创造的“松滋模式”获迅速推广,得到广东省前线指挥部的肯定。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4】
郭美凤:与患者相约来年武大赏樱
中山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三乡医院主管护师,今年39岁的郭美凤讲述了在武汉方舱医院里护理新冠疫情患者的故事。她表示,武汉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新冠疫情轻症患者,护理组实施的是责任制整体护理,2名护士分管2个区域56张床位,主要工作是评估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发放药品、食物及物资,清洁消毒更换床单、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等。
郭美凤说,由于穿脱防护服要消耗不少时间,上班期间只能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这对身体和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验。而每次进舱后呼吸困难的不适、防护用品挤压脸部的疼痛也时刻提醒自己:在充满病毒的环境中,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因此她们都分外小心,工作上一丝不苟。她们和患者们有个美好的约定,待到来年樱花烂漫时,她们卸下所有的防护,携手去体验江城所有的美好,去武大细赏樱花……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5】
周再生:践行医者仁心使命
55岁的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周再生是中山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他讲述了带领第一批医疗队在武汉开展医疗救治的故事。
周再生带领中山医疗队,在相对简陋而艰苦的医疗条件下,克服恶劣天气、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和体力消耗,以及防护物资时有短缺等各种实际困难,团结奋战,与来自广东省20个地市的医疗队紧密合作,面对全新的方舱医院管理模式和特殊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面对1000多名轻症和普通型新冠疫情患者,逐步优化各种医疗流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创新的方舱医院病人管理模式,赢得患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关文章: